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拉伍连德为全民口罩背书
作者:李长青
刚刚过去的3月10日是著名华人医生伍连德的诞辰。作为一个为中国防疫事业做出过杰出贡献的医生,值得全世界的纪念,尤其是在新冠病毒大流行的时期。不过拿伍连德为今天的口罩政策背书则是不尊重英雄,哪怕背书的是他的后人。
关于口罩的争议一直伴随着新冠疫情,已经一年多了。其实这个争论的焦点并不在口罩上,而是在当今世界上很多国家强制推行的全民口罩上,再具体一点就是要求全体民众不管有病没病,也不分场合都要求戴口罩(有的是要求在非自家的室内密闭空间戴,有的则升级到室外开阔地带和自己家里也要戴)。
而这种口罩要求是基于两个假设的前提,第一是新冠病毒可以经过无症状感染者广泛传播,第二是口罩可以阻挡无症状感染者播散病毒。可是,这两个假设一直没有可靠的证据支持。早在推广强制全民口罩之前,一些支持者在专业和官方的文件中也都承认这一措施没有证据,所用的借口是对于重大的防疫措施,不能等最好的证据,只能根据当前的证据。
之所以说这是借口,是因为这些全民口罩的鼓吹者刻意忽略了最好的证据。比如发表在今年1月26日《PNAS》的一篇综述,在总结关于全民和社区口罩的防疫证据时,言之凿凿的说最好的证据是随机对照研究,综述的结果是没有这样的研究,也承认现有支持口罩的证据都不是来自随机对照试验,如果有随机对照试验的证据就应该优先承认。可实际情况是,丹麦研究人员所做的全民社区口罩对新冠防疫的随机对照试验在一个多月前就已经发表在《内科学年鉴》上。
根据丹麦的研究报告,上述研究在去年6月份就已经完成,却一直找不到肯发表的期刊,最终是《内科学年鉴》接受并发表了出来。之所以没有杂志敢发表,原因不言自明。即便在发表之后,很多人也是选择了忽视。从媒体到政府,都对这项研究视而不见。
当然,对于这样重大的,已经造成了社会撕裂的举措,仅凭一项随机对照试验可能是不够的。如果有更多设计良好的试验支持全民口罩有效,也可以推翻丹麦研究。可是时至今日,与支持口罩的高亢呼声相比,支持的科学证据却一直拿不出手。媒体时不时拿出来的“又一项”CDC报告,与保健品营销套路无异,对比以往的CDC大失水准。
比如2月下旬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一项被认为是口罩防疫有效铁证的CDC报告,居然是去年8月底9月初的一个健身房传播事件。其中提到有关口罩的数据是来自调查者回忆口述,而且有大量的参与者数据收集不全,即便这样,关于口罩和感染风险之间的关系也没有统计学意义(P=0.06)。口罩搞了大半年,CDC还是只能拿出这样的旧报告来喂给媒体,真是太难为他们了。
在口罩已经政治化,疫情因为疫苗出现进入倒计时的时候,我们也许永远不会得到关于口罩防疫的科学证据了。不过从现有的大数据来看,那些强调全民口罩的地区,并没有比别的地区好多少。
口罩支持者们如今又试图混淆全民口罩和有条件口罩的区别,把反对者描述成反对一切口罩。实际上,在全民口罩之前,世界卫生组织一直强调的是感染者,感染者的看护人员,和在医疗机构内戴口罩。我们不排除有连这些基本措施都反对的脑残,但这和反对没有证据的全民口罩不是一回事。
再回到拿伍连德背书的事情。伍连德在东北成功防治鼠疫的措施中,口罩是重要的一项,但也是针对病人和医护人员,没有要求非疫区的全国老百姓戴口罩,大概也没有要求疫区的男女老少,不管有病没病都戴口罩。实际上,在有记载的防疫历史中,并没有哪一次是靠全民口罩成功的。
总之,硬要坚持全民口罩有理,最好的方法还是拿出真正的证据,不要硬加到已经离世的人头上,那未必是人家的认知。
(XYS202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