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每日金融-第5112期

〖分析专栏〗

【欧洲退出宽松政策面临挑战】

〖优选信息〗

【形势要点:中国地方债发行规模仍严控在限额之内】

【形势要点:A股救市也要警惕“道德风险”】

【学界观点:央行顾问预计明年减税力度可能近1万亿元】

【形势要点:“救市”基金需吸收市场资金参与】

【形势要点:瑞信报告称中国家庭总财富超50万亿美元】

【形势要点:银行增发可转债“补血”】

【形势要点:专家呼吁调整信贷资产风险权重促进产业升级】

【形势要点:保险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正在提升】

【形势要点:中基协为私募救市开通绿色通道】

【市场:香港超越纽约成为内地公司上市首选】

【市场:大额存单将成为银行突破揽储困境的重要方式】

【市场:ETF资金赎回反映全球市场敏感度正在加剧】

【市场:汇率和利率因素促使外资购买债券增速下降】

【市场:桥水基金进入中国市场】

【形势要点:特朗普政府可能降低汇率操纵国认定标准】

【形势要点:全球资金继续流出美欧股市】

〖调整和修正〗

【调整和修正】

〖每日数据〗

【每日数据】

〖分析专栏〗

【欧洲退出宽松政策面临挑战】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经济早已实现复苏,并实现了强劲增长。美联储也从2015年年底开始退出了量化宽松政策,开启了新一轮的加息周期。截至2018年10月,美联储本轮加息已达8次。市场预计今年底,美联储还会加息一次,2019年会再加三次。与美国相比,欧洲经济虽然也开始从金融危机中复苏,但至今仍没有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经济学家预计,欧洲央行将在2019年9月开始加息,等到2020年末,欧元区的利率将从目前的-0.4%提高到0.25%的水平。不过,从目前形势来看,欧洲退出宽松政策很可能面临挑战。

日前,德国自民党在向联邦财政部质询欧洲银行目前状况时,得到的回复令人惊讶。据欧洲银行管理局保守性估算,全球金融危机10年以来,欧洲银行系统坏账已达8130亿欧元,某些银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巨额银行坏账将拖累欧元区的银行系统。据统计,欧洲银行业坏账近半数集中在房地产和建筑业,超过65%以上的贷款均为房产作抵押。经济低迷导致民众收入的下降,不断逼压房价下跌,形成了银行坏账的螺旋式攀升。另外,危机以来,欧洲央行坚持低利率宽松政策稳定经济,造成了一些经济体的负利率出现,银行利差同时受到了极大挤压。业内人士认为,欧洲银行业目前的困境主要源于经济增长乏力,使许多欧洲深耕于中小企业信贷银行步履维艰。意大利私营企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已超出国民生产总值的20%,其银行坏账体量之大,寄望于通过经济复苏来盘活银行坏账,恐怕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实现。

此外,一些银行丑闻也使个别欧洲国家面临严重的信任危机。例如,丹麦最大银行丹斯克银行于当地时间9月19日表示,该行首席执行官托马斯博尔根因洗钱丑闻辞职。博尔根涉及的这桩丑闻时间跨度长达9年——在2007年~2015年期间,丹斯克银行在爱沙尼亚的分行有近2000亿欧元(约合1.6万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流出,其中大部分是可疑的。有分析认为,丹麦银行的罚款可能超过10亿欧元。罚款将对该行财务状况产生严重影响,丹麦银行拥有丹麦三分之一的存款。这一事件可能还会对丹麦经济产生更广泛的影响,标准普尔已经警告称,洗钱丑闻可能会影响丹麦AAA的信用评级。

