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開啟新冷戰時代,許多研究機構研判貿易戰短期難解,明年勢必升級,如今不只台商大撤離,許多中外企業也加速退出中國。
台灣10月初由經濟部召開記者會指出,因美中貿易戰影響,初期約有30家重要台商鮭魚返鄉,包括交通、紡織、機械、金屬、自行車、塑橡膠、電子材料、網路通訊、汽機車零組件等領域,其中有20家上市公司。
台灣政府鼓勵台商把生產線移出中國,並且加碼推動新南向政策,以擺脫對中國市場之依賴。經濟部指出,台商返鄉將調整產能與生產基地,不太可能完全複製在中國的生產模式,政府有必要協助台商轉型升級。
台商撤離加快
媒體報導近期台商再度爆發中國撤離潮,撤資最嚴重的東莞、深圳、上海、崑山,單年撤資金額高達數百億。
雖然近年已有成千上萬的台商撤離中國,其中不乏知名企業,然而撤離不易,所以貿易衝突至今,許多台商仍審慎觀望。目前漸多跡象顯示台商在中國將受到美國政策波及,甚至有受到中共政策牽制之風險,因而加速撤離。
經濟部表示台商撤離中國之後,轉進第一順位是回台灣,除了故鄉因素,主因產業鏈與生態系完整;其次考慮東南亞,另為美加墨等原北美自貿區國家。
除了貿易戰,中國日益緊張的政經環境與財政困窘也是台商撤離的要因。影后范冰冰因為「陰陽合同」慘遭人間蒸發百日、追稅重罰新台幣40多億,殷鑑不遠。
此外,中國近期啟動新稅制可追索台商境外資產,號稱中國版「肥咖條款」,中國稅捐機關可要求上繳銀行帳戶個資,包括海外股利、權利金、資產。當事人即使將財富移往香港等外地,也可能面臨追稅罰款風險。準此,據悉台灣海基會擬設立專案,協助台商海外資金匯台與避險,並協商課稅與五缺問題。
中企外商也撤
台商撤離潮已經發生數年,據悉目前仍有數萬台商企業在中國打拼,然而近期中國的政經環境嚴峻,使得外商甚至中國企業也積極撤離。
德國媒體於10月初報導德國企業大舉撤離中國,聚焦於人工智慧浪潮導致中國數十年來的低成本失去誘因,但仍提及貿易戰與政經壓力等因素,加上嚴重的企業債信問題,許多德國企業深感危機四伏。
另據《路透社》等媒體報導,為避免受到貿易戰高關稅波及,韓國LG、SK海力士,日本旭化成、三菱電氣、東芝機械和小松製作所,以及台灣仁寶、廣達、台達電、中磊等科技大廠都準備退出中國。幾個月前日本光學巨擘奧林巴斯與精密電子歐姆龍都已撤離中國。
除了返回本國,台灣、東南亞的越南與泰國成為許多大廠轉進的新基地,美洲的墨西哥和巴西也受到青睞。
為了避免「中國製造」標籤被課稅,也有大量中國企業外移,包括輪胎、塑膠、紡織、自行車業者,相關產業鏈自然也將解僱勞工撤離中國,主要移往東南亞。
中共官媒反駁
中共對外資撤離極為焦慮,10月9日經由自稱中國經濟門戶的官媒發表「外資撤離論實屬危言聳聽」一文,主張中國改革開放40年過程外資進出很正常,外資撤離論言過其實;而近年來中國經濟條件改變,勞動成本上升,當年因中國廉價勞力而來的企業,自然要升級轉型,純屬企業正常行為。
此外,文中認為外資不但對中國更有信心,而且優化投資結構。而中共最近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則明確推動「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範圍,大力保護知識產權。」
然而仍有許多中國網民不信官媒,在當今言論監管環境下勇敢評曰「外資進出是常態,那到底是進了多少出了多少?擺個數據不就一目瞭然了嗎?哪裡用得著這樣長篇大論駁斥外資撤離論?」「在外資撤乾淨之前,本文可以無限次重複使用。」「官方一說更害怕!」這些短評在該官媒網站不久全成了亂碼。
外資大量撤離中國已導致破產失業潮、GDP下降、外匯存底驟減、房產泡沫化、貨幣貶值等連鎖效應。中共除了設限與宣傳,尚欠缺建設性具體作為。
台灣協助返鄉
對許多台商而言,中國是做生意的地方,除非痛到自己,並不太關心中國政經局勢,中共也不希望台灣人關心中國局勢,當隻好河蟹,乖乖聽話賺錢就好。但若採購商因成本等因素轉向離去,難免打到台商,甚至衝垮供應鏈系統。在這種存亡之秋,許多台商轉回台灣期待政府協助。
此外,台商有意撤離中國返台投資,卻擔憂課稅負擔,加上欠缺水、電、土地、人才與勞動力的「五缺問題」,導致許多台商只好轉戰東南亞或者美洲。
另一方面,台商返鄉設廠擴產已帶動工業用地需求,有商仲業者公布台灣今年前三季工業用地交易衝破千億,高於以往三年之平均全年交易量,動能明顯增強,此趨勢將促進產業聚落與工業區升級,如果順利改善五缺,除了紓解用地需求,並可在台擴張產業規模與質量,增加大量勞工與白領人才發展機會。
據悉經濟部以升級智慧機械設備與投資抵減政策鼓勵台商返台,除了引導有升級能力與需求的台商回流,並研擬協助台商於海外創造產業聚落。例如赴美發展石化產業,於東南亞發展傳產、紡織、電子、民生用品、汽車零組件等產業。
過往三十年,從製造業、金融業、服務業到數位經濟時代,台灣因為中國政策誘因、語言文化、市場商機等因素,過度側重西進。如今中共高調干涉企業與市場規則,甚至廣設黨部黨官,加上貿易戰與地方債企業債等內憂外患,中共這種以政策嘉惠台商的黃金時代已不復返。
台灣若要掌握新經濟趨勢,同時擺脫中共科技監控與統戰,必須轉向。台灣可以結合資訊科技實力以優化產業並加強內需,尤其建議順勢而為,以政策資源鼓勵國人赴美投資學習與就業,並以美國各州為單位,把美國每個州當作國家來發展互惠機會,據以多方深化台美實質夥伴關係,強化台灣升級之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