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记者 李妍 陈曦)深陷“问题疫苗”舆论漩涡的长生生物很可能被强制退市。7月27日深夜,证监会修改了退市制度的具体条款,明确了强制退市的条件包括危害公共健康安全,这一举动被市场普遍解读为是为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002680.SZ ,下称长生生物)“量身定制”。
一旦长生生物被强制退市,很多中小股东将血本无归。望华资本(Merger China Group)创始人及总裁戚克栴在财新撰文(详见《“长生生物”会终止上市吗?》)表示,在终止上市的情况下,可将公司的财产用于补偿疫苗受害者和中小股东的部分损失,具体包括公司理财及现金、固定资产与在建工程、应收账款及存货等,初步预计可回收47亿元左右。
按照7月27日长生生物的最新市值103亿元计算,回收资金不足市值的一半。
而早在“假疫苗”事件爆发之前,一季度重仓长生生物的基金就“不约而同”地进行了减持或清仓操作,半年年报显示,二季度末仅有东方基金旗下的东方利群混合,及易方达基金旗下的易方达生物分级两只产品的前十大重仓股中出现了长生生物的身影(详见《长生生物六连跌停 二季度已遭基金“不约而同”减持》)。这意味着在长生生物爆发危机之前,重仓基金就已经提前出逃,避开了风险。
7月27日晚间,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的决定》,明确指出上市公司构成欺诈发行、重大信息披露违法或者其他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态安全、生产安全和公众健康安全等领域的重大违法行为的,证券交易所应当严格依法作出暂停、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的决定的基本制度要求。
同日上午,据新华社报道,国务院调查组已经基本查清长生生物案件的事实,调查组询问相关人员的书证34份,取证材料1138页,利用查获的计算机还原了实际生产记录和伪造的生产记录。公安机关已追回犯罪嫌疑人丢弃并意图损毁的60块电脑硬盘。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为降低成本、提高狂犬病疫苗生产成功率,违反批准的生产工艺组织生产。具体违法违规行为包括:使用不同批次原液勾兑进行产品分装,对原液勾兑后进行二次浓缩和纯化处理,个别批次产品使用超过规定有效期的原液生产成品制剂,虚假标注制剂产品生产日期,生产结束后的小鼠攻毒试验改为在原液生产阶段进行。
自7月15日,长生生物的狂犬病疫苗因质量问题被停止生产之后,国家食药总局、深交所、吉林省药监局等多个部门都对其展开了调查。
7月16日,ST长生再曝百白破疫苗不合格一事。国家食药总局和吉林省药监局对其作出罚款和没收生产证书的处罚,深交所也因其延迟披露发出关注函。
7月17日,长生生物公告称,此事件将减少上半年净利润约1.4亿元,减少下半年营收约5.4亿元。这意味着长生生物2018年营收将缩水三分之一。
在此之前,长生生物营收增长迅速,现金流充沛,以至于理财资金的支配过百亿元。财报显示,2015年-2017年,长生生物营收增速分别为27.77%、27.96%、52.60%。2017年,长生生物营收15.39亿元,达到历史最高值,净利润5.6亿元,同比增长33.28%。
在理财资金支配上,2017年,长生生物委托理财的总金额达到111.58亿元,截止年底,仍有20.53亿元的资金用于购买理财产品。
身处吉林,长生生物还获得了高额政府补助和多个税收优惠政策。财报显示,长生生物在2015年-2017年分别获得政府补助508.88万元、491.34万元和4833.08万元。2017年政府补助显著增长的理由是长生生物的“老厂拆迁项目”。
7月23日,“问题疫苗”事件再度发酵。ST长生公告称,公司股票可能存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暂停上市或终止上市的风险。
7月24日晚,长春公安局宣布对高俊芳等15名涉案人员,因涉嫌刑事犯罪采取拘留强制措施。同晚,公司公告称所有产品已被暂停批签发,并采取全面自主停产,复产时间无法确定。。
7月26日,长生生物公告称,股票简称变更为ST长生,主要银行账户和募集资金账户被冻结,冻结会对公司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将产生重大影响。
统计显示,一季报十大重仓股中出现长生生物身影的基金产品共有11只,涉及富国基金、中金基金、天弘基金等9家基金公司。同时,据长生生物一季报显示,富国天瑞强势地区精选还凭借862.01万股的持股数量,跻身公司十大流通股东。截至2018年二季度末,长生生物并未出现在上述11只基金的十大重仓股中,也就是说,早在“假疫苗”事件爆发之前,一季度重仓长生生物的基金就已提前出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