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专栏〗
【“造车新势力”大部分可能会成为烈士】
在当今全球汽车市场中,美国只有三个半主流“自主品牌”,欧洲也只有五个汽车集团,日本有实力的汽车集团也不多。与之相比,中国的汽车企业数量却非常之多。以新能源汽车为例,包括传统和新进入者在内共有455家!仅来自业外的“造车新势力”品牌已经有49个。其中以蔚来、小鹏、威马、拜腾、奇点等为主的一批新造车势力据称已进入投产时点,势力不可小觑。
业内信息称,以上电动车企业的最大预期产能可达到近1000万辆/年,而2017年中国电动乘用车的销量才44.88万辆,预期产能是实际销量的20倍,相信中国电动汽车发展再快,也不可能有这样的增速。对此,业内人士认为,这种格局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他们表示,“至2022年,这些造车新势力能活下来20%不错了;到2025年,估计只有10%能够存活。”如果其中有90%的造车新势力都不靠谱,最后能够胜出的只有5家左右。
安邦咨询(ANBOUND)的研究人员相信,绝大部分的造车新势力可能都会成为“烈士”。原因很简单,一个产业不可能永远靠烧钱维持下去。蔚来汽车创始人、CEO李斌也曾表示,“造车就是一个很烧钱的事,所以新创企业想要造车,至少需要200亿元以上的资金准备,否则别想做好。”蔚来汽车自己就是如此,为解决资金问题,蔚来汽车迄今已经进行了四轮融资,累计已获得143.19亿元融资。对此,业内专家表示,蔚来汽车目前很“烧钱”。据称,该公司可能在2018年赴美IPO,计划融资达20亿美元。
既然要制造出汽车来,最终就无法回避汽车生产制造环节。据了解,近两年来,蔚来汽车已大量投资研发和生产,蔚来汽车先后与三家车企达成战略合作,合作范围包括自建整车工厂和核心零部件研发生产。除了生产研发的投入,蔚来计划在用户体验方面也投入了大量资金,包括今年要投入20亿元改善基础设施。如果上述这些规划全部落实,预计投资超过200亿元。有业内人士称,蔚来汽车“要成功还需要继续烧钱,需要比特斯拉更强的融资能力!”
蔚来汽车在走当年特斯拉的路线,不过,这条路的资金压力对于国内的“造车新势力”来讲,可谓代价巨大,充满风险。对于国内涌起的所谓“造车新势力”,安邦咨询有如下几个判断:
一、在目前的造车新势力中,大部分运作都是依靠“烧钱”模式,靠着资本过剩,靠着风口,才能融到资金、折腾起来。但如果资本一旦开始冷静,风口逐渐过去,后续融资跟不上,这些“猪”都得掉下来。即使部分车企最后上市了,也不代表能获得持续成功。蔚来汽车创始人说要准备好200亿去烧,但问题是,烧完了200亿,它也不一定能获得成功。
二、以互联网思维、风投思维来做制造业,尤其是汽车制造,难度极大。以特斯拉为例,虽然有美国资本市场的支持,但马斯克天天陷在“制造地狱”之中,目前还在为产能问题而焦头烂额。那么,中国的这些造车新势力能够免俗?以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分类来看,除了传统车企之外,估计都将陷入“特斯拉困境”之中。
三、创业者从创新角度切入制造业领域,在政策上应该受到鼓励,但这些创业者必须有足够的实业精神、制造业精神,还要高度重视市场,才有可能获得成功的机会。对于创业团队来说,要拿着新概念融到资金后,就应该转型为实业家,而不是继续扮演投资家。国内做创新比较成功的企业,如大疆无人机,有如此高估值的原因是因为,它将制造和市场做得平衡且扎实。
四、传统汽车厂商与创新“势力”的结合,可能是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新主流。如果传统汽车厂商来搞新能源车,与人工智能企业、互联网企业合作来搞自动驾驶,可能比这些新势力单独来搞,要靠谱得多。现在,随着戴姆勒奔驰、通用汽车、丰田汽车等巨头都开始转向新能源汽车,这个领域的撕杀将格外激烈。
五、政策制订对于期望支持创新的政府来说,要看到“造车新势力”中的问题和潜在风险,在支持的时候要注意把握好度,而不能被所谓的创新牵着鼻子走,政府的支持政策和财政资源不能被烧钱者带到沟里去了。
六、造车新势力车企将面临一个最为残酷的考验,那就是市场。而随着新一轮的对外开放进程,汽车市场也只剩下短短的5年保护期,在这之后,各类外资品牌车企势必加大进入国内品牌,届时一场恶战在所难免。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总结而言,汽车是重资产行业,过度拥挤会造成产能浪费、资金沉没、人心浮动,造车新势力也将面临极大的挑战,绝大部分所谓的“造车新势力”,都将成为创业路上的烈士。(NHH)返回目录
