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专栏〗
【面对市场紧缩要修正投资哲学】
〖优选信息〗
【形势要点:外管局官员谈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中的问题】
【形势要点:人民币汇率再次出现大幅下跌】
【形势要点:互联网金融风险爆发开始波及私募基金】
【形势要点:地方国资频出手接盘上市公司控制权】
【形势要点:下半年地方债发行速度将大幅加快】
【形势要点:发改委收紧房企海外融资可能对投资者构成风险】
【形势要点:私募行业内部“头部效应”愈加明显】
【形势要点:外汇风险正成为企业最关注的财务风险之一】
【市场:渣打银行报告称超八成受访者正投资中国市场】
【市场:股市低迷致上市券商上半年净利润下滑20%】
【市场:贸易战恐慌加剧全球市场人为动荡】
【形势要点:濒临崩盘!新兴市场国家动用外储支撑货币】
【形势要点:文化差异可能会直接影响并购成败】
【形势要点:加拿大央行即将公布最新加息政策】
【形势要点:美国风投行业的强劲动能可能会延续到年底】
【形势要点:土耳其政府增强对央行控制】
〖调整和修正〗
【调整和修正】
〖每日数据〗
【每日数据】
〖分析专栏〗
【面对市场紧缩要修正投资哲学】
近期,多家机构发出市场紧缩的警告——容易钱的时代结束了(End of Easy Money)。在市场看来,货币超发的时代已经结束,十年QE不会再有,满地是“钱找东西买”的盛况难以再见。
在微观市场,资金紧缩的现象不仅在国外出现,在中国内地同样如此。由于美元升值的影响、中国出台资管新规,再加上初创市场的募资变难,也确认了中国满地都是钱的时代也正式结束了。曾几何时,在中国内地市场,财富创造的来源就是涨价,无论是茅台也好,煤炭、粗钢等大宗商品也好,或者是房地产及股市,无一例外,买了就涨。
上海金库创投管理合伙人丁学文认为,中国内地资产涨价的根本原因是货币超发,导致钱越来越不值钱。十多年前,中国的广义货币M2总量只有47万亿人民币,而今却膨胀达到174万亿人民币,整整增加了3倍多。这也是过去10多年中国房价涨幅平均达到3倍以上的主要原因。但随着利率紧缩,中国市场上的财富创造模式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靠涨价赚钱将成为过去,靠买房发财的时代就要结束了。丁学文判断,2019年可能是这一轮经济周期的最后阶段,届时懂得价值投资才能创造财富,否则每一种资产的表现都有可能远逊现金。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市场的这一轮资金紧缩,对中国内地市场有不小的影响。从过去几十年的历史看,每一次美元指数上升的时候,新兴市场一些国家就会出现资金外逃,货币贬值等问题,进而严重影响这些国家的经济。只是这次“魔咒”影响的对象不只是南美或东南亚的新兴市场国家,而是轮到了中国。随着美元进入升值趋势,人民币汇率也开始承受着极大的贬值压力。中国股市已经先期就开始大幅下跌,也让中国的货币政策部门急得有些进退失据,再次降准以应对市场波动。
紧缩效应也体现在资产管理市场,处在去杠杆的中国,今年4月推出了资管新规。按照新规,有接近半数的中国资产管理机构在资产端和负债端管理不合格,虚胖的中国资产管理市场正历经规模大幅缩水中。市场人士分析,资管新规的核心就是去通路化,消除资管产品的多重嵌套,让资金堆迭资金的泡沫消失,让影子银行从宽松货币潮中率先出局。《资管新规》的执行,让很多资管产品正式进入调整期,让市场不敢投放新的资管产品,就连过去的信托贷款等常用的通路放款方式,也出现了大幅下滑。钱难借了,资产价格注定会下滑,企业信用违约理所当然会风声鹤唳,这让资管产品更加乏人问津,整个市场资金趋紧的感觉,让本已趋紧的市场雪上加霜。
上述市场情况还影响着中国的“双创”经济。今年以来,很多私募股权界人士开始为基金募资而犯愁。对私募基金来说,过去主要依赖的两种投资人,但现在突然间都没有钱了。有私募成立新基金时,就遭遇到投资人没有钱了。在上市公司老板答应对在某基金募集的首期出资5000万人民币,并将继续出资1个亿。但在2017年底,突然告知由于自身资金紧张,无法再按原来的意向出资,最多只能象征性的出资2000万。还有长三角的某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此前已经与私募基金沟通了很多轮,至少可获得2亿元人民币的配套出资。但《资管新规》出台后,该政府引导基金方面的运作也被迫生变。
