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台湾地方选举前 金马奖导演傅榆获奖致辞点燃“国家认同”舌战

华人世界分量最重的电影盛事之一“金马奖”17日在台北举办颁奖典礼。因为两岸电影人在致词时的“国家认同”差异,意外让典礼出现些许火药味。

36岁的台湾导演傅榆,以拍摄2014年台湾“太阳花学运”的纪录片《我们的青春,在台湾》夺得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奖。傅榆登台领奖时,突然有感而发说出:“希望我们的国家可以被当成一个真正独立的个体来看待,这是我身为一个台湾人最大的愿望。”

傅榆在说出这番话时,难掩情绪激动,台下的群众则给予掌声回应。根据台媒报导,傅榆父亲是马来西亚华侨、母亲是印度尼西亚华侨,在台湾出生的她,年少时曾经也对自己的身份认同困惑,直到上大学后,接触不同的政治立场,才逐渐找到自己的台湾身份认同。

傅榆在说出这番话时,难掩情绪激动,台下观众则给予掌声回应。

傅榆这番发言,引起网络上许多讨论,中国大陆网友们指责这是“台独言论”,并涌入傅榆的脸书批评。而台湾网友们则多半认为,这是傅榆自己的言论自由。还有评论表示,得奖作品是政治事件的纪录片,傅榆在回忆当时时空背景下,说出这样的话是很自然的。

反击的声音

傅榆的发言似乎遭到了中国大陆艺人的“反击”。2017年以电影“老兽”获得金马影帝的涂们在颁奖时称:“特别荣幸再次来到‘中国台湾’金马奖颁奖,我感到了两岸一家亲。”

今年夺得金马奖影帝的中国大陆演员徐峥,也在领奖时大喊:“这里是一个专业的殿堂,我相信中国电影一定会越来越好!”

在傅榆发言前,中国大陆导演张艺谋也在颁奖前说,看到“这么多年轻导演的作品,代表着中国电影的希望!”两岸艺人在舞台上的致词,或多或少都表现自己的不同观点。

除了导演娄烨外,其他中国大陆艺人一齐缺席了颁奖典礼结束后的惜别餐会。

不少大陆艺人还一致在微博等社交圈转发“中国,一点也不能少”为主题、含有台湾在内的中国疆域贴图,发帖者包括日前有逃税争议的范冰冰。一些大陆一线艺人,几乎都同时间转发,表示自己的政治态度。身为金马奖评委会主席的巩俐,原先预定跟李安一同颁奖,但突然改变,没有登台。

网络热词和个人声援

事情的演变一发不可收拾,“中国,一点也不能少”跃升为微博的热搜排行榜,许多中国大陆网友的讨论下,导演傅榆也突然成为热议话题。

傅榆本人则是在官方脸书表示“无法写些什么长篇大论。只想先说,想骂人的请来这边”,开放中国大陆网友发表愤怒留言。

周日下午,傅榆再次在脸书发文,回应网友的评论。

出席颁奖仪式的台湾文化部长郑丽君,会后通过脸书声援表示“台湾是亚洲最自由、民主、多元、热情的国家”。随后又在文末补充“但请记得:这里是台湾,不是‘中国台湾’”,再度引发下面两岸网友的留言支持与攻击。

至今已颁发55届的金马奖,是两岸三地最早举办的电影奖项,不少华人演员都把赢取金马奖视为演艺生涯的追求目标。

这次金马奖的“国家认同风波”,正逢台湾地方选举前一周,也让选前的台湾再度讨论“中国大陆政治因素介入”议题。

金马奖近十年来逐渐由中国大陆产的电影主导,两岸演艺圈人士都会在典礼上避开敏感政治问题。2016年香港独立政治电影“十年”入围,中国大陆官媒更在延时直播中直接让该片段“被消失”。

然而,放眼全世界的影展或是演艺圈颁奖典礼,不少艺人都会对时事发表个人意见。之前的多伦多以及柏林影展,美国总统特朗普也都“中箭”,成为颁奖人或是得奖者们调侃的对象。

傅榆致辞事件发酵后,包括深陷逃税丑闻的范冰冰等在内的大陆艺人在网络上迅速表态,不免让人联想,这种表态是大家集体“自我审查”后的反应。

逼近一甲子岁月的金马奖,虽然是两岸艺术的盛典,但在现今两岸政治互动冷却之时,也在彼此的认同上,出现攻防战。往后的一段时间,可能会让中国大陆艺人出现寒蝉效应,就算来台湾参加活动,可能都会避免在公开场合发言。

环球时报社评:金马奖发言风波,别上当!

