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周刊》CDR搁浅 战略配售基金彷徨上线

  一度火爆市场的六只“战略配售基金”近日低调获批,市场的千变万化带来了机会,也带来巨大的压力。

  这六只战略配售基金一直走的是特批之路。5月29日,华夏、汇添富、南方、易方达、嘉实、招商六家基金公司同时向证监会提交战略配售基金申请材料,6月6日证监会下发批文准予发行;6月11日至18日面向个人投资者和机构发行——整个过程仅20天。

  不过由于小米CDR(中国存托凭证)取消发行,原计划大比例配售CDR产品的六只基金也放慢了节奏。基金公司也未像往常那样第一时间向证监会提交验资报告和备案材料,而是配合监管的时间节奏,直到7月3日才把相关备案材料交到证监会,7月6日从证监会拿到监管备案确认函,7月7日基金公司公告基金成立,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

  不过,这六只战略配售基金有三年锁定期,投资范围的设计非常宽泛,最终的募资规模也相对合理,加之当前市场泡沫不断被挤出,未来投资存在巨大的腾挪空间。

  低调成立

  与募资阶段的声势浩大形成鲜明对比,六只战略配售基金的成立显得异常低调,没有任何的宣传,只是在基金公司的“信息披露”板块进行了基金合同生效的公告。接近某战略配售基金的人士也告诉财新记者,监管层再三叮嘱他们“要低调”。

  从披露的募资规模看,六只战略配售基金共募资1048.98亿元,此体量相当于2017年市场上新成立的偏股型公募基金总募资额的三分之一。其中,排名前两位的是招商和易方达,战略配售分别为247.02亿元和244.32亿元,其他四只基金规模均未超过200亿元。

  对于市场关注的机构和零售部分募资额的占比情况,公告中并没有透露。接近监管层人士告诉财新记者,零售投资者肯定是大头,等到9月基金公司披露季报的时候会详细披露投资者情况和基金持仓情况。

  6月15日向个人投资者募集完成后,市场推测募资规模约为800亿元,至6月18日针对机构投资者募集完成后,总规模增加了200多亿元。据此推算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的募资占比大概为4∶1。

  战略配售基金的最终上线也不如前期顺利,6月18日募资完成,7月5日产品才成立,千亿资金在银行托管账户趴了17天,这期间只能获得银行活期利息。

  “的确拖得有点久。”深圳一位合规总监告诉财新记者,基金募资完成后通常立马进入验资和向证监会备案阶段。验资对于基金公司非常便利,当天就可拿到验资报告的原件,然后将验资报告和基金备案的相关材料第一时间送达证监会——有时上午递交材料,下午就可收到证监会的产品备案确认函——通常从募资完成到拿到产品备案确认函不超过五个工作日。

  他认为,战略配售基金的成立虽然拖得有点久,但不违规。按照《证券投资基金法》和《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基金管理人应自募集期届满之日起十日内聘请法定机构验资,自收到验资报告十日内向证监会提交验资报告,办理备案手续,并予以公告。证监会在收到基金管理人验资报告和基金备案材料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予以书面确认——从基金募集完成到拿到备案确认函的最长等待时间是23天。

  从各家公司公告看,南方基金的员工认购份额最多,总共认购3488.51万元,华夏基金的员工认购份额最少,总共认购541.73万元。

  叫停基金炒作

  作为新经济企业上市预备的战略配售基金史无前例,基金公司、银行渠道和监管部门都严阵以待。战略配售基金销售的预热阶段,各方宣传进入白热化,普遍采用“独角兽”的配图,突出新经济和战略配售的特点,基金的宣传材料一度发放到了各地菜市场。

  据此前安排,六只基金首先对个人投资者开放五天(6月11日—6月15日),每人认购上限为50万元;在五天募集期结束后,将对社会保障金、养老保险基金、企业年金等特定投资者开放一天(6月18日)。

  就在战略配售基金正式面向个人投资者申购之日(6月11日)前一天,证监会突然窗口指导,要求六家公募基金公司下调产品规模募集预期,尽力控制每个产品募集规模不要超过200亿元——此前基金合同披露的单只基金募集上限是500亿元。“本就有争议,热度太过了。”一位渠道方负责人表示。

  另据财新记者了解,刚刚开始募集时,为了实时了解基金的募集情况,监管方面要求基金公司每天上下午各上报一次信息;同时基金公司所有的宣传资料和新闻稿都要上报证监会。但与前几日的火热宣传不同,从6月11日上午起,有公募基金收到通知,不再接受新的宣传材料上报,媒体投放也初步停止。此外,监管部门还要求修正之前不合规的销售宣传。

  为了此次的战略配售基金募集,工农中建交五大行以及股份行中的招商银行共六家银行为基金销售主力,具体分工为工行主要代销华夏成立的基金;建行代销及托管易方达的基金;中行代销六家的基金;招行代销六家产品,主要代销招商基金。监管随后也开放了基金公司线上直销及第三方互联网渠道。

  为了控制基金销售过程中的风险,证监会分管机构的副主席李超和机构部主任沙雁召集相关基金公司负责人开会,具体提及销售过程中的宣传要求,如严格禁止预测收益、不能刻意宣传“独角兽”和“国家战略”等概念、内部人不能优先认购等。会议还明确了此次战略配售基金除CDR外,也可参与其他新股IPO。此外,监管层还希望,各家基金公司能够勤勉管理,实现基金适度的收益率,力争不要出现亏损(相关报道详见本刊2018年第23期“赶制‘独角兽基金’”)。

  投什么?