2008年的金融危机检验了欧洲经济体制、金融体制,而目前的欧洲银行系统坏账则是一种风险信号。欧盟是由很多小国家组成的国家联盟,金融危机虽然自美国起,但“生病”的是美国,“吃药”的却是欧洲,出问题的也是欧洲。在我们看来,欧洲的问题有两个代表:一是欧元区的问题。表面看是欧元区的“跛脚”机制——货币统一,财政不统一,实际则是欧元区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太大,被欧元这种货币强扭在一起,跛脚前行,最终难以持续。二是欧盟分裂的问题。作为欧洲国家的政治与经济联盟,欧盟堪称人类政治实践的标杆。但反全球化浪潮及内部矛盾不断扩大,结果出现了英国脱欧,给欧盟带来重大打击。欧元区和欧盟的问题都显示,作为有经济差距的国家联盟,相比于单一的大国(如美国),其经济体系和金融体系的抗压能力仍然不足,金融危机是一块试金石,或者是一场地震,震出了欧洲国家联盟的“原形”。原来,多国形成的国家联盟也有裂缝,实力也不是很强。欧洲目前出现的银行系统坏账,就是一个重要的风险信号。这些坏账来自各个不同的欧洲国家的银行,基本上可以从侧面来反映欧洲经济的现状。

从目前世界经济形势来看,欧洲经济和金融恢复可能面临波动。2018年以来由美国挑起的贸易战使世界经济前景蒙上阴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0月9日修订《世界经济展望》,把2018年增长率预期下调至3.7%,比7月时下调0.2个百分点。IMF还将2019年的世界增长率预期下调0.2个百分点。虽然欧元区没有直接受到宏观因素的影响,但关税措施可能会扰乱全球供应链,加快亚洲国家经济放缓的脚步而减少全球的需求。此前,欧洲央行下调了2018年及2019年的GDP增长预期,分别从2.1%和1.9%下调至2.0%、1.8%,2020年的GDP增长预期则维持1.7%不变,强调贸易保护主义、脆弱的新兴市场和金融市场的波动将是未来的主要风险。

此外,美国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也可能阻碍欧洲退出宽松政策。摩根大通最新研报显示,美国经济在一年内出现衰退的可能性为28%,未来两年内出现衰退的概率超过60%,未来三年内衰退发生概率超过80%。摩根大通CEO戴蒙表示,促使美国长达快十年经济复苏周期结束的“罪魁祸首”是利率走高和全球地缘政治冲突。他认为,虽然在经济强劲的情况下加息是好事,但最终可能会使经济增长周期戛然而止。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美国经济复苏出现问题,那么美联储很可能会放缓甚至停止加息,这对欧洲加息计划势必产生影响。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中国也有影响。由于面临国内经济增速下滑以及贸易战影响,中国并没有选择跟随美国加息,而是选择了宽松政策。如果欧洲经济出现低迷,其退出宽松货币政策的步伐可能没有想像的那样快,甚至有可能停止退出。如果这样的话,中国也将会因为国际环境的变化而更明确地维持宽松政策。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欧洲银行系统的巨额坏账显示,欧洲经济仍未完全从十年前的金融危机中恢复,加之贸易战带来的不确定性,使欧洲退出宽松政策面临挑战。(NYZX)

〖优选信息〗

【形势要点:中国地方债发行规模仍严控在限额之内】

据财政部网站消息,截至2018年10月18日,各地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8169.26亿元,发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21155亿元,发行规模严格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之内。据了解,各地发行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新增专项债券12648.26亿元,占当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3500亿元的93.7%,发行置换专项债券4536.03亿元(置换存量专项债务),再融资专项债券984.97亿元。各地发行的地方政府一般债券中,新增一般债券7891.68亿元,占当年新增一般债务限额8300亿元的95.1%,发行置换一般债券8426.2亿元(置换存量一般债务),再融资一般债券4837.12亿元。截至2018年9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82592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地方政府债务总限额209974.3亿元之内。其中,地方政府专项债务余额73813亿元,严格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86185.08亿元之内。(RYZX)