〖优选信息〗
【政策:中国按既定节奏和方向继续推动对外开放】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5月3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营造更加公平、透明、便利的外商投资环境,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努力保持我国作为全球外商投资主要目的地地位。会议确定:一是放宽市场准入。落实已明确的取消或放宽汽车、船舶、飞机等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的承诺。完善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积极引入境外交易者参与原油、铁矿石等期货交易,支持外资金融机构更多参与地方政府债券承销。二是对标国际提升投资便利化水平。今年7月1日前要完成修订出台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工作。将清单内投资总额10亿美元以下的外资企业设立及变更,下放至省级政府审批和管理。简化外国人才来华工作许可程序,在中国境内注册企业选聘符合条件的外国人才可在2个工作日内获发签证。三是保护外资合法权益。严打侵权假冒、侵犯商业秘密、商标恶意抢注等行为,大幅提高知识产权侵权法定赔偿上限。四是强化国家级开发区利用外资重要平台作用,示范带动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五要完善和用好信贷、用地、社保等支持政策,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引导外资更多投向中西部地区和现代农业、生态建设、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会议指出,进一步降低日用消费品进口关税,有利于扩大开放、满足群众需求,倒逼产品提质、产业升级。会议决定,从今年7月1日起,将服装鞋帽、厨房和体育健身用品等进口关税平均税率由15.9%降至7.1%;将洗衣机、冰箱等家用电器进口关税平均税率由20.5%降至8%;将养殖类、捕捞类水产品和矿泉水等加工食品进口关税平均税率从15.2%降至6.9%;将洗涤用品和护肤、美发等化妆品及部分医药健康类产品进口关税平均税率由8.4%降至2.9%。有关部门要落实降税措施,防止中间环节加价获利,让广大消费者受惠,促进国内产业竞争力提升。在当前美国掀起保护主义浪潮之下,中国按既定的承诺继续推进对外开放和市场改革,这与美国保护主义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也展示了中国的自信。在推出开放政策的同时,中国还要加强对外宣传,尤其是对欧洲、美国和日本的宣传,以凸显中国继续加大开放的决心和行动。(LHJ)返回目录
【政策:美国政府对中国贸易与投资限制的主要内容】
对于媒体5月29日关于美国将宣布对中国5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的报道,美国政府机构予以证实。根据安邦咨询(ANBOUND)掌握的资料,这份题为“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应对中国不公平的贸易政策”的文件,历数了中国在双边贸易和投资中的“罪状”:(1)多年来,中国推行了一些产业政策以及不公平的贸易做法——其中包括倾销、歧视性非关税壁垒、强制性技术转让、产能过剩以及产业补贴——以支持中国公司,并使很多美国公司不可能在一个公平的环境下进行竞争。(2)中国的产业政策,例如其“中国制造2025”计划,有损于美国及世界各地的公司企业。(3)中国对美国出口产品征收的关税远远高于美国对中国征收的关税。中国的平均关税率比美国的平均关税率高将近3倍。一些特定产品甚至更不平衡,例如,美国对中国汽车征收2.5%的关税,而目前中国对来自美国的汽车仍保持25%的关税。(4)中国禁止从美国进口家禽等农产品,切断了美国农牧民让他们的产品进入一个主要市场的途径。(5)中国对销往美国市场的一系列产品进行倾销及不公平地补贴,损害了美国的国内产业。(6)美国与中国的商品贸易多年来一直存在逆差,仅2017年一年的逆差就达3750亿美元。(7)中国对知识财产的窃取每年给美国发明创造者造成亿万美元损失,87%在进入美国时被截获的仿造产品来自中国。