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专栏〗
【要保护干部队伍的积极性】
〖优选信息〗
【形势要点:《人民日报》谈领导干部要保持理性和清醒】
【形势要点:华为请求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举行听证会】
【形势要点:美国二季度经济增长率调整为4.2%】
【形势要点:美国企业对中国商品2000亿美元关税的立场】
【形势要点:商务部解释利用外资中的数据差别】
【形势要点:任志刚建议香港用财政盈余来增加住宅用地】
【市场:“双反”之下部分中国企业出口市场已从美转欧】
【市场:吉利扩建产能瞄准欧美市场】
【市场:神华国电合并通过反垄断审查】
【形势要点:全球芯片供给过剩风险不容忽视】
【形势要点:美墨就改革NAFTA达成协议的有关内容】
【形势要点:大萧条时期人们在书籍中寻找力量】
【形势要点:英欧双方已将脱欧谈判截止期推迟至11月】
【形势要点:美加两国很可能本周达成贸易协议】
【形势要点:G20国家间商品贸易两年来首次下滑】
【形势要点:伊朗石油出口量出现大幅下降】
〖调整和修正〗
【调整和修正】
〖每日数据〗
【每日数据】
〖分析专栏〗
【要保护干部队伍的积极性】
在中国,领导干部队伍的素质和积极性,是影响中国发展的极为重要的因素。领导干部掌握权力,影响资源配置,决定政策制订和政策走向,他们对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有时是决定性的。现在有人争论是搞大政府还是小政府,实际上是纸上谈兵,中国肯定是大政府国家,政府改革只是谈政府如何作为的问题。
十八大至今,中央坚定推进反腐,铲除了党和国家机体上的很多腐败毒瘤,整肃了党风、政风、军风,也赢得了民众的信任。在此过程中,干部队伍经历了大幅更替。据中纪委数据,截至2017年8月底,全国累计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8.4万起,处理党员干部25万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3.6万人,包含省部级干部20人。据最高检2018年3月的报告,十八大以来,在“打虎”领域,全国检察机关对120名原省部级以上干部立案侦查,处理厅局级官员2405人,处理县处级官员15234人。在“拍蝇”领域,在民生领域查办62715人。
反腐败之后的干部队伍建设,实际上不亚于一次大的“灾后重建”。干部队伍的“重建”无非两个方面:一是整合利用好现有干部队伍,腐败官员毕竟是少数,现有干部队伍仍是关键支柱;二是补充和提拔新的干部队伍,中央已多次强调要补充和提拔优秀的年轻干部,提供“新鲜血液”和生力军。如果不解决好干部梯队问题,今后将遇到干部队伍断层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形势和新要求下,现在的干部队伍在具体工作中,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新变化,对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将会显著影响干部队伍去发挥作用,甚至会影响经济与社会的正常运行。
在多次田野调查以及与地方干部沟通的基础上,当前干部队伍在工作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可以归结为“四少一大二多”,即“资源少、信任少、空间少、利益少、责任大、顾虑多、形式多”。具体如下:
资源少。政府做事要有资源,过去做事可动用的资源比较多,金融资源、财政资源、土地资源、政策资源、社会资源等,很多资源可以灵活运用。现在形势变了,管得紧了,可用资源减少了很多。由于机制和流程并未相应改革,对资源的需求并不见少,导致资源欠缺问题比较突出。
信任少。政府工作需要各种信任,上下级之间的信任,同级之间的信任,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信任,官员与民众之间的信任,是政府工作必不可少的。现在,政府与市场和社会的信任没有显著增加,但政府部门之间的信任明显减少,相互掣肘的情况反而增多。有官员私下感慨,现在做事,很少有“背靠背、一条心、放手干”的感觉了,相互监视、互相拆台的情况反而增多。
空间少。过去做事有弹性、空间较大,即使遇到政策限制问题,也可以通过各方支持来努力拱出一些空间。只要不违法,最终把事情办成了就行,这是结果与效率导向。现在在流程合规上要求很严,各种审查很严,使得做事的空间大为减小,即使相干事,常常感到“放不开”。有业务部门的官员表示,现在一个人做事,五六个人在后面盯着,等着你出错,这种情况很影响干部队伍的心态。
