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红卫兵1966-9-13
坚决贯彻十六条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红卫兵
1966.09.13
现在,红卫兵正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向“四旧”猛烈开火,把“四旧”打个落花流水。这一场革命大造反的狂风暴雨真是好得很!党中央和毛主席给了我们最有力的鼓励和亲切的关怀。广大工农兵、革命知识分子和革命干部,都齐声欢呼,热情支持。
毛主席是红卫兵的最高统帅。毛主席亲自主持制定的十六条,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行动纲领。我们红卫兵最听毛主席的话,一言一行都要按照十六条办事,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十六条说:“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也是文化大革命的首要问题。”只有正确解决这个问题,才能胜利地进行这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
我们红卫兵是这场文化大革命的急先锋,广大的工农兵、革命的知识分子和革命的干部,是这场文化大革命的主力军。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以及其他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右派分子,是我们的敌人。我们就是要和工农兵结合在一起,团结大多数,集中火力狠狠打击这些牛鬼蛇神,特别是钻进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如果不掌握这个斗争的大方向,那就要犯绝大的错误,就会被坏人钻空子。
要分清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的界限。这个问题值得引起所有红卫兵和革命同志的注意。我们要用阶级分析这个最锐利的武器,按照十六条规定的政策,来区分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我们的斗争,不是群众与干部之间的斗争,而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条道路之间的斗争,我们要坚决打倒的,是那一小撮资产阶级右派分子,而打击的重点是钻进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抹杀阶级界限,见当权派就打倒,那是根本错误的。如果这样做,只能使革命事业受到损害,使阶级敌人拍手称快。因此,只有分清敌我,才能斗得准,斗得狠,才能真正团结大多数,最大限度地孤立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分子。
我们红卫兵要掌握斗争的大方向,把那些钻进党内的一小撮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分子斗倒、斗垮、斗臭,还必须讲究斗争的方法,提高作战的本领。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对他们进行斗争的最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毛主席反复教导我们的:要用文斗,不用武斗。
文斗就是充分运用大字报、大辩论这些形式,进行大鸣大放,展开说理斗争,阐明正确的观点,批判错误的意见,揭露一切牛鬼蛇神。这就要我们动口,动笔,动脑筋,在斗争中充分发挥每个革命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的斗争过程,也是我们每一个革命者受锻炼、学本领、长才干的的过程,也是受教育、提高觉悟、辨明是非、分清敌我的过程,我们应当努力学会使用这种斗争方法。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群众的革命事业。指导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纲领──十六条的灵魂,是信任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放手发动群众,由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十六条指出,党的领导敢不敢放手发动群众,将决定这场文化大革命的命运。
红卫兵是闯将,是先锋。红卫兵应当是团结群众贯彻执行十六条的模范,决不可以脱离广大群众。马克思说,无产阶级不但要解放自己,而且要解放全人类。如果不能解放全人类,无产阶级自己就不能最后地得到解放。红卫兵必须紧密地联系群众。红卫兵要参加文化大革命,也要团结非红卫兵的群众参加文化大革命。红卫兵的主要任务,是宣传毛泽东思想,把本单位的绝大多数群众团结好,同他们一起,按照十六条把本单位的文化大革命彻底搞好。红卫兵要相信群众,同群众共同研究问题,共同执行任务,争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团结大多数,经过运动,最后达到团结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干部,团结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群众。
我们应当相信,由于毛主席的教导,在一般的情况下,大多数干部是好的、比较好的,真正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分子仅仅是一小撮人。对于那些犯了一些错误,甚至是严重的错误,但还不是反党反社会主义右派分子的人,我们也必须经过严肃的批评,争取和团结他们。
各单位之间的革命串连,好得很,对于推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各地方各单位的文化大革命,都要依靠本地本单位的群众自己动手来干,才能真正搞得好,搞得彻底。有些人不相信自己能解放自己,总想依靠外援,这是不对的。要寻找适合自己的经验,主要的是从毛泽东思想中得到,从贯彻执行十六条的实践中得到,得到的方法是自己去闯,去造反。有困难,无经验,走弯路,从下面这个意义上讲是大好事,即可以锻炼人。这种锻炼机会是难得的,万万不可放过。
毛主席亲自主持制定的十六条,是我们文化大革命的最强大的武器。正是十六条,驱散迷雾,拨正船头,使文化大革命走向新的高潮。我们要最努力地学习十六条,掌握十六条,时时刻刻都按照十六条办事;最热情地宣传十六条,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坚决、彻底、认真、不折不扣地执行十六条,最勇敢地捍卫十六条,和一切违反十六条的行为作坚决斗争。
让我们在十六条的光辉照耀下,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原载《红旗》杂志1966年第12期第21-23页)
CCRADB