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清华大学教授”公然剽窃余秋雨先生的强烈谴责

对“清华大学教授”公然剽窃余秋雨先生的强烈谴责

作者:李景涛

今年春节前后,网上一篇《中华文明第一次被清华大学教授整理的如此清晰》的文章被大量转载,然而一读之下让我大惊失色,这明明就是余秋雨先生的演讲文稿!因为多年来我一直持续关注余先生的书籍作品和网上动向,这个演讲的内容于我早已耳熟能详。于是带着疑问在网上进一步地追查,最后惊愕地发现这篇声称来自“清华园内”的文章竟是不折不扣的剽窃之作!

余秋雨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学者、作家,上海戏剧学院教授,80年代后期曾担任该校院长,90年代后辞职在国内进行文化考察,写下了《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两本散文集,引发极大反响,由此带动海内外华语圈长久的阅读热潮。1999至2001年间又集中踏访了世纪几大古文明遗迹和欧洲的96座城市,通过国际间的对比,重新审视全世界唯一长寿并延续至今的中华文明,得出很多非常重要的研究成果,集结为《千年一叹》和《行者无疆》两部著作,长期位居华文畅销书排行榜前列,余先生还因此被誉为“世界上走得最远的人文学者”。此后,他在持续不断的考察和思考中对中华文化的阐释越来越系统而深入,并于2006至2007年在凤凰卫视开讲《秋雨时分》栏目,分别从横向和纵向的宏观视角对中华文化做了整整两年的系统梳理。在这之后,他辗转国内外各大城市,将这些研究成果通过演讲的方式向大家汇报,期间我不断从网络上追踪他的动向,收看他的演讲视频,阅读他的演讲文字稿,并于2011年9月17日,现场聆听了他在兰州甘肃大剧院的演讲。在此期间他的演讲内容重叠较多,主要涉及文化的定义、纵向的中华文化史、横向国际比较后的中国文化的优缺点和对当代中国文化的隐忧。——现在这篇被冠以《中华文明第一次被清华大学教授整理的如此清晰》(以下简称《清华文》)标题的文章,就是对余先生演讲的中国文化史部分的整理稿。相关表述后来陆续体现在《中国文化四十八堂课》《寻觅中华》《中国文脉》等著作中。只要看过这些书,或者收看过《秋雨时分》,或者聆听过他演讲的网友都很容易同意我的说法。目前,网上还能找到很多余秋雨当年的演讲视频和文字实录,我参加的2011年9月17日兰州的那场文字实录我没有找到,但是此后过了9天于9月26日在海口第12届全国高尔夫球会总结的联谊会上的演讲,我找到了文字实录(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f493790100w2wt.html),不明真相的读者可以仔细核对。下面我只提几个可以在余秋雨书中得到印证的证据。

《清华文》中提到伊拉克的时候讲到“我在伊拉克的街头看到两个小男孩在推车,一个11岁一个9岁。我说你们为什么不上学?通过翻译问他们,他们说爸爸死于战争,妈妈生病还有妹妹,所以我们只能劳动。我很难过,口袋里掏出两只笔想送给他们,他们居然不知道这是什么,因为他们没读过书、没有上过学、没写过字。所以我当时心里面非常难过,我说我多么想告诉这两个孩子:这叫笔,写字用的,你们的祖先是全人类最早创造文字的人!”这个场景的描述在《千年一叹》(2000年版)一书的《你们的祖先》(P252)一文中可以找到。文化的观点可能相近,表述的方式也可能趋同,但是这种在凶险情形下的独特场景绝然没有重复的可能!

在讲到几大古文明分工的时候,《清华文》中说:“古希腊的哲学家在希腊海边思考的时候,印度的哲学家在恒河的岸边打坐,中国的哲学家在黄河的岸边散步。而且他们使命当中也有一个分工:希腊哲学家主要是考虑人和物的关系,印度哲学家主要是考虑人和神的关系,中国哲学家主要是考虑人和人的关系。”这个关于分工的表述,我第一次听到是在2007年凤凰卫视电视节目《秋雨时分》中,节目是以对北大学生授课的方式进行的,节目内容最后以文字的形式成书,并陆续出了好几个版本,最早的版本为《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华文化》(2009版),在“第六课 人类文明的早期分工”(P49)中可以找到。

《清华文》的最后,讲到中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遇到的那场危机的时候,说“然后就是在那两天,八国联军进入北方的那两天,敦煌发现了藏经洞,告诉大家中国有个商代。请您允许我对这两件事情做个比喻,就是有一个武士被人家打败了,浑身都是鲜血,躺在地上奄奄一息,就在这个时候他突然听到自己童年的歌声,他又拄着棍子站起来了。这童年的歌声就是那个时候的甲骨文,就是那个时候的唐代曾经辉煌证据的发现,他又站起来了。这是一位久经磨难唯一不死,永远也不会被打垮的伟大英雄!他的名字,叫做中华民族。”这一段的讲述非常生动,具有一种很悲壮的诗意。这段表述同样最初来自于2007年的《秋雨时分》,在《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华文化》(2009版),在“第一课 童年的歌声”(P13-14)中可以找到。(编者按:也可参见余先生2007年发表在《收获》杂志上的“苦旅余稿”第一篇——《问卜中华》,收入《寻觅中华》、《中国文脉》等著时改为《发现殷墟》)

