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特朗普政府拟以新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为模板开展其他贸易谈判

特朗普政府计划以美国与加拿大和墨西哥达成的新协定为模板,推动与其他国家的贸易谈判,重新定义从外汇、劳动力市场到美国合作伙伴如何与中国做生意在内的所有规则。

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将新北美贸易协定称为美国政策的“范式转换模板”,向全球其他地区发出强硬信息。美国将不必太担心与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简称WTO)发生冲突,而将着重关注利用贸易协议来对抗官员们所称的造成全球商贸扭曲的“非市场”力量。WTO是美国协助创建的一个贸易监督机构。

美国将不再把贸易协定视为帮国内企业培育全球供应链的一种方式,而会优先考虑对流入境内市场的商品实行更严格标准,以引导更多制造业回流。

正如特朗普本人在本周敲定北美协定时所说的那样,基本原则是贸易伙伴应当将与美国做生意视为一种优待。进入美国市场的将更多地是那些遵守美国规定和标准的国家,这些规定和标准涉及从知识产权保护到提高工资等。

对于这份更名为《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U.S.-Mexico-Canada Agreement, 简称USMCA)的新协议如何适用于其他贸易伙伴,美国政府仍在打磨精准策略。接下来的重大考验将是日本和欧盟——这两个经济体近期都已经开始与特朗普政府谈判新贸易协议,英国和菲律宾料也将很快与美展开磋商。

特朗普团队能否与其他贸易伙伴复制这样的新协议尚不得而知。白宫通过威胁退出这两个国家的经济依赖了25年之久的协定,对加拿大和墨西哥拥有不寻常的优势。

欧盟和日本目前还没有与美国达成这类贸易协定,因此没什么可损失的。当然,欧盟和日本认为,他们自己建立的自由贸易区将令美国出口商处在不利地位,从而令他们获得一定优势。欧盟和日本签署的一份不包括美国的自由贸易协定以及11国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都将于明年生效。特朗普已经让美国退出了TPP。

前欧盟经济顾问、目前在布鲁塞尔智库Bruegel任职的Andre Sapir称,美国正在打强权牌,他并不认为欧洲想达成此类协议,欧洲想要的是平衡的协议。

知情人士透露,近日,欧洲和亚洲官员仔细阅读了该协定的34章内容、四个附录和12份附加协议,以确定他们预计未来可能出现问题的条款。

日本和德国可能面临美国的汽车进口配额要求,以此取代特朗普以国家安全为由威胁加征的25%汽车关税。日本和德国对美国的汽车出口规模仅次于加拿大和墨西哥。

加拿大和墨西哥接受了此类配额以避免受到关税惩罚,这种安排让人想起了上世纪80年代美国迫使日本接受“自愿出口限制”的情形,禁止此类做法的WTO当时还没有成立。

日本还对《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中涉及惩罚汇率操纵行为的条款感到担忧,这是贸易协议中首次出现此种内容。美国经常指责日本通过干预外汇市场提振出口。日本一直反对与这些指控相关的贸易惩罚要求。

英国希望在脱欧后立即制定独立的贸易外交政策,这一战略雏形可能因美墨加协议而面临变数。英国的目标是与美国和中国分别签订自贸协定。

但是特朗普政府试图在将来与贸易伙伴的协议中增加条款,允许美国在该贸易伙伴与“非市场经济体”达成另外协议时退出——非市场经济体明显指中国。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恐怕不得不在美国和中国间作出选择。

本周达成的协议也标志着美国贸易协定的一个转折点。美国的贸易协定始于1994年签订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简称NAFTA),在以美国为总部的跨国公司进行海外投资的问题上,这些协定都坚持给予特殊法律保护。往届美国政府,无论是民主党执政还是共和党执政,总是不顾其他国家反对而硬推这些条款,理由是这些条款对全球经济提高效率和加强联接至关重要。

但特朗普政府认为这些保护条款促进了企业的业务外包行为和国际供应链的发展,而特朗普政府希望阻止企业将业务外包,也希望打破当前的供应链格局。新协议减少了美国投资者在墨西哥受到的保护,并取消了他们在加拿大受到的保护。

面对发展中国家不可预知的法律系统,美国与菲律宾之间的一项自由贸易协定可能成为首份不为美国企业提供相关特别保护的协定。

USMCA中一些争议较大的条款似乎是为将来的贸易协议考虑的,至少一定程度上如此,这其中包括汇率惩罚和出口配额的相关条款。无论是加拿大还是墨西哥,都没有被指为获取贸易优势而操纵本币汇率,这两个国家获得的汽车出口配额均远高于两国当前的汽车出口量。

这虽然使得加拿大和墨西哥能够更加容易地接受了上述条款,但也使特朗普政府得以建立了一个先例,这样一来,美国政府将能够在未来的贸易协议中利用这一先例提出更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