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消息称,大额股权质押需经监管部门同意方能卖出,不允许强行平仓。
e公司记者从有关机构了解到的情况是,部分券商确曾收到有关股权质押的口头通知,股权质押强平将受限制,需要上报征得同意。上海一私募人士告诉e公司记者,自己的一部分股份0.45(质押率)没有质押出去,另外创业板股份几乎没人要,质押成功后券商也处于强势地位,年化利率在10%以上。
质押股份触及平仓线的案例频发,但真正遭遇平仓的还极为少见,昨晚公告的华谊嘉信算是一例。
华谊嘉信6月21日晚间公告,公司收到股东上海寰信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寰信”)被强制平仓的消息。经与上海寰信确认,上海寰信接到中信证券通知,因公司近期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导致上海寰信股票质押业务的担保物价值与其所欠债务的比例低于约定的维持担保比例,因上海寰信没在约定的期限内补足担保物,中信证券于近日通过集中竞价的方式,对上海寰信普通账户持有的华谊嘉信
部分股份进行强制平仓,强制平仓股份数为20.26万股,占上海寰信持有公司股份的0.94%,占公司总股本的0.03%。
华谊嘉信董事李凌波、财务总监兼副总经理柴健、副总经理方华分别持有上海寰信33.4%、33.3%、33.3%的股权,通过上海寰信间接持有华谊嘉信的股份。
此次减持前,上海寰信合计持有华谊嘉信3.17%的股份,强平后降至3.14%。其中,累计已质押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2.26%。华谊嘉信表示,如上海寰信不能追加其他质押物等,未来仍存在所持有公司股票质押业务再次遭遇平仓的风险。
当前A股质押比例较高,几乎到了无股质押的地步。当市场出现较大调整,质押的风险就暴露出来,加剧上市公司重要股东的资金压力。数据显示,截至6月22日,控股股东将所持股份全部质押的上市公司多达118家,质押比例在90%以上的多达431家。另一层面,128家上市公司的半数股份(50%)处于质押状态。
—
此波由高比例股权质押引发的A股暴跌地雷,在今日似乎暂时得到了缓解。究其原因,或与今日大额股权质押需要经过监管部门的同意才能卖出,并且不允许强行平仓的消息有关。
股权质押爆仓风险阴云密布,但市场流传的一则消息令如坐针毡的大小股东们稍稍获得了安慰。
6月22日,有市场传言,中国监管部门本周对券商进行窗口指导,要求大额股权质押需经监管部门同意方能卖出,不允许强行平仓。知情人士称,监管部门此举意在维护市场稳定。
而根据证券时报的求证,部分券商确实收到了有关股权质押的口头通知,股权质押强平将受到限制,需要上报征得同意。
还有消息称监管部门正在进行股权质押风险排查工作,各家架构在填报情况表,质押股份占比超过50%的上市公司都要上报具体情况。
针对这一举措,市场的评论褒贬不一。不过普遍得到的认可的是,对于目前正在受到重挫的股市来说是利好消息,但是也有观点认为,对于接收质押的券商来说,可能会损害受质押方的利益。
不过,澎湃的消息称,采访的大型券商表示,证监会并没有直接明令禁止股权质押平仓操作。“可能会给一些窗口指导,没有直接说不让平。”
不强平是“潜规则”?
