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专栏〗
【让中国债市成为全球市场动荡中的“绿洲”】
〖优选信息〗
【形势要点:易纲行长谈央行改善民企融资的“三支箭”】
【形势要点:央行操作4000亿MLF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
【形势要点:大银行总在“舒适区”说明金融资源配置有问题】
【形势要点:市场对上海设立科创板影响的估计】
【形势要点:境外机构配置人民币债券节奏放缓】
【形势要点:三季度经常账户顺差160亿美元】
【形势要点:MSCI计划明年将中国股指权重调升至20%】
【形势要点:股灾期间“两融”旧案获平反】
【形势要点:中国的金融市场开放获得IMF称赞】
【市场:中国平安成欧洲最大银行第一大股东】
【市场:国内房地产商高成本发外债处境日益艰难】
【市场:国内第三方支付的市场“瓜分”已经完成】
【市场:李嘉诚进一步加大英国房地产收购力度】
【形势要点:美债拍卖遇冷可能暗示资本正在“逃顶”】
【形势要点:新兴市场面临的危机短期难以缓解】
【形势要点:中国公民利用信用卡在希腊买房可能涉嫌违法】
〖调整和修正〗
【调整和修正】
〖每日数据〗
【每日数据】
〖分析专栏〗
【让中国债市成为全球市场动荡中的“绿洲”】
由于对美联储加息、缩表以及贸易摩擦影响的担心,美国市场的动荡引发全球金融市场震动。美股的泡沫已经让资本望而却步,而欧洲和新兴市场则一直因为各种因素,处于低迷和动荡之中,而日本市场虽然平静却难有起色。根据此前德意志银行公布的一项研究,截至今年10月底,在德意志银行长年追踪的全球金融资产当中,有高达89%的资产(以美元计价)年初至今的投资回报率都是负数!可见,全球正在流动性紧缩的背景下,面临估值调整和市场动荡。放眼望去,仍处在资本过剩之下的全球市场,已经难以找到一个安全同时能保证收益的资本避风港。在这种背景下,全球资本市场亟需相对安全和稳定的“绿洲”。
安邦咨询(ANBOUND)曾经指出,当前全球资本市场动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美联储加息缩表,另一个原因是美国发起的全球贸易“乱战”。美国虽然是这个动荡世界的重要“肇事者”,但美国的资本市场却是市场动荡的最大受益者。全球市场就如同一个鱼塘,美国就是一个鲁莽的渔夫,用竹竿在池塘四周乱拍,把担惊受怕的鱼(资金)都赶到了相对平静的池塘中央(美国市场)。由于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央行放水造成的流动性过剩,使当今世界仍是一个资本过剩的世界。这时候如果凸显出美国市场的相对安全性和稳定性,全球资本必然为了避险而不断进入美股市场,这也使得美股成为2018年唯一持续上涨的市场。从金融危机以来的美国资本市场的强劲表现来看,这是资本过剩的世界向美国金融霸权缴纳的“红利”。
不过,金融霸权红利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面对美联储的加息和缩表带来的全球流动性的收缩,资本市场已经表现出深深的忧虑,除了引发国际资本抛售新兴市场之外,投资者对风险和收益率的担忧,已经传导到了资产估值过高的美国市场,造成了美股10月份以来的剧烈动荡。过去曾长期领涨美国股市的科技板块,也在苹果这个龙头公司的下跌之下,开始进入一个前路未知的调整期。总之,美国市场对于国际投资者而言,正渐渐失去吸引力。
德国商业银行亚洲高级经济学家周浩就认为,在美国国债收益率的上升趋势难以逆转的背景下,我们可能面临着资产价格重估的风险,而这样的状况已经在新兴市场出现,而这已经带来了相当程度的市场动荡。他警告,对市场影响更大的,是来自发达市场的资产重估压力,这样的重估一旦发生,可能带来的是严峻的流动性枯竭和踩踏效应。美元利率的上升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加速这一风险的爆发。另一方面,历史经验也证明,比风险本身更加危险的,是对风险的忽视和不理解,这也是“黑天鹅”事件爆发的触发点之一。
因此,国际资本正在迫切寻找一个既可以避险,又能提供适当收益的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债券市场完全可能成为国际资本一个不错的选择。中国市场能成为国际资本青睐的“绿洲”吗?中国股市的惨淡表现极易引发市场的怀疑。在我们看来,中国股市虽然混乱,但从全球市场背景来看,中国的资本市场仍具有充当“绿洲”的潜质,其中,中国的债券市场是极有潜力的市场。
首先,中国经济增速虽然在放缓,但在主要经济体中仍维持较高增速。人民币汇率虽然兑美元有幅度不小的贬值,但在主要非美货币中仍然相对坚挺,如果考虑到中国市场的潜力和空间,人民币资产对外资仍然具备吸引力。尤其是在经历了近期的调整后,中国市场应该更具吸引力。