(8)美国贸易代表展开的《301条款》调查发现了中国大力推行的四项技术政策,威胁着美国4400万个技术就业岗位:强迫性技术转让;使许可执照低于经济价值;中国国家指导的带有战略目的的对美国敏感技术的收购;网上公然窃取。(9)中国通过对外国企业所有权的限制、行政审查和颁发许可程序,强迫美国公司或向美国公司施加压力进行技术转让。作为未来的行动,在特朗普总统领导下:(1)美国将对来自中国的包含重要工业技术的500亿美元产品征收25%关税,其中包括与“2025中国制造”计划相关的产品。有关这些进口产品的最后名单将在2018年6月15日前公布。(2)美国贸易代表将继续解决于3月份在世贸组织启动的针对中国歧视性技术许可执照规定的纠纷。(3)美国将实施具体投资限制,并增加对向中国个人和实体进行与兼并收购重要工业技术有关的出口的控制。限制和控制清单将不迟于2018年6月30日公布。(LHJ)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美国限制中国学生签证直指“中国制造2025”】
据美联社援引未具名美国官员报道称,美国政府发给美国使领馆的指示要求,对于专业在机器人、航空和高科技制造等领域的部分中国学生的签证,将仅限于一年期签证。美国国务院表示,签证的申请过程本身不会改变。但根据新政策,美国领事官员可能会限制签证有效期,不再像通常那样尽可能大的放宽期限。新规自6月11日开始实施。美国国务院没有提供具体细节。报道称,以上这些研究领域被中国列为“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重点。此外,据该指示,如果中国公民在属于美国商务部的特别审查名单内的实体机构担任研究人员或经理,他们将需要来自多个美国机构的特别许可。这名官员说,在签证申请中,这些许可预计将花费数月时间。实际上,特朗普在去年12月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文件中曾预示了这些变化。该文件称,美国将审查并收紧签证程序,以“减少非传统情报收集者的经济盗窃行为”。文件特别提到可能限制外国学生学习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签证。要指出的是,(1)美国限制对中国学生的签证,将贸易战之火延烧到了科技与教育领域,也直接挑明了美国限制中国科技能力的策略;(2)中国将会从美国此举中得到更深一步的“刺激”,中国有关部门将进一步完善针对美国的报复清单,并坚定今后发展科技及相关产业的决心。(LHJ)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浙江打造“世界级大湾区”要有上海和江苏参与】
粤港澳大湾区已成为国家层面推动的区域融合发展规划,地处长三角地区的浙江也期望推动另一个大湾区计划。浙江省政府日前对外宣布了浙江省的大湾区建设战略,期望打造一个“世界级的大湾区”。浙江希望到2022年,湾区经济总量达到6万亿元以上,数字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47%以上。到2035年,高水平完成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具体来说,浙江省将从产业、创新、城市、交通、开放和生态六大领域实施建设行动。其中在交通领域上,将打造高水平互联互通的交通设施网络,推进湾区智能化交通建设等。预计未来5年浙江计划完成投资约7500亿元人民币,并重点推进70项交通重点专案,包括沪嘉甬铁路、杭温铁路、杭绍台铁路等5个铁路项目、2个综合交通枢纽项目、2个高速公路项目和1个水运项目,仅仅是今年,便会重点推进44个重大项目。在创新方面,浙江将实施“互联网+”科创高地建设行动,主要包括高水平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建设一批创新应用示范基地,前瞻布局一批国际水准的创新载体等。从浙江透露的大湾区方案来看,主要是一个围绕杭州湾的区域发展战略。不过,在安邦咨询(ANBOUND)的研究团队看来,浙江难以一省之力来打造“世界级大湾区”,必须要有上海和江苏省的合作与支持。湾区经济的发展,一是要有区域内不同城市的参与,有密切的区域内外协作;二是要有巨型城市的关键支撑;三是要有科技创新要素的便利流动。在我们看来,浙江要建大湾区,一是要有上海这个长三角龙头的参与;二是要有经济发达的江苏的参与,以提供经济腹地和更多的协作城市;三是在省内要抓好两个支撑,一个是杭州市,另一个是宁波市,尤其是地处杭州大湾区南端的宁波市,对于大湾区建设不可或缺。(AHJ)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第四次经济普查将摸清全部法人债务情况】
