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邦-每日金融-第5091期

〖分析专栏〗

【从市场系统环境看PPP乱象】

〖优选信息〗

【形势要点:安邦咨询维持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看法不变】

【形势要点:国内地方专项债8月出现“井喷”】

【形势要点:外资机构认为全球金融环境可能正在恶化】

【形势要点:外国人投资A股将引入新的市场博弈力量】

【形势要点:A股成交额创“熔断底”以来新低】

【形势要点:银行避险情绪浓票据融资受热捧】

【形势要点:关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一种“奇葩算法”】

【市场:国内风险投资涌入印度寻找蓝海】

【市场:8月国内资本市场机构调研次数显著增长】

【市场:中国股市可能在今年底迎来首家德国公司】

【市场:管理者个人丑闻对公司影响越来越大】

【形势要点:欧洲央行行长欲收紧对影子银行监管】

【形势要点:英国脱欧可能使德银将资产从伦敦转回国内】

【形势要点:美国金融危机至今仍有510万负资产业主】

【形势要点:马哈蒂尔尝试重新吸引外国投资者】

【形势要点:日本企业今年赴美收购交易可能会破纪录】

〖调整和修正〗

【调整和修正】

〖每日数据〗

【每日数据】

〖分析专栏〗

【从市场系统环境看PPP乱象】

2014年以来,全国各地PPP项目出现“井喷式”增长。财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7月,中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累计入库项目7867个、投资额11.8万亿元。这些项目中,已签约落地项目3812个、投资额6.1万亿元,已开工项目1762个、投资额2.5万亿元。PPP模式作为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新模式,一方面发展迅速,近些年我国PPP项目的数量和投资额都呈现爆发式增长;另一方面却又出现了很多问题,形成落地难、融资难、退出难等多种问题。

从去年以来,为了规范PPP项目发展,控制PPP项目过快增长带来风险,财政部等部委开始清理规范PPP项目,把“不合规的PPP项目”清理出财政部PPP项目库。根据财政部的数据,截至今年4月23日,各地累计清理退库项目1695个、涉及投资额1.8万亿元;上报整改项目2005个、涉及投资额3.1万亿元。意味着全国被退库或整改的PPP项目达到3700个,占目前管理库项目总数约51%;清减或整改涉及投资资金4.9万亿元,占入库项目投资总额比重约36%,反映出PPP项目质量参差不齐,又被不断注水,形成“一地鸡毛”的乱象。

目前针对近年来PPP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相关部门已开始修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试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引》。修订后的文件有望于今年第四季度发布。新的规定会就之前的经验和教训作出总结,包括规范政府基金预算在PPP项目中的应用及完善收益分享和风险分担机制设计。从安邦咨询(ANBOUND)的观察来看,仅仅从融资角度或仅从PPP项目主管部门(发改委、财政部)的角度来分析,这是从小系统角度来谈PPP的规范和发展,估计难有实质性的改变。我们认为,目前PPP领域最大的问题是众多项目的“异化”——变为地方政府为满足融资需求和中央政府博弈的一种工具,PPP项目的问题实际上反映了国内更大的市场系统和政策系统的问题,只有在整体市场化和法制化大环境的改革下,才可能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先看地方政府热衷的融资问题。就目前而言,地方政府在对外举债被规范之后,由于地方财力紧缺但同时希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少地方政府简单地将PPP模式理解为一种融资工具,把PPP模式当作万灵药。所以,在地方政府的权责关系和信用体系建立之前,目前的PPP项目更多是地方政府为获得中央财政或金融机构支持而进行的融资工具,并没有真正把地方政府在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中的角色,即权利和义务进行细致的规范。地方政府的冲动在于,只有多立项目才能多拿钱,并没有考虑真正城市化发展的需求,也没有对项目建设后运行的责任,项目库规模不断增大,质量参差不齐,这也是地方政府不断“注水”PPP,而发改委和财政部需要不断清理的原因。

