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专栏〗
【当心急刹车清理地方债务引发局部金融风险】
近日,在全国政协“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体系”专题协商会上,如何有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成为与会的全国政协委员关注较多的话题之一。而此前审计署发布的《2018年第2号公告:2017年第四季度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结果公告》(2号公告)显示,5个省份的6个市县通过违规出具承诺函、融资租赁、签订工程类政府购买服务协议等方式变相举债,形成政府隐性债务154.22亿元。而这也仅是地方政府隐形债务的冰山一角,反映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体量之巨,同样表明今年中央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任务之重。
其实,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是指没有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但又需要由地方政府承担最终偿还责任的债务。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认为,这部分债务形式多样,透明度差,债务风险高。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已经成为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灰犀牛”,必须尽快明确界限、盘清底数,制定统一口径,甄别核实隐性债务。肖钢建议,“要尽快制定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行动计划,分类施策、多措并举、稳妥实施,对新增项目要有保有压、及时调整,对历史存量资产,要研究如何变成产权、成为资本。”此外,“要研究发行长期债券,加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转型,从项目融资建设主体转变为资产和资本运作市场主体,充分发挥其资源综合开发与配置功能。”
需要强调的是,当前中央强调宏观去杠杆,是为了管控债务扩张,核心还是防范金融风险,尤其是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对于地方债务而言,去杠杆不只是去政府债务杠杆,还包括企业债务形成的杠杆,这同样也是严重的潜在风险。政府债务与企业债务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两块,而是存在相互联系的。政府负债搞投资建设、上项目,往往会带动企业一起来参与;而有时企业负债扩张,也会把政府拉进来,绑在一起。因此,政府负债与企业负债往往存在关联性,有时会同时恶化,这就使得地方化解债务风险变得复杂,需要谨慎应对。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也有同样的看法,他认为,化解隐性债务风险,好比“拆弹”,要求“拆弹专家”精准且有耐心的审慎操作。“隐性债务风险炸弹点多面广,而且相互关联、相互嵌套。化解风险从短期看,要控制增量,保持好债务规模与偿还能力之间的平衡;从中长期看,关键是用好债务资金。”刘尚希建议,“拆弹排雷”要耐心审慎——债务控制不能搞“急刹车”,避免为了全力还债强行中止工程、撕毁合同,导致工程款没着落、拖欠工资等现象,加大社会风险,损害政府公信力,恶化营商环境。
在安邦咨询(ANBOUND)的研究人员看来,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具有综合性、复杂性、系统性,显性、隐性的风险因素纠缠在一起,因此,处理起来需要小心“拆弹”,尤其不能搞“一刀切”。如果对地方债务项目实行“一刀切”,执行起来倒是坚决果断,但很容易引发其他的风险(西部某省发改委曾经出台过类似的政策,结果在当地弄得鸡飞狗跳)。要注意的是,处理债务问题是为了缓解消除风险,过程中要避免激发出新的风险。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地方债务规模扩大,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支撑比较高的GDP增长速度。而目前,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增长,在潜在增长率已经下降的情况下,人为抬高增长速度,必然以超出偿还能力的规模筹集资金,加大财政金融风险。为此,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认为,要从根源上控制隐性债务风险,需要调整政绩观,不再搞GDP挂帅,进而形成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绩观、目标体系和政策体系。