《环球时报》11月18日发表社评称,星期六晚上金马奖的颁奖典礼惹出风波。台湾年轻女导演傅榆的纪录片《我们的青春,在台湾》获最佳纪录片奖,傅榆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表示,“希望有一天我们的国家可以被当成真正独立的个体来看待,这是我生为台湾人最大的愿望。”她的话引起在场大陆演员的不满。

消息传到大陆,很多网民对傅榆的“台独”言论表达了反对态度,此事迅速发酵成两岸之间的一大舆论事件。

在事情快速升温的过程中,台湾当局扮演了火上浇油的角色。台湾“文化部长”郑丽君当晚力挺 傅榆,台湾“行政院”的一名发言人也参与到争论中来,揶揄在傅榆发言后讲话的大陆演员。

众所周知,金马奖是个有影响的华语电影奖项,它一直回避两岸政治纷争,从而为两岸电影工作者开展交流提供了空间。本次金马奖执委会主席李安在事后对媒体说,希望就艺术论艺术,不希望有任何的政治事件或其他的东西来干扰,请大家给电影人一点尊重。这恐怕代表了两岸大多数影人的心声。

那么如何看待金马奖颁奖仪式上的风波呢?我们认为:

第一,傅榆出生在1982年,父母均是东南亚华人,在台湾的生活难免受到岛内那些“去中国化”现象的影响,形成了她个人的错误认识。她的发言可谓折射了岛内政治和教育现实的一面。在台湾政坛和媒体上比傅榆说的话更激进的有很多,问题在于傅榆把这样的话带到了金马颁奖典礼上。这是对金马奖的不尊重。

第二,我们不希望这次风波毁掉金马奖这个两岸文化交流的平台。傅榆的做法明显不被两岸影视界欢迎。她有自我炒作之嫌的所作所为也不应视作台湾影视界的代表性表现。金马奖为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我们希望傅榆的不当发言只是一个偶然事件,金马奖今后仍会秉持远离政治的态度,继续坚持做两岸影视界交流、切磋的平台。

第三,目前正值台湾政治敏感期,“九合一”选举24日就将举行,台湾民进党当局暴露出借傅榆这件事炒热两岸议题的强烈愿望。

这段时间的台湾民调对民进党不利,本来“九合一”选举是台湾地方选举,涉及不到两岸议题,但台当局在找不到更有利议题的情况下,之前就已经在重新翻出涉及两岸的那些标语了。台当局还前所未有地以正式方式污称大陆干预台湾选举,现在出了傅榆的事,它更是把它当成“天赐良机”来用。

台当局不仅把操弄两岸议题当成选举的同 花顺,而且力图从大陆寻找组成这个同 花顺的关键牌。大陆从官员到民众都要有这一意识,不在关键时刻跟着台湾那边一些人挑动的话题起舞,与台湾政坛非常复杂的局面保持适当距离,不意外做了某一方的助选者。

总之,我们认为,傅榆在金马奖颁奖典礼上的发言是错误的,对金马奖的影响力造成损害,进而也会损害到台湾在大中华区的影响力。台湾民进党当局如果支持这样的行为并且参与炒作,是为了自己短期的政治利益,而伤害台湾的大利益。就大陆这边来说,一个年轻纪录片导演说几句话,无论她说什么,对我们都不构成大事。

我们欣喜地看到,大陆影人在傅榆说那些话之后的表现都挺好的,做了应有而且恰当的回应。台当局和绿营媒体之后猛烈炒作,只能说进一步暴露了它们格局的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