初创市场从不差钱变成了找不到钱,陡然而至的募资困境让诸多中小投资机构猝不及防。紧缩效应沿着融资链继续传递,作为近年初创市场资金重要的来源渠道,各地政府引导基金也不免受到影响。在金融去杠杆的背景下,不仅地方引导基金受到了直接的影响,整个金融体系发生的微妙变化,也正间接重塑着初创市场的格局。
有市场人士感叹,这个世界,有的时期适合融资,有的时期适合投资。能够把投资做好的人往往必须有能耐逆市场操作,当大家一股脑拿大钱投资吹泡沫的时候,你必须懂得见好就收,广储粮,为资金紧俏时做准备;当大家喊着投资艰难的时候,则必须懂得如何判断投资的价值,找到值得投资的标的提早布局。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全球资金紧缩的冲击波看来已无法阻挡,也会让很多人适应不良。过去市场习惯的万物涨价已不再是理所当然,市场形势正在发生逆转。(BHJ)
〖优选信息〗
【形势要点:外管局官员谈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中的问题】
在第一财经《中国经济论坛》中,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坦承,人民币的资本项目的开放,目前从这个交易环节和汇兑环节来看,还有这样的一些问题。第一是少数项目仍然不可兑换或者是可兑换的程度比较低;第二就是一些项目虽然可以兑换但还存在着一些约束,便利性不够。第三是一些可兑换的项目在交易的环节还存在着约束,比如说直接投资,需要做事前的备案,比如说我们现在的准入前的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这样一种管理规则,还在逐步推进的过程之中。潘功胜提到了今后资本项目开放的推进设想:部署一,推动金融市场的双向开放,增加金融市场的产品供给。近期重点做好:(1)推动金融市场的双向开放,增加金融市场的产品供给。(2)在股票市场,支持境外机构在境内交易所发行股票和存托凭证。(3)在债券市场,便利并规范了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和货币市场工具。(3)在衍生品市场,支持扩大境内商品期货市场的对外开放。部署二:完善优化合格机构投资者制度,优化QFII、RQFII、QDII、RQDII,包括提高额度、简化审批、放宽汇出限制、取消锁定期的这个安排等等。研究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制度,叫QDII2。部署三:完善互联互通机制,扩大产品覆盖范围,完善债券通的制度安排,包括DVP结算和税收安排等等。支持沪港通、深港通、沪伦通股票市场的互联互通,扩大基金互认的产品范围。部署四:支持金融机构参与国际和国内金融市场,研究允许中资机构参与离岸人民币市场,研究证券期货机构开展跨境证券和经纪业务,支持境外机构来参与境内的外汇市场。(LHJ)
【形势要点:人民币汇率再次出现大幅下跌】
7月11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再次大幅下跌,连破6.65、6.66、6.67、6.68、6.69等关口,盘中一度跌逾480点。截至发稿,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已回落至6.6930。当天,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也突破了6.67关口。下跌超过400点。此前据新华社报道,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说,美方在推出500亿美元征税清单之后,又变本加厉,威胁将制定2000亿美元征税清单。这种极限施压和讹诈的做法,背离双方多次磋商共识,也令国际社会十分失望。如果美方失去理性、出台清单,中方将不得不采取数量型和质量型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做出强有力反制。6月份以来,人民币汇率经历大幅波动,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度逼近6.70关口。