好了,三个点已经足以证明,这篇文章的内容是属于余秋雨先生。下面我将对剽窃者的丑陋面目进行逐步揭露。

其实剽窃的何止是这三段,全文除了开头一句“此刻我枯坐的清华园内”,其余全是余先生的话,却都被他做了裁割和模糊处理,把文字弄得庸俗不堪。

《中华文明第一次被清华大学教授整理的如此清晰》一文并没有标注作者,只说是清华大学教授整理的,而余秋雨是上海戏剧学院的教授,会不会传播过程中编辑者搞错了学校名称?或者仅仅是清华的某个教授整理一下余秋雨的演讲稿?但是文中只字没有提到余秋雨,也没有说到清华大学有是谁!文中说“此刻,我枯坐在静静的清华园里写下此篇文章”云云,但余秋雨先生的所有演讲都是脱稿的,哪来“写下此篇文章”一说,这明显是硬加上去的,写“坐在清华园”,是为了跟标题的“清华大学教授”扯上关系。

我在百度、头条、微信等网站上输入题目搜索这篇文章,发现它正在被疯狂传播,最新的记录显示都是转发自几十分钟前或者几小时前,我慢慢锁定最早的一个时间是在2019年1月27日,是发自一个叫“书法网”的微信公众号,阅读量显示已经超过10万(微信公众号文章的显示上限为10万+,具体阅读量不知道得有多大),在这个时间之前网络上没有发现有同样题目的文章,而其他媒体转发的的阅读量都显示少于10万,那么我就可以锁定春节前后这篇文章突然在网络上被疯传传播的发源地就是微信公众号“书法网”。因为这个公众号的关注度相对较高(平时的文章的阅读量都在一两万上下),加上春节前后,大家的爱家、爱国情绪高涨,这篇文章因势被热心的网友推动的点击量激增。我在这篇文章的下方郑重留言,表达了此事的严重性和严肃性,希望该公众号的工作人员引起重视,很快得到回应,他们委婉表达了歉意,但是只是将我的留言置顶了事,就不在理我,并没有删除该文或做进一步的澄清声明。

我又通过关键词搜索,在几个网站查找这篇文章其它可能的版本,惊讶的发现还有很多类似的版本在流传,内容几乎没有变化,只是题目不同了,比如《中华文明第一次被整理的如此清晰》,最大转发量是来自“江苏书协”的微信公众号,阅读量也显示超过10万,点赞率高达7000以上,发出时间显示为2017年11月16日。一个是“书法网”,一个是“江苏书协”,看来这篇文章在书法圈广受欢迎。还有《屹立5000年的中华文明,脉络第一次被整理的如此清晰》,最大转发量来自微信公众号“生活洞察”,同样超过10万,时间为2017年7月21日。还有《历劫不死的中华文明,第一次被整理的如此清晰》、《历劫不死的中华文明,一口气读完5000年世界史》、《历劫不死的中华文明》、《这是一位久经磨难唯一不死的伟大英雄》、《中华文明基本脉络》、《久经磨难唯一不死的中华文明》等诸多版本,最大阅读量都超过10万,分别来自微信公众号“格上财富”、“天涯时事”/“瞭望智库”、“正商阅读”、“正商参考”、“深圳菩提心共修组”、“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点赞率也都很高,评论区也很热闹。光阅读量超过10万的公众号就有这么多,少于这个数字的更是不计其数了,可见这篇文章的流传广度是多么地大。在对剽窃者表示愤怒的同时,也为余秋雨先生的语言文字魅力所深深的赞叹。后面的这些版本逐渐出现了一个人名叫“唐加文”,尤其来自公众号“白马V视角”的《久经磨难唯一不死的中华文明》,虽然阅读量只有2万多,但是文中加上了这个人的照片和简介,照片衣冠楚楚,简介如下:

“唐加文,双博士,1979年11月9日生于云南楚雄牟定;现为清华大学副教授兼多家跨国企业独立董事。曾在华侨大学、清华大学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学习、研习和教学,公开发表学术作品数百篇,十余次获得国际级别学术奖励”。

剽窃者:唐加文

好了,剽窃者的面目终于出现了,这就是那个所谓的清华大学教授。

目标找到了,我又继续搜索这个人更多信息,根据直觉,一个明目张胆的剽窃者所宣扬的各种名头肯定有问题。查询百度百科显示:

“唐加文,知名经济学家、资深汇率专家,管理学、金融学双博士,曾在泉州华侨大学、北京清华大学和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学习、研究和教学,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或文艺作品共计1730篇;现为清华大学教授兼高盛集团董事总经理、全国工商联博士会秘书长和美国沃顿商学院首席中国经济学家。”