同时,政府在PPP中的角色,仍然不够清晰。现在,政府作为PPP项目当事人之一,既作运动员,又作裁判员。这种职责不清,也是出现目前PPP项目风险的主要原因,要么地方政府承担无限责任,从而形成利益输送或寻租;或者地方政府随意违约,使参与方蒙受损失。例如,环保类PPP项目此前一直是各地政府所大力推动的投资项目,并且很多都保证了项目远期收益。而参与项目的企业除了相信项目外,也同样看重这背后政府的“担保”作用。不过在政策、资金等大环境的改变下,后续资金补给被切断,已进入企业现在纷纷“被套”。

再看PPP“异化”为经济政策的问题。在国内现实下,PPP“异化”为经济政策的说法有一定道理。大岳资源的金永祥认为,中国的PPP现在更加被作为一项经济政策来看待,而有别于国际上的PPP模式作为政府长期投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的方式。考虑到PPP覆盖的范围非常宽,在实践中适用的领域很宽,社会资本方也很宽,资金来源广泛,规模也很大大,动则上万亿,并且都是长期的项目,时间跨度十年以上,影响的面和深度都比较大。由于不少PPP项目建设的周期长、投资大,项目中的不确定很多,由于没有相关的规则,各个投资方经历了不断的博弈才使得项目得以推进,不仅牵涉了大量的精力,也付出了大量的成本。因此,需要以法律化的形式形成确定性的权利义务关系,规范PPP项目的风险承担和收益分配,才能保证PPP项目的长久运行,而不是随着经济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改变而对实施中的PPP项目进行不断的修改,从而影响到各参与方的利益和整个项目的长期效益。尤其重要的是,无论地方政府和中央都不能把PPP作为刺激和收敛固定资产投资从而推动经济发展的工具,而应是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长期规划发展的一个方式,从而避免松紧不一的尺度。

业内人士认为,PPP模式在我国推广过程中,因为立法不及时、政策不完善、信用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出现了明股实债、政府兜底等“假PPP”现象,积累了一些隐性风险。因此,加快立法成为规范PPP发展的头等大事。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李曙光认为,当前PPP立法的首要工作是找准问题,PPP项目乱在什么地方,哪些是法律问题,哪些是实施中的管理问题或操作问题。因此,当PPP项目出现问题时,应有问题反馈机制与应对机制,这就要求地方政府运作PPP项目时,应建立项目跟踪机制、监督机制与止损机制,涉及到权利义务法律关系不清、责任不明的事项,应及时上升到立法层面,尽快制定游戏规则,防止系统性风险发生。

安邦咨询(ANBOUND)研究团队在2015年即提出,政府部门应在实施市场化改革的基础上推行PPP模式。市场化的改革对于PPP模式的应用尤为重要。从国外PPP模式创立和发展的历史看,就是在市场中,政府参与公用事业建设的一种市场行为,这样才能吸引各个方面,包括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考虑参与PPP项目的风险和收益作出安排。一方面需要在金融市场建立对地方政府偿债能力进行客观评估的信用评价体系,真正反映地方政府的信用风险;另一方面,对于地方对经济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用事业建设中的角色给出清晰的定位,哪些是政府应该做的,哪些可以以特许经营的方式交给市场,而哪些又是可以完全市场化,这样需要厘清界限,政府的角色应该后撤,把伸得过长的手缩回去。这样地方政府以维护市场环境和秩序的角色,从建设者转变为管理者,提出需求并监督,而市场主体提供供给和服务,才能让社会资本,包括国有资本,参与到地方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中来,从而吸引投资,获得收益。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安邦咨询认为,不能简单地就PPP而谈PPP,需要跳出部门操作和融资需求的框架,在更高层面来看待PPP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国内PPP模式的异化,是在当前系统环境——市场体系、财政体系和营商环境大背景下产生的问题,只有通过整体的市场化法制化的改革,才有可能推动PPP模式的良性发展。(NWHX)