7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副行长潘功胜两位央行官员接连对人民币汇率发声表态,人民币汇率上演“V形”反转,近几日人民币汇率有所反弹,离岸人民币兑美元一度回升至6.6155。对于人民币未来走势,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7月5日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人民币汇率经过去年以来的调整,已进入双向波动的合理区间,经济基本面决定了其不存在大幅贬值的可能。作为一个逐渐国际化的新兴储备货币,人民币未来总体上会趋于走强。(LYZX)
【形势要点:互联网金融风险爆发开始波及私募基金】
对于已经过半的2018年来说,网贷行业自身整改合规已经到了关键时点。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上半年末,在检测到的5983家平台中,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的仅有1504家,同比减少25.2%;上半年问题平台共359家,同比略有下降,环比增加16.6%。2018年上半年共上线15家P2P网贷平台,同比减少89.9%,环比减少82.4%。杭州网贷行业的连环雷甚至影响到了私募行业,港股上市公司金诚控股母公司金诚集团旗下私募基金也疑似受到挤兑。7月10日,金诚控股下跌7.11%,最新市值84.39亿。据雪球网友爆料,金诚集团发布《关于金诚易4号私募基金(五十三期)暂停赎回业务的说明函》称,因本基金目前赎回量过大,管理人决定暂停本基金赎回业务,预计6-12个月重启本基金赎回业务。(RYZX)
【形势要点:地方国资频出手接盘上市公司控制权】
股价持续走低,实际控制人面临流动性压力,沉寂一段时间之后,突然再度活跃的“卖壳”,价格已经越来越低,甚至已经出现1元对价卖壳。2018年以来,上市公司“卖壳”持续活跃,而且多数集中于创业板公司。仅6月以来,就至少有5家公司披露控制权变更。而卖壳趋向活跃的同时,壳价也不断走低,地方国资频频出手接盘上市公司控制权。与金一文化一样,天海防务、红宇新材、联建光电控制权的拟接盘方,均有国资背景。金一文化7月8日公告称,近日接到控股股东上海碧空龙翔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碧空龙翔”)通知,该公司股东与北京海淀科技金融资本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7月3日签署协议,拟将所持碧空龙翔的73.32%股权转让给海科金,后者将成为碧空龙翔新的控股股东。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上市公司控制权转让,已经超过20起,其中又以创业板居多。在这一轮上市公司控制权出让中,国资屡有斩获。与金一文化一样,天海防务、红宇新材、联建光电控制权的拟接盘方,也是国资背景。引入国有资本,对相关上市公司、原实际控制人来说,也可以缓解当前的流动性压力。金一文化公告显示,海淀国资中心、海科金以及海科金的成员企业,将适时向金一文化提供流动性支持,累计额度不低于30亿元。(RYZX)
【形势要点:下半年地方债发行速度将大幅加快】
2018年是地方债置换的收官之年,但由于是上半年地方债发行进度滞后,预计新增债券将大幅加快发行。数据显示,2018年地方债发行进度明显滞后,上半年全国累计发行地方政府债券1.41万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86万亿元下降24.18%。地方债发行放缓,除与今年地方债统筹安排较晚有关外,还受“堵后门”政策趋严下地方政府投资意愿转弱影响。2018年财政部对地方债的统筹安排于5月上旬公布,相比前几年,发布较晚对今年全年地方债发行节奏有一定影响。同时,2017年以来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监管政策密集出台,地方政府“堵后门”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强,一方面加强对金融机构监管、严禁资金违规流向地方融资平台,另一方面,加大对地方政府违规举债的问责力度。