股权质押已经是A股上市公司,最为简便的融资手段之一。据数据显示,目前A股仅有97家上市公司未存在股权质押,占比仅为2.8%。
通常情况下,为了防止股东无法偿还资金赎回股票,质押方会通过设置相应的警戒线和平仓线,当股价跌至警戒线时,质押方会要求上市公司股东补仓;若股价继续下跌,低于平仓价,且股东无法按时进行补仓,特别是到期无法还款的公司股东,质押方有权选择抛售股票套现。
据老虎财经统计,目前A股的上市公司中,有109家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质押股权的市值超过10亿。同时,目前控股股东进行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有611家,根据东财choice的平仓区间计算,上述109家上市公司,没有任何一家未达到预估平仓线的上沿。
但真正遭到强平的上市公司并不多。公开信息显示,最近一个月来,仅有20家上市公司的股权质押遭遇平仓,并且平仓的比例并不算大,而强平对市场的影响也更多是心理上的。
据《金证券》的报道称,有券商人士表示,就算没有窗口指导,券商也是想平不能平。其缘由除了部分股东并不配合意外,机构也不会轻易的采取强行平仓的措施。因为按照规定,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计划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股份,应当在首次卖出的15个交易日前向交易所报告并预先披露减持计划,由证券交易所予以备案,过程相当繁复。
今年,减持新规颁布前后,市场人士曾质疑“强平”与减持新规冲突,甚至有人怀疑有股东故意“打爆”股价,被动平仓减持套现。
然而,证监会对此问题进行过答疑。3月中旬,证监会就市场疑问集中回答了部分关注问题,并亲口承认会对部分平仓行为进行“指导”。
6月21日晚间华谊嘉信公告称,收到股东上海寰信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寰信”)被强制平仓的消息。由于近期华谊嘉信的股价持续下跌,导致上海寰信质押在中信证券的股票跌破平仓线,而上海寰宇也没能在约定的时间里补充担保物,于是遭到了强平。
据悉,中信证券将于近期通过集中竞价的方式,对上海寰宇普通账户持有的华谊嘉信部分股权进行强制平仓。据公告显示,上海寰宇持有华谊嘉信的股票为2149.0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17%,质押股份为1551.78万股,质押股份占其持股数的72.2%。本次强平的股数为20.06万股,仅占上海寰信持有公司股份的 0.94%,占公司总股本的 0.03%。也就是说,遭遇强平之后,上海寰宇的质押率依然不低,为71.27%。
质押成本上升
就在市场认为此举将利空券商的同时,也有私募人士表示,对于质押,券商本来就已经设置了非常严格的质押标准。据证券时报的消息,创业板的股份几乎没人要,而就算质押成功后,券商也处于强势地位,年化利率在10%以上。
而年化利率在10%以上,已经算是较低的利率。有业内人士表示,现在质押的利率有些已经达到了14%,并且质押股权仅能得到市值四折左右的金额。更为夸张的是,甚至出现了拿着股权,但是借不到钱的情况。
2014年底的牛市无疑是股权质押的推手,当时并购重组盛行,股权质押作为便宜和便利的获得资本金的方式,迎来了需求高峰。而相较于场内质押对质押标的严格的选择标准,而场外质押看起来更为“随和”,无论是ST股还是质地多差的股,基本都可以通过场外质押获取一定的资金。这也为现如今高比例质押风险埋下了引爆的“地雷”。
今年5月底,中国证券业协会叫停了券商的场外质押业务,随后银行、信托等机构的场外业务也逐渐收紧,质押成本也越发提高。此后,场外质押成了财务公司、投资公司的主力军。有财务公司人士表示,由于券商资管等“通道”关闭,与P2P、保理公司合作之后,股东们质押的融资成本甚至达到了22%。
事实上,随着股权质押的成本的提高,上市公司的质押股权越发“不值钱”,从而导致了股东们更容易触及平仓线,从而进一步造成股价的下跌。这看起来是恶性循环,而券商们早已经在这个恶性循环中扮演了非常强势的角色。
这也意味着,早在股权质押之初,接受质押方早已经为自己的风控做好了准备。而当质押平仓风暴真的来临的时候,多数金融为了后续的业务需要并不敢轻易强平。
这则大额股权质押不能被强平的消息,更像是股市的一剂“定心针”而已。
—
一家大型券商两融业务部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证监会并没有直接明令禁止股权质押平仓操作。“可能会给一些窗口指导,没有直接说不让平。”该负责人还透露,券商填报质押情况表、向证监会报风险情况,都是正常的定期报送常规动作。
股票质押风险又一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6月22日,有消息称大额股权质押需经监管部门同意方能卖出,不允许强行平仓。(此前报道>>股权质押强平受到限制 需先上报征得同意)
