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詹启敏被指涉嫌25篇论文不端,发表时间横跨20多年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詹启敏被指涉嫌25篇论文不端,发表时间横跨20多年

作者:孙滔  来源:DeepTech深科技

著名学术打假网站 PubPeer 这次盯上了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詹启敏。

近日,有网络消息指出:著名学术质疑网站 Pubpeer 陆续刊登了詹启敏的 25 篇论文涉嫌学术造假,这些陆续被曝光的论文涉及将相同图片 PS 后应用于不同实验甚至不同文章中、捏造实验数据和严重违反动物伦理。被举报的论文时间跨度超过 20 年,包括从1998年詹启敏在国外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到近年来在北大医学部担任通讯作者的论文。

DeepTech 发现,在 Pubpeer 网站,25 篇论文相关的评论指向或为数据重复、相同,或数据有违常识,或有违动物伦理。比如,学术打假人伊丽莎白 ? 毕克(Elisabeth Bik)博士针对詹启敏 2015 年一篇《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论文发表评论称,小鼠的肿瘤过大,远非作者所称的 1 厘米,作者能否澄清本研究获得的肿瘤的大小?这些符合动物伦理准则吗?

据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高虹在《科技导报》发表《引起动物福利伦理争议的动物实验》称,为既体现药物的治疗作用,又不给动物健康造成严重伤害,业内普遍接受的小鼠肿瘤体积最大直径为 1.5 厘米。2015 年 9 月,《自然》杂志曾发表勘误表,以一篇研究中部分小鼠体内的肿瘤体积超出允许的最大直径1.5 厘米为由,撤销了论文中的部分数据,论文作者向公众道歉。

毕克告诉 DeepTech,她只是评论了 25 篇论文中的一篇,其他评论者指出的小鼠伦理问题更为突出,另一篇论文的小鼠肿瘤更加夸张。她说,詹启敏这些论文更多的问题是同一张图片用在不同样本上,同一个作者犯了这么多错误,可见其实验室管理之凌乱,他们应该谨慎标记图片,并追踪图片和样本。

在数月时间内,只有寥寥几篇得到疑似作者的回应。其中一篇 2015 年《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评论指数据重复,疑似作者“Yongping Cui” 留言辩解称图片排序发生了错误。

只有一篇针对 2010 年《中国医学前沿杂志》(Frontiers of Medicine in China )论文的评论得到了署名 “Qimin Zhan” 的回应。该论文有 2 个评论,其一认为研究结果不可信,因为肌动蛋白只存在于细胞质中,但该研究核蛋白样品中发现了肌动蛋白的免疫印迹带。其二认为实验数据显示,TP53 基因在 YES2 和 EC9706 没有表达,这有违常识。

“Qimin Zhan”回复说:第一个问题是因为研究分离得到的核蛋白质量低下,并认为此数据不影响其结论。第二个问题则是在这两种细胞系中没有检测到 TP53 基因的表达产物。

原北京协和医学院教授、从事免疫治疗药物研发的王晨光告诉 DeepTech,25 篇涉嫌论文中,除了几篇涉及动物伦理外,其余多属于图片重复,这种 “偷懒” 式造假是无法用疏忽来解释的。

对于 2010 年《中国医学前沿杂志》论文问题,王晨光的看法是,评论提出的两个问题并不能确认属于造假,但 “Qimin Zhan” 的回答反而透露出其实验室研究管理的混乱无序。

另外一位关注学术不端的科研人员也表示,“就我看到的几篇来说,确实存在图片造假问题”。

DeepTech 梳理发现,这 25 篇涉及论文发表的时间跨度从 1998 年到 2019 年。1998 年这篇论文发表在《分子细胞生物学报》(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5 月刊,根据詹启敏简历,此时他尚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国立癌症研究所(NCI)担任高级研究助理。2019 年有涉嫌论文 6 篇,此时詹启敏已是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这 6 篇论文被指数据重复、相同或有违动物伦理。

毕克说,对于这些问题论文,包括大小鼠肿瘤在内的论文应撤回,并在此基础上,永远不允许作者再次进行动物实验。此外,对于大多数其他论文,作者需要向该期刊发送更正信息,并且他们将来需要加倍小心谨慎。

值得注意的是,2019 年 12 月,科研出版 (医学) 学术监察委员会正式成立,詹启敏和中国医科大学校长、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闻德亮担任主任委员。该委员会称,学术监察专家委员会主要负责科研伦理、出版伦理、学术诚信建设,同时接受全国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并进行独立调查和认定。此外,对每一学术不端行为的最终调查结果将向社会和媒体公布。

截至发稿,詹启敏对于 DeepTech 的邮件询问并无回应。

(XYS2020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