而对于目前地方政府面临的资产负债而言,刘尚希则建议称,需要分类分层编制可变现资产负债表,评估地方政府的或有债务代偿率以及政府或有支出事项,把显性债务、隐性债务纳入统一的债务管理框架,把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重点放到或有债务上来,形成精算式的债务管理模式,从而达成精确“拆弹”的目标。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进入2018年,部分地方债务及企业债务都将集中到期,而此前多家企业已陆续出现债务违约,这与地方隐性债务有着无法割离的内在关系。而在当下市场资金面中性偏紧、金融去杠杆持续推进的大环境下,系统性防范及化解地方隐性债务的措施才是当务之急,而过激过重的清理工作容易诱发局部性金融风险,须谨慎对待。(NHH)返回目录
〖优选信息〗
【形势要点:截至4月末全国地方债务余额超16万亿元】
据财政部16日消息,财政部发布2018年4月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债务余额情况。2018年4月份,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3018亿元。其中,一般债券2210亿元,专项债券808亿元;按用途划分,全部是置换债券或再融资债券(用于偿还部分到期地方政府债券本金,下同)。1-4月累计,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5213亿元。其中,一般债券3636亿元,专项债券1577亿元;按用途划分,全部是置换债券或再融资债券。截至2018年4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66101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之内。其中,一般债务104355亿元,专项债务61746亿元;政府债券152661亿元,非政府债券形式存量政府债务13440亿元。截至2018年4月末,地方政府债券剩余平均年限4.5年,其中一般债券4.4年、专项债券4.7年。(RLEQ)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3月中国继续环比增持美债达110亿美元】
美国财政部周二(5月15日)公布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今年3月中国所持美国国债规模环比增加110亿美元,总规模增至1.19万亿美元,创五个月新高。这表明,在贸易战阴影笼罩下,中国不仅站稳美国最大的海外债主地位,3月的增持规模也超越了2月所创六个月以来的最大环比增幅纪录。彭博社继续认为,这凸显了美国资产的吸引力。相比之下,日本3月所持美债规模环比下降了160亿美元,至1.04万亿美元,刷新2011年10月以来最低。持仓降幅不仅较2月时翻倍,也创所有减持国家之最。日本总持仓量依旧仅次于中国。据之前了解,1月份中国的美债持仓环比减少167亿美元,持仓规模创去年7月以来最低;同期的日本对美债持仓环比增加43亿美元,为去年7月以来首次环比增长。对此,金融博客Zerohedge指出,中国2月和3月接连增持美债,可能表明市场对中国围绕美债持仓展开报复的担忧被夸大。但需要留意的是,TIC数据有两个月的滞后期,6月中旬发布的4月持仓数据才是关注重点,因为当月是美中贸易摩擦升温最剧烈的时刻。此外,TIC报告还显示,美国3月国际资本净流入为-385亿美元,2月前值447亿美元上修至475亿美元,但都明显少于1月的净流入规模1226亿美元。3月美国长期资本净流入618亿美元,大于2月前值490亿美元,基本重回1月净流入规模614亿美元。(RHH)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外资已成购买中国主权债的主导力量】