利益少。当官不是冲着利益,更不能通过腐败来谋取个人利益。不过,做事也需要一定的正常利益空间。比如,对超常工作付出的激励、对工作中个人利益损失的补偿,对于激励干部队伍还是有必要。但现在有些做法矫枉过正,不仅缺少激励,干部队伍的实际收入本来就少,有时还要自己搭钱才能做成事,长期下去对干部队伍的稳定很不利。
责任大。有干部反映,现在做事的责任比过去要大,以前的工作压力来自是否能完成目标,现在除了要做成事,更有相当多的压力来自程序是否合规、流程是否正确。由于现有工作流程和政策配套本来就不足,要达成目标不可能不碰流程。但独立的监督部门不管这些,不问结果,只看流程和程序是否合规,出事必纠。因此,很多地方现在违规被处理已成常态。在某些地方,政府部门甚至要分配式地去“认领”处分。
顾虑多。上述现象的出现,导致现在干部队伍在工作中的顾虑很多,不敢大胆工作,不敢改革创新。“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心态在逐渐普遍化。如果机制不调整,这不是靠党性和觉悟就能调整的。由于顾虑多,干部队伍出现了逆淘汰,有官员告诉安邦咨询(ANBOUND)研究人员,过去大家都争着去发改、财政、经信、商务、金融、开发区等部门,现在这些部门都成了高风险单位,大家争着去的是工会、老干部处、妇联、纪检等部门,得过且过的情况在增多,政府工作的效率在降低。
形式多。现在的政府工作,形式主义增多,文山会海不减反增,发文件、开会、填表、应付考核,成了很多基层干部的日常主要工作。下基层调研、研究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这类接地气的工作越来越少。技术手段的加强,如微信、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也没有提高工作效率,反而增加了更多的形式主义。这在扶贫攻坚领域里,表现得比较明显。
在我们接触的官员中,大部分还是想做事、不愿懈怠的,但“四少一大二多”的现象增多也是现实,使得他们在工作中缩手缩脚,遇到的障碍多了,心态也就变得消极了。有地方干部表示,中央对这些情况未必都了解,地方干部担心,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今后恐怕只剩中央在上面着急、但下面各级政府却推不动的“两张皮”现象。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中国好不容易通过反腐败扭转了党风官风,本应该有一个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台阶的局面,但现在存在于政府体系中的各种机制问题,正在拖政府工作的后腿。正如不少官员呼吁,要保护干部队伍的积极性,创造正常的工作环境。要实现这些,只能依靠深化改革——对内加大改革,对外坚持开放!(AHJ)
〖优选信息〗
【形势要点:《人民日报》谈领导干部要保持理性和清醒】
《人民日报》日前刊文谈领导干部要保持理性与清醒。文章称,古人有言:“人一生大罪过,只在‘自是自私’四字”。“自私”为百病之源,古人把“自是”摆在自私之前,可见其危害不可小觑。现实生活中,以“自是”为是甚至为荣者有之,以至于自高自大、我行我素等现象时有发生。在有的领导干部看来,有权就正确、有权就有理,不愿问樵问渔,更听不得批评意见。还有些“世人皆醉,惟我独醒”的“愤青”,全然没有“君子三畏”,似乎上级和领导都是“犯糊涂”,惟有自己“最高明”,对组织上的要求嘴上讲服从、心里不服气,当面说坚决照办不走样,转过身原先咋办还咋办。我们说做事多动脑、勤思考,要有自信、有主见,但主见不是主观、自信不能自负。有道是“自信是英雄的本质,自负是愚人的特征”。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比较优势,谁都不可能是“全能王”、“万事通”。也许你水平很高,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集思广益更利于登高望远;也许你读书很多,但纸上得来终觉浅,拘泥书本也会有思维和认知局限;也许你经验很足,但一时比不得一时,面对新情况有可能“新马”更识途;也许你研究很深,但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通往罗马的大道会有好多条。正所谓“不自是,故彰”,许多时候满以为真理在握、成竹在胸,实际上却是坐井观天、一孔之见。(RHJ)
【形势要点:华为请求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举行听证会】