【形势要点:A股救市也要警惕“道德风险”】

对于目前A股的救市政策,有市场人士提醒,有可能出现道德风险,重蹈2015年的覆辙,把风险引入金融系统。市场人士表示,2015年6月后,RMB,沪深300,券商,银行,港股,中概股,奢侈品,赌场,渣打银行风险全部连通,形成共振。今年金融风险如此之大,归根结底也是源自整个金融体制刚兑的恶习,导致金融资源严重错配,投资者的民粹精神上升,寻求刚兑资产,更加肆无忌惮地放杠杆。今年随着股市下跌,去除资产泡沫,大股东频频爆仓,民粹们要求救市之声再起。近期以深圳地方政府为代表的“驰援”计划展开。这些体恤民情之心可以理解,但如此操作,可能会重蹈2015覆辙,把风险引入金融系统。据观察,大部分涉及因股权质押爆仓的大股东的股票都是高估值股票,本身内在价值不高或有待商讨;无论质押放杠杆爆仓的大股东初始动机是什么,以及在高位接盘的债权人,二级市场投资者(无论大小),都应该为自己不能识别资产泡沫的行动负责,而不应该要求政府或券商、银行承担过多的风险,为他们买单。救助这些企业,使得受害的人群更多,而且会更加鼓励刚兑,导致更多的资产估值泡沫,歪曲资源配置,扰乱金融秩序,给国家和全社会带来更大的风险。(LWHX)

【学界观点:央行顾问预计明年减税力度可能近1万亿元】

10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骏表示,预计在不久的将来政策层面将有一系列提升市场信心的举措。他表示,从大的、宏观角度看,李克强总理说的大力度减税是对经济的一大利好。“预计明年减税、减费的力度有望达到甚至超过1%的GDP,即可能大于美国减税的力度。”在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方面,马骏认为近期也会有一些实质性的措施,“预计监管部门将明确对银行的尽职免责要求,不允许银行以‘出现违约就要终身负责’的托词在贷款时对民营企业进行歧视。”他还认为,政府将推出专门支持民营企业的担保基金,提升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意愿。从国际情况来看,他认为,由于多种原因,美国重新与中国开展贸易谈判的意愿增加,中美贸易摩擦得到缓解的可能性在上升。按照马骏的估计,如果以中国GDP规模85万亿人民币来计算,减税减费达GDP的1%相当于8500亿元,甚至有可能接近或达到1万亿元人民币左右。不过,以如此大力度来减税减费,对于日益严峻的中国财政来说,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RLEQ)

【形势要点:“救市”基金需吸收市场资金参与】

专家认为,当前政府和监管部门全力纾解上市公司流动性困境,采取的措施是积极有效的,应该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券商人士透露,目前多家本土券商正在探讨与地方国资发起设立“类救助”基金的可能性和可操作性,若最终落地,“类救助”基金不仅可以纾解具有发展前景但暂时陷入经营困难的上市公司股票质押困境,还兼具价值发现及促进企业发展功能,对于企业、券商、地方国资都是好事情。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负责人田利辉建议,设立股市平准基金,推动减税减费,鼓励回购并购,重塑价值投资体系,这四大措施可以扭转股市下行问题,有效化解股票质押风险。中原证券研究所所长王博认为,应对股票质押风险重点是缓解上市公司流动性问题。推进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支持计划,支持符合条件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发起设立民营企业发展支持基金;银行业金融机构科学合理地做好股权质押融资业务风险管理;地方政府管理的各类基金、合格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券商资管产品分别或联合组织新基金,帮助有发展前景但暂时陷入经营困难的上市公司纾解股票质押困境。安邦咨询(ANBOUND)认为股市流动性风险的消除,“救市基金”的设立,不仅仅需要“国家队”、“地方队”和“国企队”,还需要能够吸引市场化资金的进入,特别是民间机构资金的参与,实现长期的价值投资和风险收益,才能真正扭转预期,推动A股市场转向并且避免道德风险。(LWHX)

