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作言:世界上第一条转基因鱼为何没有上市
基因农业网孙滔报道:11月19日,美国FDA批准转基因三文鱼上市,这是世界上首例被批准产业化的食用转基因鱼。这在国际上引起轰动,中国舆论也高度关注这一事件。
众多媒体没有报道的是,中国曾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研发转基因鱼的国家。早在1983年,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朱作言领衔的团队就已经将重组人生长激素基因导入鲫鱼受精卵,获得快速生长的转基因鱼。1990年的《纽约时报》称,中国这个研究领先美国3年。
在此基础上,朱作言又于1991年构建了全部由中国鲤科鱼类基因元件组成的“全鱼”基因构建体。他将由鲤鱼肌动蛋白启动子驱动的草鱼生长激素基因导入黄河鲤受精卵,获得的转基因黄河鲤生长快且饵料转化效率高。在同等养殖条件下,转基因鲤鱼平均生长速度比对照黄河鲤快52.93-114.92%,当年就可以达到上市规格,缩短了一半的养殖周期,降低了养殖成本和风险,同时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
如今,荣誉成了尴尬,起步领跑的人并未成为撞线者。谈及此,当年的世界转基因鱼第一人、中科院院士朱作言告诉《基因农业网》,“我们的转基因黄河鲤早已准备好了,现在只缺政府决策准入这临门一脚。”
基因农业网:中国社会很关注美国批准转基因三文鱼,您怎么看待这件事?
朱作言:这是件大好的事情。不仅仅是针对鱼,对其他推动农业领域其他转基因工作也是很好的事情。
美国政府在这件事上有严格的程序,非常慎重。也有民众持不同意见,但最后能够决策下来,可见主管部门对此问题是以科学为基础来判断的。加上对未来社会需求考虑,以及相关技术已经成熟,于是他们做出了这个代表前进方向的勇敢决策。
基因农业网:也就是说,科学最终占据了上风。
朱作言:美国是现代科学技术全方位领先的国家,在创新产业上,科学决策是最主要的,虽然也充分考虑到民意中的部分不同意见,但没有迎合,没有迁就。
基因农业网:目前转基因鱼的研究领域都在关注哪些方面?
朱作言:鱼做起来非常困难,因为鱼生活在水中不易观察,而且经济性养殖鱼类的性成熟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因此要花较长的时间才可能培育出性状稳定的优良品种。实际上,我们主要关注生长速度和抗病问题,还有一些研究关注抗寒和品质改良问题(如减少鱼刺),但品质改良研究难度很大。目前,鱼的生长速度还是进行遗传改良所关注的最主要性状。
基因农业网:中国的研究情况有什么优势?
朱作言:我们开展改良鱼生长速度的基础研究很早,系统性和深度也足够。尽管美国上市了,但基础研究我们要全面得多。如鱼的生长习性、快速生长带来的其它生物学效应、饲料转化以及繁殖问题,当然还有食品安全的评估等。我们还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生态系统安全评价研究,研制出了转基因鱼的不育系,并且封闭管理。但我们的鱼还没有上市。
基因农业网:为什么中国的转基因鱼没有第一个上市?
朱作言:我们考虑过第一个上市,但这是有点书呆子气的想法,靠我们来推广是不可能的。基础研究只是产业创新的因素之一,还需要企业参与,需要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参与。我们接触过一些企业,现在有一家中国企业有较高积极性,我们接触有一年多了。
培育转基因三文鱼的AquaBounty Technologies公司第一任总裁Elliot Entis先生在十年前专门来武汉找过我们,寻求合作可能性,到我们养殖基地看过。他们对我们的研究很有兴趣,但鲤鱼在美国没有太大市场前景,也就没有了下文。
他比划着说,他们公司给美国政府提供的有关文件就有一米高,他们有专门顾问、律师来做这件事。
不过,转基因产品能不能产业化,更重要的是政府的决策。假如政府有关部门缺乏科学判断,没有对创新产品的理解和前瞻,也就不可能有勇气去推动。如果主管部门没有下决心,只是根据社会舆论给对峙双方各打五十大板,这样不行。这方面美国的确有一套,效率比较高。
基因农业网:假如当年一咬牙推出来的话可能也就成了,当时为什么就没有推一下子呢?