这么多名堂,不知道有多少是真的。因为百度百科是开放的,人人可以编辑、创建和修改,并没有人审核。百度百科里有一个他部分作品的列表,第44项显示为“在《科学大观园》发表《梳理中华文明的基本脉络》,2012年11月第21期”。我立即从万方数据库搜索这篇文章,查到了!我进行了下载留存,显示信息跟上面的是一致的,署名唐加文,看来这就是剽窃的开始!从万方数据库上我还查到了署名唐加文的另一篇文章《久经磨难唯一不死的中华文明》,发表在《文史月刊》2012年底10期上,内容与前面的文章是一样的。看来这个唐加文,将这篇剽窃文,在同一年2012年末,分别以两个名字发表在两个杂志上。

我还继续搜索万方数据库,以唐加文署名的文章,多达131篇,仔细一看发现更多剽窃余秋雨的文章。其中一篇《什么是文化?》发表在《水利天地》2012年第11期上,这也是余秋雨的演讲内容,主要讲文化的定义。《中华文化当前遇到的两个问题》发表在《文史月刊》2012年第10期上,是余秋雨在演讲中指出当前中华文化存在权谋文化和民粹文化过重的两个问题。《中华文化的优点和缺点》发表在《文史月刊》2013年第1期上,是余秋雨在演讲中指出的前中华文化的优点是三个道(君子之道,礼仪之道,中庸之道),和中华文化的缺点是缺三个意识(公共意识、法制意识,创新意识)。看来,这个唐加文是将余秋雨的演讲文稍微整理了一下分为四篇分别发表,一篇发表在《水利天地》,三篇发表在《文史天地》,时间集中在2012年末到2013年初。《信仰与文化》发表在《今日教育》2012年第11期上,虽然不是余秋雨的演讲内容,但是文中提到中华文化的三道“君子之道,礼仪之道,中庸之道”却是余秋雨独家的研究成果。署名唐加文的131篇文章,剽窃余秋雨的文章就有这些,其他是否有剽窃,我没有能力分辨,估计也很多。

我又在网上查到了唐加文的新浪博客,名字叫“唐加文双博士”,翻到了这篇叫《中华文化的基本脉络》的文章发于2012年9月24日,阅读量高达36万之多,而其他文章也就是几百,剽窃余秋雨其他文章也都发于2012年9月,看来这就是剽窃的最初起点。在前面,我列出的证据中,不管是那个演讲文字链接,还是三个书中的证据的时间点,都是要早于2012年9月24日,这就更加落实了剽窃的事实。

这个唐加文很有意思,他博客的每篇文章中间都内嵌了他自己的微信号(gavin10179)以赚取关注度,我也就顺藤摸瓜加了进去,想看看这到底是怎样一个无耻的人,结果显示微信号已变更为Don10179,我继续添加,他通过了。我第一件事就是查看他的朋友圈,结果发现2018年12月6日他还洋洋自得的晒《久经磨难唯一不死的中华文明》这篇剽窃文,并留言“这是本人唯一认可版本,立此存照,正本清源”,这真是多么无耻欺世盗名的恶棍,还“立此存照,正本清源”,从12年到18年,6年过去了,他没有丝毫羞耻之心,没有丝毫收敛,可见这篇文章给他赢得了多么大的点击率和关注度,仅他自己博客里的阅读量就高达36万余次,加上多次转发后的阅读数量,目前看,即使按照最保守的估计,这篇剽窃文在国内的阅读量至少在200万,而实际真正的阅读量可能是这个数字的好几倍。我压抑着愤怒很客气的跟他聊天,想套出一些有用的信息,结果他很狡猾,问到关键的信息,他都躲闪或避而不谈。他的微信里显示,他人在美国纽约,朋友圈发的大都是在世界各地旅游的照片,一副道貌岸然衣冠楚楚的样子。

一个剽窃者,却自称中国最高学府清华大学的教授,我想这一定有问题。我登录清华大学的官方网站进行查询,清华大学有好多学院,每个学院又有自己的分网站。他没有说自己是什么专业和学院的教授,但自称是管理学、金融学双博士,那就一定是属于经管学院,我从清华经管学院网站师资队伍一栏,不管是离职还是在职教师名单里都没有查到“唐加文”这个名字。他的博客里的简介显示,他曾于2000年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求学,会不会是这个学院呢,点进去依然查不到。在其他文科学院网站中,也没有查到。看来他自称是清华大学教授完全是造假欺骗。他的学历是否造假,我没有途径可以查询,学信网可以查询,需要输入学位证书编号。但是,我打通了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的电话,希望他们可以关注一下唐加文造假的情况,并留了我的电话,目前还没有得到任何回复。

余秋雨对盗版和剽窃行为深恶痛绝,他的书籍曾遭受大量的盗版,为此他曾经发表过一个致盗版者的声明,表明自己与盗版者势不两立的坚决态度。尽管如此,盗版势头还是屡禁不绝。这与中国社会对盗版者的容忍不无关系。但是盗版和剽窃与偷盗抢劫行为并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对文明的践踏,是犯罪行为。为此,希望看到此文的读者或者网友能够认识这个骗子,传播这一份真相和正能量,为文明社会的营建加一把力量。

(XYS2019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