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应该这样理解鸿茅药酒,必须的!

你应该这样理解鸿茅药酒,必须的!

作者:棒棒医生  来源:科学猫头鹰

鸿茅药酒官方宣传有279年历史,创始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根据的是《凉城县志》的记载。创始人叫王吉天,是著名老中医,号称“菩萨药王”。这么大名气的中医,作为医学史尤其是中医史爱好者的我居然从没有听说过,非常惭愧。赶紧检索文献,结果发现,在全部的中医典籍中,无法找到王吉天这个人,也没有鸿茅药酒的任何记录。也就是说,王吉天和鸿茅药酒仅见载于《凉城县志》,在当时和以后(至21世纪以前)的中医界没有产生任何影响,他和它应该是民间高手。但是,典籍没有记载,不等于就不是“百年民族品牌”,也不等于没有悠久历史和“中医药文化精髓”。而且,《凉城县志》算不算经典呢?凭什么不算?应该有这个自信!

鸿茅药酒组方多达67味,号称“科学缜密的组方配伍”。药味这么多,有什么讲究呢?我们都知道中药讲究个君臣佐使,自《黄帝内经》以来,经典说法是“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就是说,中药方剂最多13味,那叫“大方”。以经方典范、万方之祖的《伤寒论》来看,112个方子中,绝大多数在10味以内,只有一个12味,1个14味。什么叫经典,这就叫经典。鸿茅药酒多达67味,大大突破了中药的“经典原则”,那已经不是“大方”,而是“超超超级大方”了。有道是,“是药三分毒”,药味当然是越少越好;只有碰到危重疑难症,万不得已,才用“大方”。这一直是不言自明的道理。然而,鸿茅药酒所宣称的功能主治却囊括了内外妇儿常见百病,绝不是什么疑难危重症。这个我们要怎么理解呢?

“逻辑”是这样的:13味的“大方”解决疑难危重症,超过13数倍的“超超超级大方”反而解决常见病;“大方”毒性大,“超超超级大方”毒性反而小(这和单味药有肾毒性,复方一配伍就没有毒性是一个道理)。离开剂量谈毒性是耍流氓,揪着药味数量谈毒性更是耍流氓;药味越多,毒性相互抵消越多嘛!这个逻辑不可不知,那些科学教徒们揪着67味药里哪个有肝毒性哪个有肾毒性哪个有生殖毒性,纯属不懂中医药的深刻内涵。

鸿茅药酒号称“传承蒙医文化”,那么,它是蒙药吗?蒙药与中药理论颇有不同,不是“四性五味”,而是“五元六味”。五元是土、水、火、气、空;六味是甘、酸、咸、苦、辛、涩。通过不同性能调整机体内部的“赫依(气)、希拉(火)、巴达干(体液)”的偏盛偏衰。不过,我们从鸿茅药酒的各种宣传中看不到这套博大精深的理论,但按照某法院逻辑,看不到不等于不是,所以,说鸿茅药酒是蒙药也不为错。至于王吉天,倒确实是中医,但这也不矛盾,现在《中医药法》已经规定,蒙医等民族医也属于中医。逻辑总是圆满的。

说到底,疗效是王道。鸿茅药酒的适应症极为广泛,包含了内外妇儿几乎全部的常见病。但是,它的“严谨”在于,它绝没有夸大宣传。比如,它声称能治疗肾虚肾亏,还有前列腺增生、腰膝酸软夜尿多、阳痿早泄、头昏耳鸣、畏寒肢冷、月经不调、白带异常这么多病症,但它没有说能治各种肾炎、肾病、肾衰(不像有的中药不能治肾病,反而导致马兜铃酸肾病);它能治心脑血管各种病,但它在注意事项里说了“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酒容易引起慢性肝损害、肝硬化乃至肝癌,所以,鸿茅药酒也绝不说它能治各种肝病;它能治体虚贫血,但它没有说治的是缺铁性贫血还是再生障碍性贫血,更不会包治白血病,等等。能治百病也不是错啊,关键要“严谨”。

用量是这样:口服,一次15毫升,一日2次。15毫升38度只有5.7克酒精。国外调查,每天吸收25克以下酒精,心脏病发作的风险要比不喝酒的人低20%。少量喝酒有益健康,这是有循证医学支持的,那些以酒为名的非议可以休矣。

理解鸿茅药酒,支持国药品牌,不顶不是中国人!

(XYS2018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