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位海内外学人,加起来等于1个韩天才

156位海内外学人,加起来等于1个韩天才

作者:孤月

好家伙,又是“海内外”,又是“学人”,又是“公开信”,还多达“156位”,这来势真可谓气势汹汹。按惯例嘛,义旗一举,首先得有雄文一篇,不说整出一篇堪比骆宾王《讨武曌檄》的传世经典出来吧,起码也要写得义正词严语句顺畅,这些“学人”里头,也不乏挂着大学中文系教授头衔的嘛,整一篇让中小学语文家教挑不出语法毛病的公开信,应该不算难事吧?本家教把这“156位海内外学人”哼哧哼哧整出来的“公开信”读了一遍,第一感觉就是“不会是韩天才代笔的吧”,就这水平,拿去做中小学作文都难及格啊,还好意思公开?还好意思特快专递给社科院研究生院?

有道是“奇文共欣赏,结巴相与析”,下面就分析一下这“156位海内外学人”的结巴奇文,当然内容仅限于例文的语法、用词、修辞等写作基本知识。【】内的文字引自奇文,其它文字作者放弃版权,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或使用。

一、【在过去半年多的时间里,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的中国学界最大的新闻之一,就是贵院2002年毕业生刘菊花硕士学位论文涉嫌抄袭事件。 】

分析:  1、开篇就来一病句,真是神仙打屁不同凡响啊。“最大的新闻之一,就是XXX事件”,“就是”表示判断,“之一”表示多个中的一个,并没有限定“最大的新闻”中的哪一个。你要是反过来,说“XXX事件是最大的新闻之一”,那一点问题都没有;或者再加一个限定范围的定语,也没有问题,比如“最大的新闻中,与贵院有关的就是XXX事件”。

2、唠叨不清,定语过长。“中国学界最大的新闻”,当然会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你老是唠叨“海内外”三个字干什么?是不是跟星级酒店一样啊,名字上不冠以“国际”两字,就不能说明有外国友人来住过?删掉“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的”,更显简洁。这是公开信,又不是投稿多写几个字可以多挣稿费。

3、空喊口号,装腔作势唬人。一个普通小硕的学位论文的事,凭什么说是“中国学界最大的新闻之一”?武大一个副校长顶多少硕士,被双规了也不过是小浪花一朵嘛。

二、【据不完全统计,包括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社在内的多家权威媒体报道了该事件,网络媒体对此事件的转载和传播更是不计其数。】

分析:

病句。

1、“据不完全统计”与“不计其数”搭配不当。“报道了该事件”后面的逗号改成分号或者句号可以治好该句的大部分语病,要想彻底治好该句,把“据不完全统计”这几个字删掉即可。这是公开信,又不是投稿多写几个字可以多挣稿费。

2、“转载和传播”又唠叨了。告诉我,转载怎么就不是传播了,亲?

三、【不仅如此,《中国日报》对该事件的英文报道还将这一丑闻传遍了全世界。】

分析:

1、网络媒体不能“传遍全世界”,《中国日报》可以,《中国日报》的总编要偷着笑了。哦,原来是“英文报道”的缘故,又有点“海内外”、“国际酒店”的味道了。

2、“不仅如此”四个字用得不伦不类,删掉,同时将后面的“还将”改成“更将”,就简洁多了。这是公开信,又不是投稿多写几个字可以多挣稿费。

四、【因此,依法对刘菊花硕士论文涉嫌抄袭案加以查处,不仅事关刘菊花本人,而且关系到贵院、中国研究生与学位教育质量、人文社会科学界乃至整个中国学术界在海内外的学术信誉。】

分析:空喊口号,装腔作势唬人。一个普通小硕的学位论文的事,凭什么说事关“人文社会科学界乃至整个中国学术界在海内外的学术信誉”?人民大学一个校长顶多少硕士,生造“脊续”也不过是小浪花一朵嘛,

五、【据媒体报道,刘菊花硕士学位答辩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陈力丹教授(原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研究员),在阅过有关举报材料后,业已指出刘菊花硕士学位论文“得算抄袭”。根据对网上公布的“刘菊花硕士学位论文涉嫌抄袭资料大全”的仔细阅读和认真分析,我们完全同意陈力丹教授的上述判断,即该硕士学位论文涉嫌严重抄袭。】

分析:

前文说陈力丹指出的是“得算抄袭”,后文就悍然将陈教授的“上述判断”“即”成了“严重抄袭”,有你这么“即”的吗?这么写文章不是脑壳有问题就是人品有问题。

六、【如果说我们已经对刘菊花硕士学位论文涉嫌严重抄袭行为深感遗憾的话,那么,我们对作为当事人的刘菊花对待此问题的态度则尤为感到震惊。】

分析:

太唠叨。这是公开信,又不是投稿多写几个字可以多挣稿费。不就是“罪行严重、态度恶劣”么,犯得着你整得像外交部发言人一样么,满口“遗憾震惊”的你累不累啊?