〖优选信息〗

【形势要点:安邦咨询维持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看法不变】

对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问题,安邦咨询(ANBOUND)一直认为,从中美两国GDP增长的变化量来看,中美货币汇率可能在7-7.5左右。我们目前仍然坚持过去的观点。与当前最新汇率6.87左右相比,安邦预期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可能还会有一些贬值,不过它反映了两国经济的真实情况。要指出的是,这一汇率水平有助于中国出口,顺便抵消了一部分美国关税的影响,但是,中国的国内经济环境要付出代价和成本,而对美国的财政则是有利消息。如果对人民币汇率进行干涉,强行压低美元汇率有可能使人民币汇率控制在7以下;如果美国经济出现风险,人民币汇率也会低于7,但总体来看,就是7-7.5左右这个水平。即使有关部门什么也不干预,放开了汇率,可能也就到这个水平。有没有例外情况呢?也有,如果中国经济增长率下降至6%,逼近5%,甚至到了5%左右,那就又不一样了,而这时则意味着经济情况太恶化了。(NHJ)

【形势要点:国内地方专项债8月出现“井喷”】

财政部日前发布数据显示,8月份共发行专项债券4287.5亿元,环比增加3197亿元,同比增加2935.7亿元。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为减少专项债券发行对债券市场的影响,财政部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协调,有力保障了债券市场的平稳运行。有关负责人指出,地方债券发行规模平稳增长,未造成债券市场供给压力。虽然8月专项债券发行规模增幅较大,但由于前7个月地方债券其他品种(新增一般债券、置换债券)发行进度较快,其8月发行规模有所减小,使得地方债券整体发行规模增幅不大,环比增加1260.1亿元,增长16.7%,低于债券市场整体18.7%的发行规模增幅。根据WIND数据,8月,除地方政府债券以外的其他债券发行量在债券市场的占比为79.18%,较7月(80.26%)下降约1个百分点;8月末,其他债券余额在整个债券市场的占比为78.72%,较7月份末(79.25%)下降约0.5个百分点。专随着专项债券发行定价市场化程度显著提升,发行渠道进一步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参与专项债券投标的积极性提高。目前,针对专项债券与项目联系紧密的特点,财政部正抓紧制定专项债券信息披露要求,指导各地充分披露项目收益专项债券的项目情况、收益和融资平衡方案等信息,便利投资者进行风险识别和债券投资。(LWHX)

【形势要点:外资机构认为全球金融环境可能正在恶化】

日前,富达国际日本总裁CHUCK MCKENZIE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表示,过去十年,全球债务水平提升41%,2018年为237万亿美元,2008年为167万亿美元;而信贷质量则出现下降,目前不超过十二个国家拥有AAA级债务评级。他表示,随着量化宽松政策的回撤和服务水平的提高,这种情况可能会恶化。例如,美国公共债务与GDP之比从65%上升至105%,类似情况也在欧洲出现。此外,在量化宽松政策下,一些央行的表内资产上升至15万亿美元,同一时期的利率水平达到历史新低,如果体系再次受到冲击,则几乎没有可能通过进一步降息来实现刺激经济的目的。另一方面,更宽松的信用评级计算方法,以及美国抵押贷款行业中对于收入的定义变得更加宽泛,都将提高信用评分较低的潜在购房者获得抵押贷款的可能性。这是一种围绕过度放贷而在全球范围内产生更广泛的担忧,这种担忧有可能在世界许多主要国家和地区显现。(RHH)

【形势要点:外国人投资A股将引入新的市场博弈力量】

9月15日,修订后的《证券登记结算管理办法》和《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开始正式施行,两类外国人可以办理A股开户手续。最快9月17日,新开户的外国投资者就可以交易A股。此前,8月15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决定,进一步放开符合规定的外国人开立A股证券账户的权限,并对相关规定进行修订。此次主要是允许以下两类人员在我国境内开立A股证券账户:一是在境内工作的外国人;二是A股上市公司中在境外工作并参与股权激励的外籍员工。能够参与A股的外国自然人投资者,其本国证券监管机构必须已与中国证监会建立监管合作机制。截至目前,中国证监会已与62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68份双边合作协议,有机会参与A股交易的外国和地区投资者约为几十万人(境内港澳台居民在2013年已获准投资A股)。这些投资者开立A股证券账户,必须遵守我国证券法律规定,并将适用统一的交易、结算、登记及资金存管等制度规则。外资投资A股的途径逐步增加,市场参与主体日趋多元化,也将为A股市场引入新的博弈力量。(LWF)

