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违约潮正在席卷中国13万亿人民币(合1900亿美元)的个人对个人(P2P)贷款行业,导致投资者撤回资金和平台崩盘。这是北京方面对债务和金融风险发起更广泛打击行动的最新伤亡案例。
追踪该行业的研究机构“网贷之家”(Online Lending House)称,自今年6月初以来,约有150家在线借贷平台遇到“问题”,而2017年全年出问题的平台为217家。
网贷之家将“问题”定义为投资者无法取款、警方调查平台或所有人跑路。
在富裕的杭州市,当地官员将两个体育场馆改建成临时接待中心,以供各区信访局——中国公民提出各种申诉的传统渠道——接收P2P投资者的上访。杭州最知名的是阿里巴巴(Alibaba)、其金融关联公司蚂蚁金服(Ant Financial)以及其他金融科技集团的总部都坐落于此。
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共有1836个在线借贷平台。网贷之家的数据显示,该行业仅在6月份就将410万名投资者的资金贷给了430万名借款人。中国的网贷行业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
32岁的Sarah Chen表示:“金融领域的一些朋友说我得小心些,但因为我已经用了这么久,我觉得我可以信任这个app。”Sarah是上海的一名顾问,在一个名叫“抓钱猫”的P2P平台投资了29万元人民币。
她说,7月16日她投的产品到期时无法赎回,还说:“我去(上海)黄浦区警方报案,看到很多人报案——也有其他app的,不仅仅是抓钱猫。”
杭州一个体育场的保安说,许多人前来投诉抓钱猫。抓钱猫没有接听记者请求置评的电话,而社交媒体上的照片显示,其杭州总部的大门紧锁,上面警方的告示称该公司正在接受调查。
得到政府支持的行业机构——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National Internet Finance Association of China)上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部分借款人恶意逃废债,而一些不实传言或不当报道误导社会舆论,造成投资人信心不足。”
业内专家认为,最近的违约潮反映出监管失败、彻头彻尾的诈骗以及更广泛的削减债务行动的冲击——削减债务行动降低了影子银行和实力较弱借款人的流动性。
这些借款人可能依赖P2P贷款和其他融资来源。如果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减少贷款,这种冲击可能会引发同一借款人的P2P贷款违约。
浙江大学(Zhejiang University)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贲圣林说:近期的P2P爆雷有相当一部分是坏人以互联网金融为幌子进行诈骗;此外,整体经济状况恶化,然后又加上去杠杆运动的冲击,这意味着一些合法平台无法找到有利可图的机会。
2016年4月,一个跨部门的互联网金融政府工作组启动了该行业的清理整顿行动。当年8月,工作组发布了互联网金融行业第一个综合监管框架,禁止承诺贷款保本和借新还旧等高风险做法。
但是整改行动所花时间超过了原计划,特别是要求每个平台都必须在所在地的地方金融服务办公室完成所谓的“备案登记”——这实质上是发放牌照。
备案要求旨在将不合规的平台清理出去,但事实证明,这一过程复杂且难以实施。提交备案的截止日期最初是2017年8月,但后来被推迟到2018年4月。
随着截止日期的临近,地方媒体报道称,中国中央政府已指示地方当局完全暂停备案申请,直到工作组制定好统一标准.
中国央行(People’s Bank of China)副行长潘功胜本月表示,整改行动还需要一两年时间才能完成。
尽管存在这些问题,但有迹象表明,执政的中共仍然支持P2P借贷业的发展,把它作为向很难从传统金融机构借到钱的消费者和小企业提供信贷的一种方式。
官媒新华社(Xinhua)本月的一篇评论说,违约潮“早有相应预期”,并警告不应中伤整个行业。
新华社援引中国人民大学(Renmin University)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杨冬的话说:“优胜劣汰是所有行业发展所遵循的规律,不能因为短时间内出现的问题就一味地否认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