对于美国禁止华为进入美国市场的歧视性做法,华为公司开始谨慎地进行“还击”。8月29日消息,华为已请求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举行听证会,以求重新在美国电信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在向FTC提交的一份长达65页的文件中,华为宣称,美国政府在国家安全问题上不公平地将华为作为目标,按照其保护消费者和产业的职责,华为相信FTC能解决这个问题。这份由FIERCE WIRELESS发现的文件,是对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禁止美国运营商使用联邦资金用于华为网络设备的努力的回应,同样也是对自2010年以来美国政府至少五项公开行动的回应,这些行动已经削减或停止了华为在美国的设备销售。华为表示:“这些行动据称都是为了保护‘国家安全’利益而采取的,这些行动都严重限制了华为和其他公司在美国的竞争能力。”华为称,所谓的国家安全风险“在许多方面看来是经济性的”,即美国并不那么担心中国对即将启动的5G网络进行侦听或中断,而是担心过度依赖中国电信硬件的风险。这与美国安全官员发表的声明不一致。有分析人士称,华为的这一策略很有趣,因为它希望说服一个贸易专职机构参与一场由美国国会、政府的安全主官及通信官员主导并似乎已经解决的讨论。华为希望,FTC认可它对美国不会构成威胁,然后利用其“证据、专业知识和说服力”的力量,“向联邦通信委员会和适当的国会委员会通报情况”,“防止给消费者带来不公正的负担,防止美国电信市场效率低下”。通常,像FTC这样的机构不太可能接手一家被控威胁国家安全的外国公司的事情,特别是当安全和电信官员得出结论认为这确实是一种威胁的时候。但华为这一行动无疑值得关注,如果联邦贸易委员会决定与它一起运作并挑战美国政府目前的态度,这将变得非常有趣。(RHJ)
【形势要点:美国二季度经济增长率调整为4.2%】
美国商务部8月29日公布的修正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增长4.2%,略高于此前公布的4.1%,比一季度的2.2%明显加速,也是自2014年第3季度以来的最快增速。从分项数据来看,消费者支出增长3.8%,知识产权投资增长11%,进口减少0.4%,公司税前利润同比增长7.7%,环比增长3.3%,两者均为2014年以来最快增速。有分析称,美国经济快速增长,特朗普税改起到重要作用,并将对下一步特朗普的国内外政策产生重要影响。美国强劲的内生增长势头,将支撑起美国的对外动能,特朗普继续对各国发动贸易战似乎更有底气。对这一结果,显然特朗普会将其转化为政治资本,借此提升支持率。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也将成为美国国会中期选举时特朗普手中的一张王牌。但尽管经济增速较高,有经济学家却质疑其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因为美国与各国的贸易摩擦正在持续升级,对美国经济的伤害将会逐渐显现出来;而且,美联储的继续加息也将为美国经济过热降温。(LWF)
【形势要点:美国企业对中国商品2000亿美元关税的立场】
北京时间8月28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结束了关于对中国总值2000亿美元的出口货物的听证会。分析出席听证会的约350家企业的证词并进行汇总,能够得出这些企业的态度。在听证会中,63.5%出席企业和机构不认同301调查中对中方贸易行为的指控,认为关税手段不利本国经济,反对关税制裁本行业。其中,63.5%的出席企业认为,“中国产品无可替代”;有10%的出席企业认为“中国产品替换成本高”。在认同301调查指控的企业中,有10.6%的企业“支持关税制裁”;有3.3%的企业“建议其他制裁”;有12.5%的企业“反对关税制裁本行业”。参与听证会企业可以分为五种立场。立场(1):-明确认同301调查中对中方贸易行为的指控,对中国无供应链依赖;-认为当前关税可作为有效手段;-同时建议USTR等机构在采取关税措施的同时采取其他制裁手段;-不要求USTR移除清单中相关行业内容。立场(2):-明确认同301调查中对中方贸易行为的指控,因供应链依赖不赞成关税作为美方回应手段;-认为当前关税手段无效且对美国经济和消费者损耗巨大,对制裁中方无效;-建议USTR等机构采取其他制裁手段,或对当前关税范围进行技术调整;-不要求USTR移除清单中相关行业内容。立场(3):-明确认同301调查中对中方贸易行为的指控;-企业或机构成员企业对华有价值链依赖;-认为当前关税手段无效且对美国经济和消费者损耗巨大,对制裁中方无效;-且明确要求USTR移除清单中相关行业内容。立场(4):-不明确认同301调查中对中方贸易行为的指控;-企业或机构成员企业对华有硬性价值链需求且替代成本高;-认为关税手段无效且对美国经济和消费者损耗巨大;-且明确要求USTR移除清单中相关行业内容。