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能解释韩寒下面自述中的这个根本矛盾和重要破绽?

有谁能解释韩寒下面自述中的这个根本矛盾和重要破绽?

作者:鬼上当甲

韩寒在《这些都可以作为呈堂供证》(2012年1月29日)里特别说明:

“《三重门》出版的早,但写的晚,《零下一度》出版的晚,但写的早,《三重门》的出版获得成功,我才有出版第二本随笔和短篇小说集的机会。里面的很多文章都是初二初三写的,还有一些是高一刚入校写的。所以才看着比《三重门》稍幼稚一些。”

这里说得极为明确,《零下一度》“写的(得)早”。所以“才看着比《三重门》稍幼稚一些”。

那么,我们再看看在《零下一度》韩寒的自序中,韩寒又是如何说的。这是在该书2000年《零下一度》出版时写下的,显然真实度要更为确实。

“我曾想用和《三重门》一样的文字来写《零下一度》,不幸发现自己暂时失去了那种翻来覆去玩文字的能力。我敢说,论玩文字,基本上没有哪部小说会赶得上《三重门》,但《三重门》里玩过了头,到最后自己在写些什么都不知道了。所以,《零下一度》更能代表韩寒。”  (从韩寒这里的供述,可明显看出他是在根本上遮掩为什么以后至今再未出现三重门那样的高超文笔。说什么“(三重门)写些什么都不知道了”,什么比三重门烂得多的“零下一度”竟能“更代表韩寒”!这实质上已经明确不打自招地招供了“三重门不代表韩寒,因为那不是我的文笔!”但这里所说还不是这个角度。该角度本鬼已在以前根本揭示过了。)

对比之下,相信众客官已发现了其中的重大矛盾和破绽。

一,零下书中的大部分文字到底是在三重门以前还是以后写的?!这里无论韩寒如何回答都无法自圆其说!这正是本鬼以前特别为韩寒设立的一个“见和矛盾”(借用围棋术语),即无论如何回答都构成严重矛盾和破绽的矛盾盾(以前是用在韩父子和赵长天双方在不同回答9点还是10点接到萌芽补赛电话通知的)。

就是说,如果是在三重门以前写出的,那韩寒为何在其零下书的自序中说“我曾想用和三重门意义的文字来写零下一度”?!韩寒的后者说法,明显不过地是为了遮掩为什么在三重门出版之后的零下一度文字水平和风格会有如此大的下降或不同!

而若说是在三重门以后写的,这就更矛盾了,即为何韩寒又在《呈堂证供》中特别强调“《三重门》出版的早,但写的晚,《零下一度》出版的晚,但写的早……所以才看着比《三重门》稍幼稚一些”?!韩寒这样说,也是再明显不过,也正是为了同一目的,即要解释为什么两本书间隔这么短却会有如此的文字水平和风格的差别!

这里,极为明显,无论韩寒如何解释,结论只有一个,他在赤裸裸滴撒谎!!

二,通过对比和韩父子的供述,零下一度至少有相当部分是在三重门之前不长一段时间写出的(且不论是小韩还那个中年猥琐男写的)。因为即使在零下一度的自序中,韩寒也供述了,“文集收录了以前我的一些稚作(尤为有代表性的是后两篇小说《傻子》与《夕阳依旧美丽》),这些发表过的文章大多是读初二时写的,后来越写越幼稚,停笔一年。再用一年写了个长篇,又停笔一年。然后,就有了《零下一度》。”但无论零下一度中的文字是在什么时候写的,有点极为明显和明确,这就是它们的文笔水平(不仅仅是“掉书袋”这一点)都与三重门有重大的根本差别!一个最常识和最根本的事实是,一个人写作的文字水平绝不可能在如此短的一、二年时间内出现如此大的差距和变化!

三,具体说就是,如果说零下一度是在三重门之前所写,那么按韩寒所说就应该有类似三重门那样“翻来覆去玩文字的能力”及“吊书袋”的风格和笔法,否则他就不能解释为何三重门之后他“失去”了这种能力。因为一年内两书(以至此后至今)的笔法和风格如此大的差距是必须要有“原因”滴!如果说零下一度大部是在三重门之后所写,则韩寒在一月前的《呈堂证供》无疑就是“伪供”!而伪供意味这什么?当然就是“作假”根本成立!这里又极为明显地暴露了,无论韩寒如何回答,都确凿证实了韩寒都是在“作伪证”,亦即证实了他在“作假”!

四,此外,也是无论韩寒如何解释,这里都存在者这样一个最根本的、毋庸置疑的根本事实,即,在三重门前后,韩寒都不具备像三重门那样滴“翻来覆去地玩文字的能力”和“掉书袋”的功底!韩寒自己也明显地发现了这一点,所以才漏洞百出地百般遮掩和解释,但正是这些愚蠢和矛盾的遮掩和解释,则更突出绽露出了三重门的“玩文字”能力根本就不可能是韩寒自己所拥有滴这个根本事实和破绽!

现在我们已知道了,三重门是那个猥琐男在“小镇”上初稿滴,这稿子被第一个出版社以质劣和猥琐由而枪毙,半年多后经过类似青春不再出发那样的高手做了大量润笔(本鬼已初步认定,三重门的润笔为青春先生即极可能是张文江先生),才被一流的作家出版社上门索稿并出版!

基本如此。不知哪位看官能为韩寒解释这里的“见和矛盾”或“见和破绽”?就不用询问那小韩和猥琐男了,如前述,他们无论如何解释或辩解都是无济于事滴!!

(XYS201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