目前,各地正陆续启动第四次经济普查工作。5月22日,山东启动了第四次经济普查综合试点。5月27日,宁夏也启动了第四次经济普查工作。在2019年,将利用此次普查数字对2018年经济总量以及此前一些年的数据进行修正。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教授蔡志洲认为,经济普查后GDP(国内生产总值)会调高,加上人民币升值的因素,所以今年全年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以上问题不大。可能再过几年会达到人均GDP为1.2万美元,达到高收入国家的标准。国家统计局一般相逢“三”、“八”的年份进行经济普查,本次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8年12月31日,普查时期资料为2018年年度资料。根据此前国务院发布的关于第四次经济普查的通知,本次经济普查的对象是在我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根据各地公布的消息,本次经济普查的特点,将了解各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布局和效益,了解掌握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技术、产业形态的现状等。和过去几次普查不一样的是,本次普查还会摸清全部法人单位资产负债状况和新兴产业发展情况。厦门大学经济学系教授丁长发指出,一般民企贷款有抵押,但是国企和地方政府的债务,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摸清债务数字,有利于防范经济风险。(RYZX)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官方人士认为中美贸易战的重头戏才刚刚开始】
在中美第二轮贸易谈判达成一些共识之后,市场对此略微能够喘口气。中国前商务部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认为,中美“短兵相接”以“握手言和”告终,已成为两国关系重要转折点,打破猜忌循环,中方以中长期市场吸引力置换特朗普短期诉求,美方反转可能性不大。魏建国称,在华盛顿磋商中,双方坦诚交换了彼此的短期和长期能够解决的问题,中方以购买能源和农产品解决特朗普政府近期的关切,“特朗普关心的是马上要进行的中期选举,进口农产品实际是稳住他的票仓,而能源则是关乎特朗普在选举时所作出的承诺。”“另一方面,中国也加大开放力度,扩大进口服务贸易,并加强制造业的双向投资,这些都是在解决双方经贸中长期的问题。”他认为,中美贸易战以双方“互相谅解”中止,但重头戏才刚刚开始,“可能会有进一步的要价和交锋,但相信双方能够拿出理性方案,并有时间表和路线图。”他强调,下一步的落实工作更为重要,加速认真解决问题和落实联合声明是当务之急,不宜采取多轮磋商,而是先易后难,成熟一个解决一个。他预计,今年上半年就能够有突破性进展。据预计,今年中美之间进出口总额将在去年5458亿美元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有望超过6000亿美元。(BHJ)返回目录
【学界观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出现的五个新变化】
2017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DI)结束了多年以来的快速增长,首次出现了ODI增长速度为负的情况。2017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1200.8亿美元,同比下降30%。随着中国对外投资增速下降,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张明团队认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出现了五个新变化。第一,外汇储备的下降限制了中国对外投资可用资金,促使投融资结构不得不发生变化。2014年7月开始中国的外储进入下降轨道,2017年底中国外储存量为31399亿美元,相比最高点降幅为21%。