【形势要点:瑞信报告称中国家庭总财富超50万亿美元】

瑞信的内部智库–瑞信研究院10月19日发表最新全球财富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中的过去12月,全球财富总额增长4.6%至317万亿美元,超越人口增速,并以美国和中国独占鳌头。报告显示,美国对全球财富贡献最大,其财富总额增加6.3万亿美元,达98万亿美元。美国的财富总额及成人平均财富均延续其自2008年以来每年的增长势头。中国目前家庭财富规模位居全球第二,增加2.3万亿美元至52万亿美元。瑞信亚太区首席投资总监伍泽恩表示,“本年度报告发现了一些有趣的发展动态。尽管贸易战升级,但美国和中国的财富增长依然最为亮眼,同时也是最为主要的增长动力。”报告预计,未来五年中国的财富将进一步增长23万亿美元,在全球财富中的占比将从2018年的16%升至2023年的逾19%。过去12个月内,非金融资产继续快速增长,是除北美外所有地区整体增长的主要动力,贡献了中国和欧洲财富增长的逾75%,以及印度全部的财富增长。亚太区(含中国和印度)的家庭财富稳步增长3%,超过114万亿美元,成为财富总值最大的地区。中国内地、日本、澳大利亚、韩国和台湾的百万富翁人数超过880万,占全球总数的20%以上。全球范围内,按成人平均财富计算,瑞士仍然是全球最富裕的国家,其2018年年中的成人平均财富为530,240美元,其次为澳大利亚(411,060美元),新加坡(283,120美元)在主要经济体中排名第九。香港成人平均财富以244,672美元全球排名第十四。(RLEQ)

【形势要点:银行增发可转债“补血”】

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19日,A股上市银行还有中信银行(400亿元)、江苏银行(200亿元)、平安银行(260亿元)、浦发银行(500亿元)可转债计划待通过证监会核准,合计待审核的发行规模约1360亿元。在今年完成可转债发行的银行中,多家银行频繁向下修正转股价格,但投资者的转股意愿仍然不高,转股率较低。10月16日,交通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公开发行不超过600亿元的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已获银保监会批复同意,在转股后将按照相关监管要求计入核心一级资本。事实上,在监管力度不断加强的背景下,顺应监管趋势,如何满足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进一步夯实资本基础,已成为国内商业银行必须考虑和解决的战略问题。IPO、定增、转股后的可转债就是商业银行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重要途径。对于银行而言,发行可转债的最终目的是补充一级资本,由于可转债在转股前不计入一级资本,因此对银行来说转债的核心诉求是转股,转股价格以及何时转股很重要。由于投资者还会考虑转股后的溢价率,而现实情况是这段时间银行股股价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上市银行大规模“破净”令转股难度上升。(LWHX)

【形势要点:专家呼吁调整信贷资产风险权重促进产业升级】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骏表指出,中国最有条件,也应该率先降低绿色资产风险权重。自2013年以来,中国持续开展了绿色信贷余额以及绿色信贷违约率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绿色信贷不良率为0.4%,大大低于银行业1.7%的总体不良率。他说,由于绿色信贷不良率较低,降低绿色资产风险权重既符合金融监管的宏观审慎原则,可以增强银行业的稳健性,也符合调整产业结构、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动经济绿色发展的要求。另外,马骏认为,对风险比较高的资产,也可以考虑提高其风险权重。马骏表示,通过降低绿色资产的风险权重可以明显降低绿色信贷的融资成本,实质性激励银行加大绿色信贷的投放力度,推动实体经济加快向绿色和低碳转型。(LWHX)

