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张青先生辩护一下
作者:Goodhelper
看到顾津明朋友的《实名举报北卡大学医学院病理系张青》一文,佩服津明朋友的胆直。
在揭露造假现象时我们应该力争避免情绪化的措辞,而本着只阐述事实的原则。这和写一篇表明自己看法观点的小文是不一样的。
“张青,男,1979年2月出生于中国湖北某偏远农村”–―这句话看似和打假并无关系,应可以省去为好。
“乍一看,好一个顺风顺水的青年才俊,学界精英张教授。今天我就给各位看官讲一下张教授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这句话有些情绪化,并无助于让读者相信津明朋友的揭发,建议删除。
类似“春风得意,志得意满的”, “文章连影子都没有,张青有些捉急了”, 这样的话包含津明朋友自己的主观猜测和感觉,不应该出现在文章里。
“这种赤裸裸的剽窃他人成果的行为实在是令人发指”—-津明朋友应该只着墨于事实,不要用这种煽情的措辞。张青先生是不是剽窃,由读者看了你的事实后自己判断。
至于张青接过其他博士后的课题和Fellowship申请,这当中有NIH的规定和指导教授的默许,他人不便妄评。
“这可难不倒张青,只见他埋头苦干了几个月,这几个关键结果在他手上就都变成了阳性结果。文章也就顺利地发表在Cancer Cell上。蹊跷的是,这几个关键结果在文章发表以后,实验室的另一个博士后却总是重复不出来。这当中的猫腻我不说,你懂的。”—-对不起,我不懂得! 另一个博士后重复不出结果并不能说明张青先生的结果是“猫腻”。博士后的工作是有指导教授监督和负责的。北卡大学到底为什么雇佣张青先生为教授,可能有他们的道理。一般不会只看一篇文章的。
至于“可是这几年在美国找过Faculty职位的人也知道,光凭一篇Cancer Cell文章和一个NIH K99 Fellowship是不够的,尤其是那些不差钱的私立学校, NIH K99 Fellowship最具杀伤力的还是那些经费紧张的公立学校。很多学校在招Faculty时,还要考察候选人有没有带人的经验。尤其是公立学校还有给本科生研究生上课的教学任务,因此有过教学经验的往往会优先考虑。可这张青7年博士后研究既没教过书也没带过人”一段,津明朋友不应该在自己并不真了解大学Faculty招聘政策和步骤的前提下妄加菲薄。也不应该把自己理解的一般性规则用在个例上去诋毁他人。我相信,既然北卡雇用张青先生,想必他们从张青的指导教授处得到了很优质的推荐。
如果张青先生在做博士后期间mentor过其他博士后或technicians,这应该可以算作teaching record。但是“到底算不算”还是应该由雇人方和指导教授之间决定,不应该由津明朋友下结论。
“这种通过伪造简历找Faculty工作的行为也是够令人作呕的。”—-应该避免这种骂街式的措辞。
“张青,一个出身贫寒但为了追求名利而毫无学术道德底线的骗子居然堂而皇之地登上了美国主流大学的讲台,这是对千千万万诚实敬业的生物博士后的莫大讽刺。我今天在这里就是要撕下这个学术骗子的画皮,希望能还学术界一方净土。”—-这一段是具有侮辱性的个人发泄,不应该出现在文章中。一则,津明朋友揭露的“事实”的真实性还没有结论,不宜提前对张青先生加以定性。二则,津明朋友再次提及“出身贫寒”,让人开始怀疑他本人的操行和可信度。
(XYS20160226)
◇◇新语丝(www.xys.org)(xys8.dxiong.com)(xys.ebookdiy.com)(fangzhouz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