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韩寒改改作文
作者:张箭
方舟子博士在新语丝网站2012年2月19日发布《韩寒再次自证有代笔——韩寒的真实语文水平》一文。文中全文转载了高中肄业生韩寒2006年2月8日发布在博客上的《如何调教赛车的悬挂》一文,认为这篇文章是韩寒自己写的,所反映出的语文水平只“是一个作文不好的初中生写的不知所云的周记”。我看了方舟子的那篇全文和韩寒的这篇短文,也有同感。该文发表在韩寒成名以后几年,而且他是以所谓“少年文学天才”、“少年小说家”闻名的。这就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其真实原因只有他自己才清楚。下面,我就冒昧帮韩寒改改这篇作文,就像我当年帮我读初中、高中的女儿改汉语作文、英语作文那样(女儿升大学读理工科后,不再有汉语作文作业了;其英语很快过了六级,她的英语作文不需要我改了,我也改不了了)。我不会开汽车,更不会开赛车(赛车也是汽车中的一种),也不喜欢不了解赛车运动。所以我只能从语文的角度帮韩寒改改。
《如何调教赛车的悬挂》
赛车的避震调教非常(的)难弄(这个“的”字多余,也错误)(。),(这里应为逗号)是底盘调教里(中)非常难的地方(这里用“中”比用“里”好)。轮胎的倾角和前束往往有数据可查,但悬挂的调教却时刻(时)不同(这里“时刻”错误,应为“时时”、“总是”等)。 避震器有(由)弹簧和避震芯组成。(这里“有”错,应为“由”)弹簧的选择又很困难。弹簧有其固定的频率(弹簧的弹性不说频率),软硬也不是绝对。有的时候,硬的弹簧(会)反而会觉得很贴地,(前面那个“会”多余,且错误)软的却很弹(,)。(这里应为句号)(其中)一个原因是(它)和避震芯的配合(句首应加“其中”,句中应加“它”或“弹簧”)。在香港(的)人车志(里)的一篇文章上可以了解,。(前半句的“的”多余,后半句应加“里”)另外一方面也因为其振动的频率。这事很微妙,我们知道,任何生物都有其固定的振动频率(所有的生物都有振动频率吗?)。所以会(才)有以前军队踏步时候桥粱倒塌之事,(“会有”错误,应为“才有”)皆因共振引起。扯远说,那万一我打个隔(嗝)(不是“打个隔”,而是“打个嗝”),巧合的话,是否可以震死对面的人呢?这罪又如何叛(判)呢。(连犯罪判刑的“判”也写错)忘了后来书里是怎么解释的。 总之,很难 弹簧有软硬,悬挂的软硬,回弹的软硬,回弹速度的快慢,向下压力的松紧(大小)(压力说大小,不说松紧),释放压力的速度,都是要调教的。这些都影响到赛车的抓地。无论赛车的动力多好,轮胎多咬地,但始终要和地面接触才行。 我们的赛车,软硬和回弹释放各有二十多个刻度(刻度是仪表上显示的度量,它反映的可能是“档”或“挂档”。故似应说“有二十多个档”)。前后的避震又不同。组合有多少大家可以想象。 经过一年的调教,始终不能满意。在连续的短波(程)路面上释放(达到)的速度还是不够快,(在现代汉语中,“短波”指波长50-10米(频率6-30兆赫)的无线电波。这里可能应说“短程”。一般不说释放速度,这里似乎应说“达到的速度”或“所提升的速度”等)但如果把(释放)速度调快了(这里“释放”完全多余,应直接说“把速度(或车速)调快了”),反而更加不抓地。这是头疼的问题。后来(我)彻底抄袭了王睿的调教(这里应加个“我”字),车(便)抓地不少(多了),(这里应加个“便”字,“抓地不少”意思含混,应说“抓地多了”)但车体的反应又没原来快了。如果将后面的悬挂调硬,那又(有太多的)转向过度(“有太多的”多余。似可说“转向过度”或“转向过于灵敏”)。(这)是今年要解决的问题(这句不完整,前面应加个“这”)。
韩寒及其韩粉丝,我这样改一下是否就通顺流畅多了。
本人水平有限,改得不好,请韩寒和挺韩的粉丝们见谅和批评指正。但可别以高额赔偿金起诉我,又随便撤诉喔。
(XYS201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