根据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5月发布的数据,外资在今年头四个月买入了174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主权债券,而相比之下,中国本地的商业银行只购买了478亿元人民币的债券,不及外资买入的三分之一。彭博社还根据上述公司提供的数据计算发现,从具体的增持券种来看,国债作为最安全的债券资产最受海外投资者的青睐。在他们对中国的投资组合中,外资持有中国国债的比例在上月末上升至创纪录的68%。今年以来外资对中国债市兴趣如此浓厚的原因有多个,主要是出于相对处于高位的收益率、快速上涨的债券价格、日益走强的人民币汇率、以及日益开放的市场前景。彭博社援引法国巴黎银行(中国)交易策略与研究主管单坤的话说:全球投资者的热情是基于两个因素——一是人民币的升值提振了外资对人民币资产的兴趣,二来中国政府债券的收益率非常具有吸引力。招商证券上月提到,境外机构在今年1月国债收益率高位大幅增持,成功“抄底”。境外机构持有的人民币债券资产在3月末达到13049亿元,今年一季度境外机构增持规模达到1575亿元,相较2017年末持有规模的增幅达到约14%。在人民币汇率不再具备单边贬值压力甚至是阶段性走强的情况下,人民币债券所具备的较高收益无疑具有很强的吸引力。(RLEQ)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港元弱方兑换保证操作可能成为新常态】
香港金管局今年第14次出手入市,买入15.7亿港元。5月15日,港元兑美元多次触及7.85的弱方兑换保证水平。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表示,港元1个月拆息回软、与美元息差走阔近1%,导致港元汇率偏弱;若息差持续,将随时触发弱方兑换保证操作。据香港银行公会最新统计,截至香港时间5月15日早11点15分,香港银行同业拆息1个月期HIBOR跌破1%,报0.99299%,与1个月期美元LIBOR的利差走阔至94个基点。自4月12日港元汇率首次触及7.85的弱方兑换保证起,香港金管局在十三年来首次出手,通过13次买港元、沽美元的操作买入了513亿港元,将3个月期拆息累计提升约58个基点,1个月期拆息累计提升约20个基点。但港元汇率始终徘徊在7.85边缘。路透数据显示,港元兑美元现货汇率由1月初的约7.81港元兑1美元,转弱至4月中旬的7.85港元兑1美元。陈德霖周二指出,去年美国经济表现理想,但美元兑一篮子货币贬值。今年美国加息预期升温,美元不会继续转弱,而是可能变强,从近期阿根廷、土耳其等新兴经济体面对资金外流和汇率压力可见一斑。香港金管局副总裁李达志表示,银行总结余在一周内从1800亿港元减少至1300亿港元左右,看上去令很夸张,但银行间流动性不只是1000多亿,还有银行间票据可以到金管局兑换流动性,外界根本无需担心,也未发现大规模沽空港元的情况。(RYZX)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台湾和韩国纳入MSCI之后发生了什么?】
5月15日,MSCI明晟公司公布了6月1日将纳入MSCI新兴市场系列指数的首批最终A股个股名单。相比之下,台湾股市在1996年就被MSCI首次纳入其新兴市场指数,韩国股市更是在1992年1月就被纳入。在进入MSCI之后,台湾股市在一年内翻了一倍。韩国股市先跌后涨,半年内涨了20%。借鉴中国台湾股市与韩国股市的案例,A股被纳入MSCI之后外资会带来哪些影响?A股的风格会迎来改变吗?当前的消费白马股是否将面临压力?台湾元大投信量化策略投资部主管林忠义表示,从台湾的例子看,首先,外资主要是会根据当时的市场氛围来决定配置策略。例如,在1998到1999年,台湾的科技产业占到一个比较龙头的地位,外资资金70%以上都注入在电子龙头股。其次,外资会提前布局。像消费白马这样的股价拉升的比较高,估值也比较高,当MSCI纳入真得公布了以后,反而这些股票的涨幅比较大的可能会进入休息状态。最后,一个股票的确会因为外资进来而增加了一些做空。但关键在于这个经济体对外资开放的一个态度跟时间。只有当市场足够开放的时候,外资才会有更多的做空布局。此外,光大A股策略分析师谢超认为,纳入MSCI指数对A股走势有积极影响,但不决定长期趋势。就像韩国综指在韩国股市纳入MSCI过程中均有短期上涨行情,之后回到长期趋势之中。(RYZX)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中国在第三方财富管理领域与美国差距很大】
在中国财富管理领域,变化正在快速上演。5月15日,波士顿咨询公司(BCG)与金融科技公司陆金所联合发布《全球数字财富管理报告2018:科技驱动、铸就信任、重塑价值》。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美、中、英及新加坡这四大主要财富管理市场财富管理产品线上化销售规模已达到6万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规模超过了2万亿美元,位居全球领先地位。从财富科技企业发展角度来看,中国已领先全球市场。截至2017年前三季度,全球有超过600家财富科技公司,总融资额达67亿美元。其中,中国财富科技企业总融资额达28.3亿美元,占世界总融资额的四成有余,为全球第一。然而,就更能体现数字财富管理本质的独立互联网第三方财富管理规模而言,中国渗透率仅为10%,而美国则为35%,差距仍十分明显。中国真正的数字财富管理未来发展空间巨大。(RYM)返回目录
