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us
我博后以来做过十几种基因敲除的老鼠模型,把某种基因从脂肪里敲除的,从血管里敲除的,从肝脏里敲除的,从小肠里敲除的等等等等,有的从胚胎开始敲除,有的是老鼠成年后诱导敲除的,还有敲除基因后能发荧光的老鼠[偷笑] 所以我自认为对基因编辑还算是有点发言权。一个基因的缺失,即便在某个组织中的缺失,其影响之大往往远超过我们的想象,有可能是这个基因的缺失导致其它很多基因的过量或者表达不足的反馈效应,有可能是这个基因的缺失让整个细胞信号通路产生了紊乱,也有可能是这个基因本身的功能比我们预期的要大很多,用“牵一发而动全身”来形容完全不过分。。。另外,某种基因敲除的老鼠也许正常喂养下没什么问题,照常吃正常睡,但一旦受到特定的外界刺激就会表现出非常恐怖的性状,有的受了伤就产生严重的免疫反应生不如死,有的吃了高脂肪食物后血液变得像牛奶一样,有的基因敲除的母老鼠后代,即便这个基因在后代已经恢复了,但依旧表现出匪夷所思的性状,可能不是这个基因,而是其它一些基因受到这个基因影响,从而把性状遗传给了下一代,老鼠身上就如此复杂,更何况在人身上。。。所以为什么说基因编辑“不可预测”,为什么反对在人类胚胎上进行这种基因编辑。如果一个基因的功能就那么简单单一,大家都能预测到,那还做什么科学研究呢?(CCR5这个基因仅仅管HIV么?数据库搜一下就有大把的文献证明CCR5敲除的老鼠有各种问题,比如心血管问题,比如自身免疫问题,等等)。至少在目前和可以预见的未来,人类对于基因功能的认识还是非常肤浅的,基因组测序早就完成,但也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crispr和其它工具只是一些我们运用在基因领域粗鄙的工具,连精确都谈不上。。。在这种情况下,愣是拿着这把“杀猪刀”去给人做手术?甚至对婴儿入手,这不是丧心病狂是什么?所以这和731部队本质上没有区别!
—
贺博士及其团队的这项工作,非常令人不安地冲击了国际道德规范。
此事已经扩散影响到留学领域
生命伦理学专家翟晓梅谈“基因编辑婴儿”事件:极大的丑闻,有国外实验室称不再招收中国该领域学生
翟晓梅说,“我已经收到了很多邮件,很多正在申请国外生物实验室的年轻学者被告知应该尽早另寻他路了,因为这些实验室不会再招收在这个领域的中国学生了。
欧美学者认为,“中国要么就没有学术规范,要么就是有规范却不遵循。”
—
震惊与克制:直击基因编辑香港峰会
11月27日,第二届人类基因组编辑国际峰会在香港举行。本文为《知识分子》特约记者、资深媒体人陈婉莹在峰会现场发来的快评。
1)大会官方克制,第一天的大会上,公开发言的讲者都没有直接提到贺建奎的事情,大会两位主席徐立之和David Baltimore、主办者之一美国国家医学院院长曹文凯(Victor J Dzau)接受记者访问时,都婉拒评论基因编辑婴儿的事情,说期待贺在会上发布详情。立场比较强硬的张锋和伯克莱的Jennifer Doudna 会前已发表声明,呼吁立刻停止类似的基因編輯。据接近大会组织委员会的消息,会方对贺的基因工程一无所知,到开会前夕才得到消息,大为震惊。
2)大会批评贺的最强音来自中国专家。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哲学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邱仁宗指出卫生部及科技部的管理条例严禁基因修饰的胚胎植入人或动物的生殖系统。而毫不含糊地指责贺教授违反了有关管理条例。他也清楚地提出有必要“构建一个伦理学框架,对具有决策作用的科学家、医师及管理者进行评估” 以及制定章程, 管理用于申请种质基因组修饰的基因编辑。
他也提出了有必要加强管控专业、机构、管控本身、法律和国际的层面。
