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沈八中院长
尊敬的沈八中院长,您好:
作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校友,通信工程学院的毕业生,我们人在海外,但是时刻关注着学校的发展,通院的前途。知道学校聘任您为通信工程学院的院长,我们都欢欣鼓舞,认为您的学识、人品、见识和在学术和工业界长期积累的声望,将为通院带来新气象,为西电带来新作风。
同时,我们也知道,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作为国内一所业界声誉显著的老牌大学,既有特色鲜明的专业优势和优良作风,也有传统专业院校沉积的各种问题。您孤身一人回到国内,了解情况开展工作培养新人都需要时间;工作千头万绪,问题纷繁复杂,所期盼的改革绝非朝夕之间可以成功。对此,无论是在职教师,退休员工,还是各届校友,都是有思想准备的。
然而,从您履新至今,一年半的时间已经过去,通院的各方面的工作并没有很大的起色。通过最近与接触到的通院青年教师交流,了解您具体实施工作的难处,深为无法向您提供任何帮助而愧疚。对于一所大学,一个学院,也许评定职称是最重要的事情,然而,虽然您深知弊端所在,采取了一定措施,但是仍然不见成效甚至更加失败。情急之下,冒昧给您写信。
众所周知,目前国内学术界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自我评价的能力,这在各种奖项评定和职称评定中尤为明显。因而,简单的根据文章数目,经费额度,获奖名次,引用因子等机械标准,虽然失之准确,也颇能令人服气。以前,通院是“打分”结合“评议”,领导往往在评议环节上下其手,学术委员会形同虚设。
从来访的年轻人的口中,我们知道您为了革除之前的托人情打招呼看背景的弊端,引入了新的评定委员会制度,大幅度增加了评定委员的数目,希望通过“民主”来解决之前职称评审中存在领导意志、大树意识、权力关系干扰的问题。结果却事与愿违,用您自己的话说,叫“我们用最为民主的方式,投出了最不科学的结果”。这显然还是您对国内的学术生态不了解所致。与您所熟悉的美国不同,国内的“学者”缺乏必要的“独立性”,在思考问题,行使权力时,不具有客观独立作出判断的能力和意愿;或者说,作出独立客观判断并公之于众,说真话不说假话,不被认为是一个“妥当”的做法(参考流毒甚远的所谓成功学“大师”曾仕强),往往为“成熟、稳重”的成年人所不取。更何况,打招呼,托人情,这些明显缺乏道德,甚至触犯法律的事儿,居然能够毫不避讳公然施行;某带帽学者在评审会之前的关说居然敢用短信微信群发,可见对此已丝毫不以为意。上行下效,这些公然违背道德法纪,违背职称评定原则的做法,极大的打击着年轻人对学术价值的尊崇,对公平公正的信念。毫无疑问,在这个体制下的成功者,耳濡目染,也会将这种做事方式传承下去。这个体制将无法像一个真正的学术团体那样不断去伪存真,提高知识边界和研究水平;它不会形成一个自组织系统,只会形成柏杨当年所形容的“大酱缸”:也许你能从中挑出一两位可口香甜的菜粒,但是这口缸只能越搅越臭。
同那些您所提防的人与事相比,我觉得通院的年轻人是相当真诚可爱的。当然我也知道,在这种酱缸文化中,有些年轻人已经沾染了不良习气(学术造假,攀关系走人情,并且看起来已经获利匪浅),但是同我接触的西电年轻人身上,我看到他们多数是正直的,开放的,有正确的是非观,认可学术伦理;而且,虽然您就职以来的两次职称评定几乎沦为笑话(您无主要负责),但他们仍然保持一种“难以相信但是仍然试图去理解”的态度,也没有完全消磨他们去追求更好的学术成果,希望用坚实的工作来对抗这种难堪制度的信心。我希望能够为他们尽一点微薄之力。
我在此向您诚挚的建议,既然坚冰难以打破,何妨放手一搏?!拿出一部分职称名额,让不愿意同流合污的年轻人自己去评定?用彻底的民主来对抗通院的顽疾?甚至将学院承担的业绩指标分一部分出来,拿出部分场地学生自愿,让年轻人去独立承担,给他们机会用成绩说话,用事实打脸。这种改革举措,相信不仅仅会得到年轻人的拥护,也会得到急于改变西电现状,但又无处下手的杨校长和郑书记的支持。
我们也了解到,学校正在进行激进的人事改革,马上要实行“非升即走”的政策,而博士后,讲师,副教授等年轻人会首当其冲,直接承受改革的巨大压力。如果没有公平公开公正的评价制度,他们将何去何从?混迹上去的何以服人?被淘汰者如何服气?拿出一部分资源,不动或者少动既得利益者的奶酪,让年轻人自愿选择,自己去组织,公开去评定,相信他们一定会珍惜这宝贵的机会,拿出不怕检验的评定办法,用公开的方式实现公平,用学术争论学术批评来取代暗箱操作,评出足以服众的结果。给那些正直向上不断进取的年轻人指出一条不一样的、不受污染的道路,其功绩绝非简单的绩效考核、评优褒奖所能相比!
这是我作为一位关心母校,关心学院的海内外部分校友在情急之下的一点想法,供沈院长参考。令人惭愧的是,为了追求“妥当”,我也不得不采用这种“匿名”的方式给您写这封公开信。
敬颂秋祺
一名西电通院校友
(XYS2018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