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投资意愿趋弱。2018年全年地方政府债到期量为8389亿元,较2017年的2400亿元大幅攀升,其中有较大部分为2015年发行的3年期地方债,扣除上半年已经发行的再融资债券1334亿元,剩余7055亿元,下半年预计平均每月发行再融资债券规模为1176亿元。按新增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规模合计来看,2018年地方债新增规模约为2.18万亿元,比2017年的16300亿元增加5500亿元。按新增债券额度全部使用估算,扣除上半年已发行的3328.72亿元,剩余1.85万亿元,下半年平均每月将发行约3079亿元。(AWSH)
【形势要点:发改委收紧房企海外融资可能对投资者构成风险】
在对待中国房地产开发商的债务问题上,中国的最高经济规划机构正让全球固定收益投资者感到头疼。自2015年以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DRC,简称“发改委”)一直是中国公司在海外发行债券的监督机构,发行人要获得其批准后才能进入市场。去年,由于担心海外债务不断增加,发改委曾将房地产开发商挡在市场门外几个月。并在上月曾考虑要求公司在发行期限不满一年的债券时,也要获得批准。此类债券到目前为止不受发改委的监管。政策的起伏令投资者一直在猜测发改委针对房企海外发债的长期政策走向。“我们不清楚,发改委在较长期将采取什么行动,”法国巴黎资产管理公司负责全球新兴市场企业的主管阿拉•布舍瑞(ALAA BUSHEHRI)说。投资者购买期限不足一年的债券通常是认为,房地产开发商将在债券到期时进行再融资,而不是偿还本金。市场人士警告说,进一步监管短期债券交易的举措,可能会影响房地产开发商对现有海外债务进行再融资的能力,并给投资者带来更大风险。“尽管鼓励全行业去杠杆仍是发改委的政策重点,但这一目标需与确保现有发行人能够不受打断地进入资本市场之间取得适当平衡,”香港孖士打律师行合伙人叶知贤说,“发改委在权衡这些有时相互对立的目标时,很可能会谨慎行事。(RYZX)
【形势要点:私募行业内部“头部效应”愈加明显】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了最新的私募基金备案登记数据,备案登记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私募管理基金总规模为12.60万亿元,较上月仅增长300亿,涨幅0.27%。由此可见,近几个月私募规模增长放缓,但今年上半年总规模依旧猛涨了1.5万亿,跨过12万亿高峰。其中,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规模为7.95万亿元,占据私募总规模的63%左右;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规模为2.54万亿元,其他私募投资基金规模为2.12万亿元。股权创投私募上半年一直保持稳步增长态势,截至6月底,已登记私募股权、创业基金管理人为14309家,上半年增长1109家;管理规模为79467亿元,上半年大涨8554亿元。证券私募1月以后规模持续缩水,截至6月底,已登记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为8827家,上半年增长360家;管理基金35983只,上半年增加3767只;管理规模为25362亿元。其他类私募上半年数量出现下降,截至6月底,已登记其他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767家,上半年减少了12家;管理基金6295只,上半年增加558只;管理规模为21193亿元。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规模在100亿元及以上的有224家,上半年总共增长了37家。另外,管理基金规模在50亿-100亿元的269家,20亿-50亿元的649家,10亿-20亿元的837家,5亿-10亿元的1081家,1亿-5亿元的4236家,0.5亿-1亿元的2245家。私募行业内部“头部效应”、强者恒强的趋势愈加明显,百亿私募受到资金青睐,管理基金规模在私募中占比较大。(RYZX)