3)中国专家的价值共同体在国际上发挥影响力。专家们第一时间发表声明谴责贺的行为,得到国际科学界和媒体的注意。 周一(11月26日),贺建奎的新闻发布不到半天,122名中国科学家联名强烈谴责“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直接进行人体实验,违反科学道德伦理。 这些科学家自发的行为,传达了清楚的价值观,在国际舆论具有公信力,得到了尊重。
4)社交媒体的威力,专业和自媒体的结合反映了民间社会的自我纠正能力。贺的消息传出后,社交媒体的评论和点击量以千万计,也是半天不到,道理基本已讲了清楚。另外专业媒体的采访和调查,把贺背后的关系理清,近如南方科技大学、有关医院、公司的利益,远到贺取得博士学位的美国莱斯大学。中午时候,有媒体还形容事件为 “罗生门”,到了晚上,事情的基本脉络已经浮现。
5)国际交流,建立共识。中外专家同台交流、沟通,同时承认技术发展太快,必须加强社会的认知、文化、管理、法规建设。这可以说是贺建奎事件所促成、意料之外的结果。
—
今天我进一步理解了为什么说科幻是成年人的童话。你以为新的科技突破都像科幻描述的那样酷炫带劲,就是悲剧也是壮烈凄美的悲剧?才不是,很多时候都和你司空见惯并深恶痛绝的土味混杂在一起。好比深圳这个基因编辑婴儿事件,背后有莆田系的影子就不说了,事情引发极大争议后,相关部门一如既往开始了土味十足的甩锅……今天甩锅大业又有新情况。某民族主义老粉红开始说,贺建奎在美国读研究生时的导师也有他公司的股票,这根本就是美国疯子科学家在诱惑中国贫寒出身的学子搞不为人知的阴谋!
—
1.从贺教授目前公布的资料来看,“实验”“成功”的个体CCR5区域的基因型与“柏林病人”的CCR5-delta32完全不一样
2.贺教授声称自己只用了一个sgRNA,没有guide,是不可能达到他宣称的修剪精度的,更大的可能是在目标区域随缘敲到完全失去功能为止
3.所谓的全细胞测序和防止脱靶的问题被打太极混过去了,但是目前是没有靠谱的单细胞全基因组测序方法的
4.Cas9在早先的研究中被证明会激活p53,那么最坏情况下存活胚胎的p53通路都会受到影响,which是人体中较为重要的一个肿瘤抑制和细胞凋亡机制
—
贺建奎行为的正当性、完全不可能以父母一方感染HIV来获得这一点第一天就写得很明确了。而在他讲话之后、竟然还有很多中国人为他表示同情、称父亲因为感染、毕竟要一起生活一辈子、所以在特殊家庭或地区这还是有点价值的。这种观点、还有一些日本蠢货也认同。但其实这是有多不要脸?生下的女孩只要长大不被父亲乱伦、只要不直接从父亲这里输血、正常日常生活完全不可能感染HIV、完全不用担心。想想看、关于乙肝这件事情、多少年中国有多少根深蒂固的社会歧视、职业歧视甚至因此发生的悲剧、其根本原因不就是对于乙肝传染的本质不明白而脑补出来的迷信?今日乙肝表抗阳性者终于满满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的时候、你他妈却以这个理由玩起了HIV的噱头?乙肝病毒易感染程度远超HIV、连乙肝社会都渐渐学会了正确应对、现在用这种方式去为贺建奎洗白、这是要再度掀起一波对于HIV感染者的歧视吗?「哎你爹有HIV、你赶快去转基因一下、别传给班上同学啊!」
无耻、催人欲呕的厉害事件。
—
好的,我交稿了。我可以把客观中立的皮扒了,开始代表我自己说话。
我跟你们说,我的职业性质,和这背后代表的普罗大众,真的低级。
没有歧视记者和公众的意思,就是低级。
今天采访科学家,卧槽,这特么折服。每一个人,都温和、理性、专注、坚定。
什么名利啊、风头啊,统统不在乎,在意科学的进步、伦理的维系,还有两个小孩的命运。
而那个人恰恰相反。
而我们的聚光灯全都对准他,我真的觉得不公平。
在场的科学家,每一个都著作等身,有诺奖获得者,有各种前沿技术的发明人,在最顶尖的学术机构当mentor。许多人的头衔都华丽得,我写稿的时候都不知道该选哪个。
这些人才应该是主角,纤尘不染,自得其乐。
但是他们都变成了粉刷匠,在尽力修补这个人捅破的天。