  按照此前证监会指导,战略配售基金是要参与新经济企业CDR和其他新股IPO的战略配售的,在小米暂缓CDR发行后,市场对CDR的预期骤然降温,其他原先打算发行CDR的公司都放缓了脚步。

  财新记者近日从多个相关券商以及市场人士处获悉,首批筹备发行CDR的境外上市互联网巨头中,阿里巴巴和京东已延后交表时间,百度态度也趋于冷淡,而网易方面一直并不积极(相关报道详见财新网“独家|互联网巨头纷纷押后发行CDR 谁来破局?”)。

  从6月19日开始,A股进入下滑通道,上证综指当日跌破3000点,至7月6日收盘跌至2747.23点。随后有消息称,如果沪指低于3000点,证监会将不会推进CDR。监管表态也颇为谨慎:在7月6日的发布会上,证监会发言人常德鹏回应财新记者提问时表示,对市场这个说法不作任何评价;CDR的进展会根据国务院文件要求依法发布,也会及时告知社会和投资人。

  一位CDR基金人士告诉财新记者,战略配售基金成立后的一切投资都会按照基金合同来。从合同看,这六只基金投资范围包括中国依法发行上市的股票、国债、信用等级在AAA以上的债券及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银行存款等,投资策略为主要参与新经济企业CDR或IPO的战略配售,封闭期内主要采用战略配售策略和债券投资策略。

  虽然基金合同中列明的投资标的较为宽泛,多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直接投资股票二级市场风险较大,战略配售基金大概率会小比例的配置;而参与普通A股(即按老办法低价发行)的IPO申购,又需配置一部分二级市场股票底仓,才能提高中签率,这又绕回到投股票二级市场上面了。因此市场人士多将其视为专门针对CDR的打新基金,惟一有吸引力的在于费率低廉,管理费仅0.1%,而打新基金管理费一般为1.2%。

  即便是针对CDR的打新,市场人士也担心如此大规模的战略配售基金可投资标的有限。“第一只CDR何时落地到目前还没有说法,而A股市场也还没有看到新经济企业IPO的迹象。普通企业IPO发行新股额度一般太小,完全不需要战略配售,这么一来这几只基金就成封闭债基了。”一位关注战略配售基金的市场人士对财新记者表示,根据规则,IPO企业只有发行规模达到4亿股以上时,才可以启动战略配售。不过如果企业被列入新经济企业试点名单,则不受4亿股的限制,随时可以启动战略配售。

点击见大图

  业内预期,短期内战略配售基金不会冒险配置二级市场股票,多会选择相对稳定的国债和高等级信用债做一定的配置。上述基金合规总监告诉财新记者,好在CDR基金的基金合同中将股票资产的投资范围定在0-100%——即便基金产品过了六个月的建仓期,也可以一直不配置股票资产。

  不过投资国债和高等级信用债的收益率有限。有券商分析师对财新记者表示,目前国债收益率约为3.5%-3.6%,国开债收益率约为4%出头,AAA级企业债约为4.6%-5%。按惯例,“独角兽基金”不会完全配置AAA债券,肯定要拿部分资金配置国债作为底仓,因此预计收益率在4%左右。不过债市容量远大于股市,因此千亿规模的战略配售基金仍可承受。

  据同花顺iFinD统计,至2018年7月10日,中国债市主要债券存量规模达到79.3万亿元。

  对投资者而言,如果收益率是4%,与货币型基金类似,但流动性远远不如货币型基金的话,这样的战略配售基金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基金个体化差异

  这六只战略配售基金在基金投资范围、投资比例、投资策略、业绩比较基准等方面没有差别,但由于每家基金公司所匹配的基金经理和投研团队的不同,基金净值的走向也会出现分化。

  海通证券基金研究团队认为,基金成立初期,不同产品的债券投资策略会主导基金净值之间的差异。随着新经济企业IPO数量的增多以及CDR的发行,基金经理的主动选股能力是业绩体现的最大驱动。

  “战略配售份额具有一年锁定期;到期后,基金经理选择继续持有还是卖出股份,是产品管理中的重要决策。”海通证券认为,六只基金锁定期统一为三年,考虑到基金到期后的流动性问题——在临近到期前一年,基金经理势必会考虑参与新配售的资金比例、新配售标的的选择、解锁后的股份择机卖出等问题,这段时间六只基金净值可能会出现较大差异。

  此外,海通证券通过分析近期新股上市后的表现,为分析战略配售基金的投资收益率提供了参考。“通常来看,新股上市后首月累计收益最高,随后累计绝对收益、超额收益都会呈现一定下滑趋势,但持有一年的收益率依然较为可观,绝对收益和超额收益均值、中位数都在100%附近。”

  海通证券认为,“独角兽”所处的行业分布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软件和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七大新兴领域,对应这些行业已上市的新股看,普遍而言收益率高于其他行业。

  战略配售基金的锁定股份也面临同时解禁的问题。对此海通证券认为,“本着基金长期投资新兴产业的逻辑,以及‘独角兽’公司的稀缺性,基金在锁定期结束后立即大规模减持股票的可能性不大”。

  “基金赚钱了还好,如果亏钱了,可能真的比较棘手。”上述基金合规总监向财新记者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如果仅按照基金合同,基金公司的投资范围很宽,哪怕市场上没有战略配售标的也没关系,但是关键在于基金产品的名字中有“战略配售”字样,且基金在募集阶段采用了“独角兽”和“战略配售”这样的宣传,如果亏钱了,投资者可能以“虚假宣传”向基金公司申请仲裁和诉讼,基金公司会非常被动。

  也有乐观的基金公司人士认为,“战略配售基金有三年的期限,这么长的时间肯定会有试点的新经济企业发行CDR或者IPO,当前市场过度忧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