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知道的郑通涛 ——致方舟子先生并回应《举报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国际学院院长郑通涛》
尊敬的方先生:
我们也是厦门大学的教师。惊悉语丝近日刊出所谓举报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国际学院院长郑通涛的帖子,此帖并经新浪博客转载,已在境内外开始流传,从字里行间的戾气,感觉到写信的人是心怀怨恨,务必致郑通涛老师声名狼藉而后快。其间经不起逻辑推敲和罔顾事实之处比比皆是。我们不忍一位为学院发展尽心尽力做出贡献的同事横遭网络围攻和无端指责,特反映我们所知道的郑通涛给您及网络关心此事的读者,以正视听。
郑通涛老师童年家境清苦,父辈的好学、正直、严厉、慈爱深深影响了他的价值观和处世风格。
先谈谈郑通涛老师的好学。上山下乡期间的郑通涛不顾体力辛劳,日日坚持读书求知,求学的坚定意志引领他在恢复高考的当年即被推荐入读北体。毕业后的郑通涛依旧执着于学术追求,开始在厦门大学中文系攻读硕士学位,并因学业优异表现突出得以留校任教。在这段岁月里,他感到所学尚未达至够用,因而萌生了走出国门继续深造再回国报效的念头。为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立足本土、拥有国际视野的跨学科汉语言学者和传播者,郑通涛选择了国际上语言学的大本营之一—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求学深造,并于毕业后获得了丰富的海外教学经历。本着爱国报国的高尚情操,尽管获得了澳大利亚护照和绿卡,并已在海外生活十八年,2004年,郑通涛还是应朱崇实校长的邀约,回到了母校厦门大学担任教授,后来创办了厦门大学国际学院并在2008年经民主评议接任了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院长,其后他又曾经一度兼任国家汉办南方基地主任。即使如此,郑通涛老师仍秉承好学的家风,在处理完一桩桩一件件学院和基地的大小事务后,吃在食堂,住在办公室,孜孜以求地研习国内外语言教育的各家各派之学说。郑通涛老师一直认为汉语的国际教育涉及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是一门典型的新兴的跨学科的科学与实践。从业者不能将其等同于汉语言专业,必须保持开放、严谨的求学求知心态。他是这一观念的信奉者和践行者,从国别化到综合感官到动态复杂系统到大数据挖掘,郑通涛老师一直在引领学院的教学科研新理念,力求走在学科发展的创新前沿。几年来,在郑通涛老师带领下,先后取得的代表性成果包括全球首个汉语国际推广云平台、首个汉语学习平板电脑,他并亲自担任《海外华文教育》、《汉语国际学报》等六个学术期刊的主编。其中《孔子学院发展研究》是全球第一本以研究孔子学院发展状况为导向的期刊,《Quarterly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是全中国第一本新汉学研究的英文期刊。
再谈谈郑通涛老师的正直、严厉。郑通涛即便在他比较熟识的教师眼中,也是正直、严厉到多多少少有些“不近人情”的地步,并因此“得罪”了不少领导、同事、学生。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在郑通涛老师的带领下,经济效益日渐突飞猛进,教师收入水平不断改善。然而,学院的开支包括每位教师工资外的奖金、课酬等等,他都自觉主动在每年年末的全体教职工大会一一汇报,做到收支的公开、透明。学院的老师拿一些票据找他签字报销,只要不合乎规范他一律拒绝,甚至有些来访的知名学者,学院无法安排公务接送,教师个人出车出汽油,他也按照国际惯例不肯对相关教师进行经济补贴。虽然找他签字“碰壁”的老师会一时多少有些不满,但绝大多数都能理解他是在为学院开源节流,这样的财务一支笔大家信得过。
郑通涛老师确实曾指导过一名非洲籍博士生,并在教育部汉语言学科毕业论文抽检中因其毕业论文的汉语表达不规范问题而受到批评。郑通涛老师以此为鉴,对学院国内外硕博士生毕业论文质量进行了空前的整治把关,其严格程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国内罕见、国际一流的: 学院成立以郑通涛院长为首的研究生毕业论文评审委员会,每一位研究生的开题、预答辩、答辩都要经过该评委会的公开审核会,审核会全程录像,审核会由全院研究生和相关研究生导师参与、旁听。每位硕士生开题、预答辩、答辩要经由学院八位导师以外的评委轮番提问、提建议,预答辩前,学院为每篇毕业论文提供免费的查重报告。