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美中探索贸易协议以缓解贸易紧张局势

美国和中国官员称,两国正寻求达成一项贸易协议,根据该协议,华盛顿方面将推迟进一步关税措施至明年春季,作为交换,双方将展开着眼于对中国经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的新谈判。

数周来,双方一直在通过电话进行磋商,在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即将于本周六二十国集团(G20)峰会结束时举行会晤前,这一磋商进入关键时刻。不过磋商是否会达成协议仍不确定。

新谈判将聚焦双方所称的贸易“架构”方面,或涵盖美方希望北京方面解决的诸多问题,包括知识产权保护、强制技术转让、国有企业补贴,甚至是网络间谍等非贸易议题。

目前尚不清楚美国的具体要求,以及北京方面愿意做出的让步。据中国官员称,一个提议是,美国暂缓进一步关税措施,作为交换,北京方面将同意放宽对中国采购美国农产品及能源产品的限制。

美国官员称,这一协议将效仿美国最近几个月与欧盟和日本达成的部分协议的模式。在这些协议中,美国同意在双方就具体领域展开磋商之际,不加征更多关税(也就是汽车关税)。以日本为例,东京方面同意任何协议都将增加美国的汽车产量和就业,华盛顿方面则同意不施压东京方面在农业上做出比此前自由贸易协议更多的让步。

特朗普在是否愿意签署协议方面给出了相互矛盾的信号,最终决定要到两位领导人会面时才会见分晓。

特朗普在登机离开华盛顿前往布宜诺斯艾利斯前称,双方非常接近达成一项贸易协议,但他说,他不确定美方是否愿意达成协议,他对达成协议持开放态度,但坦白地说,他喜欢目前的这个协议。

特朗普此前经常说,有可能会达成协议,但他周一告诉《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对于明年1月1日将针对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的关税税率从目前的10%上调至25%,美国“极不可能”推迟这一行动。特朗普还威胁对5,050亿美元中国进口商品中的剩余部分加征关税。中国政府的首要目标是让美国暂缓这些行动。

特朗普正面临两股相互冲突的压力。一方面,特朗普的顾问、尤其是国家经济委员会(National Economic Council)主任库德洛(Lawrence Kudlow)一直警告到访白宫的人士称,进一步加征关税可能在明年大幅削弱美国经济。持续的贸易战还可能打击股市,而特朗普将股市视为其支持率的晴雨表。

另一方面,如果签署一份协议,在关税措施方面收手,换取中国进行谈判的承诺,可能会让特朗普政府面临右翼势力的批评。特朗普及其贸易代表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已多次表示,他们认为美国前几任总统落入北京方面的陷阱中,陷入几乎不会取得具体成果的无休止谈判。幕僚们表示,特朗普不会愿意签署任何让他看起来显得软弱的协议。

习近平迫切需要达成一份协议,担心贸易战可能将中国GDP增速拉低超过1个百分点。今年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6.5%。但他希望保护40年来帮助中国从一个落后、与世隔绝的国家转型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政策,这些政策包括对国有企业的补贴以及施压外国公司将先进技术向中国合作伙伴转移。

中方官员已经开始为G20会议达成协议情况下的后续谈判做准备。据听取了中方计划简报的知情人士称,中国将派出一个代表团于12月中旬前往华盛顿。

据了解美方内部讨论情况的知情人士称,美国方面,希望达成协议的温和派,尤其是库德洛和财政部长姆努钦(Steven Mnuchin)在探讨他们将需要北京方面做出何种形式的妥协,来组成一份特朗普会签字的协议。

磋商起初专注于制定新贸易谈判的“议程”。不过,听取了讨论情况简报的人士表示,这似乎不太令人满意,因此他们转而着眼于“架构”,这个词内涵意义更大。不过,整体思路基本是一样的,即达成一致启动谈判。

持强硬立场的包括莱特希泽、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John Bolton)等国家安全官员以及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Peter Navarro)。在内部就贸易问题交锋时,特朗普往往支持这些强硬派。

莱特希泽一直试图强化美国的谈判立场,他的批评者认为,这种做法让美中双方更难达成一致。周三莱特希泽发表声明,抨击中国的产业政策给美国工人和制造业企业造成了严重损害,特别是美国的汽车行业,他还表示,中国还没有拿出进行大力改革的提议。

上周,莱特希泽的办公室就中国贸易做法发表最新报告,严厉批评了北京方面包括网络盗窃、间谍活动和政府施压等在内的非法获取美国技术的行为。

对华立场更强硬的纳瓦罗最近加入了布宜诺斯艾利斯谈判小组,壮大了莱特希泽的力量。纳瓦罗是特朗普的得力爱将,他认为自己的职责是确保政府贯彻特朗普的竞选承诺 ,尤其是对抗中国的承诺。据熟悉内部动态的人士称,温和派试图逼走纳瓦罗。

