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韩寒”的一点建议
作者:种田农民
之所以打一个引号,因为我知道,韩寒肯定看不见,而韩寒现在更多是一个符号,他代表了一个强大的青年群体,所以,仅希望有那么几个“韩寒”看见。
关注了很久的韩方之争,前天想到用毛主席发明的一个词“paper tiger”来形容一下“韩寒”,不过觉得有点刻薄。
昨晚答应儿子9点回去,但赶到家的时候是9:30了,儿子已经进入梦乡,发现书架上竟然有第一次新概念作文大赛的AB两本,和《儿子韩寒》一书,封面上的韩寒好稚嫩,一家其乐融融的样子。三本书都很新,我都不记得是否真的读完,那应该是研究生阶段买的。拿出来,重新翻了翻,包括韩寒的三篇文章和其他作者的一些文章,都激不起我太大的兴趣了,时过境迁,不再是当初的文艺青年了。
CCTV6正在播放一部电影,非常能应景,我竟然从头到尾看完了。德国的,题目是《爱情谎言(Lila, Lila)》。讲的是一个餐馆服务生(大卫.科恩),喜欢上了一群文艺青年中的一个女青年(玛丽),他们经常来这个餐馆喝咖啡,谈论文学及其他。而一个文艺女青年显然不会喜欢上一个餐馆服务生。一个偶然,科恩从一个买到的二手床头柜中发现了一本小说的手稿,讲述的是50年代的爱情故事。他犹豫半天,决定打印出来写上自己的名字送给玛丽。玛丽被感动,并送到了出版社。科恩知道后,大为惊慌,在确认书店没有该作者的任何作品,了解到作者在年轻的时候就不幸遇难后,才稍微心安。结果不用说,大家也知道了,科恩一夜成名,并俘得美人心。这个时候另一个人出现了,一个流浪汉,他是原作者的朋友,读过手稿,他穷困潦倒,于是冒充原作者,缠上了科恩,想获得一些利益。我都怀疑,目前中国书商之间的争夺,对作品和作者的包装打造,是不是抄袭自这部电影,呵呵,说笑,不过让我了解到这个行业原来是这么操作的。在科恩成名后,对自己“作品”的不了解,甚至读都读不下来,但粉丝们却狂热的认为那是作家的风格和特点。
结局呢,还比较美好,科恩在美人离开,原著知情人不幸意外后,痛定思痛,开始反省,其实他一直在现实的利益和内心的痛苦之间挣扎,决定婉转含蓄的讲述了真相。重新赢得美人,并成为真正的传世作家!
回到韩寒,他的成名作《求医》和《书店》,是他独创,还是代笔,或者得到过他父亲或者他人的帮忙,他自知,众人也可质疑,猜测。但他发毒誓,悬高赏,断定自己的作品没有人代笔过一行(一行不能定义为代笔),恐难服众。我相信,作为具有巨大影响力的青年偶像,成功不是偶然,外界的作用是一方面,但自身的努力也必不可少。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完美无缺的,当然没有完美的偶像。
如果韩寒能够勇于承认自己的过错,检讨自己的做法,我想他的偶像形象不会倒掉,相反会愈发照亮人生!
(XYS201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