【形势要点:A股成交额创“熔断底”以来新低】

受周末消息影响,中国股市周一(9月17日)低开。沪指盘中迫近2647.17点的前低,最低触及2647.92点;沪市成交额仅869.6亿元,为2016年1月7日(796亿元)“熔断”行情以来的最低水平;若不算熔断当日,沪市今日成交额为2014年7月21日以来新低。深成指跌破8000点大关,创业板午后同样单边下挫,跌破1350点,两大指数皆创下4年来新低。沪深两市的成交额也创两年半以来新低。盘面上看,大盘弱势不改,个股普跌,总体大盘赚钱效应差。临近尾盘,大盘持续单边走弱。午后,人工智能板块异动,龙头赛为智能直线封板,科大智能、川大智胜、神思电子纷纷走强。消息面上,9月17日,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举办。国家主席习近平致信祝贺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板块方面,白糖板块领涨,但涨幅较开盘时有所回落。消息面上,今年最强台风“山竹”16日晚在广东阳江登陆后,将横穿广西,给当地带来持续的大风和大面积的降水。其他版块中,钛白粉、特高压等少数板块上涨。开盘一度领涨的白酒板块转跌;消息面上,中秋、国庆假期临近,对于白酒的消费需求或将有所提升。复牌股、富勒烯、有色镍等板块领跌。港股板块方面,上涨板块寥寥无几,仅有化肥农药、供应链管理等6个板块上涨,且涨幅微弱;其余板块悉数下跌,苹果概念、LED、铝、体育用品等板块领跌。(LLEQ)

【形势要点:银行避险情绪浓票据融资受热捧】

在刚刚发布的8月份信贷数据中,票据融资单月增加4099亿元,创下新高,反映出银行避险情绪浓厚和缺乏优质资产的状况。票交所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票据承兑、贴现金额分别为1.64万亿元和0.9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39%和69.69%。这背后,其实是商业银行资产端和资金端的配置需求在发生变化。目前,商业银行资金量都比较充足,但在经济下行阶段,优质的投资项目却比较稀缺。因此,低风险的贴现票据成为当下银行配置资产的优选。不过,最终原因还在于利率双轨制。一方面,短期贷款尚未市场化,基准利率保持在4.35%的较低水平。另一方面,市场化的票据直贴加权平均利率,今年上半年为5.30%,从6月份开始逐月下降,到8月份,同期限票据直贴加权平均利率已降至3.94%,低于贷款基准利率。而上半年贷款利率一直低于贴现利率,票据用来进行质押贷款的融资成本更低。而且,上半年直贴的利率一直比较高,部分银行拿贴现的票据来做资管计划,由于不占用信贷额度,资管计划也带动贴现业务增长。但不同商业银行上半年的票据业务却出现分化。上半年五大行贷款贴现业务几乎都在缩减,缩减额为2423亿元,而8家股份行的贷款贴现发生额都在增加,增长额共计2800亿元。业内人士认为,这可能是因为严监管下,大行对于票据资管“产品端”较谨慎,倒逼“资产端”的票据贴现业务量下降,而且,近年来几起票据风险事件让大行在票据方面也持谨慎态度。(LWF)

【形势要点:关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一种“奇葩算法”】

目前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大约是6.8693(9月17日离岸人民币汇率)。中国国内市场担心人民币汇率继续贬值,而美国总统特朗普则批评中国压低了人民币汇率。日前,网络上流传一种对人民币汇率的奇葩算法——通过货币供应量对应的GDP规模,来估算人民币与美元的另类汇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般把货币分为三个层次:M0=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M1=M0+活期存款(包括邮政汇划制度或国库接受的私人活期存款);M2=M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政府债券(包括国库券)。美国的GDP=19.36万亿美元,M2(M表示货币,M2表示现实和潜在购买力)=13.92万亿美元;每万亿GDP对应的M2:13.9219.36,即0.719万亿美元。如果按美国标准,中国应发行M2:12.24×0.719=8.8万亿美元;中国实际货币发行173.99万亿人民币,如果相当于8.8万亿美元的话,即173.998.8=19.77。也就是说,1美元=19.77元人民币!必须承认的是,这种“奇葩算法”肯定与金融理论不符,而且用作为流量的GDP规模与作为存量的M2相比,也不是专业的估算方法,不过,这一比较试图反映的问题则值得思考。要指出的是,上述算法是在评估按货币供应量估算的GDP产出效率,以货币供应量来计算,中国以GDP产出来衡量的货币供应的效率实际上比较低。(LHJ)