立场(5):-不明确认同301调查中对中方贸易行为的指控;-企业或机构成员企业对华有硬性价值链需求且无法替代;-认为关税手段无效且对美国经济和消费者损耗巨大;-且明确要求USTR移除清单中相关行业内容。要指出的是,大部分出席本次听证会的美国企业和机构并未对“中国制造2025”相关内容表态,约14%的企业和机构直接或间接表示了对“中国制造2025系中美战略竞争意图的体现”的认同。但是,对《中国制造2025》的认知并不是影响出席听证会企业和机构立场的主导因素,在主张大力对华施加关税措施的(1)类立场企业中,“对‘中国制造2025’的考量”比重实际上是最低的。同时,(5)类和(4)类等明确反对关税的机构和企业在提起“2025”时通常是以“我们的产品并非在‘中国制造2025’的规划类别中,因此不应被施以关税”。这实际上更间接固化了“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竞争形象”。(LHJ)
【形势要点:商务部解释利用外资中的数据差别】
8月29日,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今年利用外资形势。数据显示,今年1-7月,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5万家,同比增长99.1%;实际使用外资4967.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以美元计算,同比增长5.5%。对于新设外资企业与实际使用外资增速比较悬殊的问题,王受文分析称,“97%以上的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备案和工商登记设立,只有不到3%的企业需要审批,所以新设门槛就很低。但外资企业设立后,不是立即就能够落地,项目的准备和进一步实施至少要有一段时间,然后资本才能够到位。所以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数量和实际使用外资之间是有一个时滞的。”同时,王受文强调,“两者也具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如果设立的外资企业多,过一段时间,实际使用外资就会增加。所以企业设立增长了一倍,但是实际使用外资只增长2.3%,这并不矛盾。当然也不排除,有一些企业设立了外商投资企业,但又不投资了,也不排除这样的情况。”王受文进一步分析表示,去年1-7月,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同比增长12%,今年增长了99%。今年1-7月份,实际使用外资按照美元计价增长了5.5%,去年同期是负增长。这就意味着今年利用外资形势比去年要好。(RYZX)
【形势要点:任志刚建议香港用财政盈余来增加住宅用地】
香港金管局前总裁任志刚日前在博客上公开建议,香港应该以财政盈余来增加住宅用地。在以《土地政策》为题的文章中,任志刚称,现在住宅用地供应严重短缺,使得私楼价格飙升至一般市民无法负担,影响社会和谐。由于政府是“独市”的土地供应者,卖地收入非常可观,公共财政录得庞大盈余,最后却要由天价租楼或买私楼的一般市民来“埋单”,变相是一种税收,有违政府房屋政策立场。他建议,政府应该做到土地长期“有求必应”,当住宅用地的市场价格高于开发成本时,就应该增加供应;并且赞成大规模填海,以及重新规划部分农地和郊野公园用地。据2月发表的《财政预算案》,2017/18年度香港财政盈余预计高达1380亿港元,财政储备更突破万亿港元。任志刚相信,对比存放巨额财政盈余在外汇基金投资外国资产,大规模开发土地也是适当运用财政盈余以投资香港未来的好方法。可把财政盈余以资本方式注资至一家特殊的SPV公司,而该公司获明确授权负责香港的土地开发及供应,以落实政策目标。有学者相信,任志刚的建议意味着政府要取回公营房屋建设的主导权。中原主席兼总裁施永青反问,过去政府依靠高地价为收入来源,只要放弃部分卖地收入,盈余自然会减少,何须为财政盈余的用途伤脑筋。至于SPV在政府架构中的定位,经济学者关焯照提到,房屋政策牵涉大量部门,运房局、发展局均参与其中,再加上SPV恐怕更复杂。(BHJ)
【市场:“双反”之下部分中国企业出口市场已从美转欧】
在美国掀起的贸易摩擦之下,部分中国企业开始调整出口市场的重心。以从事铝材加工的中国忠旺为例,忠旺董事总经理许晶表示,中美贸易战对中国忠旺影响不大,因为美国过去对部分中国进口铝产品推“双反”(反倾销反补贴)行动,所以公司早已减少向美国出口。许晶称,美国早在2011年对部分中国进口铝产品推“双反”行动,其后在2016年把“双反”涉及产品范围扩阔,减少对美国出口,去年对美国销售额只有约1亿元人民币。她续称,公司出口市场以欧洲比重较大,包括德国及荷兰等。忠旺生产的铝合金模板需求不断增加,有分析估计,到2022年,铝合金模板占模板市场的比例,由现在的约10%扩大到45%至50%水平。许晶称,公司的铝合金模板订单稳定。公司上半年毛利率按年倒退1.5个百分点,至31.7%,许晶解释,主要是天津铝压延厂刚于去年7月投产,所涉投资金额大,在折旧、撤销及财务费用下,该项目的盈利尚未体现。此外,人民币贬值也让公司的少量外币借贷遭受汇兑损失。(BHJ)