G20会议上,白宫高级助手、特朗普女婿库什纳(Jared Kushner)将再次在中美谈判中扮演重要角色。美国官员表示,预计他将参加习近平和特朗普的晚宴。

库什纳颇受中国人喜爱,他帮助组织了2017年特朗普与习近平在特朗普位于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Mar-a-Lago)的会面。但最近,他也开始对中国持更加怀疑的态度。

他会定期咨询哈德逊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的中国问题专家Michael Pillsbury。Pillsbury着有《百年马拉松》(The Hundred-Year Marathon)一书,书中认为中国有一个成为全球领导力量的秘密计划。

习特会上双方各退一步,符合中美共同利益

Thomas J. Duesterberg

美国总统特朗普施加的重重经济压力促使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意坐到谈判桌前。尽管两位领导人准备于周五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会晤,美方谈判人员要是以为谈拢关税措施和更多大宗商品购买就足以与北京方面达成有价值的协议,那就错了。来自中国的真正威胁要比双边贸易差额反映出的问题要大得多。

这种威胁存在于中国所信奉的重商主义经济模式,特别是其资金充足、自上而下的多层面项目,中国借此在关键科技的研发上超越美国及其盟友。中国包括补贴、强制技术转让和封闭内部市场的行为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简称WTO)条约的许多规定。美国及其盟友需要协调一致地努力以提高中国挑战相关规定的成本,同时又得给北京方面提供说得过去的机会来促成协议,而不能让其显得屈从于美国的压力。

近几个月特朗普政府已经开始与传统盟友一起,为推出更统一的对华政策做准备工作。在任期的第一年,特朗普与欧洲以及日本、加拿大、墨西哥和其他环太平洋伙伴国纷纷产生龃龉。从那以后,他的团队已终止与韩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协议,投入到与欧盟和日本的贸易谈判中,并从整体上减少了与这些盟友的摩擦,尽管摩擦并没有完全消除。

特朗普政府今年早些时候还在WTO对中国公然违反知识产权条例提起贸易行动,此举获得了来自日本和欧盟的支持。推进WTO改革的进程也让美国、日本和欧盟站在了一起。后面的这个举措是至关重要的,毕竟中国打造新龙头企业的策略在很大程度上涉及更新的、数字时代的产业,现有的WTO条例没有或者没有充分覆盖到这些行业。当中国对这些行业进行大规模补贴、采用非关税壁垒和竞争政策以支持国有企业和本国工业、并试图把控新技术国际标准的制订时,世界其他国家必须能够做出回应。

美国国防部(Defense Department)9月份的一份报告强调了挑战中国科技政策的紧迫性。该报告指出美国及其盟友的300项技术、供应链和生产能力极易被中国和俄罗斯等竞争国掌控。德国、法国、英国、日本和其他美国盟友对于获得补贴的中国企业对其关键产业的经济威胁也深感忧心,这些产业包括汽车、机器人、通讯设备和半导体等。来自中国的共同威胁,给了这些美国传统盟友充足的抱团动机。

如果美国和中国要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达成协议,那么必须先从政治上让谨慎的中国人和时而冲动的美国总统都能接受。它应该包括三个部分:首先,中国要购买一系列的美国商品——谷物、液化天然气和医疗保健产品,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汽车等产品的关税,在这方面中国对美国输华商品一直设有不对等的高门槛。

其次,两国必须同意通过正常的WTO程序对中国违反知识产权、技术转让和补贴的行为作出裁定。美国可以使用自己的司法体系来处理公然的知识产权窃取行为并保护敏感技术。

第三,他们应该承诺加快WTO改革以把新的问题纳入它的裁定范围,即使这需要一些非共识性的安排,如1996年颁布的新兴技术行业条例。第二步和第三步要取得成功显然需要时间,但它们可以带动美国的盟友参与这个过程,并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中国继续进行严肃谈判的动力。

美国也必须作出一些让步,包括暂停即将对中国产品征收新的或更严厉的关税。这会让习近平感到面上有光,并宣称特朗普政府已经降低了要求并有所让步。中国方面也会将回归WTO程序和美国收敛单边主义视为一个胜利,因为他们希望被视为多边贸易体系的支持者。

双方各退一步符合世界前两大经济体的共同利益。近期投资和制造生产方面的报告显示,美国经济受特朗普税收和监管改革刺激而出现的复苏迹象,现在有放缓的趋势。如果众议院民主党在推行他们的议程方面取得丝毫的成功,经济放缓的趋势就可能进一步恶化。征收更多的关税显然无济于事,而美国经济也会受到中国反制措施的影响。

中国已经处于经济增长放缓之中,且放缓的程度可能比我们知道的还要深。对中国来说,如果美国加征第三轮关税中国免不了深受其苦。而经济脆弱、政局不稳的欧洲也无法承受全球经济衰退的冲击。所以说达成贸易协议的动机已经摆在那里了,眼下各方都需要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政治意愿与灵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