近年来,国际资本已在持续购买中国债券。即使2017年市场剧烈波动,也未影响境外投资者增持人民币债券的热情。中债登统计月报显示,截至2018年10月末,境外机构债券托管量为14425.52亿元,再创历史新高,且自2017年3月以来已连续20个月增加。虽然托管量增加额近几个月在缩水,但可以认为,这是外资增配人民币债券的一个休整期。但长期看,外资增加对人民币资产配置的趋势不会发生大变化。
其次,全球主要债券指数正在或考虑将中国债券纳入,反映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债市的认可程度不断提高,将从中长期吸引更多外资进入我国债券市场。2018年3月,彭博宣布将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券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花旗债券指数和摩根大通新兴市场指数也表示考虑将人民币债券纳入统计范围。这为国际投资者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参考和标的。据海通证券的估计,若中国债券被纳入全部三大国际债券指数,将会带来总计约2650亿美元资金流入,折合人民币约1.7万亿元。
第三,中国债券市场仍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有国际资本介入的空间。高盛的研究报告指出,随着中国市场对外开放,中国债市规模可能在未来四年内增长近一倍至约146万亿元,而外资持有内地债券的占比预计至2022年底,由目前的8%左右增至约22%。这意味着,将有数十万亿元人民币的国外资本将流入,这既为我国债市的发展将形成强大支撑,也为国际金融市场提供了一个“绿洲”,一个可以躲避即将到来的风暴的“安全岛”。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在国际资本寻找投资“绿洲”的时候,中国债券市场应该抓住机遇,通过改革和开放,促进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更规范、法制化程度更高,同时增加中长期产品的供应,完全有望成为全球资本市场的一块“绿洲”。(NWHX)
〖优选信息〗
【形势要点:易纲行长谈央行改善民企融资的“三支箭”】
针对当前民营、小微企业面临融资困难,国内媒体采访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易纲表示,今年以来,人民银行从宏观上营造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使流动性合理充裕。在总闸门上,我们已四次降准,共释放约4万亿元流动性,对冲了中期借贷便利等之后,净放出了2.3万亿元流动性。但在总量上的流动性合理充裕,要通过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才能传导到企业。总的“龙头”够了,池子里的水也很多,流动性是合理充裕的。现在的问题是,怎么使这些流动性流到民营企业和最需要的地方。易纲提出了“三支箭”的政策组合。“第一支箭”是增加民营企业信贷,特别是小微企业的信贷。央行今年以来增加了3000亿元的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基本上都是针对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凡是中小银行有客户、还能贷出去,只是因为存款不够或是存贷比太高,缺乏资金导致贷不出去的,央行都以再贷款、再贴现的形式支持这些银行。“第二支箭”是支持民营企业发债。央行推出了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实际上就是给民营企业发债买一个保险。民企发债难因为商业银行不愿意买,因为民企违约以后商业银行不愿意承担风险。我们推出这个支持工具,就是一个保险,如果民企的债发生违约,有人赔你债券的本息,你放心买就是了。“第三支箭”是研究设立民企股权融资支持工具。针对目前民营企业股权质押风险,相关部门正在多措并举化解。央行正推动由符合规定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证券公司、商业银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机构,发起设立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支持工具,由人民银行提供初始引导资金,带动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共同参与,为出现资金困难的民营企业提供阶段性的股权融资支持。总之,央行有“真金白银”的政策措施帮助解决。(LLEQ)
