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王挺之先生的近亲繁殖和学术不端
作者:严佳奇
新语丝网2011年12月18日发布了两篇文章,一篇为珞珈山的眼睛的《武汉大学郭齐勇的近亲繁殖》,批评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前院长郭齐勇。郭齐勇一共留了自己的6个学生在武汉大学哲学学院中国哲学专业任教,占了整个中国哲学专业教员的半壁江山。另一篇为曾讨的《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熊月之学术腐败举例》,批判熊月之第一多吃多占,主编了二三十本(套)书;第二开“熊家店”,大搞近亲繁殖。上海社科院历史所40多研究人员中,熊门学生占了三分之一;第三包庇学生抄袭。目前他的学生中已有三人身陷“抄袭门”,他竭力包庇,打击报复检举者。借着这个话头,我们也来说说四川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前院长王挺之(2010年12月因年龄超龄等下台)的近亲繁殖和学术不端。
首先说明,天下乌鸦不能说是一般黑,但的确是一部分黑。以上批评(批判)两位官员学者的三项错状王挺之也占了两项。
第一便是开王家店,大搞近亲繁殖。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世界史教研室一共就十余个人,他的学生弟子也占了三分之一(刘某某,王的硕士博士;徐某,王的博士,刘某,王的硕士博士,辛某,王的硕士博士),加上他就是五个。其中有的是毕业留校任教的,有的是从非二一一、九八五大学的外校调入的。别的博导培养的博士就一个也没有留校留院留教研室的。但别人的博士许多并不比王的博士弱,有的说不定还强一点。
第二便是多吃多占。据新语丝网2011年8月13日发布的管贤思的《晒一晒王挺之先生历年来的论著成果总目》一文,此公1985年硕士毕业留校任教以来至今,二十多年过去了,当教授已十多年了(1996),当博导也已近十年了(2003,虽然是很不够格的博导),竟没独立写过编著过出版过一本专著、教材、辞典、知识读物等,却主编过不少书,如王挺之为第一主编的《川大史学·世界史卷》,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该书共收入30余位教师的30多篇论文,也有王的一篇。《世界史卷》前有个前言,一千多字。署名为编者。所以,王只为这本书写了几百字);又如王挺之为第二主编的《长江上游早期文明的探索》,巴蜀书社2002年版(该书共收入12篇论文,王没有半篇;还收入两份专题资料简目(论文资料索引),王也没有参编其中一份。王对该书的贡献,就只是作为第二作者写了1/3篇序言,约一千多字);最近,王挺之作为第一主编(第二主编李勇先、第三主编范国强)又出版了一套40册的“中国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历史文献丛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据称,这是对中国2010年前已成功申报的40处世界遗产地相关历史文献首次进行全面、系统的汇集整理、编纂出版。该“丛书”收录的文献,主要包括遗产所在地的地方志、历代有关该遗产的专门记载,包括专志、游记、图集、宫观寺庙志、人物志、诗文集等等。文献收录的历史文献上起两汉,下至民国,采取了影印出版的方式……众所周知,王挺之是搞世界史的教授、博导,去年还竞选连任中国世界中世纪史研究会的副理事长,怎么又搞出了中国史的主要是中国古代史的古籍整理资料汇编成果。当然王挺之学贯中西,还是中国古代史宋史方向的在职博士研究生。可从1996年他入学至今,也没写出一篇中国古代史/宋史的单篇论文,没写出开题报告,更没写出博士学位论文,因此也没有获得博士学位。从以上对这套书的介绍来看,它应该属于中国史范围内的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范畴,属于古籍整理研究类成果,王挺之会不会点校古籍、精不精通古文,懂不懂版本、目录、文字、文献、校雠等学,还是个问号。当然,目前我们还没看到这套书的实物,不便妄下定谳。但他利用职权,利用掌控的公共资源(比如二一一工程的经费。九八五工程的经费),多吃多占专治中国古代史、历史地理学、历史文献学的第二、第三主编的成果则是确定不疑的了。即我给你211、985工程的经费、立项,你给我挂上第一主编的名头。
在此我们也建议王挺之一下,你掌控了那么多公共资源,你也是一个学者,你也写过十几篇世界史的论文(也就十几篇),译过一本十几万字的小书。你就争个气,就自己独立写一本专著、博士论文出来,独立编著一本教材、辞典出来(如“西方古代文化史”,“欧洲中世纪城市史”,“意大利文艺复兴辞典”,“旅游景观学”,“世界文化遗产研究”等等(他现在又在搞旅游))。只要你写出来了,凭你掌控的那么多公共资源和经费,还怕出不了书?
当然,王的学术不端可能不如熊大。但应该主要因为他的官不如熊大。熊是正厅局级,他只是一个正处级。他以前也曾多次竞争上岗过副校级、副厅级领导,但都没有上。如果上了,其学术不端可能比熊还大。
最后,我要再强调一下,不是天下乌鸦一般黑,而是天下乌鸦一部分黑。有一部分双肩挑干部、官员学者相对比较自觉,基本上没有多吃多占,开某家店,包庇学生抄袭等学术不端。这是应该肯定的。
(XYS201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