政府应该扮演好角色
作者:袁越
(本文系作者在2015年12月6日转基因科学传播座谈会上的发言,未经本人审阅)
我就想讲三点。我不去讲转基因有害没害的问题,我想讲个人认为三个比较高级的地方,希望这些问题能够引起记者的注意,因为在一些报道基本没错的情况下,一些细节出了毛病。
第一个,任何一个新技术出来的时候,报道的时候必然要写它的正面和负面,两面都要写。但是据我看到的,中国以前很多报道写了太多关于它的负面,现在则是大量在擦屁股,等于给反转的人在辟谣。这个做法我不认为是好的。
如果你是读者,你天天在报纸上看到的是这个记者又说了,BT没害,那个记者又说了,BT没害。正确的方式应该是报道BT的好处,这个技术为什么会用到它。报道好处一个很核心的地方就是要跟BT所代替的旧技术做比较,BT代替的技术是杀虫剂,杀虫剂很多是很有毒的,因为有了BT以后,会减少很多杀虫剂的使用,对环境带来很多好处。这个方面我觉得报道得太少了,让读者觉得我们只是在被迫忍受一种没有毒的东西,而不是用了BT以后给环境带来很多优势。这个信息应该告诉读者,这个不是灌输,这是事实,有很多数据。
另外,你说草甘膦有毒吗,我也不敢说百分之百没有毒,但是草甘膦肯定是低毒的。我们都在说草甘膦有没有毒,毒性到底致不致癌,都在说这些,这个也是一个跑偏的地方。
这个原则可以用在很多领域,例如核电。核电代替的是什么,在现在发电结构下,核电代替大量水电和煤电。我们比较核电应不应该用的时候,应该考虑核电与水电和煤电对环境的差别。
第二个,转基因是有缺点的,但人们很多时候忽略了转基因缺点的来源是什么。我举几个例子,现在转基因有几个缺点。第一个,它太贵。第二个,它大部分的技术,尤其成熟的商业技术掌握在大公司手里。第三,转基因的受益方更多是农民和公司,而不是普通大众。这是它的几个毛病。这几个毛病的根在哪里?因为反转导致成本太高了,为什么小公司进不去,为什么没有一个合理的竞争环境呢?是因为反转的声浪使得这个技术开发成本非常高,小公司进不来。为什么这个技术只服务于农民不服务于消费者?因为消费者不买账,农民是最容易接受的,所以种子公司会开发适合于农民的这种转基因技术。
这些技术的缺陷是有原因的,原因在于反转,而不是这个技术本身。所以我们在写报道的时候,要知道这个来源是从哪里来的。
第三点是我的一个观察。刚才姜韬老师讲了很多这方面的问题,转基因跟民主、知情权这些貌似高大正确的概念的冲突。我只想说几个例子吧。因为我是做了很多采访的人,我在全世界各地做转基因农业的地方跑了很多,我可以告诉大家几个例子。
美国,反转以前根本没有,因为以前这个根本不是一个话题,它之所以成为一个话题,是在社交媒体流行之后,大量的信息不受管控地散布出去产生了这个结果。欧洲是怎么来的呢?转基因进入欧洲的那一年恰恰是疯牛病爆发的那一年,于是当年的食品安全是欧洲最重要的话题,就跟现在的雾霾一样。现在的雾霾无论什么样的文章都能上头条,已经成为一个公众话题了。于是,当年转基因的问题,因为疯牛病,使得没有关系的一个技术跟疯牛病联合在一起了。
你要想到转基因已经是我所看到的讨论最充分、大鸣大放最充分的一个新技术了,这个新技术从上个世纪到现在30多年了,已经讨论非常充分了,已经非常民主了。首先我是支持开放的,但不是所有新技术都要这么做。
我们到底应不应该用大鸣大放式的讨论去对待所有的新技术,我是有疑问的。这是节省资源的办法,如果我们所有新技术都要经过这样的讨论,飞机要不要飞,高铁要不要做。再插一句,高铁和飞机这两个东西为什么没有引起这么大的讨论,因为飞机所代替的老式交通工具太慢了,所以它一出来,它的优点比它的缺点高无数倍,飞机虽然摔死了无数人,但是它的优点太大了,老百姓一看飞机太好了,一定要坐。所以飞机没有阻力,或者阻力比较少。转基因的优点比缺点好,但是没有那么强烈的对比。它的技术会被一些人阻挠,这些人如果有意造一下谣,去反你的话,你再把这个事情放到大众面前,就不可能赢,这个就是中国的情况。因为它的好处没有那么强烈,老百姓感受不到。这个时候如果不用政府的行政力量推它一把的话,永远达不到飞机之于汽车、火车的碾压效果。所以在这个效果出来之前,政府应该扮演它的角色,美国这方面做得就很好,中国应该向他们学习。
(XYS2015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