【形势要点:保险行业的市场集中度正在提升】

近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2018中国寿险业发展成果回顾与未来发展趋势研判》显示,保险业市场竞争加剧,马太效应明显,行业公司将出现分化。2018年上半年,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泰康人寿、太平人寿、新华保险等“老六家”合计市场份额53.7%,同比增长8%,相对寿险业-2.3%的增长率,领先10个百分点的保费增速。同时“老六家”寿险公司半年合计实现净利润736.75亿元,占整个寿险市场净利润的92.5%。报告预期,随着监管政策调整,寿险业转型压力加大,大中型公司基础好、转型早,其品牌、渠道、管理、机构优势进一步强化,行业引领作用突出,马太效应愈发凸显,市场集中度可能还会提升。中小公司经营模式将出现分化,专而精、小而美将成为中小公司的选择。报告预期未来3年-5年内,个险仍将是寿险销售的主要渠道。但劳动力人口下滑及客户需求方式改变决定了依靠代理人数量增长推动寿险发展的传统方式难以为继,营销人员专业能力与客户需求相匹配的问题需要重点解决。同时,银邮代理、网销仍将占有一席之地。(LWSH)

【形势要点:中基协为私募救市开通绿色通道】

在发布私募股权基金可以开户、参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后,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10月21日表示,为支持私募基金管理人和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含证券公司私募基金子公司)募集设立的私募基金和资产管理计划参与市场化、法治化并购重组,纾解当前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问题,协会将对符合条件的私募基金和资产管理计划特别提供产品备案及重大事项变更的“绿色通道”服务。具体来看,协会对相关的新增产品备案申请、产品重大事项变更申请都可以在2个工作日内完成,并提供具体操作指南。另外,协会已跟中证登建立信息交换机制,相关产品编码在完成备案后次日向中证登进行数据同步,便于私募基金、资管计划开立证券账户。(LWSH)

【市场:香港超越纽约成为内地公司上市首选】

从今年开始,香港终于洗心革面,对上市机制开启了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吸引众多内地公司登陆港交所。2018年4月,香港交易所终于推出了“差别投票权制度”,也就是双重股权制度,允许同股不同权架构的公司上市,对历史盈利的要求也有所降低。。对于中国的明星企业而言,“赴港上市”是2018年的关键词之一。小米、映客、美团、海底捞等纷纷在香港上市,快手、蚂蚁金服、同程艺龙等也频传将于香港上市。据不完全统计,近一年赴港上市的中国企业已超过15家。而在前几年,纳斯达克才是新兴企业的心头好。近年来科技公司频频赴纳斯达克上市,但种种问题也渐渐浮现。受经济、文化等差异的影响,美国市场对中国企业的认知相对有限。很多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表示,他们对公司在纳斯达克获得的估值并不满意,认为西方投资者并不能完全理解自己公司的商业模式,低估了公司的价值和潜力。有媒体分析称,美国证监会对公司的信息披露要求更为透明、严格,财务报告分季度披露,而在香港,压力相对较小,这也成为科技公司纷纷赴港上市的原因。港股的投资者主要来自大中华区,特别是沪港通、深港通启动之后,内地资金进出港股市场的便利度大大提升。内地企业在港股上市,也更容易获得内地资金的支持。过去,香港没有充分运用内地经济崛起的优势,给纽约、伦敦捡了不少便宜。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加剧,香港的活跃度上升,反映内地相关资本的转移。同时建设好香港资本市场,和纽约、伦敦正面争夺蛋糕,让内地发展的金融收益分配更加均衡,也为应对中美全方位战略竞争做好准备。(LWHX)

【市场:大额存单将成为银行突破揽储困境的重要方式】

今年以来,理财产品利率持续走低、结构性存款发行受限,让作为保本理财的大额存单的利率和发行优势凸显。事实上,理财产品作为银行的重要揽储方式,其收益率持续走低,而相比之下,大额存单利率则“岿然不动”。同时,大额存单利率均值都要远高于定期存款利率均值。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7月,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等期限的定期存款利率均值分别为1.435%、1.688%、1.974%、2.604%、3.245%;而同期限大额存单上述期限的利率均值分别为1.64%、1.94%、2.28%、3.18%、4.15%。对此,业内人士指出,《理财新规(征求意见稿)》发布后,结构性存款未来面临较大合规性风险。由此,银行机构、特别是中小型银行更为看重大额存单,这导致近期各家银行发售大额存单以及上调其利率的积极性有所增加。理财产品收益率的持续走低和结构性存款发行受限,让身为保本理财的大额存单稳定的利率和发行优势凸显。今年上半年,金融机构陆续发行大额存单16341期,发行总量为4.12万亿元,同比增加9990亿元。不过,大额存单发行总量大幅上升,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发行主体都能够吸收到预期的存款。今年发行的大额存单中出现发行至今无人认领,甚至“流标”的情况。其中,今年以来不少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发行的大额存单存在无人问津的现象。对此,有银行业人士表示,一方面,反映了储户对于存单发行主体整体信用、盈利能力和风险管控的挑剔;另一方面,结构性存款受限的情况下,银行会通过大额存单营销存款,但目前利率吸引力不大,需要进一步提高利率才有吸引力,未来大额存单利率有望进一步提高,逐步突破利率上限。(RHH)