有时候,我自己都觉得我提的问题好蠢,因为我真的不懂。但是没有一个人指责我浪费他们的时间。会耐心地解答、补充,生怕我因为不理解写错。
这本来是一个多好的论坛啊。
第一届在2015年举行。至今科学家们提起那届,都觉得骄傲。那是他们第一次提出系统性的guidance,是行业的bible。
这个领域本来有那么好的共识,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承认,像一种属于人类的默契。
今天被一个人打破了。他要么无知、要么混蛋。
所有人都要给他擦屁股。
今天采访发明贺所使用的技术的人。他因为时间限制没能提问。
问他想原本问什么,他说:想让贺给他解释其中的几个数据,这对评判实验数据是否准确至关重要。
科学家。
提出最多质疑的是实验的必要性。
在很多人看来,有更好更安全的技术预防HIV感染,问他为什么不用。
贺说他要造福更多的人。
提问者:我没有问那几百万人,我问的是对这两个孩子,她们本可以不承担这样的风险。
先求证,发现无法改变结果,就是遗憾和担忧。
他们几乎不愤怒。
科学家真的不愤怒。
科学家也不指责。
记者们都想问出一些愚蠢的话,想让科学家们质疑贺的人品,指责政府监管不力。
但是他们都就事论事,实验内容要看数据,规定政策已经很完善了,是执行上的问题。
贺说,孕育胚胎是那对父母作出的决定。
我想:哦,他甩锅了。
科学家:如果这些决定都是患者做,那科学家的责任是什么?科学家难道不应该承担起责任,帮助普通人理解这些实验背后的技术风险和伦理问题吗?你失职了!
我:……这是揽锅了吗?
这群人,比任何人都了解以后的风险,还在呼吁给两个女婴正常的生活。
“像对待所有人一样对待她们。”
我推荐所有人看讨论和Q&A环节。
你们能感觉到每一个提问者的高智商、逻辑缜密和慈悲心。
和与之不对等的避重就轻、语焉不详的回答。
高下立判。
我太累了,我写不完了。
我今天为人类哭一哭吧。
不是因为以后改造人会把我们全都超越,让我们没饭吃,
而是我们本来拥有文明,却不去竞逐文明。
—
对于#基因编辑婴儿# 公开的检测结果,再详细展开说一下。
首先几个基本信息:CCR5位于人类第3染色体上,位置为46,370,854~46,376,206。北欧人群中的CCR5Δ32,指的是缺失了CCR5基因中32个碱基,因此造成了移码突变并很快终止,也就是说,CCR5Δ32产生的是一个截断的、失去功能的CCR5蛋白。
那么再回过头看看公开的检测结果。图1是显示的是两个胚胎通过测序检测到的和参考序列不同的点突变位置。其实可以看到基本都不在CCR5序列之中,甚至压根不在同一个染色体里。
不过,这些突变位点是否是基因编辑造成的呢?不一定,毕竟每个个体都可能产生某些点突变,没有更多证据前,不好做判断,按住不表
而图2则是关键点,这里显示了两个胚胎潜在脱靶区和目标区的编辑情况。由于标示的十分简略,这里是个人推断:对于1号染色体上的潜在脱靶区来说,1号胚胎中绝大多数母体外周血细胞并没有检测到脱靶效应(依然是WT,检测率99.7%以上,少量的可能是有其他突变),2号胚胎没有在表中显示。而对于目标编辑区(3号染色体上的CCR5片段),1号胚胎检测到了1.08%~3.05%(依检测时间不同而不同)的细胞发生了15个碱基的缺失(图3);2号胚胎情况复杂一些,0.91%~3.09%的细胞多了1个腺嘌呤,而1.06%~1.45%的细胞少了4个碱基。
这意味着什么呢?1号胚胎缺少15个碱基,会造成CCR5基因缺少5个氨基酸,根据database预测这5个氨基酸位于细胞膜外,可能对于介导HIV的识别有贡献。那么具体结果如何,要看体外HIV感染实验的效果。
而对于胚胎2来说,发生了两个造成移码突变的编辑结果。由于突变的位置没有详细说明,不好判断对其后CCR5编码序列的具体影响,但是有一点肯定的是,氨基酸序列肯定发生了极大改变。
