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华人如何看待中国游客遭瑞典警方粗暴对待?

一早醒来,被国内朋友的微信刷屏,和前一阵青少年烧车事件连在一起,都担心以和平幸福著称的瑞典会这么快堕落到令人堪忧的境地。

花了一个多小时时间浏览各群爆棚的信息,联系了涉事酒店Generator Hostel和警方,终于把理出了个大致头绪脉络。在此对各位亲友的担心表示感谢,但必须再次声明,瑞典并没有堕落,还是讲法制和人权的社会。但这次旅客事件,只是由于文化差异和交流困难而发生了许多令人遗憾的误会。从这件事上深深体会到国内自媒体的辐射穿透力和影响力。

现在把我了解到的非全面实事和一些个人观点和大家分享一下,供各位在判断时参考:

  1. 曾先生携退休父母来瑞典自由行,斯京段订了经济型的2星青旅Generator Hostel,2/9午夜到达酒店,但按酒店规定要下午三点方可入住,可能是由于时差误会少订了一天。据称当时酒店客满,无法办理入住手续,请他们下午再来。这时可能因为长途旅行劳累,加上父母埋冤,脾气不好,开始高声争辩,拒绝离店。

  2. 曾先生一家人生地不熟,想按照国内做法,在旅社逗留到天亮,以父母六十高龄身体欠佳理由要求酒店让父母在旅社大堂卧躺休息。酒店因为设施不足,大堂空间有限,加上瑞典酒店法对服务区域的用途严格,不让将就,拒绝了曾先走要求。争执升级,气氛更加紧张。酒店保安干涉未果,认为酒店前台人员有人生危险,终于报警。

  3. 值班警察到场,发现没有人身伤害,不属于刑事案件。但曾家争执吵闹显然影响到他人休息,就按照公共治安事件处理,两位女警察强行将曾先生一家三口抬出旅店,但从曾先生自己散发的视频里,都是轻抬轻放,没看到动作粗鲁或暴力殴打。此时曾家三口认为被歧视欺负,在酒店外高声哭骂,呼叫“瑞典警察杀人啦” 。按照瑞典治安法例,对抗执法并大喊大叫,影响周边居民健康安全,警察有权采取强制措施。于是将三位强行抬上警车,按惯例送到南部近郊一个常规释放点Skogskyrkogården, (瑞典语森林墓园)放下他们让其冷静。

  4. 曾先生一家在愤怒和恐惧中煎熬许久才得到路人帮助返回市区,并即时回国。返家后通过自媒体寻求伸冤维权,得到外交部重视,展开了维权行动。先是照会瑞典外交部,要求调查并还以公道。由于瑞典官方一直没有回应,驻瑞典使馆执行祖国意志,发出旅行警示,措辞异常强硬,国内各大媒体纷纷转载,舆论大哗。

综合各方信息判断,个人管见:

  1. 瑞典警方处理吵架争执,只要没有人身伤害,一般只是拆开双方,分头驶离事发地点,通常是Skogkyrkogården (市南郊)和Solna Kyrkogården (北郊)。他们照章办事,无可厚非。但是,在处理这件事上有失偏差:他们对人生地不熟的游客应该和当地居民区别对待,找出更好的办法。加上南区的释放点Skogskyrkogården离公共墓地很近,西方人可能无所谓,但国人很忌讳。估计双方口角失控,情绪激动没能更好处理,甚是遗憾。

  2. 瑞典警力本来不足,事发时段,瑞典正值大选前夕,为保证选前治安稳定,警力更是捉襟见肘,疲于应付;加上因为桂明海事件两国外交处于低潮,瑞典外交部的工作积极性不在状态,不够重视,因此疏于回应,令中国外交部更加愤慨,于是冲突升级;

  3. 瑞典警方对中国大妈的泼辣劲严重缺乏认知,受了刺激后措手不及,没能完美处理。和几周前误杀智障青年一样,还需要加强应急培训。

  4. 曾先生一家对瑞典文化更是不了解,以为通过吵闹就可以赢得店方警方恐惧而让步,殊不知瑞典是非常尊重法治和人权的国家,对干扰他人休息,威胁他人安全非常反感,为此两个老人涉事,也未能赢得同情。这不能说是歧视,而是误会居多。至于Skogskyrkogården被误解成森林和野兽,那更是情有可原。

  5. 瑞典外交部、警方疏于回应,两周了还没有一个明确答复,令事件不断升级,今天在热心华人供稿后瑞典晚报(Aftonbladet)才开始报道,使警方开始特别调查,肯定有不足地方,涉及到两国政治外交,一切都会复杂化。

但一旦主流媒体开始报道,真相一定很快披露,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作为一个在瑞典生活了三十年的华人,很希望祖国富强,更希望两国关系健康良性发展。相信在真相大白后两国政府能理性处理这件其实不是大事的事件。

(免疫学博士、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教授潘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