【形势要点:央行操作4000亿MLF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
11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4035亿元,利率3.30%,与上期持平,对冲当日4035亿元MLF到期量,无逆回购操作。临近年末,市场流动性面临MPA考核、提现需求上升等多重压力。此前,央行连续6个交易日暂停公开市场操作,引发投资者对未来流动性是否会收紧的关注。对此,专家表示,央行全额续作MLF完全对冲到期量,表明了呵护流动性的态度,预计接下来央行将继续综合利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近期市场资金利率走势也表明了这一点。11月5日,隔夜上海银行间拆放利率(SHIBOR)报2.4345%,下降4.25个基点。7天SHIBOR报2.6380%,下降1.10个基点。3个月SHIBOR报2.9860%,上升0.5个基点,但相对2015年至2016年仍处于较低水平。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王有鑫表示,央行续作MLF,同时无逆回购操作,表明央行既要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中性,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确保经济平稳运行,也要避免企业杠杆率过快上行,避免诱发资产泡沫。目前市场的担忧还在于外汇占款方面。9月份,外汇占款环比减少1193.95亿元,若外汇占款降幅继续扩大,可能导致基础货币乃至银行间流动性波动,影响年末流动性。对此,专家表示,目前总体跨境资金流动形势较为平稳,尚未发生大规模流出的现象,未来外汇占款是否会持续减少有待继续观察,但预计央行会采取降准、MLF等方式加以对冲,从而有足够的空间和能力维护国际收支平衡,保持流动性稳定。(LWHX)
【形势要点:大银行总在“舒适区”说明金融资源配置有问题】
融资难、融资贵是近期民营经济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与此同时,国有四大行的经营业绩却很亮眼。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四大行在营业收入、净利润等盈利指标方面表现抢眼。四大行在三季度共计净赚2463亿元。在当前经济并不景气态势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利润缘何依然保持强劲增长态势?据分析主要得益于四方面因素:首先,重点得益于净息差的扩大,让商业银行盈利能力提高。截至9月末,中行净息差为1.89%,较6月末微升0.01个百分点;建行净息差2.21%,虽较6月末微降,但利息净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9.72%;农行利息净收入同比上升9.61%,工行则更是高达10.28%。其次,积极响应支持实体企业的号召,筹集一切可以运用的资金增加信贷投放;央行年内三次降准也增强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四大行的亮眼业绩和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困局对比,显然并不正常。从金融资源的供给链条来看,银行掌控着金融资源的上游。但与此同时,上游是虚拟经济,下游却是实体经济。如果上游过度“截流”,只是银行经营好,实体经济不好,这种情况显然是不可持续的。如果掌控金融资源的大银行一直处于一种舒适区,而下游实体经济日子难过,说明国内金融配置存在不小的问题。(NWSH)
【形势要点:市场对上海设立科创板影响的估计】
在举办首届中国进博会之后,上海今后将成为中国的“特区”之首,牵头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及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以打造中国经济能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4个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有香港分析人士称,把上海打造成科创中心,这点不难理解。但令人充满疑团的是,为何在深圳已有创业板、新三板的现况下,仍要增设科创板?特别是A股在未获中央出手救市前,沪指于10月19日盘中最低曾见2449点,目前创业板的稀缺性将大降,以至高估值的科技股均成为市场的一大利淡因素。不过,更多分析相信,中国一方面加大开放市场让外资进入,另一方面也想“肥水不流别人田”。因为昔日BATJ(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中国互联网巨无霸,都要到港股或纽约中概股上市。而TMD(指今日头条、美团和滴滴)的独角兽也没有太多已上市,因而提供一个新平台,独角兽今后不再漂洋过海在外觅食。还有人质疑,这是否预示新三板的历史任务可能已经告终?(BHJ)
