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都还不起了:湖南耒阳国投债评级展望被下调为负面

  【财新网】(记者 于海荣)一度陷入拖欠在职公职人员工资漩涡的湖南省耒阳市,一只城投债评级展望被下调至负面。

  鹏元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在7月27日发布的跟踪评级报告,将2015年耒阳市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下称耒阳国投)专项债券(下称“15耒阳国资债”)的信用等级,维持为AA,主体等级维持为AA-,但评级展望从此前的稳定调整为负面。

  做出这一调整的原因是,耒阳市主体财源匮乏,新兴财源不足,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政府性债务增长迅猛,公司子公司有息债务逾期,债务偿付压力加大,担保业务存在的代偿风险及代偿款回收风险均较大,公司本部及子公司耒阳市城市和农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下称耒阳城投)提供的对外担保存在一定或有负债风险等。

  耒阳国投及城投债评级展望下调的同时,又有消息称耒阳多家融资平台出现不同程度的债务违约,有十余家融资租赁公司卷入,部分公司已逾期三四个月。一位在湖南开展业务的融资租赁公司人士表示,他曾到耒阳调研过,但觉得耒阳融资平台质量不太好,并未与耒阳市政府合作。他称,租赁公司在和政府达成合作时确实会有延期的预期,但总体而言都觉得不会产生坏账。

  耒阳市是湖南省城区面积最大、城市人口最多的县级城市,是全国百强产煤市(县)之一,GDP曾长期处于湖南省第一方阵。近期无论是拖欠在职公职人员工资,还是城投债评级展望被下调至负面,都说明耒阳财政状况正在急剧恶化。

刚性债务偿付压力大

  耒阳国投是耒阳市财政局下属的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作为耒阳市的融资平台,其主营业务为耒阳市国有资产产权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开发整理、自来水供应、担保服务等。

  旗下有耒阳城投、耒阳市工业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耒阳市棚户区改造投资有限公司、耒阳市小水特色小镇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等五家一级子公司,和耒阳市自来水公司、耒阳投资担保有限公司、耒阳市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耒阳市城农投小城镇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等六家二级子公司。

  根据跟踪评级报告,耒阳国投的营业收入全部来自耒阳城投。截至2017年末,耒阳城投共有五个在建项目,其中BT模式建设项目四个,已投资17.71亿元,尚需投资超过7.27亿元。

  惟一一个自主经营项目耒阳市河西片区城市地下管网综合走廊建设工程,是“15耒阳国资债”募投项目,预算总投资为22.84亿元,预计2019年10月完工,但截至2017年末已投资23.14亿元,超出原有预算。

  公司的担保业务中,截至2017年存在代偿34笔,应收代偿款余额接近8000万元;其中,有11笔已经过法院判决胜诉或出具民事调解书要求欠款方偿还,但公司均未收到相关款项。

  评级报告提示,公司担保对象资金实力和经营规模较小,经营风险较大,当前经济下行、信用风险上升的背景下,担保业务仍存在较大的代偿风险,需持续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耒阳国投的子公司已经出现了有息债务逾期的情况。评级报告称,耒阳市自来水公司2015年5月与桑德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限公司湖南省分行签订三方委托贷款合同,实际放款6800万元,借款利率8%,到期日为2016年5月11日,这笔借款已逾期,截至2018年5 月15日仍正在协调过程中。

  截至2017年末,公司有息债务规模达到59.46亿元,同比增长58.96%。其中,公司长期借款以质押借款和保证借款为主,除政策性银行,借款年利率一般为基准利率上浮10%-30%或固定利率6.7%-9.50%。耒阳国投发行的12亿元“15耒阳国资债”和子公司耒阳城投发行的7亿元“15耒阳城投债”,从2018年起开始偿还本金,每年偿还本金的20%,“未来几年公司刚性债务偿付压力较大”。

  而耒阳国投的收入和利润,明显依赖于当地财政状况和政府补贴。2017年,耒阳国投收现比降至0.17,资金回笼情况较差,主要原因是应收耒阳市财政局、经开投资集团款项受政府资金支付安排影响进度较慢。