外汇储备的下降从总量上减少了企业对外投资可用资金,企业多元化资金来源是对外投资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第二,发达东道国的投资准入环境严重恶化。近年来,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国际影响力下降,国内矛盾不断显现,民族主义和排外情绪上升,特朗普政府期待通过贸易战、限制中国投资等方式,延缓中国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具体方式之一就是收紧投资审查政策。第三,中国对投资收益和投资质量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第四,以对外直接投资为名的资本外逃影响到中国整体金融安全。部分私营企业对外投资没有延续国内的主业,而是通过高杠杆和资本运作,以非自有资金投资国外非实体经济领域,实现国内资本向外转移。第五,获取技术和促进国内产业升级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动机。中国对外直接的重点行业从资源能源、基础设施行业转向了制造业。(RYM)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中国逐步提高核电站建设的国产化率】
将成为英国“华龙一号”核电项目参考电站的中国广核集团防城港核电二期工程3号机组穹顶,于日前吊装成功。中国自主研发的核电“神经中枢”──“和睦系统”首台套装应用,日前也在中广核阳江核基地揭牌;采用“和睦系统”的阳江核电站5号机组5月23日晚已并网发电。显示中国核电核心技术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和国有设备国产化率都在持续升级。1997年岭澳一期核电站建设时,中广核利用采购分包的机会,开始推动国内设备制造企业承担核电设备的部分国内采购,让设备国产化率提高到到30%。到了岭澳二期,两台机组国产化率已达到64%,还首次实现了以蒸汽发生器为重点的百万级核电站主设备国产化。中广核工程公司总经理陈映坚表示,到了2009年,公司发起成立“中广核核电设备国产化联合研发中心”,使成套供货能力得到长足发展,包括核岛主设备大型锻件原材料和设备制造、电站电气设备全面自主化、核电泵阀国产化,都填补了部分发展中的空白。随后,核级数字化仪控平台“和睦系统”的研发成功,更让核电站“神经中枢”实现全面自主化。如今,由中国第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示范工程防城港二期的国产化率已达86.7%。(BHJ)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外界预计今年中国碳排放量将继续增长】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绿色和平”根据中国官方数据进行的分析显示,2018年中国碳排放量将以6年来最快速度上升,这令人进一步怀疑《巴黎气候变化协定》能不能遏制危险的温室气体排放增加。这个环保组织根据中国政府发布的煤炭、水泥、石油和天然气统计数据进行的计算显示,世界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今年首季碳排放量攀升4%。目前中国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这些最新研究发现出炉之际,气候研究人员对中国排放量不断增加表示担忧。实际上,中国的规划数据显示,今年其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消费量都将增长。对此,挪威奥斯陆国际气候与环境研究中心(CICERO)研究总监GLEN PETERS预计,今年中国的排放量将出现“较低的正增长”,最高可达3%。他表示,“如果经济增长达到6%、7%或8%,那么排放量很难下降。”事实上,中国已承诺,根据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化的保守预测,其排放量将在2030年之前见顶。(RHH)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新一线城市人才接纳能力正在变强】