【市场:吉利扩建产能瞄准欧美市场】
上半年业绩表现出色的吉利又有新动作:该公司计划在浙江宁波建立新工厂,扩大中大型汽车的产量。据路透社援引消息人士称,吉利汽车正在宁波建设一座新工厂,该工厂年产量可达25万辆,用于生产更大尺寸的汽车,这将有助于实现到2020年销量超过200万辆的目标,并推动其增长。目前,吉利已在宁波运营一家组装厂。据吉利控股网站上的信息显示,新工厂将有两条生产线,其中一条计划斥资34亿元,而总体投资计划尚不清楚。上述媒体表示,新工厂带来的25万辆产能,将在吉利以小型车为主的产品线中,增加更多的中大型车,以及为新品牌领克推出更多车型。据吉利官网介绍,领克的研发团队来自瑞典哥德堡的吉利汽车欧洲研发中心(CEVT),该品牌首款车型LYNK & CO 01已于2017年11月正式登陆中国市场,2019年将登陆欧洲市场,并计划随后进入美国市场。(LHH)
【市场:神华国电合并通过反垄断审查】
神华和国电合并一事终于尘埃落定。8月29日,中国神华、国电电力同时发布公告称,国家能源集团和国电集团此前在合并协议中约定的集团合并交割条件,已全部满足。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反垄断局出具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不予禁止决定书》(反垄断审查函〔2018〕第26号)表明,该局经审查后决定对本次合并不予禁止,从即日起可以实施集中。合并后,中国神华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不发生变化。国电电力控股股东变更为国家能源集团,国家能源集团因此次重组,承继取得国电集团直接及间接持有国电电力46.09%的股份。根据合并协议,两家公司合并后,国电集团将注销,国家能源集团作为合并后公司继续存续。自合并交割日起,国电集团的全部资产、负债、业务、人员、合同、资质及其它一切权利与义务由国家能源集团承继及承接。神华与国电最终合并,对于加快国家能源体系构建,加强产业链优势互补,优化产业结构布局,推动国有企做大做强具有重要作用。(LWF)
【形势要点:全球芯片供给过剩风险不容忽视】
半导体领域第三方调研机构IC INSIGHTS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预计2018年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的资本开支将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为1020亿美元,预计同比增长9.32%。报告显示,2018年超过一半的集成电路资本支出预计用于存储领域,主要包括随机存储器和闪存两个分支。其中,内存领域资本开支为540亿美元。从细分领域看,预计2018年随机存储器的资本开支为229亿美元,同比增长41%;闪存为311亿美元,同比增长13%;微处理器为130亿美元,同比增长19%。逻辑和制造两个领域的资本开支分别下滑14%、11%。报告指出,过多的支出可能导致供给过剩风险不容忽视。2018年集成电路资本开支增速不到10%,较2017年的37.61%的增速大幅放缓。摩根士丹利则指出,芯片厂商库存逼近十年最高水平,行业出现过热迹象。今年6月,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表示,2018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将达到4630亿美元,增速为12.4%。但2019年半导体市场增速放缓至4.4%。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披露的2018年第一季度简报显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依然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一季度销售额为1152.9亿元,同比增长20.8%。不过,从已披露2018年半年报的24家A股半导体公司业绩看,9家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去年同期为4家)。其中,6家降幅超过30%。(RYZX)
【形势要点:美墨就改革NAFTA达成协议的有关内容】
