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如何为在读博士保驾护航顺利毕业
近日南京师范大学陈吉德教授在博客上发文称某篇教育部抽检的博士学位论文差到让他愤怒,并指出这样的博士论文能顺利通过,说明某些学校的博士培养已经差到让人触目惊心的地步。其实,这种现象已经成为常态,当下相当一部分“博士”的含金量已经远不如前。下面我来说说作为中国气象界最高学府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是如何让自己的博士生毕业的。
大气所对博士的毕业要求是一篇SCI或者二篇核心,这对于在国内最高学术水平的大气所读博的学生来说并不是什么高要求,而其它院校的毕业要求甚至比这一标准还要高。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标准,仍然有很多毕业生达不到要求,为了能让学生毕业,大气所将自己所内新开的期刊AOSL(目前并没有任何收录,连核心都算不上)认定为核心期刊,只要在上面发两篇文章便认为你已达到毕业要求顺利毕业。因为AOSL为短刊,最多只要求4副图,最重要的是自己所里的期刊,审稿人都是自己身边的熟人,一时间,一大批想毕业却达不到毕业要求的博士们如抓到救命稻草一般,两篇AOSL毕业已经成为大气所一批博士们毕业的标配。
如果说这些发在AOSL上的文章本身质量高倒也没有什么,大家可以想想两篇核心期刊都发不出来的学术成果能有什么质量可言?举个例子,大气所一Z姓院士的学生靳*波就是以两篇AOSL毕业的学生之一,他的第二篇AOSL的接受历程更是令人称奇。第一次送审的两个审稿人意见分歧很大,一个是国内审稿人,只给提了一些小意见便马上返回建议接受稿件,第二个审稿人是国外的,很认真地指出文章存在的各种问题,要求修改而并不建议接受。在稿件反复修改了两次以后国外审稿人便拒绝再审这一稿件,原因就是稿件还存在重大问题但编辑部却一再催促要求尽快接收稿件,只是因为还有两个星期便要开学位委员会,他必须在这之前拿到论文录用并完成答辩。而从稿件投出到审稿人拒绝再审时间也不过才两周而已。就在审稿人拒绝再审、稿件不知何时能接受的时候,奇迹出现了,换了一位国内审稿人,稿件在一夜之间便被接收了!?一篇在国外同行眼里还需要修改的文章在一夜之间便得到国内同行的认可,没有任何修改意见直接接受。我不知道所谓的第三审稿人是否真的存在,也不知道是否是Z院士的关系才让稿件如此顺利接受。
这只是一个例子,在AOSL的稿件中投出两天收到返回意见、一周以内接受的比比皆是,现在的AOSL完全成为大气所为自己学生毕业而特设的期刊,其含金量可想而知。我们也就不奇怪为什么会有令陈教授吐血的博士论文的存在,现在的博士已经到了批量生产的模式,水平参差不齐,无论你做的有多差,只要导师想让你毕业,你就一定能毕业。
(XYS2016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