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华校长怎能念白字
·方舟子·
在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的庆祝大会上,林校长做报告时把“鸿鹄志”念成“鸿浩志”,视频上网,引起了一场狂欢。很多人感叹:名牌大学校长读白字,斯文扫地了。
汉字“博大精深”,碰到生僻字不知道怎么读或一时想不起来怎么读,读错了,其实并不奇怪。我自己偶尔也会读白字。但是如果常见的字也读错,就显得很没文化,难免要被嘲笑。“鹄”是古人对天鹅的称呼,现在只还保留在“鸿鹄之志”这个成语里,本来不算常用字。但是因为文革后中学语文课要学《史记·陈涉世家》,里面最著名的大概是那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也就让文革后上学的人都知道“鹄”字怎么念。“鹄”还有一个意思是箭靶的中心,读做“古”,一般人就不知道了。
林校长不幸是在文革期间上的中学,没有受过完整的中学教育,不认识“鹄”字本情有可原。但是“鸿鹄之志”这个成语并不生僻,对学生做报告时尤其常用。林校长当了那么多年名牌大学的校长,念过无数秘书写的稿子,以前应该是念过这个成语的,只不过没人敢私下纠正他,就让他一直这么错下去,直到现在终于闹出国际笑话,以后想必再也不会念错了。这让我想起我老家20年前有个也是文革时读中学的县长,接待台胞时满口白字,没人敢纠正他,他也就一直那么接待“千里召召”来访的“海夹对岸”的“淡黄子孙”。
有些人还回忆起了2005年清华大学顾校长接待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赠送他清华艺术家写的书法作品,写的是黄遵宪的诗:“寸寸河山寸寸金,亻瓜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顾校长念到“亻瓜”字不知道怎么读,卡住了。当时也引起了很大的风波。有人说这回北大校长也念了白字,和清华扯平了。但是两个白字事件还是有所差别的。“亻瓜”的确是个非常罕见的生僻字,罕见到连国标都不收。顾校长不认识这个字不丢人。不要说理工科教授不认得它,我敢说大部分文科教授也不认得。甚至当时以及现在嘲笑顾校长的人也都不认得,大多错写成“侉”,读作“垮”;还有的错写成“瓠”,读作“户”。都是错的,是五十步笑百步。“亻瓜”读做“夸”,割据、分离的意思,王安石有诗:“诸侯纵横代割据,疆土岂得无离亻瓜?”
所以林校长不会读“鹄”字很丢脸,顾校长不会读“亻瓜”字倒不丢脸。但是两个校长在如此重要的仪式上念了白字,却都很丢脸。他们并不是在做即兴发言。演讲稿和书法作品早就由秘书和艺术家写好了,校长们拿到以后难道不会先看一遍?看到不认识、没把握的字难道不会去查字典或向作者请教?林校长后来辩解说稿子是他自己写的,但是他不熟悉“鹄”字。如果这样的话,写的时候遇到不熟悉的字不会查字典?然而他们却都不做任何准备,打开稿子或书法作品就念,非常自信,能力又不足,于是就闹笑话了。两个名牌大学的校长都是著名科学家,做事却这么不认真,没有自知之明,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科学态度,让学生们怎么敬仰呢?不知两位校长去做学术报告时,是不是也不做任何准备,拿着研究生准备的材料就念呢?
林校长回应批评者说:“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反而会妨碍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大谬不然。质疑同样能创造价值。没有大家对林校长念白字的质疑,他这辈子就不会懂得“鹄”的正确发音。林校长作为著名科学家,不应该不知道质疑在科研工作中是习以为常的,没有质疑就没有科学的进步。重要场合念白字,反映出的不止是语文水平低,更严重的,是科学精神、专业精神的缺乏。
(按:该文原先发在我的微信公众号上,北大方面向腾讯投诉,几个小时后即被删除。北大校长读白字丢人,投诉封杀有理有据的批评,更丢人。)
2018.5.5.
(XYS2018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