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记者 郑丽纯 彭岩锋)小鹏汽车员工张晓浪曾在苹果公司任职,他因涉嫌窃取商业机密,被美国检察官起诉。张晓浪是小鹏汽车在美国的研发人员,于2018年5月入职。7月11日,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夏珩向财新记者确认上述信息。他还表示,张晓浪并非技术主管人员,只是普通员工。
英国《金融时报》7月11日报道称,6月27日,美国联邦调查局(下称FBI)前往张晓浪家中搜查,并对其展开质询。张晓浪承认,离职前,他曾频繁访问苹果公司机密数据库,并将无人驾驶技术文件传至妻子的笔记本电脑。7月7日,张晓浪在准备飞往中国前被FBI拘捕。
美国加州北区法院公布的文件显示,张晓浪曾参与苹果公司自动驾驶汽车项目,负责设计及测试用于分析传感器数据的电路板。苹果调查人员发现,张晓浪登陆数据库后,向妻子电脑传送了40GB数据,其中60%的数据“大有问题”(highly problematic)。目前,张晓浪被控窃取苹果公司商业机密。
张晓浪于2015年12月加入苹果公司,于2018年4月办理离职。次月,张晓浪加入小鹏汽车,在其美国研发中心从事技术开发工作。
小鹏汽车7月11日回应称,张晓浪在入职当天签署了知识产权合规文件,没有记录显示他上报过任何敏感和违规情况。
“我们将配合相关调查,也遵循当地相关部门的处理办法。”小鹏汽车相关负责人告诉财新记者。据其介绍,小鹏汽车美国团队在6月27日获知张晓浪遭遇调查,此后按规定封存了他的电脑和办公用品。7月11日上午,相关负责人已向公司董事长何小鹏报告此事。何小鹏深感意外,要求公司查清事件来龙去脉。
“张晓浪的个人情况,我并不清楚。他只是美国研发团队中的一个非常普通的技术人员。”夏珩对财新记者说。
公开信息显示,张晓浪案是中国初创车企历史上首例涉嫌窃取商业机密的事件。
近年来,造车新势力站上市场风口。2014年至今,数十家互联网造车企业先后成立,他们从其他行业招兵买马,汽车行业人员流动日益频繁。造车新势力也纷纷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
小鹏汽车创立于2014年,是一家总部位于广州的互联网车企。小鹏汽车备受资本追捧,已获多轮投资,投资人包括阿里巴巴、富士康等知名企业。何小鹏此前曾表示,小鹏汽车的融资总额已超50亿元。
小鹏汽车旗下首款量产车“小鹏G3”,于2018年4月正式开启预定。目前,G3正处于工程调试阶段,计划于年底量产交付。夏珩介绍,截至上个月,已有超过6000人预定了G3。
夏珩称,小鹏汽车在美国设有自动驾驶技术研发中心,技术员工来自苹果、特斯拉、微软等硅谷高科技企业,团队规模超过50人,其负责人亦曾在特斯拉任职。
蔚来汽车、奇点汽车等多家企业也在美国设立了研发中心。这些公司从特斯拉、苹果等多家公司招聘了大量技术研发人才。张晓浪案将提示这些公司更加注重知识产权规范工作。
2017年2月,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自动驾驶公司Waymo将Uber告上法庭,指控Uber窃取商业机密。时隔一年后,Uber以公司部分股份对Waymo做出赔偿,双方得以和解。
乐视创始人贾跃亭在美国创办的Faraday Future曾于2018年1月提起诉讼,指控公司前CFO Stefan Krause、前CTO Ulrich Kranz泄露商业机密,且违背承诺游说其他FF员工加入二人创办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