近日,在智联招聘开展的“2018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力市场调研”活动中透露出的最新信息显示,在2018年应届毕业生眼中,期望就业地比例最高的是新一线城市,占比为40.18%,同比上升了2.68%。实际签约地点比例最高的依然是新一线城市,占比为34.47%,而一线城市的实际签约率为29.29%。从实际数据来看,无论是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还是最终就业的实际吸纳能力,新一线城市在针对2018年应届毕业生的“人才抢夺战”中已经全面超越了一线城市。事实上,在半年来全国各省市参与“抢人大战”的情形看,人才回流的趋势已变得越来越明显,除了上述应届毕业生之外,还有农民工回流各省等现象。而根据《2018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显示,一线城市依次为“上北深广”,而15个新一线城市则依次为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苏州、西安、天津、南京、郑州、长沙、沈阳、青岛、宁波、东莞和无锡。(RHH)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中兴通讯已经开始主动调整高管团队】
《南华早报》日前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称,正值中美针对中兴事件展开谈判之际,中兴公司解除了两位高管的职务。知情人士称,中兴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徐慧俊,以及负责公司运营的黄达斌已不再履行其常规职责。在此之前,中兴首席合规官兼首席法务官程钢已被免职,另外还有其他几名高管被解职后重新分配岗位。美国商务部上个月曾宣布,由于中兴违反与美国政府去年达成的和解协议,将对该公司执行为期7年的出口禁令。这意味着在未来7年,美国企业将不能向中兴提供其产品。去年3月,中兴承认违反美国制裁禁令,转售美国设备和技术。为此,中兴缴纳了8.9亿美元的罚款。按照协议,中兴还应解雇四名高管,并以减少奖金或谴责的方式处罚另外35名员工。但美国商务部官员称,中兴开除了四名高管,但对其他35名员工没有采取相关措施。美国商务部长罗斯曾在一份声明中称:“中兴并没有惩罚相关员工和高管,而是奖励他们。”目前,该事件已成为中美贸易谈判的一个重要议题,中国政府要求美国放弃对中兴的制裁。有报道称,美国总统特朗普已表示会放开中兴,但必须给中兴13亿美元的罚款,并要求中兴调整管理层。中兴此次解除上述高管职务,能否满足美国的要求尚不得而知。(LHJ)返回目录
【市场:贸易争端下中国粮商发现美国高粱供应吃紧】
路透芝加哥5月29日,交易商表示,想要继续购买美国高粱的中国国内粮商发现高粱供应吃紧。之前中国对原产自美国的高粱展开反倾销调查,导致高粱的全球最大买家与最大卖家之间的交易陷入停滞。这些交易商表示,自5月17日中国终止对美国高粱的调查以来,中国进口商一直希望美国交易员核实价格和可供应量;但他们很多本来要出口到中国的高粱,已在中美贸易争端中卖给了其他国家,以及美国乙醇生产商。中国政府4月对进口自美国的高粱征收高额保证金,从而提高了买家的成本,并导致指标价格下滑。目前供应下降,显示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纠纷,使想要购买美国高粱作为饲料和酿酒原料的中国企业面临挑战。“那些买家原本要购买大量美国高粱,但都流入了其他国家而没有得到,”全美高梁生产商会负责人Tim Lust说道。“我知道他们有意愿在可以买到的时候重回市场。”交易商称,美国高粱供应紧俏的局面将延续到今年秋季,即等到堪萨斯等美国大平原州的高粱开始收割。但那些州的高粱收成也可能受到贸易冲突的影响。部分美国农户称,由于中国的调查已损及高粱价格,他们放弃了种植高粱的计划,打算转种玉米。(LLEQ)返回目录
【市场:美国批准了拜耳对孟山都收购案】