据路透报道,美国和墨西哥8月27日同意彻底改革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并施压加拿大接受新的汽车贸易和争端解决规则,以保持三方协议。路透援引知情人士称,根据美墨达成的协议,美国将被允许向超过配额的进口自墨西哥的汽车和SUV征收25%的国家安全关税。配额的规模为240万辆,高于墨西哥去年向美国出口的汽车规模(180万辆)。同时,美国将可以向超过900亿美元的进口自墨西哥的汽车配件征收相同关税。本周早些时候,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称,如果汽车是在墨西哥已经存在的工厂制造的,美国同意维持世界贸易组织规定的2.5%的关税。不过,墨西哥新工厂生产的汽车仍可能面临20-25%的关税,但这需要在特朗普下令5月开始的“232国家安全调查”结果出炉之后,才有结论。不过,墨西哥经济部长Ildefonso Guajardo8月29日表示,“双边协议”保护了墨西哥汽车业,并在面临任何潜在的国家安全关税之前给予了增长空间。美国贸易代表署(USTR)近日称,最新美墨贸易协议要求,原产地为美墨两国生产汽车在贸易合同中占比从当前的62.5%升至75%,并包含更加严格的纺织品贸易规则。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此前表示,墨西哥同意消除第19项争端解决机制。针对NAFTA,所谓“日落条款”将转化为一个每六年审核一次的流程,那将不会造成贸易协议到期失效。NAFTA将有十六年的“寿命”,在完成每个六年期限的审查之后,将再延长十六年。实际上,美墨达成的协议内容,对于美加谈判也将起到一定的影响。(RHH)
【形势要点:大萧条时期人们在书籍中寻找力量】
1929年10月24日,美国股市突然暴跌,一天骤降12.8%。这是大萧条的开始。两周内,300亿美元财富蒸发,相当于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总开支。此后不到一年间,13万家企业倒闭,1/4人口失业。钢铁工业下降80%,汽车工业下降95%。大萧条仿佛一夜间降临,但警示在数年前便已浮现。胡佛上台初,美国活跃着大量“信托投资公司”,很多公司投资去向不明,暴雷频繁。政府出手监管时,已有超过450万美国中产家庭的资产损失近1/3。大萧条,就是根基丢失的代价。只是这代价过于沉重,沉重到用几代人陪葬。整个30年代,美国对外贸易减少70%,国内近1/3人口没收入。这一时期的儿童,身材矮小,后被称为“萧条的一代”。一战结束后的畅销品,如电烤炉、洗衣机、缝纫机、自行车之类,销量断崖式下跌。昔日美好生活如同遥远的旧梦。压抑的现实催生了影视繁荣。好莱坞诞生于1929年,与大萧条的起点重合。学者李普曼写道:整个民族精神不振,人人觉得自己孤零零的,谁也不信,啥事也不信,甚至对自己也不信任了。没人料到大萧条会持续十余年。最终,漫长又残忍的生活成为最好老师。同时期,美国人发明了午餐肉和《读者文摘》。背后的原因是,买不起肉,就吃混装肉;订不起杂志,就订混合型文摘。在萧条时代,人们更热爱学习,知识能给他们更多安全感。最初,人们涌入图书馆是因免费且温暖。后来,人们开始在书籍中寻找力量。193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统计,自1929年以来新增借书人约200万到300万,图书流通增长了近50%。借书人对图书管理员说:“要不是因为有图书馆,我没准早就疯掉了,或者自杀了。”人们飞速翻阅,希望找到让时代终结的办法,希望能翻到希望。在至暗时刻,最珍贵和最稀缺的永远是希望。(LHJ)
【形势要点:英欧双方已将脱欧谈判截止期推迟至11月】
8月28日,欧盟首席谈判代表Barnier在与德国外长Heiko Maas会晤后表示,在英国脱欧后,欧盟准备与英国建立前所未有的紧密关系,但欧盟不会允许一切削弱其单一市场的事发生。在单一市场的问题上没有谈判余地,可以采用挪威模式,但那是单一市场的一部分。Barnier说:“我们准备给英国提供一种以前从未给予任何第三方的合作关系。”“我们谨慎地尊重英国的谈判底线。作为回应,他们也必须尊重我们的。单一市场就是字面意思,绝不是挑三拣四的单一市场。”Heiko Maas则是表示,欧盟的目标是,英国脱欧后,在经济、安全和外交政策上,与英国建立有雄心的亲密关系。英国脱欧事务大臣Dominic Raab同日坚称,可以与欧盟达成“正面的”脱欧协议。Raab说,大概80%的脱欧协议内容已经确定,他有信心协议“在望”。随着脱欧日期临近,谈判会“密集”。此后,美东时间周三彭博报道援引知情者消息称,英国和欧盟的高官都承认,不可能将10月作为截止期,现在他们将最后期限设为11月,最迟在11月月中。11月初Barnier、德国总理默克尔和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等中右翼欧洲领导人的会议可能提供评估形势的重要机会。报道指出,今年10月18日的欧盟峰会原本被视为脱欧协议的截止期。上述消息意味着,欧盟会在11月召开紧急峰会,不过欧盟官员称,现在还没有确定的计划。(RHH)
