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知道治疗管用
作者:李长青 来源:科学猫头鹰
身体不舒服或者有病,人们会想到自己治疗或者找人帮忙。那么怎么知道这些治疗管用了呢?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其实不简单。要是搞不清楚,有可能犯大错。而在健康问题上,小错都犯不起,更别说大错。
在判断治疗是否管用时,一个最常见和最严重的错误是以治疗后的症状变化作为标准:“吃了药不疼就是管用,还疼就是不管用。”这种错误包括那些长时间反复的经历:“每次吃这个药就不疼了。”为什么这种经历作为判断标准是错误的呢?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是没有排除症状本身的变化。比如最常见的自限性疾病,和本身就会长期反复——自行缓解的症状。比如普通感冒、下尿路感染、偏头痛、稳定型心绞痛、轻症哮喘、功能性胃肠病等等。这些疾病相关的症状,即便不用任何药物,都可能在短期内缓解,从几分钟到几天不等。如果这个时候用了药物,就很容易误认为是药物起作用。
第二个原因是分不清症状缓解与疾病缓解之间的区别。有些疾病的症状与病情并不平行,即便是严重的晚期恶性肿瘤病人,不少症状也会在短时间内出现波动,比如疼痛、呼吸困难、食欲差、黄疸等等。即便有些药物对症状缓解有帮助,但对病情缓解却没有帮助,比如镇痛药、止吐药等等。给恶性肿瘤用镇痛药虽然可以缓解疼痛,但肿瘤却在继续生长。还有一些炎症造成的关节疼痛,有很多方法可以让疼痛短期或长期缓解,包括一些传统的包括推拿针灸在内的治疗,但关节炎症却会持续,直到出现关节畸形造成残疾。
还有一些症状缓解纯粹是主观性的,比如有报道部分心衰的病人,做了干细胞移植,感觉心衰症状好了许多,但检测心功能并没有变化。日本也曾报道针灸可以缓解慢阻肺病人的呼吸困难症状,但肺功能并没有明显改善。
要避免犯这样的错误,那就得纠正原因。纠正的最关键一步,是先要搞清楚诊断。如果已经得到过医生的诊断,那就要牢记诊断的名字。要是忘记了自己的疾病诊断,就去翻一下以前的病历,看一下诊断叫啥。如果还没有得到过诊断,就要找专业的医生去下一个诊断。一般来说,诊断是一个疾病的名字,这个名字不会太长,短的两个字,长的一般也不会超过十个,智力正常的都能记得住。
记住诊断看起来是一个很简单的任务,但实际中却经常被人忽视,尤其是一些老年人。不少人已经吃了好多药,甚至做过了手术,都不能确切说出自己疾病的名字。这方面有病人自己的原因,也有专业医护人员的责任,教育和宣传也难辞其咎,不必多说。
记住诊断为什么这么重要?因为一个合格的诊断,包含了对这个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等诸多信息的综合,也为治疗指明了方向。这个诊断的定义差不多就代表了所犯疾病的本质:是炎症还是肿瘤?如果是炎症是感染性的还是免疫性的?感染性的是病毒还是细菌?如果是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如果是恶性的来源是哪里?……
当了解了疾病的本质,也就知道判断疗效时应该去看哪些指标。比如自限性疾病,判断疗效就得看比不治疗病程缩短多少,如果缩短不了病程最起码要对比不治疗症状是否减轻;对于恶性肿瘤,疼不疼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看生存期能不能延长,肿瘤是否缩小;对于冠心病,要看心脏病发作的次数,能否避免心源性猝死、放支架或者心脏搭桥手术;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病人是否舒服就更没多少价值,而要看长期和短期血压和血糖监测的情况,以及靶器官损伤出现的时间和程度,包括眼睛、心脑血管、肾脏等等的病变。
总之,看治疗是不是管用,首先在明确疾病诊断基础上了解疾病的本质,其次熟悉对这些疾病病情判断的指标是啥,再次要了解疗效判断的逻辑和标准。掌握了这些原则,可以少上当,少犯错,自然有助于提高健康水平。
(XYS2019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