【市场:ETF资金赎回反映全球市场敏感度正在加剧】

据了解,ETF作为近年来快速进出市场的工具,受到投资者的青睐,成为低成本、被动投资工具的成功典范。不过,ETF作为指数型基金的代表,和市场表现关系密切,出于对美国股市不确定性的担忧,许多投资者开始将资金从ETF中撤出。ETF行业要想保持连续5年资金净流入的行业大概率要落空。依据ETFGI数据,流入各大型资产管理公司的资金出现了大幅放缓。今年前三季度,流入贝莱德ETF的资金跌幅过半。流入领航的ETF的资金也出现下降。全球第3大ETF管理人道富今年的表现和去年一样,不尽如人意。同时,投资者还将资金从追踪欧洲股票市场的ETF中撤出,这使得欧洲第三大ETF管理人领先(LYXOR)基金的新增资金大幅下降,今年仅流入了13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的跌幅为85%。相比较,德意志资产管理公司ETF的流入则几乎和去年持平,表现还不错。事实上,除一些小型基金以外,整体行业均大幅放缓。四季度以来市场出现快速下跌,市场预计ETF的资金赎回量还会进一步扩大。由此可见,目前市场资金有转向“防御”的趋势,同时市场敏感度正在加剧。(RHH)

【市场:汇率和利率因素促使外资购买债券增速下降】

根据中债登与上清所最新发布的托管数据,境外机构9月份在中债登的债券托管总量达到14422.98亿元,9月份单月增持债券302.14亿元,增持规模相较上月继续收窄277.93亿元(8月增持580.07亿元);境外机构9月份在上清所的债券托管总量为2466.88亿元,9月单月减持251.46亿元(8月增持136.19亿元),时隔10个月再度出现负增长,其中境外机构主要对同业存单进行了减持,9月份减持规模为190.31亿元(8月增持145.86亿元)。9月份单月,境外机构在中债登与上清所合计增持了50.68亿元人民币债券,但增持规模明显萎缩,增持规模环比降幅达93%。目前境外机构已连续18个月实现增持。境外机构截至今年9月末持有的人民币债券规模上升至16889.86亿元。招商宏观谢亚轩团队认为,中美长端利差已降至历史低位,而汇率因素同样并不友好,在这两个周期性因素同时转负面的背景下,后续几个月外资买债规模将还可能出现下降,这对人民币汇率、债市表现等均可能产生一定负面影响。(LWHX)

