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CI和A&HCI来源期刊要目总览》的缺陷

《SSCI和A&HCI来源期刊要目总览》的缺陷

作者:张箭

近日重读了学校根据2010版的《要目总览》(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Arts & Humanity Citation Index )于2011年颁布的《SSCI和A&HCI来源期刊要目总览》。学校说明如果在那些期刊上发表论文就等同在中文权威期刊发表论文,可获相应的考评和奖励等。我仔细看了《要目总览》中的历史学/考古学部分。感觉这个目录缺陷、失误很大,不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公平性和合理性。下面我们分析一下。

该部分共收录333种历史学/考古学学术期刊,大部分是美英两国的英语期刊。其他英语国家如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也有一些。其他西方国家、西方语言国家的西语期刊也不少,比如法语、德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荷兰语等。另外,非西方语言的国家用英语或其他西语办的期刊也有一点。但东方大国用东方语言办的学术期刊却基本没有。例如世界第二强大的国家俄罗斯仅有两种学刊入录。即《历史问题》(Вопросы Истории)、《祖国历史》(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История),连非常著名的《古史通报》(Вестник Древней Истории)、《拜占庭年鉴》(Византийский Временник) 等都没有。而且入录的两种没用俄语字母写出,而是用罗马字母转写,我看了一阵才明白。而从原苏联东欧阵营脱离出来的东欧小国也有点,如斯洛文尼亚有两种,爱沙尼亚、立陶宛、捷克、克罗地亚、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各一种。这些小国均只有几百万人口,俄罗斯有1.5亿人口。它们用民族语言或英语办的史学考古学期刊入录共八种。但它们的人口、史学工作者队伍、史学成果加起来都大大不如俄罗斯。恐怕只当俄罗斯的几分之一。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13亿多,中文(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也有13亿多(海外华人华侨有几千万)。中国也有世界上最庞大的史学考古学工作者队伍(估计有几万人),有世界上最多的史学研究成果。中国又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且历史和文明从未中断过。再加上现代以来中国历代最高领导人又喜欢历史,如蒋介石、毛泽东(尤甚)、习近平等。中国的史学考古学特别发达,水平很高。可该目录中,却没有一份中文期刊,包括著名的《历史研究》、《历史语言所季刊》(台湾)、《中国史研究》、《近代史研究》、《世界历史》、《考古学报》、《考古》、《文史》等。如果按人口、研究人员、研究成果的比例入选,中国的中文期刊应占1/5,应当入录70多种。为什么会这样呢,只能解释为,绝大多数美英人士、西方人士不懂汉语中文,不识货(该两目录均是美国人的科学情报研究所编的,即由Institue for Science Information 编)。

印度拥有世界上第二多的人口12亿,也有世界上第二大的史学考古学工作者队伍(估计有几万人),有世界上第二多的史学研究成果。印度也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且历史和文明基本上未中断过。印度的史学考古学也比较发达,水平不低。印度还是兼通用英语的国家,英语是其官方语言之一。印度自己也办了大量的英语学刊。可该目录中,却没有一份印度的史学考古学期刊。原因何在呢。我想应该是,印度自办的英语学刊,美英人士又嫌水平偏低,或嫌英语不地道。印度学者用民族语言办的史学考古学期刊,比如印地语、孟加拉语、旁遮普语等,水平要高些,语言也优美,但美英人士、西方人士又完全看不懂。故只好不收录。

日本是经济、科技、工业、军事、文化等丝毫不亚于西欧的发达国家,日本也是有一亿多人口的大国,日本还是文明基本未中断的有较悠久历史的国家。至少从中世纪伊始日本就进入文明时代。日本的史学考古学也比较发达,水平也比较高,队伍也比较大,成果也比较多。这从治中国古代史的学者喜欢征引日本学者的有关研究成果而可见一斑。但该目录中也没有一份日本的日语学刊,包括著名的《史泉》、《汲古》、《東洋史研究》、《考古學雜誌》、《東洋思想文化》、《東洋學報》、《東方宗教》(以上皆为日语期刊),等等。况且日本的政治观念、意识形态与西方一致。这也只能解释为,绝大多数西方人士、美英人士不懂日语,不识货。只好不收录。

其他如阿拉伯语学刊、波斯语学刊、爪哇语学刊等东方较大语言的学刊,该目录也没收录一份。尽管目录中有研究这些地区历史的西方语言学刊。

由上可见,该目录的缺陷是很明显的。我们对这份目录(收录的学刊)可以参考、借鉴、学习,甚至可以投稿、去尝试和作为努力达到的目标之一。但不必迷信、盲从和崇拜。

(XYS2015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