七、【刘菊花硕士学位论文涉嫌抄袭案,之所以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除了她是“方舟子妻”、现任新华社记者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其硕士学位为贵院所授予。】

分析:

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么?刘菊花只是个普通小硕,若她不是方舟子的妻子,你们这帮“海内外学人”会“广泛关注”吗?这一段话纯属多余,只会让读者看了觉得“这帮孙子真爱说谎”,打方舟子就是打方舟子,公开信都敢写还不敢承认就是冲着方舟子来的啊?还说什么“最主要的原因”是社科院?

删掉这一段,一是可以避免读者骂你为孙子,二是行文更加干净利落。这是公开信,又不是投稿多写几个字可以多挣稿费。

八、【事实上,一所学府的声誉和地位,并非仅仅由校友之中的佼佼者的卓越成就所决定,同时也会被其中的少数败类所损害。】

分析:

“事实上”三字多余,删掉。“并非仅仅……同时也会……”是病句,改为“同样也会……”或者“也会……”。这是公开信,又不是投稿多写几个字可以多挣稿费。

九、【刘菊花硕士学位论文涉嫌抄袭案,虽说已经严重玷污了贵院的学术声誉……】

分析:

看来156人里面占比不小的律师对“公开信”是做出贡献了的,通篇都是“涉嫌”,大有当初将“嫌疑犯”改为“嫌疑人”的严谨务实风范,可是后面的“虽说已经严重玷污”就显得搭配不当了。这些个“海内外学人”啊,有的学英文学傻了,太拘泥于动词的时态,写中文就闹笑话;有的呢,就更傻了,以为中文里面的动词没有时态,写中文也闹笑话。闹笑话也不要紧,签名的中文教授是干嘛吃的?不知道把把关吗?是不是指导你的学生时不看内容就签字签成习惯了?

十、【我们希望,贵院能排除一切调查处理刘菊花硕士学位论文涉嫌抄袭事件的干扰因素,严肃按照国家有关知识产权法、国务院学位管理条例和学界公认的学术伦理与学术规范,尽快对轰动海内外的刘菊花硕士学位论文涉嫌抄袭事件作出处理,并向海内外公布贵院的查处结果和处理结论。】

分析:

“能排除一切调查处理刘菊花硕士学位论文涉嫌抄袭事件的干扰因素”,太唠叨了,语病叫“重复”,改为“能排除一切干扰因素”。这是公开信,又不是投稿多写几个字可以多挣稿费。

“严肃按照国家有关知识产权法”是病句。要么改成“严肃按照国家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要么把“有关”去掉,直接列出法规名称。

“轰动海内外的”,不提“海内外”三个字你会死啊?唠里唠叨的。

“并向海内外公布贵院的查处结果和处理结论”,不提“海内外”三个字你会死啊?唠里唠叨的。再说了,怎样才叫“向海内外公布”呢?为呼应前文,难道社科院要在《中国日报》登个英文公告才算?

十一、【我们,一批海内外学人,抱怀对贵院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殷切期望】

分析:

不装孙子你们会死啊?你武大的老师对武大的副校长贪污受贿不去“殷切期望”一番,人大的老师对人大校长不认识古文闹笑话不去殷切期望”一番,你去“殷切期望”社科院个鸟!当事人若不是方舟子的老婆你们还“殷切期望”么?你光明正大地说“为了揭露方舟子的双重标准”不就完了?敢做而不敢说,这叫没有底气,没有底气写出来的东西当然就没有文气。

十二、【建议贵院依法、严肃处理刘菊花硕士学位论文涉嫌抄袭事件】

分析:

依法依法依法的,难怪名单里面律师那么多,这个“贵院”究竟是法院还是社科院研究生院啊?除了“法”,就没有“规”了吗?中文系的教授们干嘛吃的?只顾签名不把把关?

十三、【为此,吾等特此郑重签名如下(含姓名、工作单位、学术职称/职务)】

分析:

1、 中文系的教授终于出来把关了,原来所谓的把关就是检查一下最后一句话。不信请看,前面都是用“我们”,最后来了个文绉绉的“吾等”,全然不顾前后呼应啊。

2、“为此”之后还“特此”,看来中文系教授把关之后还需要有人把关才行啊。

结论:一百多号人,就炮制了这么一篇磕磕巴巴、病句连连的奇文,还敢妄称自己为“学人”,看来是“需要重新上小学学习的人”才对,跟最近的红人韩天才确实有一拼。

(XYS2012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