【形势要点:外汇风险正成为企业最关注的财务风险之一】
汇丰日前公布的一项面向全球近300位跨国企业财资主管的调查显示,外汇风险正在成为企业最关注的财务风险之一。超过半数(53%)的受访企业预期,未来三年外汇监管的变化将对其风险管理策略产生重大影响。据介绍,该调查于今年一季度进行。调查结果反映出在全球宏观经济和地缘政治前景充满变数的大背景下,汇率波动性的不断加大成为企业需要应对的主要商业挑战。汇丰环球外汇和商品业务主管兼环球资本市场企业服务主管范德永表示:“我们的调查进一步印证了企业建立健全的财务风险管理架构非常重要,否则就有可能产生各种金融风险,而在当前不明朗的市场环境下,其重要性更是凸显。”除了外汇风险外,汇丰的调查还发现,数字技术的运用将是未来企业在财资和风险管理方面的一个新趋势。近六成(59%)的受访财资主管预计,未来三年数字技术的运用将对其所在企业的风险管理策略产生重大影响。(RYZX)
【市场:渣打银行报告称超八成受访者正投资中国市场】
7月10日,渣打银行发布的2018年人民币机构投资者调查显示,离岸机构投资者对投资中国在岸资产市场的情绪日益乐观,88%受访者表示其机构正在投资中国在岸市场,超过2017年的69%,其中76%表明将增加在中国的投资,而去年仅为69%。今年调查显示,现在对中国的投资业已全球化。其中北美是反馈最正面的地区之一,88%的北美受访者表示其机构正投资于中国在岸市场,其中87%还打算增加相关投资。此外,新加坡亦表现得非常积极,其91%的受访机构正投资于中国在岸市场,他们几乎都打算在未来12个月增加相关投资。“明确的监管规则”仍是投资者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有45%投资者表示这是他们最重要的投资考量因素。而“融资的灵活度”(44%)及“申请及/或开户的速度和简易度”(41%)亦是十分重要的投资考量因素。调查显示,投资者从以往重点关注监管规则,转向更实际地考虑各种投资渠道的操作及应用事宜。渣打交易银行部证券服务全球主管Margaret Harwood-Jones表示:“这次调查显示,环球投资者对中国在岸资产市场的投资情绪前所未有的乐观,更多机构投资于中国的在岸资产。更重要的是,投资者由以往重点关注监管问题,转而考虑更多投资的实际操作,显示离岸投资者进入中国在岸市场已经迈进一个新时代。投资者考虑的不再是‘要不要’进入中国在岸市场,而是‘什么时候’进行相关投资。”(RLEQ)
【市场:股市低迷致上市券商上半年净利润下滑20%】
截至7月10日晚,32家A股上市券商的6月财务数据已披露完毕。今年1月至6月,有可比数据的27家上市券商合计实现营业收入809亿元,同比下滑10%;累计净利润303亿元,同比下滑20%。安信证券非银分析师赵湘怀表示,业绩同比下滑的主因是市场交易量走低、两融余额下降,券商经纪信用业务承压,同时部分券商的自营业务面临浮亏压力。数据显示,32家上市券商中有8家在6月出现了亏损。有券商表示,受证券市场波动影响,自营业务出现较大浮动亏损,信用业务计提大额减值准备,从而导致当月净利润下降幅度较大。尽管上半年股市大幅波动,使得券商自营业绩受挫,大券商的业绩仍凸显了稳健优势。以券商1至6月财务数据之和进行同口径比较,中信证券上半年以20%的净利润增速领跑上市券商。1至6月累计净利润同比增速靠前的还有申万宏源,同比增长12%。其他大券商如华泰证券、国泰君安、海通证券等上半年累计净利润同比下滑幅度也优于行业平均水平。(RYZX)
【市场:贸易战恐慌加剧全球市场人为动荡】
美国政府公布拟对华2000亿美元输美产品加征关税清单,受避险情绪影响,本周三(7月11日)亚太欧美股市集体下挫。美股方面,三大指集体下跌,标普500指数低开17.45点,跌幅0.62%,报2776.39点。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低开166.87点,跌幅0.67%,报24752.79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低开61.07点,跌幅0.79%,报7698.12点。具体板块方面,盘初标普能源、材料和工业板块均跌超1%,波音和卡特彼勒跌超1%。芯片股下挫,恩智浦下跌2.7%,AMD下跌1.8%,美光下跌2.2%,英伟达下跌1.5%,英特尔下跌0.9%。