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才过了两天,但是大事不断,而且都是影响长远的战略性事件。我们不得不关注这些正在发生的大事,并且评估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长远影响。
时代正在巨变,我们处于不一样的时间节点——逢八年的三四季度之交。当我们回望1998年的三四季度之交,或者2008年的三四季度之交的这个时间段,十年之后,我们发现,今年的这个时间段,也会在历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
1、中美关系在安全领域的恶化
9月25日中美贸易战升级到2000亿美元,中国也取消了赴美会谈。现在看来,这个时间节点可能意味着一个重大变化的到来。
这也是前沿君多次在圈内分析过的,看中美关系需要看两个领域,一个是政治和安全,一个是经贸投资领域。政治和安全领域双边关系一直不太好,前些年稍微有些改善,包括邀请中国参与环太军演。但是贸易战发生以来,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也就是中美在安全领域的合作反而比较稳固,过去关系一直比较好的“压舱石”经贸关系反而出现了巨大的颠簸。
到底什么时候会发生经贸和安全一起颠簸?这是前沿君一直关注的问题。记得在世界和平论坛,前沿君请教了一些专业人士,对方表示乐观,认为越是在经贸领域打得厉害,安全领域越会稳固。当时主要表现在北韩问题上的合作,两边合作还算不错。
但是现在看来,自从上个月底的对中国的某制裁发生以来,双边在安全领域的冲突正在加剧。这几天发生的事,包括取消美防长的访华,召回在美访问的中国某官员,以及在南海发生的一些海上近距离的接触。其他还包括留学生签证的问题,以及更多其他涉安全领域的问题。
这一连串的行动可能预示着,在美国中期选举之前,中美之间经贸领域的对抗不会取得新的进展。但是在安全领域的冲突可能会加剧。
到底会往什么方向发展,目前未可知。但是发展趋势令人忧虑。
2、美加达成新的贸易协定
在8月份与墨西哥谈完之后,这次强硬的加拿大也低下了头,在最后的截止期限,和美国达成了新的协议。这意味着,川普在对外贸易谈判上取得了一个重大的胜利。
正如前沿君之前所分析的,中美之间真正的贸易谈判不会这么快到来,可能需要等到美国和其他经济体的谈判完成之后,再来“围剿”中国。
抛开这个协议的细节不谈(比如乳制品的问题、汽车关税的问题等等),这个事情的重要意义在于,特朗普一直怼天怼地,几乎把全球都得罪完了,看样子真是一个浑小子。
但是,现在方向已经转弯了,我并非不要贸易,我可以妥协,进而重塑达成新的规则。
从之前美韩达成的协议,以及最近美欧以及美欧日的声明来看,特朗普正在重新塑造新的全球贸易格局。大破大立,先破,再立。
但是这个过程中,中国可能被边缘化。现在围绕WTO的改革问题,存在激烈的争议。中国也有其观点和声音,但难以占据主导地位,而美日欧的相关声明则明确表明了针对中国的统一的观点。
在美国的眼中,包括WTO的一些前官员,他们认为,中国是一个大怪兽,WTO的规则是基于市场体制,一开始就没有预想到会出现中国这样的情况。所以当中国一直在争辩自己履行了WTO承诺时,他们认为WTO规则整个已经过时了,所以特朗普此前才会有退出WTO的威胁,这种“退出”并非真的要退出,而是通过高压战术来改变规则。正如此前对NAFTA的攻击一样,先高压攻击,然后修改协议,获利,典型的特朗普方法论。
中国目前的应对仍然非常强硬。在2000亿美元关税来临之前,西方不少媒体在猜测中国会采取哪些进攻的策略,即所谓的楼继伟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秋季会议上强硬的表态“你的子弹也是我的子弹”,当时很多人担忧是针对美资企业在中国的经营上做动作,类似于当时对待家乐福。但显然,中国没有这样做,相反却在积极地安抚外资企业,帮助解决难题。
但是借用的子弹毕竟还是要射出去,那就是CHINA DAILY在爱荷华州报纸上的四个版的广告,引起了特朗普在联合国大会上说中国试图干预美国选举。这种登广告游说行为在美国本来就普遍,中国还不到干预的程度。但是这是中国采取积极进攻姿态的一个信号。
从前期的白皮书来看,中国的应对策略已经定型。圈内当日对白皮书有快评:
最喜欢看的就是各类白皮书,因为干货多,没有拖泥带水的东西。这份白皮书总体上不错,详细阐述了中美对贸易逆差的不同看法、客观分析了中国的关税水平、回击了强制技术转让的问题,并且对美国在知识产权问题上由前几年总是表扬中国到大转弯进行了清晰的阐述等等。总体上看,这仍是中国传统的思路。
