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聪明说话的遇上凭事实说话的   ——我看韩寒与方舟子之争

靠聪明说话的遇上凭事实说话的  ——我看韩寒与方舟子之争

作者:战友

韩寒很聪明,很有才气,也算是比较有个性,他能一边玩赛车一边写文章而养活自己而不怎么买“体制”的账,就不简单;他写的一些博文常能表现出对官僚弊政的嘲讽和对社会公正的关切,也不容易。我看过一回韩寒在电视上露面接受采访,感觉是小伙子还是比较沉稳,比较有涵养的。但这回因麦田质疑他有可能是被“人造”出来的,即背后可能有个团队在替他策划为他代笔等等,韩寒的表现就显得很不沉稳很缺涵养了——麦田罗列的所谓证据如果不实,你可以用更实在的证据驳斥他;推理若有瑕疵,你可用更严谨的逻辑来拆解他;如果你认为对方是恶意造谣或是为了炒作自己 ,你也可以上法院告他或干脆不理他,犯不上一下子搞出两千万悬赏来征集有人为自己代笔的证据,以此来证明自己的清白。这跟村妇吵架吵不赢或就什么事情扯不清时指天赌咒跺地发誓差不多,只不过把村妇常用的“天打五雷轰”换成了愿赔两千万而已。反正雷公轰到人的概率是极低村妇即便亏心也不害怕的,两千万真赔出去的可能性则连遭雷击的概率也赶不上,或者说就没可能。

我估摸着方舟子也正是对韩寒应对别人质疑的这种方式看不上眼,才站出来帮着麦田说了句话——其实也不是帮麦田说话,而是在更高的层面上,指出一种公众人物面对正常批评和质疑时应取的方式或态度。不想就惹了韩寒,而恰在这阵儿又正赶上麦田因自感先前疑韩的证据不足而选择道歉退出,忽然获胜而得意洋洋的韩寒就在大度地饶过了麦田的同时还捎带着笑里藏刀地剜了方舟子一刀,说是“比较担心方舟子老师,因为方舟子老师登台唱了几句,刚准备要唱高潮部分,被人切歌了”。不瞒各位,我就是在新浪网上看到韩寒接受麦田道歉的标题时才进去看了一眼,看到这事竟和方舟子扯上了关系时,才关注起来,才细看了一遍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

因为我对韩寒印象还不错,对方舟子更是一直很尊敬,不知这二位如何就有了纠葛,方如何就惹了韩(致韩以这种口气来损方),不知到底谁对谁错,往下会是何结果?

看了新浪网的和新语丝的有关文章,基本得出了这个结论:靠聪明说话的遇上了凭事实说话的。聪明是锥子,袋子里藏不住,总会到处显露锋芒吸引目光,而且可以刺人可致流血。事实是石头,看上去虽朴拙虽平淡,但再锋利的锥子也不要试图去碰石头,那只会折了自己的锋芒。

我不是说方舟子就不聪明。方的文笔何尝就不好,新语丝月刊选中的那些作品也足见其审美眼光。但方舟子最聪明之处是他从不滥用自己的聪明,他知道聪明的限制,知道一百句聪明的话语抵不过一个简单的事实,他的文章总是用事实说话——表达一个观点,必有可靠的证据,揭露某项造假,也靠充分的证据,此外再加上严谨的逻辑,就基本达到了攻必克,守必固,打假成功率极高,而面对敌手的恶意污蔑或不明真相人们的起哄攻击时也都能从容自如。像这次在质疑韩寒时就列举出了韩寒确实曾让别人拿到密码帮他修改文章中的错别字的例子,而且不是孤例,这已经说明他赌咒发誓地说没让别人代过一个字的话站不住脚了。

反观韩寒,我虽然不太倾向于相信他有团队有人代他写文章的说法,我宁愿相信他的绝大部分作品是自己的心血(我这么说,是因为我没从那些作品中看出有太厚的功底和思想的深度,倒符合一个很聪明有才气并且可能也颇有些阅读量的年轻人的面目),但是他面对别人质疑时表现出的异常躁动无疑是并未给自己添彩,反倒减了分;面对方舟子有根有据的批评时仍以小聪明来狡辩,来强词夺理,甚至讥嘲起对方的生理特点来,就更显得浅薄和幼稚了。的确,这更像是一种幼稚,而不是恶行,也许韩寒再多经些世事再变得成熟一些,会为当初使用过这样的伎俩感到后悔吧。

刚看到韩寒又写一博文出来,《孤方请自赏》,基本是挂免战牌的意思了。仍是用抖聪明的语气,夹带了对方舟子的嘲讽和不屑,但不太占理的聪明,没事实和逻辑做支撑的聪明,自然也就缺少底气。但是客观地看,韩寒能这么做还算是聪明的,不再硬拿锥子去戳石头了。末尾一段说到“这件事情给了我一个惨痛的教训:话不能说的太满太绝对,写文章的时候还是要更加的严谨”,虽好像是反讽语气,也可看作是潜意识的认错了吧,整个事情从头到尾,就是他把话说得太满太绝对造成的啊。

(XYS201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