【形势要点:境外机构配置人民币债券节奏放缓】
经历一阵买买买过后,境外机构增配人民币债券的节奏已经放缓。来自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债登”)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0月末,境外机构债券托管量为14425.52亿元,再创历史新高,且自2017年3月以来已连续20个月增加。但与此同时,这也是过去20个月里,托管量增加额最少的一次:与9月末数据相比,10月境外机构托管量仅增加2.54亿元。这或许预示着,外资增配人民币债券将迎来休整期。招商证券谢亚轩团队称,2018年以来,境外机构投资者在我国国债市场中的占比已由上年末的5%上升到8月末的8%。业内人士认为,人民币相对利差收窄及汇率贬值等因素对境外机构投资人民币债券不利影响逐渐显现,但在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人民币国际化、中国债券逐渐被纳入国际主要债券指数的大环境下,外资进入中国债券市场的大格局不会发生根本变化。另值得一提的是,全球主要债券指数纷纷计划或考虑将中国债券纳入,将从中长期吸引更多外资进入我国债券市场。据海通证券姜超等估计,若中国债券被纳入全部三大国际债券指数,将会带来总计约2650亿美元资金流入,折合人民币约1.7万亿元。(LWHX)
【形势要点:三季度经常账户顺差160亿美元】
2018年三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1087亿元,资本和金融账户(含当季净误差与遗漏,下同)逆差1087亿元,其中,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含当季净误差与遗漏,下同)逆差1278亿元,储备资产减少203亿元。按美元计值,2018年三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160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顺差1008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822亿美元。2018年前三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逆差743亿元,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3911亿元,其中,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顺差6924亿元,储备资产增加2990亿元。外管局表示,,三季度我国国际收支状况特点表现在,经常账户顺差继续回升,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呈现逆差,储备资产略降,外汇储备减少31亿美元。总体来看,2018年三季度我国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平衡。在我国经济运行延续稳中有进态势、转型升级深化发展以及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的背景下,未来我国经常账户差额将保持在合理区间,跨境资金也仍将保持双向流动、总体平衡的局面。(LWHX)
【形势要点:MSCI计划明年将中国股指权重调升至20%】
MSCI明晟预料,计划明年将中国内地股票在其全球基准指数中的权重由5%提高至20%,可能会吸引逾800亿美元(5500亿人民币)的新外国投资进入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股市(A股市场)。据路透报道,MSCI明晟亚太地区研究负责人Chin Ping Chia称,公司最初预计这一变化将吸引660亿美元资金,但资金流入水平超过了预期。“截至目前流入的资金量远高于预期。”他补充称,约15%-20%的资金流来自于追踪其指数的被动资金。其实早在今年9月末,MSCI明晟就进一步提高中国A股在MSCI指数中权重展开咨询。在MSCI明晟公布的路线图中,其建议将中国大盘A股的纳入因子由目前的5%提高至20%,分别在明年5月和8月的MSCI例行评审中实施。根据MSCI的安排,明年5月份创业板个股将被添加到符合条件的证券交易所分部清单,届时将有更多外资进入创业板。其实,在创业板持续回调的同时,众多资金早已率先行动,创业板ETF颇受欢迎,华安创业板50ETF年内份额增幅达6802%。此外,北上资金和QFII也都表现了对创业板明显的偏好,超配比例大幅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北向资金上周大举加仓,上周五(11月2日)北向资金净流入173.85亿元,创下互联互通以来历史纪录;而上周全周净流入金额达346.34亿元,创下单周净流入历史纪录。市场认为,在利好政策不断释放,A股政策底逐渐明朗的当下,越来越多的资金对A股“虎视眈眈”。(LHH)