对于涉及中国经济体制的“国家资本主义”、不公平竞争等问题,则简化为补贴问题,这些问题是美国关注的焦点,而且问题远比简单的补贴问题复杂。其实只想要拿出当年应对TPP的勇气,对照TPP的标准要求来写这部分,就是很大进步了。可惜这部分太弱了。
——圈内当日快评
现在,无论是美日欧联合声明,还是美国国内的讨论,深层次的原因早已超越了贸易逆差、关税水平和知识产权等问题,而是对中国发展模式的争议,但是,目前在这方面,中国十分强硬,白皮书中也明确表态:中国和世界其他各国一样,有权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包括经济模式。
不管美国的指责有无道理,但是国内显然很大程度上在回避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停留在浅层次的逆差顺差等问题上。
现在,中国的方向,一是争取拉拢欧日,包括空客试图继续搞定在马克龙访华时没有搞定的订单,包括中欧将要举行的谈判,以及中日关系明显的回暖。二是赌中期选举之后,共和党至少要失去国会一部分,那么对特朗普形成制约。三是赌美国经济在繁荣周期的顶点,将会发生风险和危机。
但当2000亿10%加上,然后25%加上,下一步两国经济都会感受到疼。到时才会有真正的谈判。昨天,白宫关于NAFTA的发布会,特朗普回答的第一个记者提问提到了中国,“与中国谈谈现在为时尚早。”
TOO EARLY
3、油价上涨冲击波(对中国影响)
昨晚我在圈内写了分析,当时布油是83美元,今天盘中则一度突破了85美元,虽然我码字这刻,出现了一些回落,但也在84美元之上。
油价的飙升将会是未来全球和中国经济都不得不面对的巨大的威胁。如果油价真的倒100美元会怎样?下文为昨晚在圈内的分析:
1)油价是个基础性的价格,会对工业品出厂价和CPI带来直接的影响,尤其是大幅上涨,必定会对全球带来通胀。
那么,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现在全球正处于结束上一轮宽松的关键时期,美联储已经加了8次息了,如果油价继续上涨,那么加息的节奏可能加快。
同样,油价上涨会给中国带来巨大的输入性的通胀压力,虽然短期看貌似会给正在趋势向下的PPI带来一定支撑,但是对CPI的推动可能更为明显。
这意味着,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但是货币政策会受到极大约束。这会对中国经济带来的坏处远远好于好处。
2)对民营企业和下游产业的压力会进一步加大,对国企和上游行业的支撑会进一步增强。
因为石油上游行业基本上是以国企为主,这些企业会继续迎来利润的大幅改善,但是下游企业会痛苦不堪,因为成本上涨很难转嫁出去。
这对国企改革及贸易战策略也会带来影响。因为现在对中国经济模式或体制的很大争议,集中体现在国企的优势地位上。但是,如果国企再度“赶上好时代”,那么这样的成绩往往会被归功于体制的优势或功劳。那么,国企的改革会更加困难,对市场体系的改革推进也会更加困难。
3)对消费同样也是重要的制约,今年在消费领域断崖式的下跌主要是汽车消费,如果油价上涨,继续会不利于汽车消费。
4)对一带一路上的能源出口大国是利好,因为这些以能源为生的国家,受尽了能源价格下跌的苦衷,而且又遭遇美元加息带来的资金回流,如果价格上涨,从整体上会对他们的经济、财政状况的改善会很有帮助。比如俄罗斯等等。这对他们来说是好事,当然对于中国一带一路项目的推进也是好事。
但是这里面又很复杂。比如遭受制裁的伊朗无法享受到这个好处,相反因为出口急剧减少,经济会遭受重创。不同的产油国的利益也会有差别,有的会希望占领更大的市场,只要能扩大产能。但如果全球的整体供给确实受到很大制约,油价近期还是会上涨。
5)对新兴能源产业又会带来新的利好,比如美国的页岩气,比如生物质能源等等。这些替代性的能源产业会吸引到更多的投资,扩大产能。
这个逢八年的国庆节真是不消停,离上一篇《假期大事不断,时代正在巨变》过去了仅不到三天,又有许多大事在发生。
正如上篇文章本公号所分析的三个大事件:中美关系在安全领域的恶化、新北美自贸区协议的影响和油价飙升的冲击。
这三个大事件正在被验证,尤其是第一点,这几天又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
彭斯的演讲说明美国对华政策的思想基础已经升级换代,不再是什么贸易不平衡,或者诸如具体的经济利益问题,而是有了新的内容,贸易只占其中很小一部分。那么,未来对抗的烈度也必然升级。彭的演讲是一份宣言书和动员令,历史会记住这一页。
现在,市场真的要作好准备。在中美冲突升级和扩围之后,市场估值可能会出现调整。笔者今天要分析与上述三个大事件相关,已经显现的市场变化:
1、市场可能面临估值重新调整
虽然中国国内市场处于假期静默状态,但是一系列相关的数据,正在显示山雨欲来。