【市场:国内风险投资涌入印度寻找蓝海】

在国内募资和投资环境双双遇冷的情况下,国内风投机构对印度青睐有加。目前,启明创投、晨兴创投、鼎晖投资、零一创投和兰馨亚洲投资集团等国内知名风投基金,都正在印度寻找合适的创业项目,包括金融、教育技术、电子商务、内容和网络分类广告等领域。曾经外派印度工作了五年的华为前员工万洪,借鉴中国分期电商分期乐的模式,结合印度国情,创办了印度版的“分期乐”——KRAZYBEE,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向印度的大学生出售智能手机、笔记本等电子产品。2016年初,KRAZYBEE获得2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由分期乐领投,险峰长青、CYBER CARRIER等跟投,2017年底还获得小米、顺为资本的战略投资。之所以受到国内风投机构的青睐,印度独特的优势起到重要作用。比如,印度拥有巨大而年轻的人口基数,OTA市场增速快;印度的移动通讯和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发展迅速;印度的金融、税法等在全国得到很大的统一,而且,本届印度政府重视创业创新,对创业者给予税费优惠并大力培养创业创新人才,让一些在中国得到验证的创新模式在印度落地,包括移动打车平台、外卖平台、移动支付、OTA平台等,给当地人带来许多便捷。当前处于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期,能够先行获取有付费能力的流量人群就能拥有占领制高点的优势;如今的印度市场在新经济领域是一片“蓝海”,未来可望接触丰硕的果实。(LWF)

【市场:8月国内资本市场机构调研次数显著增长】

尽管A股仍处于调整态势,但近期包括公募、私募、券商等机构挖掘局部机会的热情不减,调研步伐明显加快。在市场磨底过程中,不少机构认为中长期布局时机渐行渐进,因此加大了对投资标的的挖掘和筛选。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近一个月接受调研的上市公司数目达到430家,较上一个月增加了181家,其中主板公司为109家,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分别为185家和135家。近一个月,机构调研次数达9822次,较上期增加5266次,增长了115.58%。其中主板市场为2254次,增加1682次。创业板市场为3214次,增加1559次。中小板为4351次,增加了2043次。另外,格上研究中心数据显示,8月私募的调研明显升温,总共调研1680次,全月共有342家私募参与调研,共调研上市公司236家,调研次数相比7月增加93.1%。百亿私募共参与调研211次,涉及上市公司96家,调研次数接近7月的3倍。其中调研个股数量最多的百亿私募前三名是敦和资产(25家)、淡水泉投资(20家)、重阳投资(19家)。有私募人士指出,近期私募调研热情上升,一方面是经过前期市场调整,很多个股已经跌至历史估值的底部区域;另一方面,8月份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完毕,部分上市公司前三季度的业绩预告也纷纷出炉,三季报业绩行情有望局部展开,适合寻找优质投资标的。(RHH)

【市场:中国股市可能在今年底迎来首家德国公司】

第一家在中国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德国公司或许就要来了。据彭博社报道,德国金融杂志《Euro am Sonntag》在周日(9月16日)发布的一篇文章援引未具名来源称,德国橡塑化机制造商克劳斯玛菲集团(将在年底前在中国上市,且目前没有在法兰克福上市的计划。报道还称,克劳斯玛菲的所有者中国化工集团希望将其整合到已在上海上市的子公司,这将使公司收入从2017年的13亿欧元增加到16亿欧元。除IPO之外,还有2亿欧元增资计划。2016年,中国化工集团以9.25亿欧元从Onex基金手上收购克劳斯玛菲,为当时中国在德国的最大投资。此次收购为克劳斯玛菲拓展了中国市场,也为其创造了持续的增长。2017年,该公司营收13.7亿欧元,同比增长8%,新订单量增长6%,打破2016年的纪录。2017年12月,据路透社报道,中国化工与克劳斯玛菲双双表示,将让后者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这笔交易仍有待中国相关机构及监管单位的批准。目前,克劳斯玛菲是全球提供塑料、橡胶生产和加工设备和系统的领先供应商之一。官网资料显示,这一跨国集团当前拥有约4000名员工,子公司数量超过30家,工厂则超过10家。其中国公司分布于上海、浙江嘉兴及深圳三地。(RYZX)