5月29日,在同意剥离约90亿美元资产后,德商拜耳(Bayer)收购孟山都(Monsanto)的交易获得美国批准,为这宗价值625亿美元的交易清除了一个巨大的障碍。两家公司合并后,将创造迄今规模最大的种子和农药生产商。美国司法部(DoJ)反垄断部门主管Makan Delrahim称,拜耳同意的资产出售规模为“有史以来美国政府要求的最大资产剥离”。拜耳的一位发言人表示,为了消除垄断担忧、尤其是在欧洲的疑虑而同意向德商巴斯夫(BASF)出售业务的计划,与美国司法部的要求没有实质上的差别。“获得司法部的许可,将使我们更加接近创建一家领军农业企业的目标,”拜耳执行长Werner Baumann在声明中称。这项审查过程不但旷日废时而且推迟数月。拜耳可望就此建立一家农业供应巨擘,根据2017年数据,计入剥离资产的业务营收达到约200亿欧元。相较之下,若以当前汇率估算,杜邦旗下Corteva Agriscience部门的营收约为124亿欧元,中国化工的先正达为110亿欧元,德商巴斯夫为79亿欧元,数据包含将收购的业务。(RLEQ)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南极条约正变得越来越脆弱】
南极洲是一个没有政府的大陆,它正面临种种地缘政治考验。依赖53个国家签署的南极条约体系,越来越难以应对这些考验。“神奇之处在于,南极洲是唯一一个人们相互合作、共同致力于和平与科学的大陆,”英国南极调查局(British Antarctic Survey)局长简·弗朗西斯(Jane Francis)表示,“你不会相信,这53个国家在讨论两周后就能达成一致……在这个世界上这是可以做到的。”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同意。最近在阿根廷首都举办的会议上,其中一些分歧公开化。保持了南极洲近60年秩序的南极条约体系(Antarctic Treaty System)难以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从气候变化到渔业,南极洲正迎来新的地缘政治考验。对于一个基于共识的组织而言,应对这些考验变得越来越难。出现紧张的最大领域涉及南极洲与日俱增的经济和战略利益,例如旅游业和渔业(矿产开采是被禁止的)。条约(可追溯至1959年)签字国同意搁置领土要求,并确保南极洲仅用于和平目的。虽然目前还没有迹象表明有人准备退出南极条约体系,但同样没有人预计它能够自我改革。坎特伯雷大学的利格特教授表示,一个风险是,由于它不能解决南极洲面临的挑战,它会变得不那么相关。这种局面还会持续多久,将取决于一份即将面临其最大考验的脆弱条约。(RYZX)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朝鲜顶着制裁赚取外汇的生意经】
2017年朝中贸易逆差激增141%。朝鲜对华贸易逆差激增让人产生一个疑问:这个与世隔绝的国家如何在面对经济制裁的情况下继续生成外汇储备?据安本标准投资管理(Aberdeen Standard Investments)整理的数据,朝鲜对华贸易逆差在2017年达到19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141%,是最少17年来最大的。安本标准的经济学家亚历克斯·沃尔夫表示:“这是一段时间以来一个令人不解的问题。”他指出朝鲜的贸易与金融网络的运作是非正式的,且往往不被监管机构察觉。沃尔夫说,朝鲜多年来一直向海外买家出售小型武器、军事训练及其他防务服务,但最近这类销售有所升级,加入了弹道导弹技术,以产生重要的外汇收入。沃尔夫是前美国驻华外交官。据联合国一份报告,叙利亚和缅甸与朝鲜签有持续的弹道导弹合作协议。国际预防危机组织(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东北亚高级顾问康明凯表示,2017年的联合国制裁措施封锁了朝鲜仅存的少数创收贸易渠道中的若干条渠道,如煤炭、矿物、海产品和纺织品等的出口。但还有许多朝鲜人居住在海外,为国外汇款留下了一条通道。康明凯说:“已经在国外的人可以继续工作直到他们的签证到期,所以这方面暂时还能产生一些收入。”此外,据联合国的说法,朝鲜外贸银行(Foreign Trade Bank)在莫斯科、迪拜和北京等城市依然有办事机构,并且仍在代表朝鲜政府处理交易。这样,朝鲜就可以将国外赚得的收入汇回国内。(RYM)返回目录
【形势要点:法国富豪、军火巨头达索辞世】
法国富豪达梭(Serge Dassault)疑因心脏病发,当地时间5月28日在巴黎的办公室逝世,享年93岁。达索是著名飞机制造工业家,并拥有保守派报章《费加罗报》。根据《福布斯》杂志今年三月公布的富豪榜,达索的财富估值达190亿欧元,是法国第四大富豪。由他父亲创办的达索集团,旗下控股公司包括达索飞机制造公司(Dassault Aviation)、保守派报章《费加罗报》,并持有达索系统公司(Dassault Systemes)和泰雷斯集团(Thales)的主要股份。达索飞机制造公司曾制造猎鹰商务客机和阵风战斗机。(BHJ)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