  2016年,耒阳国投获得政府补助收入1.76亿元,占公司利润总额的比重从2015年的54.48%上升到72.95%。2017年,该公司获得各项财政补贴1.62亿元,占当期利润总额的比重为68.00%,虽略有下降,但利润总额对政府补助的依赖性仍然较大。

  根据评级报告,耒阳国投的偿债能力持续下降,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利息保障倍数从2015年的1.74降至2016年的1.51,至2017年快速恶化至0.70。这意味着,耒阳国投的EBITDA已不足以偿还当年公司债务利息。

财政自给率仅为四分之一

  市场对城投债的信仰,主要来自地方政府会兜底的想法。但随着中央对地方债务管理的持续收紧,一些地方政府很可能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

  除了耒阳国投,耒阳城投也在2015年发行了企业债“15耒阳城投债”。财新记者梳理这两只城投债近年来的跟踪评级报告发现,耒阳市财政自给率(市本级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0%)逐年下降,从2014年的34.95%,降至2016年的32.11%,2017年急剧恶化,仅为25.19%,比2016年低6.92个百分点。

  根据6月初公布的《关于耒阳市5月份在职干部职工工资延迟发放事项的说明》,自2012年以来,由于耒阳市主体财源煤炭经济持续萎缩,耒阳本级财政年年短收;而工资、重点民生项目等刚性支出逐年增长,本级财政入不敷出的现象逐年加深。

  近年来耒阳市财政收入的数量和质量都不稳定,波动性较大。2015年和2016年,耒阳本级税收收入连续两年出现下降,2017年虽然同比增长7.8%,但从金额看,仍低于2015年。

  鹏元资信在最新发布的“15耒阳国资专项债”的跟踪信用评级报告中表示,税收收入增长主要受益于土地增值税和契税,二者收入分别较上年增长122.42%和 55.95%。

  在减税降费、煤矿关停整顿等多因素影响下, 2017年耒阳市煤炭税费收入6100万元,比2011年最高峰时期直接减收10亿多元;受煤价上涨、发电成本增加、环保督察、企业改制等影响,多家电力企业纳税额从最高峰的近1.5亿元和近1亿元分别下降到5300万元和2930万元。“在支柱产业严重萎缩和上规模纳税大户只减不增的同时,其他替代性支柱产业尚未完全形成,耒阳市税收收入形势异常严峻。”评级报告称。

  同期耒阳非税收入则呈现大幅波动。2015年和2016年,税收收入下降的同时,非税收入同比涨幅高达53%和32%,但2017年,非税收入规模从13.46亿元剧烈下降至6.85亿元,降幅高达49%,拖累全年本级一般预算收入下降29%。这也导致耒阳财政收入质量并不稳定,税收收入占比在35%-55%之间震荡。

  耒阳市属于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近年来获得了上级财政较大力度的支持。2017年其上级补助收入38.76亿元,略低于2016年的40.14亿元,占地方综合财力的比重仍高达63.22%。

  不仅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耒阳政府性基金收入也波动较大。2014年,这一收入只有5.03亿元,但2015年由于大规模补交土地出让金,基金收入快速增加至71.87亿元,2016年和2017年基本稳定在7.9亿元左右。

  与此同时,耒阳财政支出中,刚性支出占比较高。2017年,一般公共服务支出、教育支出、社会 保障和就业支出、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等刚性支出之和为36.73亿元,占比为60.70%。

  耒阳市财政局局长李连飞在今年耒阳两会上作预算报告时表示,耒阳市主体财源匮乏,新兴财源严重不足;刚性支出居高不下,收支矛盾不断加深;国库资金严重短缺,资金调度异常艰难。

  根据其2018年预算报告,截至2017年末,耒阳市政府性债务余额为130.34亿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24.62亿元,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0.2亿元,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105.52亿元。相比2016年,负有偿还责任和担保责任的债务分别下降2亿元和0.12亿元,但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激增82.81亿元。

  而2017年耒阳包括上级补助、土地出让收入在内的地方综合财力,只有61.32亿元。耒阳财政想对本市融资平台或其他国有企业举借的隐性债务承担救助责任,恐怕很难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