【市场:管理者个人丑闻对公司影响越来越大】

超过800亿美元市值蒸发,管理者个人丑闻对公司的影响越来越大。2017年至今,还不到两年,已经有831.9亿美元的公司市值因为CEO个人丑闻而蒸发。最近的两个因为CEO丑闻而市值跳水的例子都是科技公司。先是马斯克儿戏般在社交网络上宣布了私有化特斯拉的计划,两周又改口放弃,风波没过接着在视频直播里抽起大麻。宣布私有化之初,特斯拉股价当天上涨12.6%,但之后一个月内随着丑闻一路下跌、多位核心成员离职,截至9月7日时市值已缩水229亿美元。另一个则是京东CEO刘强东。京东数次关于调查内容、调查原因的公开申明被美国警方直接推翻,公司股价也在两天时间里暴跌16%,市值蒸发近58亿美元。已经有多个律所在准备针对京东误导投资方的集体诉讼。特斯拉和京东的CEO丑闻还在发酵,而更多CEO在惹出大麻烦之后,已经失去了自己的工作。2017年以来,至少20家公司因为CEO的各种不当行为,导致公司市值暴跌、估值调低甚至业务正常运营也受到影响。这20位CEO当中,有18位已经离职或被解雇。过去十年,因丑闻下台的CEO的数量在快速增加。普华永道2016年对2500家公司的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2016年因行为不当辞职或被解雇的CEO,比2007年-2011年增加一倍多,其中位于巴西、俄罗斯、印度等金砖国家的公司CEO因丑闻而下台数量增速最高。(RLEQ)

【形势要点:欧洲央行行长欲收紧对影子银行监管】

近日,欧洲央行行长马里奥•德拉吉呼吁对影子银行业的投资基金和其他公司进行更严格的审查。根据欧洲系统性风险委员会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欧盟影子银行系统的总资产超过42万亿欧元(49万亿美元),占欧盟金融体系总资产的40%左右。德拉吉表示,传统贷款机构如今比2008年更强,包括更高的资本水平和更好的风险管理。不过,欧洲央行负责银行业监管的DANIELE NOUY曾经说过,有几家银行盈利能力不足,还没有处理完坏账。德拉吉在法兰克福表示,监管机构在过去十年已迫使银行变得更强,“下一步将是确保对影子银行同样强有力的监管”。“当然,必须考虑机构的差异。”银行通过缩减资产负债表和退出风险较高的业务(如长期贷款和证券化产品),来应对危机及其后施加的更严厉规则。(RHH)

【形势要点:英国脱欧可能使德银将资产从伦敦转回国内】

据报道,在英国计划明年退出欧盟后,德意志银行正考虑将大量资产从伦敦转移至法兰克福以满足欧洲监管机构的要求。德银还将在英国退欧后将其英国子公司转型为受控的子公司,并降低其英国业务的规模和复杂性。英国将于明年3月脱离欧盟,欧洲央行坚持要求德意志银行在德国增加资本和流动性,以遵守“第三国”分行的规定。据知情人士说,德意志银行可能最终将其约6000亿欧元资金的四分之三从伦敦转移到其总部,相当于欧洲银行在英国持有资产总额的近一半,这将对伦敦金融城造成重大打击。而德意志银行将英国自公司转为受限制资金的子公司,德意志银行可能要付出数亿欧元的代价。尽管德意志银行尚未就资产转移规模做出最终决定,但该行已开始缩减其在英国的业务。在英国退欧的不确定性下,伦敦金融城已看到海外银行将业务转移至欧洲大陆,英国脱欧对伦敦金融中心的地位提出了挑战。(LWF)