中概股普跌,百度下跌0.5%,阿里巴巴下跌1.67%,京东下跌1.86%。能源板块追随油价下跌,布油一度跌超2%。EIA原油库存周报显示,上周美国EIA原油库存环比减少逾1200万桶,远高于约380万桶的市场预期降幅。数据公布后,WTI原油期货上扬1.24美元,最高触及74.02美元/桶。欧洲股市结束6连涨,欧洲三大指下跌皆超1%。此前有媒体报道“欧洲央行在加息时间点上存在分歧”。部分欧洲央行委员预计首次加息在2019年秋天,另一些人预计最早加息时间为同年7月。11日,亚太股市全线下挫,A股、港股、日股均跌超1%。韩国KOSPI指数跌约0.6%,澳大利亚S&P/ASX200股指跌约0.7%,日经225指数收跌1.2%,A股和港股指数均跌超1%。中国股市、汇市、商品市场齐齐下跌,但恐慌情绪冲击力在午后有所缓和,股市、商品跌幅收窄。截至收盘,沪指跌1.76%报2777.77点,成交额1383亿。深成指收跌1.97%报9023.82点,成交额2028亿。创业板指数收跌1.88%报1563.01点,成交额796亿。人民币方面,截至11日22:30,离岸人民币兑美元一度跌破6.7关口,日内跌约500点;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官方收盘价报6.6674,较上日官方收盘价跌444点,较上日夜盘收盘跌300点。(LHJ)
【形势要点:濒临崩盘!新兴市场国家动用外储支撑货币】
在全球经济增长保持良好的情况下,发展中经济体决策者利用投资者对高收益率新兴市场资产的兴趣,在过去一年充实了可用于缓冲外部冲击的外汇储备。国际金融协会(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Finance)上周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五个月,这些央行的外汇储备增加1140亿美元,为2014年以来最快增速。然而,随着美元上涨以及贸易摩擦升级导致这些经济体的本币、股市和债市受到打击,这种趋势开始逆转。研究公司Exante Data的初步预期显示,新兴市场央行6月份使用了约570亿美元外汇储备,这将是2016年年底以来最大的月度干预规模。美联储两次加息以后,美元走强、油价走高,连带着紧缩时代的压力,导致主要的新兴市场经济体普遍承受强压,其中一些国家的货币濒临崩盘。最新数据显示,阿根廷央行于6月份将基准利率上调到了40%,而该国通胀率已经超过了25%,说明阿根廷人正处于水深火热的通胀之中。据国际金融协会2017年的估算,阿根廷持有美元债务2310亿美元,每年要偿还大量外债利息,美元近期的升值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压死阿根廷国内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在中国,人民币也经历了一轮持续贬值。不过,2018年6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达31121亿美元,较5月末上升15亿美元。在贸易战催生的背景下,人民币还能保持如此韧性,这与中国市场的规模和深度有关,也与中国对资本账的管制有关。要指出的是,这种管制不是体现在政策上,而是反映在实际的执行中。(RHJ)
【形势要点:文化差异可能会直接影响并购成败】
今年迄今为止已经宣布了总值逾2.5万亿美元的并购交易,如果继续以这种速度进行下去,2018年的并购交易总额可能会超过2015年的5万亿美元。并购交易得以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这需要具备良好的文化契合度。当然,企业文化建立在很多事情上:公司成立时所在的国家、它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它所在的行业等等。但这一切都可以归类为两方面:文化是“紧”还是“松”?虽然所有文化都有自己的规范,但严紧的文化——无论是国家文化还是企业文化——都倾向于相当严格地执行其规范,而宽松的文化对打破规则更加宽容——甚至鼓励。马里兰大学心理学教授米歇尔•盖尔芬德对33个国家的研究结果表明,东南亚国家的文化最严紧,其次是中东和欧洲的北欧或日耳曼国家。了解这些动态是至关重要的,不仅有利于应对很多国家出现的极端政治转向,而且还有利于判断目前大量并购交易成功的可能性。她发现,交易涉及各方的企业文化之间若在严紧/宽松方面存在巨大差距,会导致交易后股价低于平均股价,而投资者的回报大大低于一般交易的回报。研究中文化差距最大的并购案导致在交易宣布后的五天内损失3000万美元,这似乎表明市场了解文化差距,即使买家自己并不了解。(RYZX)