查重率高的学生暂缓预答辩。预答辩期间,学生在回答评委问题前,要先展示汇报与导师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进行的讨论记录、图书借阅记录、论文写作和修改记录等,学院研究生毕业论文质量由此大幅度提升。在去年福建省教育厅对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抽检通告中,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的不合格率是零,在去年教育部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评比中,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排名全国第一。
当然,郑通涛老师的此举也触动了学院很多研究生导师的利益,同时也得罪了很多研究生。因为以往大家都可以轻轻松松通过的答辩,现在变得有些“举步维艰”了。一些导师还觉得对他/她的学生提修改意见是不给自己面子,一些同学打出悲情牌,甚至扬言要自杀。
最后谈谈郑通涛老师的慈爱。郑通涛老师对学院师生的慈爱不是老好人式的,而是通过他的正直和严厉体现出来的。特别是对国际学生,郑通涛老师有恨铁不成钢的中国家长式的慈爱。对于在学院办公楼内吸烟的国内外学生,很多老师敢怒不敢言,不愿出面教育。郑通涛老师却不怕得罪他们,只要看到,务必亲自训诫,背后常遭学生白眼。引发去年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留学生签名状告郑通涛院长的事件幕后有学院郑通涛老师得罪过的老师站台,幕前主导的是那些老师指导的留学生。导火索是这样的: 汉办在去年春季学期末要求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硕士生参加课件大赛。学院留学生竟然报名寥寥。郑通涛亲自召集学院全体留学生开会,会上谈到在座的留学生都是汉办资助来华留学的,现在汉办举办教学比赛,居然都不积极报名时,情绪激动,说早知道这样就不该录取他们,并带了一个“他妈的”。其实,郑通涛老师对此事完全可以高高挂起,不必介意,更不必苦口婆心亲自召集会议,甚至动怒。本来嘛,钱是国家的,事是汉办的,学生和学生背后的老师才是跟自己利益直接相关的。但以他的耿直和正义,是难以坐视这种事情发生在身边的。最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学生在信中的意见和建议,郑通涛老师都虚心接纳了,并组织学院教师和行政人员开会讨论,很多建设性的建议也都在践行当中。当年这些为此次会议而写信讨伐郑通涛老师的学生,早已全部顺利毕业。而这所谓20名留学生中,有很多同学根本就不知道还存在这样一封署有他们姓名的信。
以上是我们眼中的郑通涛老师。我们不忍让一位为学院发展尽心尽力做出贡献的同事在辛苦多年后蒙受如此抹黑,特写此信,敬请明察。
据我们所知,此封“举报信”是学院个别一两位老师对郑通涛老师在学院正当管理时损害到其个人利益而心生怨愤意图报复而为。顺便指出“举报信”中逻辑明显荒谬的几处:
郑通涛老师受聘于厦门大学,自有人事部门把关其毕业证书问题,与当时的副院长是否看到郑通涛提交毕业证书无关,由此怀疑其学位造假实属难以理解;
郑通涛老师是海外引进人才,与千人计划等众多国家政策规定一样,引进后家属继续在海外生活,完全是正常现象。举报信说郑通涛比裸官还裸官,不知是何逻辑。如果裸官都是这种裸法,那中国大有希望呀;
郑通涛老师2004年回国受聘于厦大,只是学术岗位,并不是“当官”;后经民主评议两次选聘为院长,也不算真正意义的“官”。
郑通涛老师2016年未经民主评议继续担任院长更是可笑,2016年的换届目前还未开始,这种批评由何谈起?
因学院管理不善,导致部分留学生失去汉办奖学金,郑通涛应该负责也真是只能骗骗局外人了。截止目前为止汉办的奖学金一直是定额给予的。入学一年后成绩最好的三分之一的学生领取全额奖学金,居中的三分之一学生领取部分奖学金,最差的三分之一没有奖学金。这只能说与学生在班级的排名有关,与学院管理和郑通涛老师何关?
关于年龄问题,有厦大官方公布的年龄就好了。至于历史档案中的年龄怎样写又有什么大问题呢?因为福建一带的农村,存在按虚龄计算年龄的习惯,而工作后又应该按十足年龄填报,由于历史原因,档案中年龄与实际年龄相差一到两岁的情况很多。郑通涛老师是澳洲籍华人,按照外籍专家应聘院长,不受“六十一刀切”的限制,不可能为“当官”变更年龄,更何况聘任院长要经过民主评议,不是谁想多当几年就能多当几年的。
此致 敬礼
厦门大学教师 2016年6月10日
(XYS2016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