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西湖大学设立纳贤公讲台
作者:阿W
我参加了12月15日仇旻副校长在丹麦大学举办的西大招聘宣讲会。宣讲会除了介绍杭州城市面貌、西大硬件和招聘人才待遇之外,几乎没有介绍西大的治校理念和发展策略。如果没有创新治校理念和独僻发展策略,纵有一流的城市、一流的校区硬件和一流的人才待遇,恐怕也难办出一流的大学。
西大所谓社会力量办学,我理解目前只是名人效应办学。名人效应不用去谋私利,而用来兴公益,固然可敬可爱。施一公教授有闪光的履历,有社会责任担当意识,敢于兴言,已经成功地晋升为当代知名度最高的学者之一。以最高的知名度动员最充足的资金,聘请最有名望和潜力的人才,办出小而精的一流研究型大学,这幅画卷不错!这条路走3~5年也可能会这边风景独好,但恐怕难以持续10~15年。张首晟教授有更耀眼的光芒,他用这些光芒来引导社会投资从而推动科技发展,走的像是更短的捷径。张教授意外离世,未必能说明他走的路不对;张教授没走通的路,施教授和仇教授未必也走不通。既然西大靠从社会吸纳捐赠来办学,恐怕不会拒绝来自社会普通一员的建言。我建议西大要增加透明度,公开所谓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具体标准,发布有创新性的治校理念,展现慎思独僻的发展策略。只有举旗定向才能凝聚共识,只有迎合社会需求才能持续发展。靠名人热度,恐怕持续不久。仇副校长在招聘宣讲会上答问时说,捐赠人没有什么期许,就是完全相信他们能把事情办好。但愿这只是仇教授的即兴答问,很难想象捐赠大户没有期许。
西大有一个不错的招聘口号,同年龄段最优秀,一事一议,不拘一格。这个口号要有相应的人才观和科学成就观来支撑,否则口号还是口号,没有可操作性,成不了行动指南。以在什么名牌大学多么年轻就取得了什么学术头衔、获得什么奖励、在什么级别刊物上发表多少论文为标准来评定一个学者,固然可以,但这与不拘一格好像自相矛盾。这些人才观和科学成就观的特征是通过第三方来评定,看似公道,但未必公允,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即使像张首晟教授一样名满天下,内心也未必对自己的学术成就感到很充实。再看潘建伟教授的成就,网上非议很多,暂且可以置之不理。我注意过潘教授解说他从事科学探索的动机和意义,竟然和上帝搅合到一起,感觉他内心也不是很踏实。某些领域的前沿研究,诸如高能物理、天体物理和量子物理等等,其学术成就在不同学派之间能否形成基本共识,甚至其基本理论能否构成自洽的体系,与科学技术有多紧密的联系,这些争议越来越接近于科普常识。在这些领域取得的成就有多大价值和意义,这是争议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的争议是这些科学成就未必能表明学者的学术水平很高,因为其成就有可能是学者个人学术水平卓越的结果,也有可能是该学者深谙学术江湖之道擅于猎取资源用钱砸出来的结果。至于施教授冷冻电镜下观测到的蛋白质结构能总结多少结构规律,仇教授的纳米器件制造工艺重大科研项目离实际工艺有多远,希望二位能通过科普来提高大众的认识,从而才能从社会获取更大更持续的支持。
我无意建议西大先去解决如何评价前沿科学成就的社会哲学问题,而是建议西大要有新的人才观和科学成就观,要以提高人们对自然世界的认识、无争议地解决科学问题和推动科技进步为标准。相对于前沿科学成就,在经典科学范围内难以看到突破,但经典领域的些微进步却可能推进科学技术发展,从而带来社会经济效益,其价值和意义即使普通大众也理解得了,几乎不存在争议。在这方面做出贡献的人,其实吸纳社会资源很少,但却默默无闻地解决了绝大部分现实中的急难所需。学术生态失衡是社会问题,官学勾结、学术诚信沦落、有光环的学者吸金纳银能力强但却不愿做脚踏实地的研究,这些都是导致学术生态失衡的原因。这些问题不指望私立大学来解决,咱们还是先关注西大如何持续发展为好。
施教授等人要举社会之力办一所高水平的小而精的研究型大学的初心可嘉,但目标不具体,措施不明确;响声过大,准备不足;当前围观看笑话者犹多,建言献策者甚寡。我不揣冒昧,斗胆建言。既然施教授等人的初心是举社会之力办学,应该且只有把人才评定和科学成就评定的职能移交给社会,主要是交给全社会的科技人员,才能唤起社会对科学的关注,从社会源源不断地获得支持。为此我建议西大设立纳贤公讲台,让有意竞聘西大PI职位的人公开发布演讲,让他们解说从哪些角度看自己是最优秀的,凭什么他们进入西大之后有可能做出一流的成就,设立社会民众、不分专业科技界、相关专业领域、校外研究生、本校研究生、校董事会、校务会等等若干个评议圈层,最终由校长根据评议公开选聘结果。设立纳贤公讲台和业绩评估公讲台,其功效不止于为西大招揽到符合社会捐赠者意愿的人才,以及形成人才到岗后的业绩考核机制,更重要的是通过评选竞聘和业绩考核活动促进几个评议圈层之间互动和观点融合,从而增进社会对科技的理解和对科技发展方向的约束。如果通过这些活动能够在全社会树立更新颖更公允的人才观和科学成就观,从而引导出更加平衡更加健康的学术生态,善莫大焉,那才是真正发挥了社会力量办学的优势和特长。
如果西大决定采纳我的建言,设立纳贤公讲台,我愿第一个公开演讲,以身示范。虽然我没有耀眼的学术光环,但最少能向普通科技人员解说得清楚我解决了哪些科技问题,推动了哪方面的科技进步,以及如果有西大平台资助,我能进一步解决哪方面科技的急难所需。即使落聘了也不算白费辛劳,从此没有光环但脚踏实地的学者多了一个公平机会。
(XYS2018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