【形势要点:加拿大央行即将公布最新加息政策】
加拿大央行将在7月11日公布其最新的加息政策,市场的普遍预期是加拿大央行将会加息0.25个基点。如果此次加息落地,这将会是自今年1月以来的首次加息,而随着企业警告正面临工资压力,以及通胀率仍然高于央行目标的情况下,预计加息行动还会持续。央行行长波洛兹(Stephen Poloz)表示,加息行动不会是一蹴而就,因为他还有许多需要顾虑的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加美之间贸易战升级的可能性,其严重性将直接决定加息幅度。就目前的经济数据来说,加拿大通货膨胀率已经慢慢超过央行设定的2%的目标,而且还在不断走高。与此同时,失业率却是接近40年来的最低点。高管们抱怨得最多的是劳动力短缺而不是缺乏商机:工资不断在加速上涨,出口和投资看起来也很健康。这样的后果便是减少了经济对消费者的依赖,并使扩张更具弹性。加拿大目前的利率仍然非常低,加元疲软,这提供了极其宽松的金融条件,有分析认为,按实际价值计算(根据通胀调整),目前加拿大官方的基准利率是世界上最低的。如果加息步伐跟不上,工资上涨和通胀压力会令经济形势恶化,并导致激进的加息。(LWSH)
【形势要点:美国风投行业的强劲动能可能会延续到年底】
与美股进入牛市晚期,估值等各项指标不断刷新历史纪录类似,美国风投行业也以“史无前例”的水平蓬勃发展。据研究机构PitchBook和美国全国风险投资协会(NVCA)联合发布的2018年二季度风投监测(Venture Monitor)报告,二季度美国风投公司共投资了273亿美元,创21世纪初有纪录以来的二季度风投金额最高,也标志着美国风险投资连续第五个季度超过了200亿美元。此前的一季度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美国风投公司共投资了282亿美元,创有纪录以来的单季风投金额最高,甚至超过了2009全年的投资额。这令美国风投市场迎来了2000年代科网泡沫以来最强劲的上半年投资业绩,总额近575亿美元,超过了过去10年中六年的年度数据。报告称,美国风投行业的强劲动能会延续到年底。2017年该行业投资总额为819亿美元,不仅是科网泡沫以来最高,也是那时起首次超越了800亿美元关口。而2018年的投资总额有望迈过1000亿美元,继续刷新科网泡沫以来的新高纪录,而且科技初创公司是风投界的宠儿。事实上,Crunchbase的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的风投活动都触及了科网泡沫以来最高水平,风投投资数量和美元价值均超过了前几个季度的高位,主要受后期阶段的VC投资提振和亚洲风投市场超好。(RYZX)
【形势要点:土耳其政府增强对央行控制】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公布了自本周一宣誓就职开启其第二任期以来的第一批总统法令,赋予总统任命土耳其央行行长和其他数百名高级官员的权力。最新发布在土耳其官方公报的三项总统法令阐明了总统制的结构和总统任命官员的规定,包括总统有权任命央行行长、副行长以及货币政策委员,并将央行行长任期从原来的5年缩短至4年。这意味着市场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土耳其央行将丧失其独立性。埃尔多安一直是低利率政策的支持者,他坚持高利率是“万恶之源”,一直以来特立独行地认为是高利率导致了高通胀。这位自诩“利率之敌”的总统一直以来与土耳其央行“意见不合”,曾向土耳其央行施压,要求在大选前削减借贷成本,以刺激信贷增长和基建。有分析认为,鉴于埃尔多安以往的执政风格,新政府未来可能采取低利率政策,将促进经济增长的优先权放在控制高通胀之前。目前市场担忧,大选后权力得到进一步巩固的埃尔多安将更“肆无忌惮”地干预货币政策。评级机构惠誉此前警告称,如果土耳其央行独立性进一步减弱,土耳其的主权信用状况可能面临压力。(LW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