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认识的樊代明

我所认识的樊代明

作者:司履生

樊代明到处讲真善美,说真善美是做人的最基本的品质,说医学有三个层次:真、善、美!三者之中,真当然是最重要的。没有真,奢谈善和美,那就是胡扯了。但是,看看樊代明是怎么做的。

严格地说,我对樊代明院士并没有深刻的了解。只与他有过短暂的近距离的工作上的接触。我们都是西安的。西安学术圈就那么大。工作上也就有了关系。在博士教育大发展的年代,每年5,6,7三个月研究生答辩紧张的不得了。每年我得请他担任我的研究生答辩或论文评阅人。答辩完了也都有吃饭。饭局上就会闲聊。有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负责人来西安时,我们也会遇在一起接待。就是这些接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觉得樊代明的确是口才极好,很会说话,很会来事,很会拉关系,办事能力很强,又有雄才大略,说话口气很大,总是信心满满。无怪乎能得到组织上的青睐、培养、重用和提拔。时间长了,就露出一些另一面的事情。樊代明爱钱,爱名。爱到不顾面皮的程度。突破了做人的底线。

举个例子吧。那时,做研究生答辩委员和论文评阅人都是要给钱的。每年答辩的时间也都相当集中,就两个多月,像我这样的,每年都会接受到30名以上的聘请。樊代明名气大,可能比我收到的聘请更多。萝卜快了不洗泥,答辩委员或评阅人,谁也没法把研究生论文认真阅读一遍,这都是那个政策造成的,由不得人。大家都心知肚明。因此,答辩本身就是走一个过场。但做事总得有个底线,装装样子。可樊代明连底线都不顾。我的研究生送给他论文时,要他评阅,他总是马上把钱(开始时100元,后来涨到200元)一收,连论文标题都不看一眼,就在评阅表后面把大名一签,然后对研究生说,评阅意见你们回去自己填吧。这就有点爱钱爱的过分了吧。

另外,樊代明办了一个《世界消化病杂志》,他是主编。在我心目中,这个杂志的档次很低。但是樊代明要把这个杂志办成有影响力的SCI 杂志。我的同事,我的学生有人给这个杂志投稿。得到的编辑部回复总是列出几篇在他们这个杂志上发表的文章题录要作者列入自己的参考文献中,否则,不予发表。用这种手法提高其杂志的影响因子,是不是有点过分,不够“真善美”吧。

还有一件事,就是我揭发魏于全那篇论文的弄虚作假的事。我把给Nature Medicine的评论写好以后,校样都已经出来寄我,马上就要发表。樊代明打电话给我,劝我不要发表。对我说,“司教授,都是自己人,都是朋友麽,大家要互相帮忙,那个稿子就算了吧”。 更重要的是,我的那个向中国科学院揭发魏于全的公开信发表以后,记者采访他问他给我打电话的事,他却矢口否认。这哪里有一点点求真务实的影子。人常说,好汉做事好汉当,樊代明连这一点做好汉的勇气都没有,也太不那个了吧。

再有一件事,就是我申报卫生部成果奖,那还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事,我当时做肿瘤局部原位免疫研究,已经有10年之久,发表了十几篇论文,集在一起申报。那个时候,我也不认识樊代明。报奖完了,我也不知道找关系,活动这一类的事情,就等着结果。最后算是评上了一个三等奖。等到后来我认识了樊代明,在一次研究生答辩之后,一起吃饭的时候,樊代明不知道怎么从哪里来了兴趣,猛然提起我的那个卫生部成果奖,说,他一看是西安的,就投了赞成票……意思是他给我帮了大忙。我当然不知道他是否读过审查过我的那些论文,到底够不够水平,而他给我的第一印象却是因为我是西安的,成了他给我一票的理由。

最近,樊代明的网页介绍,他讲演时主持人的介绍中,说樊代明在Lancet 等国外期刊上发表了很多篇论文,其中一个介绍最多达到651篇。当然还有许多其它个人成就。我对这个数字自然有很大的怀疑。我觉得他60多岁,满打满算发表论文的时间跨度也就是30多年。每年不算国内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就651篇。一年20篇。现在的时代,又不像魏尔啸那个时代,魏尔啸一生发表论文2000多篇。我就想上网检索一下。先是 NCBI,当然很不理想。于是我把樊代明的Lancet 文章检索了一下,一处显示6篇。一处显示10篇。显示6篇的都有题目和内容,可以看出,一篇是关于肝炎的评论,文章不足500字,3篇是关于中国医师晋升的大字报文章,1篇是关于中国印度和俄国的癌症文章, 一篇是论著就是关于用吲哚美辛预防胰腺炎的。至于那个显示10篇的查不到所有文章的题目,但是可见Lancet给的分类统计,即Articles (3),Comment (4),Correspondence (2),和Poster Abstracts (1)。这当然也可能有错误。但是,还大概能看出个究竟。即樊代明在Lancet上发表的文章大多数不能认为是学术论文。这一点不会错。由此及彼,也许能回答那651篇论文的基本组成。

最后,再说一点点,重要不重要,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了。当年樊代明评院士时就是满城风雨。因为都是道听途说。不光我们学校说,四军大也有人说。总之,不利于樊代明的议论纷纷。再加上网上已经有人明确揭发出樊代明的文章抄袭,把他的文章和被抄袭的原作者文章进行的认真对比。但有关机构和当局无人对此反应。可见水有多深了。

(XYS2019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