【形势要点:股灾期间“两融”旧案获平反】
三年前因涉嫌两融违法而被重罚的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国信证券5日晚间分别披露了证监会下发的《结案通知书》,认为公司因司度(上海)贸易有限公司涉嫌违法违规案违法事实不成立。2015年A股异常波动期间,一家名为司度贸易的外资公司因做空A股巨额获利,进入公众视野。由于司度公司的账户具有异常交易行为特征,当时被深交所限制交易。中信证券、国信证券、海通证券因为向司度公司提供两融业务,而被证监会立案调查。2015年11月,证监会对中信、海通、国信证券三家公司与司度的相关业务是否涉嫌违反相关规定展开调查,并于2017年5月发布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从案件细节来看,当时的处罚是针对三家券商为交易不足半年的客户开立了两融账户,认为其违反了《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第八十四条第(七)项。据此,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国信证券三家券商分别被证监会罚款3.08亿元、255万元、1.04亿元,并没收违法所得。因为涉嫌两融违规,2016年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国信证券更是由AA降级为BBB。对此,上述三家券商相关人士表示,监管层此次平反一方面为公司正名,另一方也有助于公司业务的发展。“当年的股市大跌更多是因为涨幅过大、杠杆率过高,”一位不愿具名的私募人士坦言,“在中信证券高管被调查后,一些人更认定当时的股灾与内地券商联合外资做空有关,如今三家券商的两融违法事项被平反,这也从侧面印证了A股三年前的大跌更多是自身因素导致。”但需要注意的是,在10月份,证监会还曾对2015年股灾期间的4起ETF操纵案进行处罚,显示对于股灾期间的监管调查并不会因此而改变或修正,但监管部门能够实事求是、照章办事的纠错举动值得肯定。(LWHX)
【形势要点:中国的金融市场开放获得IMF称赞】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1月6日上午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李克强欢迎拉加德来京出席第三次“1+6”圆桌对话会。他表示,在当前全球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保护主义抬头等背景下,中方愿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主要国际经济机构密切沟通协调,推动国际经济合作、自由贸易发展,给世界经济复苏进程和金融市场注入稳定力量。李克强指出,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再次向世界表明,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坚定不移。中国将以实际行动加以推进。在金融领域,我们将在继续保持金融稳定的同时,自主有序扩大金融市场开放,特别是在银行、证券、基金、期货和人身险等领域,推动尽早实现外资全控股、全牌照开放。中国将实施更大力度的简政、减税、降费,降低市场交易成本。货币政策不会搞“大水漫灌”,而是要更有针对性地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发展。拉加德表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经感受到中国支持自由贸易、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坚定信心,对中国正在推进的改革开放,特别是金融市场开放目标、时间表和领域感到振奋。当前国际社会对贸易紧张局势带来的影响感到关切,密切关注债务、可持续性等问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愿同中方加强沟通协调,共同维护国际金融稳定和国际经济可持续发展。(LHJ)