一是人民币再度大跌,重新回到了6.9一线的拉锯战。这可是在前期多次维稳之后出现的,而且出现的这么快。最近央行还直接在香港发行央票,被认为是强有力的维稳手段。
这说明在贸易战和美元最近走强的形势下,人民币面临新一波的贬值压力。
二是香港的恒生指数大跌,尤其是恒生国企指出连续下挫,最近一个交易日的跌幅是2.21%。除港股外,在摩根下调中国股票评级之后,全球最大的中资股ETF大跌。
这说明市场在重新对贸易战对中资股票的估值。这很可能会影响节后国内市场的走势,风险不可不防。
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这就是上篇文章分析的三个重大变化之一的安全领域正在发生的变化,这两天又出现了许多的新信息,包括今晚彭斯的讲话。当前,最需要预防中美冲突升级带来的市场风险,市场的调整烈度可能与风险升级强度直接相关。
下面直接引用圈内今天下午的分析:
一个活跃在中美智库的朋友说,他对中美关系走向很担忧,越来越凝重的关系。虽然一些智库回国后总是拿相对亲华的老朋友的观点来说友好的声音,但现在已经变了。
我同意这个判断,如果说十一假期有什么重要的变化,那就是中美冲突在升级、扩围。许多迹象都表明了这个动向,包括周四彭斯将要发表的讲话,包括美国抓的人,包括五角大楼的一些计划等等。
还有彭博今天的报道,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因为他直接指中国的微芯片植入进行间谍活动。但是,CNBC已经报道了三家公司的回应,都否认这样的消息,尤其的苹果的回应最激烈。我认为彭博这次犯错了(虽然过去的错也不少),我不认为中国会如此激进地采取硬件植入的方式进行监控和其他活动,这不是找死吗?虽然前几年网络战确实很激烈,中国有动机这样做,但我认为还没有到这个地步。
但是不管怎么说,中美的冲突在进一步升级。而且至今没有什么途径化解。
圈友转的崔接受采访,我认为是非常好的。我也同意,崔的回答并不一定是美国喜欢的,他层级有限,不能随便说。但,有人去说,这很重要。这时候,谁都怕说错话,谁都想明哲保身,这样的已经很多。所以,崔这个时候站出来说话,无论如何值得鼓掌。
既然白宫和美国国会都没人,华尔街又上不上话,中国就需要有人直接去和美国民众对话,像当年朱老板一样,接受电视直播专访。这肯定比买版面登广告效果好。
中美冲突的扩围和升级迟早会在市场反应出来,市场会给予重新的定价。
——10月4日圈内快评
2、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飙升冲击波
另一个重大的变化是,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近日的飙升,在9月份再度突破3%以后,一度攀升到了3.2%,创下了7年来的新高。
上次攀升到3%的时候,本公号当时有特别的提醒。
那么这次是什么原因呢?
主要是来自三方面的原因:第一是美国近期经济数据十分强劲,美联储的各方面标题比以前更自信,12月份加息的概率大幅上升。以前对于12月份是否加息、美国经济增长是否稳健存在怀疑,美联储内部分歧也不小。现在,这样的声音减少了。
第二是油价上涨助推通胀预期,通胀预期上升自然也会推动加息节奏加快的判断,进而影响国债市场。
第三是意大利的预算纷争,以及欧央行本月开始购债规模减半。
美国十年期国债是全球的基准利率,这一利率的提升会带来全球资金流向的改变,新兴市场会面临更大的货币贬值和资金流出的压力。同时,美元指数也一度重上96。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近期美国股指的再度走高,其他货币的普遍下跌,当然也包括人民币。美元十年期国债利率抬升影响不仅仅是其他国家,还有美国自身。
当我码字这一刻,不断地弹窗消息出现,也就是美国股市大跌,道指下跌了300点,标普500指数下跌了1.1%,纳指跌幅超150点。三大股指收盘均出现不同程度跌入,纳指跌了1.81%,道指跌了0.75%,标普500跌了0.82%。
这次大跌到底会走向何方,目前还难以下结论,虽然从2016年底开始,担忧美国高处不胜寒的声音就延绵不断,但在税改的强心剂之下美股一直创新高。
正在发生的大跌是因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因为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在今年再次突破3%之后,已经一度上冲到了3.2%以上。这是一个危险的数字,这显然会吸引资金撤离股市进入债市。早在上次突破3%以前,华尔街的新债王就警告过这会给股市带来的风险。
当然暂时无法判断美股的下一步走向,可能也并不意味着马上发生方向性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