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中窥韩———韩寒“代笔门”评论之一

杯中窥韩———韩寒“代笔门”评论之一

作者:唐吉珂德

都说2012年是世界末日,在世界末日的最后一个春节期间,中国大陆上发生了非常有意思的韩寒“代笔门”事件。这个事件,相信每个中国人心里都在评判谁是谁非,或可称之为一场名符其实的“末日审判”。

之所以想起了杯中窥寒这个题目 ,是因为,这场末日审判的起因,就是那篇有名的杯中窥人。而这个事件的最终结果,恐怕也要最后由杯中窥人这篇文章是否作伪来做结束。

杯中窥人这篇文章贯穿了韩寒事件的始终,看上去非常偶然,实际上却有必然性。这篇文章的作者将杯子喻为中国社会,有意无意间道出了我们这个社会的一些本质的东西。

鲁迅先生曾说过中国社会是一个大染缸这样的话,而如果拿杯子里做比喻,同样可以理解为,中国社会就是一杯水,太多的人如韩寒所写的布那样,沉到了杯底,而只有少数人如方舟“纸”,始终浮在水面上。

韩寒称自己为“十二不(布)”,也算是一种后知后觉吧,虽然他自食其言,并没有做到这些“不”,也许他的这块布其实是块破布吧。

而杯中的水,就是我们社会无处不在的中国文化。方舟“纸”之所以没有沉沦,是因为他从根本上就“水土不服”。

水土不服之一:学术批评指名道姓。我们常常在领导的批评中看到或听到这样的话:一些地方,一些部门有这样那样的问题BLABLA。这种批评,类似于不批评。但方舟子完全不同。他批评的对象,都是指名道姓的。这种批评方式,让很多人非常不舒服,十分受不了,简直不适应。在很多人的眼中,方舟子简直是怪物。他们不理解:这样做不是在得罪人吗?在中国,非到万不得已,是不能随便“得罪人”的,除非你会得到更大的好处。可是方舟子除了这样做,唯一得到的,只是很多的“亏”。

水土不服之二:学术批评不讲圈子。不论是不是朋友,只要发现有问题,方舟子就会去揭露。只讲事实,不讲面子。这一点,让方舟子最为吃亏。中国人是最讲情面的。所谓“人脉”,其实就是大家互相维护对方的利益。你帮我捧个人场,我帮你捧个钱场,大家都是帮忙第一,事实第二。说穿了,中国人的“情面”,不过是“结党营私”的另类包装而已。很多以前是方舟子朋友的人,或很多以前支持方舟子打假行动的人,当方舟子打到自己或自己的“圈子”里的人时,就开始讨厌方舟子。方舟子打假,为澄清社会的风气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为自己树立了巨多的敌人。

水土不服之三:学术批评不论地位。很多地位很高,或是成就很大的人或组织,都受到过方舟子的批评。与韩寒的母校把韩寒尊为“骄傲”不同,因为方舟子对其母校不留情面的打假,已经大大得罪了其母校。很多人认为方舟子只打老鼠不打老虎。连老石都质疑他“为什么不去打贪官”。而其实,方舟子同样质疑过很多部级、局级、厅级官员的作假。而更其实,方舟子打谁的假不打谁的假,都是一个公民的自主行为,与别人有什么关系吗?

水土不服之四:学术批评不讲利益。方舟子只看事实,不讲利益。不论对方是官员,是院士,或是商人,又或是对大众,方舟子只看事实的真相,而不管他的批评是不是会给自己带来好处。批蒙牛,是因为它欺骗公众;批中医,是因为国际主流医学界就是这样的看法;挺转基因,是因为国际科学界都同意这样的意见。方舟子只是给国人科普一下国际主流的看法。不讲利益这一点,几乎使方舟子成为了“全民公敌”。那些相信中医的、反对转基因的,诬蔑他是“外国人的走狗”,“汉奸”等等等等。

方舟子如此水土不服,虽然在我们这个不讲“方”,只讲“圆”的社会文化中没有沉沦,却到处树敌。他打击了一些有势力的人,使自己的新语丝网站到现在还在被屏蔽;他只讲事实的风格,打击了一些曾是他朋友的人,使刘华杰、罗永浩这些人对他“反戈一击”,成为他的死敌;他打科学界的假,使肖传国之流怀恨至今,到处整他的黑材料;他普及现代科学,使迷信中医的大多数中国人恨他入骨;他批评愚昧思想,使一些科学素质不高的名人及其粉丝同样恨他入骨。方舟子几乎把能得罪的人都得罪了。

方舟子,你这样做是为了什么?你不知道,堂吉珂德挑战风车的结局是什么吗?你不知道,鲁迅先生早就说过了,中国的战士只能击倒“无物之阵”的面具吗?你不知道,中国社会只有聪明人吃得开,“傻子”甚至被他所救助的那些“奴才”痛打吗?

方舟子就是现在中国的“傻子”。他在中国文化“圈”的各种大圈小圈子里,硬是杀出了一条血路,以自己的热血,拼杀在到处是看不见的敌人的看不见的战场中。我佩服鲁迅,是因为他在若干年前,就能预见到若干年后的战场是什么样子的。方舟子打下了一些人的假面具,但他们却依然活得很好。肖传国买凶伤人,却只判拘役,而且还五个半月,连老师资格都没丢。这种种种种怪相,是因为这些人的背后,总有一些看不见的力量在发挥作用。诚如鲁迅所说,“到处是墙,然而看不见”。

而韩寒,他也打过一些人,但他打的效果却是,为自己带来了很大的名声和利益,与方舟子的“打”,完全不同。打几个大家都看不惯的人以扩大自己的名气,骂几句大家都说得出的劳骚以提升自己的人气;上有众大V捧场,下有路金波助阵,旁边众粉丝们加油呐喊,这种阵势,当年的鲁迅哪能望其项背?

二个人的不同,是因为我们中国文化这杯水,是杯浑水。

方舟子的做法,是让这杯水变清;而韩寒之流的做法,是让这杯水更浑。如鲁迅所言,如果是清水,虽然浅吧,但总可一眼看到底,而浑的水,却永远不知深浅。

这样被鲁迅称之为“瞒和骗”的一杯浑水,为什么不干脆倒掉呢?中国的事就是这样的不可思议,大家都认为不可容忍的事情,却都不舍得失掉。腐败不好吧,然而对国人来说,痛恨的是别人腐败,而不是腐败别人。哪怕是地狱,那也是别人的。

对某些人来说,水浑点才能方便混水摸鱼。如果都那么公开透明,事事都按规则办,韩寒怎么能够以“补赛”的方式,取得成功呢?更多的人,其目的干脆就是将水搅浑。

韩寒如一团破布似的沉下去了,连同许多一起挺他的“大V”们。然而生活还是要继续,中国文化的这杯浑水,能否变得澄清,就要看普通中国人的力量了。我虽然不看好民众的觉悟,但我相信他们的力量。鸟坎不是也选举了吗?希望还是在民间的。

最后说明一点,我写这个文章,历时二个小时。其间也提到了鲁迅的一些文字,那是因为,我对鲁迅的文章很多都读过若干遍而且略有心得,而不是“只知其名”;这篇小文也来回修改了两遍而不是“基本不改”,谁让我没有韩寒那样的“天才”呢?

(XYS2012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