【市场:中国平安成欧洲最大银行第一大股东】
中国平安取代贝莱德成欧洲最大银行——汇丰控股的第一大股东。港交所网站权益资料显示,汇丰控股获中国平安通过旗下平安资产管理公司于11月1日以每股平均价65.1153港元增持537.56万股,涉资约3.5亿港元。增持后,平安资管的持股数目为14.19亿股,持股比例由6.98%增至7.01%,已取代贝莱德集团,成为汇丰控股的第一大股东。而16年前,汇丰曾是平安的大股东,利润和市值20倍于平安。如今,平安持有汇丰7.01%,市值929亿港元。中国平安表示,对汇丰控股的这笔投资属于保险资金的财务性投资,中国平安看好汇丰控股的发展前景,且汇丰控股的分红率较高,符合保险资金的风险偏好和投资收益要求。安邦咨询(ANBOUND)研究人员认为中国平安是以保险为核心的金融控股集团,也面临着很大的投资收益的压力。保险资金都是长期资金,追求安全性,以及稳定的收益。在中国经济下行、实体企业不好、房地产放缓的背景下,对平安这种体量大的企业,实际上也很难找到好的投资资产。因此,趁港股下跌选择增持同为金融概念的汇丰控股,既是平安追求持有好资产的市场策略,也是平安做金融控股集团的战略安排!(LYZX)
【市场:国内房地产商高成本发外债处境日益艰难】
国内房地产商融资压力日益加大。今年六月至今,在港上市的内地房地产发展商美元债息率平均为约8.88%,较今年上半年约7.08%有所上升。据ICE美银美林债券指数显示,以内地房地产发展商为主的中国高收益债券今年的借贷成本几乎翻倍,达到近四年来最高水平约11.2%。今年下半年,大部分内地房地产商发行的美元债息已偏高,龙头企业中国恒大早前拟发行的三笔2至5年期美元优先票据,息率高达11%至13.75%,其中票息13.75%的五年期债券将创年内美元债最高息纪录。富力地产拟发行的新H股,占经扩大后已发行H股股份约20%,发行价不低于决定发行价之日前5个交易日收市价平均数的80%,集资净额将全用于补充资本金,其中包括偿还债务、补充营运资金、项目投资等符合中国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的用途。据彭博资料,富力的净负债率六月底已升至214%,为彭博行业研究追踪的21家主要开发商中排名次高。融资成本激增,加上内地收紧再融资政策、房地产调控不放松,致销售增长放缓,市场估计内地房地产商将面对庞大的资金压力,相信未来可能出现更多违约情况。彭博统计指出,内地房地产商在明年首季将有180亿美元债券到期,若投资者要求提前偿还部分未到期债券,到期债券规模预料更会增加一倍。标普评级董事总经理Christopher Lee预期,未来一年内地房地产商还会出现更多违约情况。(BHJ)
【市场:国内第三方支付的市场“瓜分”已经完成】
第三方支付牌照对互联网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新数据,目前国内拥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业为238家,主要集中在互联网支付业务、预付卡发行与受理业务、银行卡收单业务和移动电话支付业务等领域。支付牌照一度成为市场的“香饽饽”。2016年,美团收购钱袋宝花费巨资13亿元。然而,自2018年下半年后,争夺支付牌照的热度逐渐冷却。市场人士透露,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价格目前已经降至3-4亿元,而半年前可以卖到8-10亿元。短短半年,支付牌照价格下降约70%。支付牌照价格大幅缩水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第三方支付市场“瓜分”已经完成。随着阿里、腾讯、百度和美团等互联网巨头们布局完成,新入局者已经很难再分到一杯“羹”。在这些巨头中,支付宝和腾讯金融更是以绝对地位“瓜分”市场,市场占有率分别为53.76%、38.95%。二是监管收紧。支付行业一度暴露出严重的备付金挪用、清结算等一系列问题。自2016年后,中国人民银行开始整肃支付行业,并不断加强行政处罚力度。这进一步导致新入局者无利可图,使得第三方支付牌照价格回落。目前,国内第三方支付的市场“瓜分”已经完成,预计今后暂时不会有大量新的资本进入,这个市场将进入一个发展和洗牌期。(RWXY)
【市场:李嘉诚进一步加大英国房地产收购力度】