综合来说,对于CCR5的编辑,都达到了改变CCR5蛋白的目的,但是1具有非预期编辑,2并没有完全重复CCR5Δ32的基因型。3不能明确删除15个碱基到底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为之。从实验结果来看,并不能算完全成功,而达到的“抗HIV感染”,可能更多是一种“歪打正着”“瞎猫捉到死耗子”。
最后到了大家都关心的问题,这两个孩子将来健康问题如何。从检测结果来看,改变的是CCR5基因突变位点后的氨基酸序列。从蛋白角度来说,胚胎2对应的表型应该接近于北欧CCR5Δ32所对应的表型。而胚胎1则应该更类似未经过编辑的人类。而至于对HIV感染的抗性有多少,还是要看最终的淋巴细胞体外感染实验结果——当然,肯定不可能直接给人注射HIV。
以上是技术判断。但总的来说,让基因编辑胚胎继续晚期发育甚至出生为婴儿,依然是击穿伦理底线的行为。
—
读了桑德尔的《反对完美》,获得了一些说不出恶心还是难过的知识点。
1 几年前一对伴侣(女同性恋者)决定拥有一个孩子,由于两人都失聪,并以此为傲,所以她们决定这个孩子最好也是聋人,她们最终找到一个家族五代都有聋人的精子捐赠者,后来她们的孩子果然天生失聪。
2 一位得克萨斯女人心爱的小猫死了,她听说一家位于加州的公司提供克隆猫的服务,于是她寄了小猫的基因样本和五万美元的费用给这家公司,几个月后她收到了一只一模一样的小猫,这家公司在网页上公布了克隆猫降价的消息,现在只要三万二。
3 老罗斯福总统曾经写信给别人:“有朝一日我们会意识到,正确类型的好公民主要的和不可避免的责任,是把他的血统遗留在人世;我们没有职责允许错误类型的公民生育后代。”女权主义的先驱人物之一玛格丽特·桑格(Margaret Sanger)也说:“健康的人生育较多孩子,不健全的人生育减少——是生育控制的主要议题。”
4 1907年印第安纳州正式通过第一条强制精神病患、受刑人和贫民节育的法律,最后,29个州通过强制绝育的法律,超过6万个基因“有缺陷的”美国人接受绝育手术。
5 霍姆斯大法官曾经在8∶1多数支持绝育法律的意见书中写道:“我们见过不只一次,公众的福祉在召唤着最好的公民奉献他们的生命。如果不能要求已经让国家大伤元气的人做很小的牺牲,那就太奇怪了……支持强制接种疫苗的原则,便包含截断输卵管。与其等着处决犯罪的不肖子孙,或是任他们因弱智而挨饿,不如阻止明显不健全的人繁衍后代,这对全世界而言都比较好。”提到卡丽·巴克的母亲和她的女儿都被发现有智力不足的事实,霍姆斯总结道:“三代弱智已经足够了。”最终这个17岁的弱智未婚妈妈被送往收容所接受绝育手术。
6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因为李光耀担心受高等教育的新加坡妇女会比教育程度低的妇女生育较少的孩子,政府制定各种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结婚生子,同时给没有高中文凭的低收入妇女4000美元,作为购买廉价公寓的首付款——假如她们愿意绝育的话。
7 德沃金、诺齐克和罗尔斯都支持自由主义优生学,诺齐克还提出“基因超市”,让父母能够自行构思订做孩子,而完全不增加整个社会的负担,“超市的制度具备很大的优点,即不涉及任何旨在修改未来人类类型的政府强制决策。”
这本书是桑德尔在2001年加入总统生命伦理委员会后所写的长文,讨论在生命领域“科学跑得比道德快“的那些问题,看完之后的主要感受是:科学不只是跑得比道德快,科学已经把道德甩了好多圈。
—
之前认识一个Top2毕业的生物学博士,找工作非常不顺利,碰了一鼻子灰,去重点大学当老师没有国外留学经历自己能力也不算非常突出所以基本不可能,二本三本高校又看不上,去互联网当码农干不过科班出身的而且年纪大了适应不了996了,搞金融又遭遇金融行业不景气,生物行业的公司本来就一比吊糟只够糊口,咋办?最后,心一横,想想自己当年可是奥赛金牌得主,去了某辅导机构教娃娃们奥数,2年就在北京买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