朱作言:上世纪80年代,我们没有推广能力,假如有生产部门接过去的话,可能会有好结果。
当年湖北省科委的领导问我什么时候产品能上市,我当时拍脑袋说五六年吧,因为鲤鱼两年一代,繁殖三代就可以推出去了。我们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都做了,就想第一个上市。当年湖北省科委的领导有这个意识,他们觉得转基因鱼长得快,节约饲料,符合生产发展的需要。但后来各种转基因负面报道多了,现在就算是当年的官员也可能不会很快表态了。
如今我国社会上大多数民众,甚至包括许多物理学家、化学家、工程专家等在内,我给他们讲转基因鱼的问题,说我们的转基因黄河鲤等于是用一个草鱼基因和鲤鱼杂交的结果。吃转基因黄河鲤的话就相当于吃一盘鲤鱼加上喝了一滴草鱼汤,这是一个形象的比喻。既然草鱼(含整套基因组)和鲤鱼杂交不会有人怀疑,为什么对一个草鱼基因和鲤鱼杂交的产品这么担心呢?我说了半天,他们还是将信将疑,甚至有人一谈到基因这个词就有神秘感和恐惧感。
综合各种因素看来,我觉得转基因鱼在美国第一个上市是必然的,我们没有第一个上市也是必然的。
基因农业网:毕竟美国带了一个好头。
朱作言:美国这件事给转基因的农业科学家增加了信心;对政府主管部门也该有促进,可以步子大一些;对我们的民众也会给点勇气,毕竟美国人更珍惜健康,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上更有经验,他们会更谨慎地处理有关问题。
我们的转基因黄河鲤已经准备好了,现在只缺政府准入决策这临门一脚。
转基因黄河鲤已经具备产业化条件
作为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胡炜解答了转基因鱼在政府层面的程序问题。
基因农业网:目前中国对转基因动物品种可有明确的法规条文来审定或申请?
胡炜:目前中国没有明确的转基因动物和转基因作物的品种审定的法规条文。中国转基因生物研发管理的相关法规建设非常滞后于科学研究的发展,亟待加强。
农业部2005年4月1日起施行修订后的《水产苗种管理办法》其中,“第三十四条:转基因水产苗种的选育、培育、生产、经营和进出口管理,应当同时遵守《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国家其他有关规定。”
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根据该条例制定的《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中规定,转基因动物要进行品种审定,要首先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要取得安全证书,必须经过实验室研究、中间试验、环境释放、生产性试验、安全证书申报等5个阶段。转基因生物实验研究结束后,从中间试验阶段开始,其后的每一研发阶段都必须向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进行相应的实验。
但是取得了安全证书后,就没有相关的法律或行政法规规定等指导如何申请相应的转基因品种。
不仅转基因动物如此,转基因作物也是这样,比如转基因水稻,2009年获得安全证书后,就无法进一步申请品种。
基因农业网:水生所在80年代就有了有关成果,这些年在品种推出方面做了哪些努力,目前的进展怎样?
胡炜:早在2000年,水生所率先完成了转全鱼生长激素基因鲤的中试,中试研究表明,转全鱼生长激素基因鲤生长速度快,饵料转化效率高。随后,我们培育出转全鱼生长激素基因鲤的纯合子,并再次进行了不同转全鱼生长激素基因鲤家系的中试,进一步选育出养殖性状优良、遗传性状稳定的转全鱼生长激素基因鲤家系。
食品安全评价方面,依据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的实质性等同原则,根据国家I类新药的毒理学试验规范,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分别进行了严格的转全鱼生长激素基因鲤食品安全评价,证实转全鱼生长激素基因鲤与对照鲤实质等同,即转全鱼生长激素基因鲤与对照鲤具有一样的食用安全性。
生态安全评价方面,我们从分子、个体、种群和群落等不同水平系统深入地研究和评估了转全鱼生长激素基因鲤的生态安全,发现转全鱼生长激素基因鲤的繁殖力与生存力低于对照鲤,因此在自然鲤鱼分布的水域,转全鱼生长激素基因鲤的生态风险甚至低于对照鲤。
不仅如此,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与湖南师范大学合作,通过倍间杂交,培育出100%不育的三倍体转全鱼生长激素基因鲤鱼。从科学的角度而言,食用安全、生态安全、性状优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倍体转全鱼生长激素基因鲤已经具备产业化应用条件。
(XYS2015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