由香港大亨李嘉诚创立的一家房地产企业正在就收购伯爵府(EARLS COURT)的股份进行谈判,后者是一块位于伦敦西部、占地340万平方英尺的开发用地,曾建有一座着名的会展中心和演出场地。这些股份属于英国上市房地产公司CAPITAL&COUNTIES,该公司拥有伦敦市中心的考文特花园市场以及伯爵府的地皮,这块地皮是伦敦最大的开发用地之一。CAPITAL&COUNTIES一直在考虑将其自身分拆成两家企业,但在周一发表的一份声明中表示,正就出售其在EARLS COURT PARTNERSHIP所持几乎所有股权与李嘉诚创建的长实集团(CK ASSET HOLDINGS)进行谈判;EARLS COURT PARTNERSHIP目前由CAPITAL&COUNTIES与伦敦交通局合资经营。截至6月30日,CAPITAL&COUNTIES在EARLS COURT PARTNERSHIP所持股份的估值为7亿英镑。11月5日有关谈判的消息传出后,该公司的股价上涨了5%。CAPITAL&COUNTIES称,有关其持有的伯爵府股份,他们已“收到许多竞标提案,目前正在考虑之中”。该公司称,其中一项接洽来自长实集团。这并非长实集团首次进军伦敦房地产市场。今年6月,该公司斥资10亿英镑从英国土地公司收购了瑞银伦敦总部所在地BROADGATE 5号。(RYZX)
【形势要点:美债拍卖遇冷可能暗示资本正在“逃顶”】
需求疲软似乎已经成为了最近美债销售的一大特点。本周一(11月5日),美国财政部拍卖370亿美元三年期国债,中标利率2.983%,略低于上月的2.989%,但直接中标数量则刷新2009年以来最低水平。而本次投标倍数2.54也是创7月份以来新低,前次为2.56。Natwest市场策略师Blake Gwinn表示,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大型储备管理者降低了参与度:“看看之前的两年期国债、五年期国债、七年期国债,还有现在的三年期国债,你就会发现参与拍卖的人正在全面回撤。”然而这种下降却正值美国财政部处于一个关键时刻——为填补预计将达到1万亿美元的联邦赤字,美国财政部的借贷需求正在逐步上升。在Gwinn看来,这种供应增加和需求减少的结合,将推高美国国债收益率,尤其是长期国债,预计到今年底,美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将达到3.5%,而目前这一数据约为3.43%。10月份,美国股市经历了大幅度调整,三大股指最大跌幅均超过了10%,而且这种调整似乎还在进行中。与此同时,美国国债收益率也出现大幅上升。这一切都预示着资产价格可能已达到顶部,而此时的资本也会选择逃离。(RYZX)
【形势要点:新兴市场面临的危机短期难以缓解】
面对美联储的加息进程,市场显然有些怀疑且更带有恐惧。德国商业银行亚洲高级经济学家周浩认为,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带来的另一个被市场忽视的风险,是发达经济体的资产价格重估。而这样的重估一旦发生,可能带来的是严峻的流动性枯竭和踩踏效应。目前已经发生的,是新兴市场可能面临大规模的金融动荡。今年以来,很多新兴市场国家都出现了类危机的迹象,其中以阿根廷和土耳其尤为突出。在亚洲,印度、印尼和菲律宾成为受害最为深重的国家。新兴市场的危机传导链条其实是相对清晰的:伴随着美国升息,国际资本开始逐步减少对新兴市场资产的投资。由于无法获得足够的海外资金,很多新兴市场国家的债券收益率开始明显上升,企业融资出现困难。这会加大经济下行的压力,并最终带来本币的大幅度贬值压力。一旦部分边缘国家的货币贬值压力增大,一些基本面相对较好的新兴市场国家也难以免疫。最终危机将被进一步放大,并逼迫很多国家通过加息来抵御资本流出的压力,而加息又进一步加重了企业的融资负担,最终带来经济的放缓甚至停滞。事实上,避免危机蔓延的最重要法则,是要保持相对健康的经常项目盈余,并减少债务。但从本轮金融危机以来的经验来看,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大幅度增加了自身的债务,希望债务能够在短期内回到健康水平上,无异于痴人说梦。(RYZX)
【形势要点:中国公民利用信用卡在希腊买房可能涉嫌违法】
希腊央行正在调查中国公民的一系列不寻常交易,这些人用信用卡在雅典购买房产,加入了这个欧盟国家蓬勃发展的“黄金签证”计划。一位央行官员表示,信用卡购房交易是通过希腊的希腊国家银行和欧洲银行进行的。这些交易由总部位于雅典的房地产公司DESTINY INVESTMENT GROUP安排,该公司向海外买家兜售希腊首都的公寓和别墅,起价为25万欧元——这是黄金签证计划所要求的最低房产投资。希腊央行展开调查之际,激进左翼联盟党(SYRIZA)领导的资金紧张的政府正在辩论要不要将该计划扩展至其他投资,如希腊主权债券和在雅典证交所上市的股票。一位银行业高层表示,中国买家使用信用卡进行了250多笔房地产交易,“有可能违反了中国的资本流动规定和希腊赖以签发黄金签证的法律”。今年前9个月,逾9000名非欧盟公民及其家属获得了可延期的五年居留许可,而2017年全年为6200人。据希腊移民事务部介绍,今年的签证获得者有一半是中国公民。去年,中国国有银行卡网络中国银联明确禁止使用银联信用卡和借记卡购买房产。中国分析师表示,在官方数据中归为海外消费的中国人境外支出,有很大一部分其实是伪装的资本外逃,包括境外房地产投资。(RYZ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