【形势要点:美加两国很可能本周达成贸易协议】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周三(8月29日)表示,有可能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周五截止日期之前就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达成协议。他在安大略省北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认识到有可能在周五达成协议,但这只是一种可能性,因为它取决于加拿大是否最终获得一笔好交易。没有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好过一个糟糕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特朗普周三表示,他很乐观加拿大将加入美国与墨西哥签署的旨在取代NAFTA的新贸易协议。美国正在向加拿大施加压力,要求加拿大在本周结束前与美国达成协议。特朗普政府计划通知国会,他打算在90天内与墨西哥签署新的贸易协定,以取代Nafta。周三早些时候,加拿大外交部长Chrystia Freeland也表示乐观,但表示仍有许多工作要做,以敲定细节。Freeland表示:“我们相信我们已经与美国共同完成了一些重要的事情。墨西哥准备为支持加拿大工人做出一些重大妥协。”华尔街见闻详细分析了美墨贸易协定与Nafta相比,有多项改变。其中,汽车原产地规则不仅会影响到加拿大汽车出口,美加两国针对争端解决机制、日落条款、奶制品与农产品市场均存在争议。但目前来看,美加两国达成协议基本没问题了,而中国面临的环境更不利了。(RYZX)
【形势要点:G20国家间商品贸易两年来首次下滑】
8月29日周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布报告显示,经季节调整后,今年第二季度G20出口下滑0.6%至3.74万亿美元,进口则下滑0.9%至3.79万亿美元。具体来看,出口萎缩最严重的国家为阿根廷,跌幅为19.9%,遥遥领先;巴西虽是紧随其后,但跌幅仅有9%;排名第三的英国则下跌6.9%。中国和欧盟的出口则分别下滑2.8%和1.9%。二季度,沙特是G20各国中出口增幅最巨的国家,达到9.7%;印度以5.7%排名第二,美国和加拿大出口增幅均达到4.4%。进口方面,除印度、加拿大、墨西哥、日本和印尼之外,其他G20成员国均出现下滑。其中,土耳其降幅最大,达到9.4%;巴西则为6.5%。报告指出,国际商品贸易普遍萎缩,部分原因为第二季度中,许多新兴市场货币兑美元汇率出现大幅贬值——阿根廷比索下跌18%,土耳其里拉下跌15%,巴西雷亚尔下跌11%。不过,OECD指出,新兴市场货币贬值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已被油价上涨所抵消。由此可以判断,最终原因可能还是由全球贸易摩擦导致的贸易量下降。(RYZX)
【形势要点:伊朗石油出口量出现大幅下降】
汤森路透一款商业行情分析软件根据截至8月28日的贸易流通数据预计,伊朗8月原油和凝析油的出口量大约为6400万桶,平均日出口量为206万桶。相比之下,今年4月高峰时期,当月出口量大约为9280万桶,平均日出口量309万桶。凝析油又称天然气油,特点是在地下以气相存在,采出到地面后则呈液态。数据显示,伊朗原油的主要买家8月均减少进口量。印度从伊朗的进口量从2000万桶减到820万桶;欧洲从2220万桶减到1200万桶;韩国7月以来不再从伊朗进口原油;日本连续两个月减少进口量,减到340万桶。美国政府今年5月宣布退出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本月7日重新启动对伊朗非能源领域制裁,定于11月重启对伊朗能源和其他领域制裁。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要求其他国家到11月停止购买伊朗原油,否则予以金融制裁。伊朗方面则回应说,如果美国“封杀令”使伊朗无法出口原油,伊朗将不惜封锁霍尔木兹海峡。伊朗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第三大产油国。目前,伊朗石油公司以折扣价格出售原油和天然气。(RYZ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