【市场:桥水基金进入中国市场】

在完成私募管理人登记后不到4个月,全球最知名的对冲基金——桥水基金(Bridgewater)旗下的私募管理人桥水(中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桥水投资)就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了首只产品“桥水全天候中国私募投资基金一号”,这是桥水发行的首只中国私募基金。桥水基金是全球最大、最赚钱的对冲基金,目前管理资金量达1600亿美元。桥水掌门人瑞•达利欧多次奇迹般地成功预测出全球经济和市场的巨大变动,最著名的一次,就是成功预测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此前市场都翘首以盼,非常关注桥水的首只中国基金会是什么策略?答案揭晓了,就是桥水最擅长的全天候策略。这只基金将面向中国投资者进行募集发行,积极投资中国市场。目前在协会已经登记的外资私募达到14家,包括富达、瑞银资管、富敦、英仕曼、惠理、景顺纵横、路博迈、安本、贝莱德、施罗德、安中、元胜、桥水等,这些外资私募备案的私募基金已有20只,正在积极布局中国A股等市场。基金业协会备案数据显示,今年10月9日,外资私募桥水投资就成立了首只私募基金——桥水全天候中国私募投资基金一号,随后该基金于10月17日在基金业协会完成备案并公示,托管人是招商证券。这距离桥水投资在协会登记不到4个月,随着桥水首只中国私募基金的发行,中国合格机构、高净值客户有望通过渠道接触到这只产品。(LLEQ)

【形势要点:特朗普政府可能降低汇率操纵国认定标准】

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周日(10月21日)表示,对修改美国对汇率操纵国的认定标准持开放的态度。据彭博报道,姆努钦在中东之旅的途中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目前考虑两种修改方法。一种是根据1988年贸易法案对汇率操纵的广泛定义来认定汇率操纵国,即便被贴上这一标签的国家并不符合2015年法律中的具体标准。另一个方法是改变判断一个国家是否存在竞争性货币贬值的标准。根据《1988年汇率和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法》,美国财政部每半年向国会提交一份外汇报告,一旦某国或地区被认定为汇率操纵国,国会将通过决议对该国实行惩罚性措施。根据《1988年综合贸易和竞争力法案》,美国对汇率操纵国的认定标准为,存在巨额对美贸易顺差且存在大量经常账户盈余,但并未设定具体的技术性标准。1994年WTO成立后,美国分别两次修订认定标准,目前财政部遵循的是《2015年贸易便捷贸易促进法》,该法律确定的“不正当操纵汇率”的三个标准为:该经济体对美国贸易盈余超过一年200亿美元;该经济体经常项目盈余占GDP比重至少3%;该经济体持续单边干预汇率,通过汇率干预买入的外汇超过GDP的2%。目前看来,特朗普政府未来很可能将汇率操纵国的认定标准门槛降低,这样就更容易挥舞汇率制裁的大棒。(RYZX)

【形势要点:全球资金继续流出美欧股市】

资金流向监测机构EPFR最新发布的周度报告显示,上周资金继续流出美欧股市,同时回流新兴市场股市,加速流入日本股市。具体而言,在截至10月17日当周,美国股票型基金上周大幅净流出171.1亿美元,规模显著高于此前一周的8.6亿美元;欧洲股票型基金净流出55.4亿美元,流出规模同样显著高于此前一周的12.2亿美元;新兴市场股票型基金上周反转为净流入22亿美元,好于此前一周净流出6亿美元的情况;日本股票型基金流入加速,净流入56亿美元,好于此前一周净流入11.5亿美元。整体来看,全球股票型基金大幅净流出158亿美元,流出规模显著高于此前一周的15.3亿美元。此外,在截至10月17日当周,全球资金净流入中国内地相关股票型基金,规模为19.9亿美元,显著高于此前一周的4亿美元;香港本地市场相关股票基金进一步净流出1.2亿美元,规模高于此前一周的1453万美元。EPFR数据还显示,在截至10月17日当周,资金继续流出主要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的债市,但速度有所放缓。上周美国债券型基金净流出20.7亿美元,与此前一周大幅净流出89.8亿美元的情况相比有所改善;欧洲债券型基金净流出27.5亿美元,规模较此前一周的34.4亿美元也有所减少;不过,新兴市场债券型基金净流出17.8亿美元,较此前一周的净流出11.4亿美元有所加速;日本债券型基金资金流出也有所加速,金额为3.4亿美元,此前一周为净流出2.1亿美元。合计来看,上周全球债券型基金净流出80亿美元,净流出规模低于此前一周的137.6亿美元。EPFR指出,美国债市资金外流有所收窄,但担忧情绪仍较为严重。(LW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