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院士支持的“氢气控癌”是真的吗?

四大院士支持的“氢气控癌”是真的吗?

·方舟子·

近日有几家媒体报道,由广州复大肿瘤医院(民营医院)院长徐克成主编的《氢气控癌:理论和实践》一书在广州举行新书发布会,我才知道国内又出现了一种癌症新疗法,通过吸氢气来控制癌症,于是把推广“氢气控癌”的宣传材料搜出来见识见识。

有的宣传材料第一句话就是:“很多人一听说吸氢治疗癌症第一感觉是骗局”、“如果你还在纠结于氢气控癌是不是骗局,那可能你对氢气的生物学效应还不是很了解”,我还没见过哪种疗法一提出来就先要证明不是骗局的,可见其匪夷所思和心虚。我的第一感觉和很多人一样也是认为这是骗局,当然可能是因为我对氢气的生物学效应不是很了解,那就看看他们是怎么证明不是骗局。

他们找了几名医学界的院士,来证明“氢气控癌”的真实性。宣传材料里提到为其站台的有吴孟超、王振义、汤钊猷、钟南山四名医学界院士(此外还有一位院士倪嘉缵是搞无机化学的,不知为何他也去凑热闹)。吴孟超是广州复大肿瘤医院名誉院长,王振义是该医院总顾问,都是有利益关系的,在徐院长邀请下,为该书写序,说点鼓励探索的客气话,也算人之常情。这两名院士都九十多岁了,说不定是秘书代笔。汤钊猷和钟南山则比较积极,汤院士亲自参加该书发布会,名副其实地站台,而钟院士虽然因公没能参加发布会,却也录了一段视频在会上播出,作证“氢气控癌”是真的。

这四名院士虽然在中国医学界被视为泰斗,但都到了早该颐养天年的年龄,吴孟超今年96岁,王振义94岁,汤钊猷89岁,钟南山82岁。老院士不甘寂寞,愿意为中国健康大业贡献余热,当然值得赞赏。但现代医学和中医不同,并不是越老越值钱。老院士被尊为泰斗,是对他们以前所做贡献的评价,并不是意味着他们现在对医学的认识就有多么高明。实际上,局限于以前的教育、学术环境,某些老院士的医学观念是过时的、错误的。

例如,这些老院士之所以认为“氢气控癌”是真的,是因为徐院长让他们看了书中收集的82例有效病例。汤院士是这么说的:“对于氢气控癌,徐教授给我看第一个病例时,我半信半疑,当我看到近50例时,我确信不疑。”汤院士似乎不知道或不承认现代医学的一条原则:个案证明不了疗效。各种医疗骗子最喜欢举病例证明疗效,不要说50例、82例,几百几千例的都有。然而没有经过严格设计的病例再多也是“个案”。徐院长说他是观察了几百个病例后找到的82个病例,那么其他的病例效果如何呢?是不是更多的病例是无效甚至恶化的?这些有效病例是不是精心挑选的,而不是随机找来的?即使是这些有效的病例,由于没有对照组,又如何确定效果是吸氢导致的?由于“吸氢”只是一种辅助疗法,这些病例都是经过常规治疗后再吸氢的,效果完全可能是常规治疗的结果,也可能不过是安慰剂效应。没有经过大样本、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再言之凿凿的疗效也不可信。

奇怪的是,虽然老院士们不知道或不承认临床试验的重要性,但是徐院长本人是知道的。他在一篇宣传文章里说:“氢分子生物学研究尚处在婴儿期,对癌症的预防和治疗价值的研究才刚刚开始。应该设计更多基础和临床前研究,阐明驱动分子氢诱导的生物学效应及其上下游调节机制,并逐步开展精心设计的多中心临床试验,阐明最佳给药方式和最佳氢剂量方案。”这是承认氢气控癌研究才刚刚开始,还没有经过足够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就敢把“尚处在婴儿期”的东西当成成熟的疗法推广、应用,这不是骗人吗?

国外几乎没有关于“氢气控癌”的研究,更不要说在临床应用。徐院长津津乐道的是1975年美国《科学》上的一篇论文,研究者让三只患有皮肤鳞状细胞癌的无毛小鼠生活在8个大气压的97.5% 氢和2.5% 氧的混合气体中,2周后发现癌肿明显退缩。这是高压氢气实验,针对的是患有皮肤癌的无毛小鼠,和徐院长要通过吸入氢气治疗各种体内癌症,并不是一回事。而且,这篇论文发表40多年来,在国外没有任何后续研究。这篇论文到现在被引用了150多次,绝大部分都是被中国人引用来证明吸入氢气能够控制、治疗癌症,乃至治疗各种疾病。一篇在国外几乎没有影响的只有非常初步的动物实验结果的论文,却在中国催生了形形色色的氢气疗法。难怪徐院长说“氢气控癌”就是汤院士倡导的富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式控癌”。然而,只要明白中国人不是特殊人种,就知道不可能存在只在中国有效的“中国式控癌”。

但是富有中国特色的疗法岂止是“中国式控癌”。就拿氢气疗法来说,不仅号称能治疗各种癌症,据“中国氢分子医学第一人”、海军军医大学教授孙学军说,还对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160多种疾病和损伤具有潜在的治疗价值,名副其实的包治百病。常识告诉我们,包治百病的“神药”是不存在的,凡是宣传“神药”的,都是要赚钱的。宣传“氢气控癌”的目的就是为了推销吸氢机(氢氧雾化机)。网上搜索得知,氢氧雾化机便宜的一台也要一万多元,而徐院长推广的那种氢氧雾化机售价高达5万多元,其实不过是个简单的电解水制氢装置而已。这个倒称得上“中国式赚钱”。

2019.6.11.

(XYS2019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