【市场:国内“区块链第一股”可能落户港交所】
港交所将出现“区块链第一股”。5月15日,国内比特币挖矿芯片制造商嘉楠耘智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招股书显示,该公司2017年利润为3.61亿元,较2年前上升了230多倍,挣钱能力上看,经调整净利润率2年内从3.2%扶摇直上,到达36%。从这些数据中,可以一窥比特币矿机生产有多挣钱。嘉楠耘智创立于2013年4月,全称是杭州嘉楠耘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是现年35岁的张楠赓,2011年作为北航计算机专业博士,其设计的比特币挖矿机(命名为AVALON)运算速度远超显卡挖矿机。这也是全球第一台专业的比特币矿机,电脑挖矿的时代被终结。此后,阿瓦隆矿机为代表的中国比特币挖矿产业也开始跃升为全球第一。嘉楠耘智也顺利成为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二的公司,第一是比特大陆旗下的蚂蚁矿机(算力占全球60%左右)。根据招股书披露,2017年嘉楠耘智的矿机算力总量占市场上所有比特币挖矿产品合并算力的19.5%。值得注意的是,招股书提到:“倘中国政府完全禁止挖矿、持有及使用比特币,我们将无法在中国销售我们的产品,我们也可能会无法在海外产生足够的销售额来弥补该等业务损失。”近期嘉楠耘智之所以再度获得市场关注,是因为4月24日,证监会副主席姜洋一行调研了该公司。姜洋询问了关于芯片的核心技术相关的问题,并就“中兴事件”进行了询问和讨论。姜洋副主席说“不管你们芯片用于什么,本质上都还是一家芯片公司,希望你们在国内上市”。事实上嘉楠耘智登陆资本市场颇为坎坷,如今的这次尝试已经是第三次。但这次他们选择了港交所。(RLEQ)返回目录
【市场:外界估计腾讯至少投入了250亿美元搞收购】
此前被国内人士批只重投资财技,丧失产品能力的腾讯近日也引起了外媒的关注。5月16日,据《华尔街日报》报道,通过投资几百家企业并获得它们的股份,中国互联网巨头腾讯已悄然成为全球最大、最活跃的科技投资者之一。该公司通过这种战略,排挤竞争对手,并提高其利润。道琼斯VENTURESOURCE的数据显示,自2013年以来,腾讯已经收购了277家初创公司的股份。研究公司BERNSTEIN RESEARCH的数据显示,仅在2017年,腾讯就投资了80多家私营公司和上市公司,数量远远超过其主要竞争对手阿里巴巴(只参与了大约40起交易)。去年,腾讯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科技巨头之一。该公司股价翻了将近一倍之后,它的市值接近5000亿美元(约合3万亿元)。腾讯投资的企业多种多样,包括年轻的初创公司,有过几轮融资的公司,以及一些上市科技公司。腾讯尚未披露其在此类投资上花了多少钱,但它持有的上市公司的股权价值在去年年底达到了330亿美元(约合2102亿元)。不过,腾讯持续不断的投资行为也招来了一些市场参与者的批评,他们认为,这推高了那些没有赚到钱的公司的估值。BERNSTEIN RESEARCH的分析师巴夫托什•瓦杰帕伊表示,腾讯的行为越来越像“中国的软银”。瓦杰帕伊估计,近年来,腾讯至少投入了250亿美元(约合1592亿元)资金收购公司股份。(RYM)返回目录
【市场:第二只软银愿景基金将在近期内成立】
5月15日,软银首席执行官孙正义表示,第二只软银愿景基金将在近期内成立。他表示,设立新愿景基金所需的资金将来自于第一只基金的投资人或是机构投资人。孙正义表示,愿景基金2不会在未来6个月内推出,但将会在近期内推出。孙正义是一位拥有愿景的投资人,他的声誉帮助其吸引了足够多的资金,成立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私募基金–软银愿景基金。截至今年5月末,软银愿景基金的规模超过930亿美元。成立愿景基金2将可能进一步颠覆当前的全球并购和收购市场。据彭博报道,软银孙正义正就设立第二支愿景基金与投资者进行初步接洽,筹资规模1000亿美元,最早可能明年启动。软银通过愿景基金和旗下一只规模更小的附属基金已对全球初创公司投资约300亿美元。根据软银的计划,该公司将把持有的价值约130亿美元的网约车初创公司股权转让给愿景基金。孙正义表示,愿景基金2的投资人将包括愿景基金的投资人。软银愿景基金的投资人包括沙特和阿布扎比的主权基金,苹果、鸿海精密等公司。孙正义表示,机构投资人已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LYZX)返回目录
【市场:小摩认为独立式5G应用至少还需要10年时间】
