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中窥人》与韩寒博文对比分析
作者:留学澳洲一学子
尊敬的方先生:
明眼人都看出《杯中窥人》是韩仁均所写无疑,您的文章也对此做了令人信服的分析。
俺不揣冒昧,再来提供点具体的文本对比分析,供您参考:
正如韩少所称,的地得不分就是其写作特点,就是其写作风格(亏他好意思说), 是验证文章是否他所写的试金石。从他的这几篇据说花了不少时间准备的回应质疑博文可以看出,他经常用“的”代替“得”,“地”字则几乎不会用(!),如“话不能说的太满太绝对,写文章的时候还是要更加的严谨”(第一和第三个“的”都应为“得”)、“方舟子老师一定会用放大镜不断的扫描我”(“的”应为“地”)。
另外,俺个人发现,他还不会使用顿号,罗列再简短的并列名词都是使用逗号分隔或干脆什么符号都不用,如“当时我崇拜钱钟书,梁实秋和陈寅恪”、“三重就是礼仪,制度和考文”、“但我当时的确是以礼仪,制度,考文为释而取的书名”、“彻夜阅读《管锥编》《二十四史》《论法的精神》《悲剧的诞生》”。
《杯中窥人》则“的地得”使用精准,如“可以严谨地律已”、“布已经吸水吸得欲坠了”、“中国教育者把性和犯罪分得太清了”;顿号也多处使用,如“《杂文报》、《文汇报》上诸多揭恶的杂文”、“可怜了他的导师吴宓、叶公超”、“解释为‘身体、肉体’与‘犯罪条件’”。短短一小时的急就章,基本无错,可见作者的语文功底相当扎实(有趣的是,《杯中窥人》又谈到了性,可见韩仁均叔叔“性趣”着实很浓啊)。
结论:实难想像,《杯中窥人》与韩寒博文出自同一人之手。
(XYS201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