一家大型券商两融业务部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证监会并没有直接明令禁止股权质押平仓操作。“可能会给一些窗口指导,没有直接说不让平。”
该负责人还透露,券商填报质押情况表、向证监会报风险情况,都是正常的定期报送常规动作。
同样,沪上一家券商营业部人员也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目前还没有收到相关监管通知,但是受到目前行情的影响,一些股东的股票质押确实面临较大的压力,存在资金缺口,虽然到平仓线还有距离,但已经通过渠道在市场到处找钱了。(最新报道>>券商遭窗口指导 对大额股权质押不能强平?来看券商一线最新反馈)
值得关注的是,3月12日开始实施的股票质押回购新规中对违约处理就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及登记结算业务办法》第七十八条中要求,融入方违约,须处置质押标的证券的,对于无限售条件股份,券商方面应及时通知交易双方,并报告交易所。
另一家券商人士也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目前没有收到上述消息。只不过一直以来,对于融入方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上市公司股份5%以上的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或特定股东,或处置单一标的证券所对应初始交易金额超过1000万元等情形的强平,需要先给交易所申报一个违约处置申请表,交易所根据交易规则审批后可以强平。
每临市场下跌,股票质押风险就会为市场所关注,而上市公司披露的面临强平风险的公告也进一步加剧了投资者焦虑。
此前,有券商内部人士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股票质押违约对股市情绪影响大于实质影响。
据介绍,股票质押违约导致券商强平的情况其实非常少见。在违约处理的过程中,因为上市公司会出一些公告,告诉投资者大股东质押的股份跌到了平仓线,甚至会采取停牌措施,因此有可能造成市场恐慌。
在与监管层的沟通中,这位业内人士也了解到,监管部门比较担心的,其实也是这些公告引发的情绪影响,而非真正强平动作。
近日,随着A股市场出现连番下行,也出现了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提示股票质押风险的情况。
6月21日晚间,湖南发展(000722)发布公告称,近期公司股票价格出现较大波动,公司控股股东湖南发展集团持有的公司9800万股票触及平仓线,占其持有公司股份总数的47.18%,占公司总股本的21.11%。
湖南发展表示,湖南发展集团已采取积极措施。经与渤海银行协商,湖南发展集团以其下属全资子公司在渤海银行长沙分行持有的3亿元存单(2019年2月到期)作为该笔贷款的补充保证金,从而避免出现平仓风险。渤海银行告知湖南发展集团不会采取强制平仓手段。
同样发布相关风险公告的上市公司还有邦讯技术(300312)、东方海洋(002086)、中南文化(002445)、睿康股份(002692)等。
补充质押的情况在近期也不在少数。6月22日,中文在线(300364)发布公告称,近日分别收到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童之磊及股东建水文睿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的通知,获悉将其所持有的部分公司股票进行补充质押。同样,兄弟科技(002562)也公告称,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钱志达、钱志明分别补充质押1100万股、2000万股。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22日,A股3528只个股中,有3502只股票存在股票质押的情况,而没有质押的股票仅有26只,可谓“无股不押”。
“近期市场波动加大,个股股票质押风险值得警惕,但客观上讲,当前市场整体股票质押风险可控。”国金证券李立峰策略团队在研报中明确指出。
在市场急剧下跌的情况下,股票质押的履约保障比例较低,股票质押面临平仓风险。而对于个股来说,质押率(杠杆率)越高个股的股票质押的风险越大。
“质押比例较高的个股容易形成较强的负反馈。由于质押比例较大个股的质押规模相对较大,所以在平仓抛售的风险下,可能形成较强的负反馈效应(平仓→股价下跌→更多股票质押达到平仓线→进一步平仓),促使股价急剧下行。”国金证券在研报中称,个股质押比例较大说明大股东融资需求越大,所以在面临平仓风险时,大股东可能没有足够流动性去补充质押、防止强制平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