4G的时代还未经历多久,5G可能就要提前到来了。不过,诚然5G技术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项目的成功需要大量资金来铺设网络系统。近期,摩根大通在其报告中指出,对于通信行业,发展5G可能并非好事。事实上,5G技术的发展,普遍认为有两种模式。其一,将5G技术嵌入当前网络系统中,进行技术升级,对于此种“非独立式的5G系统”,所需花费将远低于预期,因其大部分基础设施都可以进行直接利用。然而,由于非独立式5G系统普遍被认为无法达到5G实际技术要求,必须进行独立式5G系统建设。所谓“独立式5G系统”,即摒弃之前存在的基础设施,重新进行线路规划与设计。对此,摩根大通亚洲(日本除外)证券研究主管James Sullivan表示,新线路的规划与建设将消耗大量资金,而且其风险也远高于非独立式5G系统。不少投资者也担忧,假如4G红利尚未享受多久便开始新一轮基建,通信行业可能会面临过重的财务负担。此外,Sullivan认为,市场对5G技术的关注度超过了其实际影响力,因为互补技术的缺乏,5G的未来发展仍然局限于理论而非实践上。Sullivan表示,独立式5G从现在开始到实际应用至少需要10年发展时间。(RHH)返回目录
【市场:法兴认为只有最差的公司才回购美股】
在特朗普减税红利、鼓励美元回流的推动下,美国上市公司正以创纪录的速度回购股票。标普数据显示,在2018年第一季度,标普500公司回购了价值约1580亿美元的股票,为1998年以来最高。舆论大多认为,回购利好股市,是对公司经营有信心的表现。但是法国兴业银行战略分析师Andrew Lapthorne却发现,回购的公司正在钻减税政策的空子,大部分回购被用来发放期权。Lapthorne认为,反对回购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回购)理论听起来很美妙,实际上极其低效。其认为,只有最差的企业才回购,最强的企业不这么做。而2018年第一季度,回购方面花钱前三的美国公司依次是:苹果公司(超200亿美元)、安进(超100亿美元)、美国银行(近50亿美元)。此外,Lapthorne反对回购的另一原因是:回购增加金融风险。Lapthorne称,“有一种强烈的趋势是,(回购)使用贷款而不是储备现金,这导致美国杠杆累积风险。”事实上正如他所说,回购数和债务变化基本保持一致,而且2014年12月债务总额再度超过回购额。而这使得第一季度回购花钱最多的20家标普500公司中,接近四分之三的公司迄今跑赢指数。这些公司2018年平均上涨了5.2%,而标普500指数指数上涨了1.9%。不过,在Lapthorne看来,当以市值的百分比为衡量标准时,那些回购最多的公司市值表现反而不如指数。并且其发现,一季度大量回购被用来发放期权了。实际上,这并非是政策设计者的初衷。(RHH)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土耳其货币或受政治局势影响继续贬值】
新兴市场的资产抛售狂潮一波接着一波。继阿根廷比索失控般贬值之后,土耳其货币里拉也暴跌至历史最低。5月15日,土耳其里拉对美元汇率刷新历史新低,日内一度重挫2.5%,领跌新兴市场货币。今年以来里拉跌幅超过17%,仅5月至今已跌9.9%,是今年以来表现最差的货币之一。除货币暴贬之外,土耳其10年期国债收益率当日暴涨91个基点,触及创纪录的14.81%。稍早,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重申对低利率政策的支持,并计划如果在下月的大选中获胜,将加强对经济的掌控,更大程度地插手货币政策,央行须听命于他。土耳其央行目前的基准利率为13.5%,按消费物价数计算的通货膨胀率是10.9%。埃尔多安一直批评央行,希望央行能进一步调低利率。然而,土耳其通胀率高企,4月份已高达10.8%,这使得央行难以轻易降息,因此举将导致通胀进一步走高。埃尔多安的表态令市场担心该国央行的独立性及可信度受损,继而拖累本币汇率。穆迪在报告中评论称:“在国内政治形势紧绷、发达国家收紧货币政策之际,土耳其政治局势持续恶化,使得外国投资者对土耳其及其银行业风险进行重新评估的潜在诱因继续增加。”(RYZX)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IMF呼吁下周达成希腊援助协议】
随着财务援助计划逼近终点(8月20日到期),希腊的债务问题变得日益迫切。为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呼吁下周就希腊债务问题达成协议。5月15日,IMF欧洲事务主管汤姆森(POUL THOMSEN)表示,各方需要在下周的欧元集团会议上达成一项协议。他警告称:“时间已经不多了。但是,如果5月份召开的欧元集团会议能达成协议,那么我们就有足够的时间来启动援助计划,并使其与欧洲稳定机制计划的其余部分相符合。”欧元集团会议是所有欧元区国家财长部长召开的定期会议,而欧洲稳定机制是负责救助该地区陷入困境的组织。欧洲集团主席森特罗(MARIO CENTENO)在给其他财政部长的一封信中表示,目标是在5月份的欧元集团会议之前,达成一项员工层面上的协议。然而,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各个机构解决,才能在下周四之前达成协议。“最近几个月以来,分歧已大大收窄。”汤姆森说道。但是,“从中期来看,各方对经济增长的评估仍有一些不同”。(RYM)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美国经济增长前景不支持提高中性利率】
