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流文科学者王挺之教授

三流文科学者王挺之教授

作者:吕幼学

王挺之先生长期任九八五工程重点大学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院长(1995-2010),又是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世界中世纪史研究会副理事长,四川省历史学会副会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在历史学的权威期刊《历史研究》发表论文5篇(均研究意大利文艺复兴)。所以,他一贯自诩他是一流学者,许多人也如此认为,或者至少也是二流学者。但我们认为,他只是一个三流文科学者。为什么呢,我们下面逐一分析论证。

一、王1950年出生,成都市人。1966年“文革”开始时已是初中毕业,1969年大规模上山下乡时已接近高中毕业。但1977年恢复高考后,经两次高考,才考起西南师范学院历史系本科。他没敢考理工科,文科也只考起一般大学。所以他是三流的资质。西师后来改成西南师范大学,再后来与西南农业大学合并,改成西南大学,最后一批进入二一一工程。这里无意贬低西师,只是就事论事。敬请西师校友谅解。

二、王主治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主要研究意大利文艺复兴。还专门脱产一年学意大利语。可至今也没学出来。以前他还学过拉丁语,也没学出来。他的论文从未征引参考过意语、拉丁语资料文献。他的英语也只能阅读、英翻汉,写论文提要。一般的听说。不能写作,汉翻英,用英语讲历史或旅游课,当口语翻译。也没发表过用英语写的论文。尽管他很早就到美国当了一年半的访问学者,以后也多次出国。所以从他的外语水平来看,也只是个三流。

三,王1996年考取川大中国古代史宋史方向胡昭曦先生门下的在职博士研究生。可他至今未毕业授位,也至今未写出博士论文和宋史方面的期刊论文。所以,他是一个攻不下博士的三流学者。

四、王至今没有一本独著的史学专著。他的两本书都是三人合写的。其他两人是他的弟子或下属。

五、王2003年增列为博导前他搞世界史(攻中国古代史的博没攻下来)。增列为博导后他学问大涨(长、胀),既搞世界史又搞旅游,两边都招研招博(历史文化学院与旅游学院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他当时也是旅游学院院长)。可他在旅游方面,至今没有一篇独著的论文、没有一本独立的专著、教材、译著、辞典等。2010年11月他因年龄等下台后,并没有回到世界史教研室,而是去了旅游管理专业。可到了旅游专业仍没有给本科生独立讲过一门旅游专业课程。而是拉着他的一个博士生,留校当青年教师的,一起讲一门旅游专业课。一年一次,一次30多节,他讲十几节。从他开不出一门旅游的本科课程来看,可知他是三流。因为他转型转了十几年也转不过去。

六、最近几年他大肆炒作的他主编的《中国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历史文献丛书》,只是一大套(共40册)中国古籍和中国近现代文献的汇编(因还收有民国文献),系影印出版。他是三个主编中排名第一的主编,还有几个(五个)副主编。上海交大出版社2011年出版。没有点校(其中有的原来已有标点)。他只写了一篇前言(两人合写,约1万字,他排名第一)。这里不去讨论这套文献丛书有什么价值有多大价值,而只指出他只为此写了篇前言几千字。也就是说他没做具体的古籍整理资料汇编工作,而是利用职权给别人一点他控制的公共资源(课题名义和经费),然后自己挂名,当第一主编,既刮削别人,又挥霍国家的学校的学院的科研经费。这套书打着以下名号:国家文化创新工程项目,国家“九八五”工程四川大学重点项目,国家“二一一”工程四川大学重点项目,估计耗资百万元。欢迎对这套书更了解和更感兴趣的学者对它予以析论和评价等。这里只点一下:稍有古籍整理和研究常识的学者便知道,一位学者可能一年内只能点校出(即点断、加标点符号、改正错字删衍字补掉字等)这40大本中的一大本,但一位学者也可以一年之内就把这40大本的文献收集汇编起来影印出版(不点校)。也就是说点校一本古籍和影印一本古籍所花费的时间和蕴含的工作量之比也许是1:40。耗费巨资却不点校,系浪费民脂民膏。此套书出版几年后也没能获得成都市、四川省、教育部、中央的纵向社科成果奖。实践证明这套书很不行。这并不奇怪,因为三流学者只能编出三流的资料文献书来。

七、2002年以来,王没有为主承担过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四川省社科规划等纵向社科研究项目。

八、2003年以来他就在世界史和旅游两边都招研招博。每年在网上都要挂出他给两边的硕士生博士生开设的课程。但从不注明讲课的具体时间、教室(大部分导师的课都要注明),只说请欲听这些课的研究生与导师联系。也就是说无法核实他到底讲了没有,讲了多少,讲得如何。据一些研究生反映(包括世界史的和旅游的),他们在校读了三年,没有(机会)上过(听过)王挺之老师的课。故他至今开不出给旅游专业的研究生讲的课程

综上可知,王挺之教授在全国史学界、社科界只是一个比较一般的学者、教授,其学历、成果、成绩、教学、水平、学养、资质、外语等均一般,属于三流学者 。

(XYS2015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