【形势要点:美国金融危机至今仍有510万负资产业主】

金融海啸的序幕由次贷危机揭开,如今美国平均楼价虽已从10年前危机时的低谷有所回升,但据路透社的深度分析,目前仍陷负资产困境的美国业主,约有510万名。校巴司机佩恩与妻子盖尔约12年前在美国房地产泡沫高峰时期,向银行贷款16.8万美元买入宾夕法尼亚州门罗县山区一间四房的新房屋,位于一处康乐设施齐全的社区。时至今日,佩恩已年届61岁,但他位于纽约市西北面约128公里的房子,市值仍远不及当年高位,甚至只值当年买入价的不足一半。该县区目前仍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业主陷负资产漩涡,物业市值仍低于尚欠银行的按揭贷款额。数据显示,目前在美国跟佩恩夫妇情况近似的负资产业主,大约有510万户。地产市场研究公司ATTOM Data Solutions指,截至今年6月底,美国每十间仍有按揭的房屋,就有一间属“严重”负资产,意味物业市值较其按揭余额仍低了至少25%。这一情况较2012年有显著改善,在六年前美国平均楼价向下探底时,属“严重”负资产的物业有1280万户,所占比率达到29%。路透社对美国县区地产数据作出的分析显示,美国东部地区的远郊城镇,楼价自十年前泡沫爆破后呈深度下挫,业主苦不堪言。其中中西部、中大西洋区,以及东南部的远郊社区,皆属重灾区。美国有明显复苏的房地产市场,仍是沿海地区的市场。不同地区的复苏幅度也有不同,如在洛杉矶、达拉斯和丹佛市,楼价已超越十年前危机前高峰。但于芝加哥、巴尔的摩和凤凰城等城市,楼价仍远不及当年高位。(BHJ)

【形势要点:马哈蒂尔尝试重新吸引外国投资者】

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穆罕默德将在本月访美时会晤国际投资者和制造商,旨在缓解腐败担忧并吸引对这个东南亚国家的投资。这些会晤将为马哈蒂尔提供一个改变投资者看法的机会。据马来西亚总理办公室称,为了提高各基金对马来西亚的兴趣,摩根大通将组织马哈蒂尔在纽约与全球股票和固定收益投资者会面。摩根大通拒绝置评。内部人士表示,被接洽的投资者可能会包括拥有大规模新兴市场投资组合的企业,例如富达和富兰克林邓普顿基金。马哈蒂尔的办公室表示,美国-东盟商业委员会正安排马哈蒂尔与在东南亚设有业务的美国制造商会晤。该委员会补充称:“马哈蒂尔总理将参与所有这些事情。企业非常明确他们希望见到谁,肯定是他。”一些国际投资者对马哈蒂尔取消和暂停与中国和新加坡相关的大规模项目感到恐慌,这加剧了有关外来投资在马来西亚遇到障碍的担忧。据一位知情人士称,马哈蒂尔可能会解释他的一个承诺,即重新审议主权财富基金——马来西亚国库控股公司的持股,这引发了有关马来西亚企业是否独立于政府的质疑。(RYZX)

【形势要点:日本企业今年赴美收购交易可能会破纪录】

日本即将发起一波规模最大的赴美收购热潮。收购顾问纷纷向企业首席执行官建议,趁中国企业受到贸易战紧张的制约之机,考虑在今年发起交易。最近几个月,银行人士与律师建议加快以美国企业为目标的交易,这与贸易战言论升温以及下列看法有关:中国企业的收购企图将受到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的阻挠。该委员会负责审查外来投资的国家安全威胁。这些建议似乎已在发生作用。根据总部位于东京的研究机构Recof的数据,自1月1日以来,日本企业已在美国达成177笔交易,总支出达4.7万亿日元(合420亿美元),有望打破1990年头9个月创下的178笔交易的纪录。律所Shearman & Sterling驻东京并购律师肯尼思?莱布伦表示:“我肯定告诉我在很多行业的客户,他们目前基本上不会受到中资争夺美国资产的影响。5年前,在每一次拍卖资产时,都会有中国竞标者愿意支付超出其他人30%的价格。”面对来自中国的战略性买家减少,花旗集团驻日本并购主管Yoshinobu Agu补充称:“对于日本企业而言,最强大的竞争对手现在可能是另一个日本买家。”但一位东京律师警告称,日本企业可能会看到当前这种机会不多了。他表示:“我已听到有公司总法律顾问担心,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最终也可能开始让日本企业的日子难过。”(RYZ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