旧金山联储主席John Williams表示,他对美国和海外的经济前景“非常乐观”,重申他认为今年适当增加三到四次加息。不过,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和积极的前景无助于提高中性利率。Williams表示,通胀正接近美联储2%的目标,失业率为2000年以来的最低点,这增强了他对经济前景的信心。投资者预计,美联储将在今年6月FOMC会议上年内第二次加息,并预计整个年度可能会有3-4次加息。即将出任纽约联储主席的Williams表示,中性利率处于2.5%上下,人口老龄化以及全球对避险资产的需求影响了中性利率。中性率是既不刺激经济也不抑制经济的利率水平。目前,美联储只需再加息三次就可令利率接近2.5%的水平。这意味着美联储长达10年的宽松政策的终结。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Williams表示,他认为继续加息是“货币政策正确的方向”,但他认为没有证据表明,在乐观的前景下,中性利率有所上升。而财政政策等措施或将带来更强劲的经济增长。他说:“即使我们提高利率,我也意识到支配r-star(中立利率)的基本面因素低于我们过去看到的水平。新的常态短期利率约为2.5%,这意味着相对于历史经验,利率可能维持在低位。”对于美联储来说,就中性利率达成共识十分重要。这将塑造美联储未来政策走向的蓝图。(RYZX)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投资者对全球经济形势感到悲观】
据美银美林近日调查,全球投资者5月继续偏爱科技股,所谓的FAANG和BAT股票连续第四个月成为最拥挤的交易。美银美林周二(5月15日)表示,对基金经理月度调查发现,市场最看好“FAANG+BAT”股票,在投资组合持股中最为常见。FAANG股票包括美国五大科技股FACEBOOK、苹果、亚马逊、网飞(NETFLIX)和谷歌,BAT则由中国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三巨头组成。对233位基金经理的调查显示,三大最拥挤交易还包括做空美债和美元。这些基金经理管理着6430亿美元资产。投资者仍担心全球经济形势,因不断有迹象显示经济增长在减速。美银美林表示,只有净1%的投资者认为全球经济在未来12个月会增强。投资组合中现金占比相对较高,反映了悲观情绪上升。尽管5月平均现金余额占比从4月的5%略降至4.9%,但仍高于10年均值4.5%。对银行股的配置增至净36%超配,为纪录第二高。(RYM)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全球亿万富翁的财富虹吸效应愈发显著】
受益于股市和全球经济的强势表现,现在世界上的亿万富翁人数和他们的财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财富咨询机构Wealth-X5月15日发布的第5份亿万富翁人口调查报告(The Wealth-X Billionaire Census 2018)显示,全球亿万富翁人数(财富10亿美元以上)在2017年增长15%至2754人,创历史新高,超过2015年2473位的前高峰纪录。另外,在2017年,全球亿万富翁的总财富激增24%,至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据报告,当下美国仍是全球亿万富翁人数最多的国家,共有680人。在美国人口仅占世界总人口4%的前提下,美国的亿万富翁却占全球该人数的25%,比中国大陆、德国和印度加起来还要多。该研究公司报告表示:“受益于强劲的国内经济、稳固的股票收益、以及创造财富的科技公司的高度集中,美国新增了60名亿万富翁,总人数达到680人,总净资产达到3.2万亿美元。”而中国大陆、德国和印度分别位于亿万富翁人数榜单的第二、三、四位,分别有338、152和104位亿万富翁。其中,中国大陆亿万富翁数量相比前一年飙升近36%,总财富达到1.1万亿美元。此外,报告还提及以下几个趋势:一、所有地区的财富增长速度都快于人口规模;二、尽管美国仍然是这一增长的主导力量,但前十大国家中有六国的亿万富翁人口增长速度超过了美国;三、女性亿万富翁人数增长了18%,超过了男性亿万富翁人口的增长;四、亿万富翁从事慈善事业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其中很大一部分人会参与教育、健康和社会事业以及艺术和文化组织。(LHH)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